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见一些学生到作文时就苦着脸,咬着笔杆,半天也下不了笔,有的还会直嚷“我没东西可写”。不少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勉勉强强地凑上了几百个字 ,内容单调、贫乏。有的甚至语无伦次、文不对题、词不达意。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的体会是——唱好“观察、阅读、练习”三部曲是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指导观察,积累材料
观察是通过看、听、感觉,获得对事物难确、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积累丰富的材料,成为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鲁迅先生非常重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他曾说过:“第一须观察”“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準求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勤于观察周围的人物、事物、景物、动物,就能解决作文的素材来源。
(一)教授观察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观察某一事物后,对它并没有增加多少较深的印象,写出来的文章仍然是平淡无味,没有深度。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懂观察的方法。比如,有位四年级的学生在写《记一次大扫除》的作文,由于他不会仔细观察大扫除的过程,结果他只写了一小段文字。他是这样写的:“今天,我们班进行大扫除,同学们都在教室里,有的扫地,有的提水,有的擦门窗。大家干得很起劲。干了大半天,我们就把教室扫好了。后来,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出现如此空洞的流水账式的习作,这就是由于不会观察所致。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首先,交给学生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常用的顺序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其次,观察要有重点。根据观察目的,确定什么是观察重点,重要的部分要观察细致些;再次,观察要调动多种感观,进行广义的观察。除了视觉外,还要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等,并进一步展开想象。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综合知识得到不断充实,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领悟能力。
(二)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
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的习惯。第一,要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如,春天的花草树木、夏天的雷雨、秋天的天空、冬天的浓雾、路边的小食店、街头的商店等看似习以为常的景物都可仔细观察;第二,要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如,乘车坐船、新春佳节访亲拜年、逛商店等都要细心观察;第三,凡事要多问什么,善于透过社会现象看出蕴含的哲理。如,近几年来,我县的高楼如春笋般地冒出,大街两旁商店林立,热闹非凡,路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这不仅仅反映县城在改变,更折射出人民生活的改善。从而体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二、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材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语道破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教师在阅读课上,让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各种句式和表达方式,学到了些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那么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重视阅读指导。
(一)精读范文,学习作文技巧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小学的写作练习是在阅读基础上进行的。小学语文课本,每册都选了二三十篇思想性强、结构严谨、语言规范的文章,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阅读课指导学生精读这些课文,以至成诵。在指导阅读课文时,要特别注意教材中的写作因素,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写作方法。学生通过一篇篇范文的学习,可以从中吸取营养,领悟方法,就能提高写作能力。具体做法是:①从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②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③从读学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作文提纲;④从读学区分文章主次,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⑤从读学捕捉中心段,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⑥从读学品评词句,作文结合练遣词造句;⑦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这样提示了读与写之间内在的联系,学生按规律从读学写,自然能把“读”得到的知识转化为写的能力。
(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学生通过精读课文,能获得作文的一般能力,但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几篇文章是不够的。正如鲁迅所说的:“只叮在一处是不行的。”学生不多看课外书,不开拓视野,不丰富知识和词汇,就会腹中空空,写不出好文章。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博览群书,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探索,寻求一种最佳的表达方式。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首先要读好书好报,向学生推荐各种各样合适的阅读材料。其次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再次,要求学生阅读要做好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如摘录优美词句,生动形象的材料,编列提纲等,最后,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赏析好书好文章活动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通过广泛的阅读,博采众长,学生不但能学到各种体裁文章的写法,更能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水平,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勤写多练,熟能生巧
通过观察和阅读,学生积累了一些写作素材,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但光有这些,不作一定量的练习,提高作文水平还只是纸上谈兵,俗语说:“在游泳中学会游”。只有让学生多写多练,才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作文水平。
(一)增设小作本,进行多种形式练习
如果按新课标要求,每学期八篇作文,那肯定是不够的。常用的方法就是增设小作本,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中年级可以着重进行片断练笔,如写景、肖像描写、对话描写、场景描写等。高年级可进行仿写、续写、编写童话等。小作数量每周一篇左右,这样能使学生全学期作文达二三十篇。
(二)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但写日记不同于一般的作文练习,必须有步骤地进行。 首先要培养写日记的兴趣。教师对学生日记只提数量和质量要求,而对题材可不作严格限定,由学生独立选择组织。其次,凡是学生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事都可以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降低要求,消除学生写日记的思想负担。是定向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按写景、状物、叙事、记人的先后顺序分别集中指导,教师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并选择优秀日记进行表扬。这样经过一定时间训练后,学生观察、选材、组材和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能力一定会提高,养成了勤于动手动笔的习惯。
