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在使用汉字中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有:汉字本身特点;小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的原因。因此,我们解决错别字的办法不能只分析汉字本身的特点,更重要的应该从小学生自身原因和教师原因找出积极的预防措施及减少错别字发生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 错别字 原因 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是低中年级段的教学重点,其识字量达到了整个小学阶段的83%。面对如此高额度的识字量,语文教师会引导学生花较多的时间在生字的认、读、写上。可是从小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正确书写、运用汉字的能力更是不容乐观:出现了大量写错的“錯字”,及大量用错的“别字”,合称“错别字”。为此,必须探究原因,解决问题。经过对学生错别字的汇总、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1、字音相同或相近的易写错
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40000多个汉字,基本音节才400多个,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字,有的读音多达六十几个同音字,如bi这个读音。只有少数几个汉字没有同音的。两个字读音相同,学生作文时一不留心就写成了读音相同的别字了,如姿势和资源,资姿同音易混。
2、字形相似的易写错
两个字笔画相似,是很容易相混的。如“今”比“令”少一点,“己已巳”“乒乓”,这些字差别非常细微,稍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写成别字。
3、字义相近的易写错
有些词语中的某个字意思跟另外一个意思相近,容易弄混。如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写成了青山绿水的“青”;震耳欲聋的“震”也很容易写成“振”。
4、字音相同且字形相近的易写错
两个字不但读音相同,意思也差别不大,很容易相互用混。如金榜题名的“题”很容易写成“提”,销声匿迹的“销”很容易写成“消”。
5、同音词造成的易写错
同一个双音节词语往往和一个四字成语中某两个音节是同音词,结果造成混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如直接,直截了当;风声,谈笑风生;剧增,与日俱增;直言,仗义执言;变换,风云变幻等等。
二、从学生自身原因来看
1、小学生感知粗略,观察不细
小学生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观察汉字的字形时往往顾此失彼,对于一些字形上有微小差别的字认识不清,对一些字形相似的字张冠李戴。
2、新旧干扰,旧知对新知负迁移
小学生认识生字时也会将生字与以前学的字联系起来,由于以前学的字经常强化训练,已经根深蒂固,而小学生又不懂得分析比较,因此,他们常常会犯习惯性的错误。
3、理解含糊,多笔少画
理解字义,一般要进行分析、概括、综合、比较等抽象思维活动。而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识记字时认知字形在先,理解字义在后。
4、意志薄弱,巩固性差
一些学生学会生字后从不进行复习,做作业时出现遗忘又不去认真分析或查阅工具书,这也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一大原因。
5、课外重现,力度减弱
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在于学生的复习巩固,知识重现。可是,小学生们并不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他们的课余时间主要消耗在看电视,上网游戏上面。在课外监督辅导较差的农村,孩子们更是把课外阅读丢在一边,干自己想干的事。
三、从教师教学方面看
1、方法不当,指导不力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识记汉字的基本方法,我们教学时可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教学。
2、思想怠慢,重视不够
有些教师不重视识字质量,求多求快,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思想上不够重视,订正不严格,或教学方法不得要领等,直接影响识学的效果。
3、教法生硬,脱离文本
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把课文中的生字拿出来单独进行教学,授课起始便是生字教学,谓曰:“扫除障碍。”其实这是严重脱离文本的现象。
4、手段落后,学之无味
在较偏僻的农村小学,教具学具缺乏,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均为“讲授法”,老师讲,学生听,一堂课满堂灌。天长日久,学生听之无趣,学之无味。
四、解决错别字现象的对策
1、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汉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
2、幽默是马达,游戏是法宝。
低年级孩子天性好动,而创设幽默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3、示范是关键,模仿是习惯。
日常教学中,逐渐使学生真正达到“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要求,学生模仿性强,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其习惯的形成,都具有模仿的因素。平时,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当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后,错别字也就大大地减少了。
4、注意及时复习巩固
学生识了字以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才能加深记忆。除了当堂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外,还要变换形式反复地复习巩固。
5、培养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
增强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等方法,更要督促他们养成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改错的好习惯。
当然,错别字的产生绝非一朝一夕,杜绝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很多反反复复。因此,如果要有效地降低错别字的“发病率”,则依然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制度上严格,措施上有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文字一定会日益正确、纯洁和健康。
参考文献:
1、王艳艳 百度文库 文章《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及纠正策略》2011年10月20日
2、成卫菊 南通市通州区三余小学网站 文章《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及对策》2010年4月
3、蔡碧珠 枫叶教育网 文章《浅析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对策》 2008年9月
4、谢见刚 林茹读书馆 文章《论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解决对策》2014年12月16日
关键词:小学生 错别字 原因 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是低中年级段的教学重点,其识字量达到了整个小学阶段的83%。面对如此高额度的识字量,语文教师会引导学生花较多的时间在生字的认、读、写上。可是从小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正确书写、运用汉字的能力更是不容乐观:出现了大量写错的“錯字”,及大量用错的“别字”,合称“错别字”。为此,必须探究原因,解决问题。经过对学生错别字的汇总、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汉字本身的特点
1、字音相同或相近的易写错
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40000多个汉字,基本音节才400多个,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字,有的读音多达六十几个同音字,如bi这个读音。只有少数几个汉字没有同音的。两个字读音相同,学生作文时一不留心就写成了读音相同的别字了,如姿势和资源,资姿同音易混。
2、字形相似的易写错
两个字笔画相似,是很容易相混的。如“今”比“令”少一点,“己已巳”“乒乓”,这些字差别非常细微,稍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写成别字。
3、字义相近的易写错
有些词语中的某个字意思跟另外一个意思相近,容易弄混。如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写成了青山绿水的“青”;震耳欲聋的“震”也很容易写成“振”。
4、字音相同且字形相近的易写错
两个字不但读音相同,意思也差别不大,很容易相互用混。如金榜题名的“题”很容易写成“提”,销声匿迹的“销”很容易写成“消”。
5、同音词造成的易写错
同一个双音节词语往往和一个四字成语中某两个音节是同音词,结果造成混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如直接,直截了当;风声,谈笑风生;剧增,与日俱增;直言,仗义执言;变换,风云变幻等等。
二、从学生自身原因来看
1、小学生感知粗略,观察不细
小学生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观察汉字的字形时往往顾此失彼,对于一些字形上有微小差别的字认识不清,对一些字形相似的字张冠李戴。
2、新旧干扰,旧知对新知负迁移
小学生认识生字时也会将生字与以前学的字联系起来,由于以前学的字经常强化训练,已经根深蒂固,而小学生又不懂得分析比较,因此,他们常常会犯习惯性的错误。
3、理解含糊,多笔少画
理解字义,一般要进行分析、概括、综合、比较等抽象思维活动。而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识记字时认知字形在先,理解字义在后。
4、意志薄弱,巩固性差
一些学生学会生字后从不进行复习,做作业时出现遗忘又不去认真分析或查阅工具书,这也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一大原因。
5、课外重现,力度减弱
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在于学生的复习巩固,知识重现。可是,小学生们并不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他们的课余时间主要消耗在看电视,上网游戏上面。在课外监督辅导较差的农村,孩子们更是把课外阅读丢在一边,干自己想干的事。
三、从教师教学方面看
1、方法不当,指导不力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识记汉字的基本方法,我们教学时可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教学。
2、思想怠慢,重视不够
有些教师不重视识字质量,求多求快,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思想上不够重视,订正不严格,或教学方法不得要领等,直接影响识学的效果。
3、教法生硬,脱离文本
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把课文中的生字拿出来单独进行教学,授课起始便是生字教学,谓曰:“扫除障碍。”其实这是严重脱离文本的现象。
4、手段落后,学之无味
在较偏僻的农村小学,教具学具缺乏,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均为“讲授法”,老师讲,学生听,一堂课满堂灌。天长日久,学生听之无趣,学之无味。
四、解决错别字现象的对策
1、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汉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
2、幽默是马达,游戏是法宝。
低年级孩子天性好动,而创设幽默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3、示范是关键,模仿是习惯。
日常教学中,逐渐使学生真正达到“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要求,学生模仿性强,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其习惯的形成,都具有模仿的因素。平时,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当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后,错别字也就大大地减少了。
4、注意及时复习巩固
学生识了字以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巩固,才能加深记忆。除了当堂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外,还要变换形式反复地复习巩固。
5、培养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
增强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等方法,更要督促他们养成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改错的好习惯。
当然,错别字的产生绝非一朝一夕,杜绝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很多反反复复。因此,如果要有效地降低错别字的“发病率”,则依然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制度上严格,措施上有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文字一定会日益正确、纯洁和健康。
参考文献:
1、王艳艳 百度文库 文章《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及纠正策略》2011年10月20日
2、成卫菊 南通市通州区三余小学网站 文章《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及对策》2010年4月
3、蔡碧珠 枫叶教育网 文章《浅析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对策》 2008年9月
4、谢见刚 林茹读书馆 文章《论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解决对策》2014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