善于观察,为作文题材找到了活水之源;广泛阅读,则为作文找到了拐棍,奠定了基础;勤于练笔,更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能力,掌握写作技巧。因此,观察、阅读、练笔三者并进,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学生作文一定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一、指导观察,积累材料
观察是通过看、听、感觉,获得对事物难确、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积累丰富的材料,成为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鲁迅先生非常重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他曾说过:“第一须观察”“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準求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勤于观察周围的人物、事物、景物、动物,就能解决作文的素材来源。
(一)教授观察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观察某一事物后,对它并没有增加多少较深的印象,写出来的文章仍然是平淡无味,没有深度。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懂观察的方法。比如,有位四年级的学生在写《记一次大扫除》的作文,由于他不会仔细观察大扫除的过程,结果他只写了一小段文字。他是这样写的:“今天,我们班进行大扫除,同学们都在教室里,有的扫地,有的提水,有的擦门窗。大家干得很起劲。干了大半天,我们就把教室扫好了。后来,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出现如此空洞的流水账式的习作,这就是由于不会观察所致。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首先,交给学生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常用的顺序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其次,观察要有重点。根据观察目的,确定什么是观察重点,重要的部分要观察细致些;再次,观察要调动多种感观,进行广义的观察。除了视觉外,还要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等,并进一步展开想象。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综合知识得到不断充实,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领悟能力。
(二)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
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的习惯。第一,要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如,春天的花草树木、夏天的雷雨、秋天的天空、冬天的浓雾、路边的小食店、街头的商店等看似习以为常的景物都可仔细观察;第二,要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如,乘车坐船、新春佳节访亲拜年、逛商店等都要细心观察;第三,凡事要多问什么,善于透过社会现象看出蕴含的哲理。如,近几年来,我县的高楼如春笋般地冒出,大街两旁商店林立,热闹非凡,路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这不仅仅反映县城在改变,更折射出人民生活的改善。从而体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二、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材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语道破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教师在阅读课上,让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各种句式和表达方式,学到了些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那么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重视阅读指导。
(一)精读范文,学习作文技巧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小学的写作练习是在阅读基础上进行的。小学语文课本,每册都选了二三十篇思想性强、结构严谨、语言规范的文章,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阅读课指导学生精读这些课文,以至成诵。在指导阅读课文时,要特别注意教材中的写作因素,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写作方法。学生通过一篇篇范文的学习,可以从中吸取营养,领悟方法,就能提高写作能力。具体做法是:①从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②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③从读学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作文提纲;④从读学区分文章主次,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⑤从读学捕捉中心段,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⑥从读学品评词句,作文结合练遣词造句;⑦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这样提示了读与写之间内在的联系,学生按规律从读学写,自然能把“读”得到的知识转化为写的能力。
(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学生通过精读课文,能获得作文的一般能力,但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几篇文章是不够的。正如鲁迅所说的:“只叮在一处是不行的。”学生不多看课外书,不开拓视野,不丰富知识和词汇,就会腹中空空,写不出好文章。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博览群书,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探索,寻求一种最佳的表达方式。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首先要读好书好报,向学生推荐各种各样合适的阅读材料。其次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再次,要求学生阅读要做好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如摘录优美词句,生动形象的材料,编列提纲等,最后,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赏析好书好文章活动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通过广泛的阅读,博采众长,学生不但能学到各种体裁文章的写法,更能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水平,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勤写多练,熟能生巧
通过观察和阅读,学生积累了一些写作素材,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但光有这些,不作一定量的练习,提高作文水平还只是纸上谈兵,俗语说:“在游泳中学会游”。只有让学生多写多练,才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作文水平。
(一)增设小作本,进行多种形式练习
如果按新课标要求,每学期八篇作文,那肯定是不够的。常用的方法就是增设小作本,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中年级可以着重进行片断练笔,如写景、肖像描写、对话描写、场景描写等。高年级可进行仿写、续写、编写童话等。小作数量每周一篇左右,这样能使学生全学期作文达二三十篇。
(二)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但写日记不同于一般的作文练习,必须有步骤地进行。 首先要培养写日记的兴趣。教师对学生日记只提数量和质量要求,而对题材可不作严格限定,由学生独立选择组织。其次,凡是学生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事都可以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降低要求,消除学生写日记的思想负担。是定向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按写景、状物、叙事、记人的先后顺序分别集中指导,教师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并选择优秀日记进行表扬。这样经过一定时间训练后,学生观察、选材、组材和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能力一定会提高,养成了勤于动手动笔的习惯。
善于观察,为作文题材找到了活水之源;广泛阅读,则为作文找到了拐棍,奠定了基础;勤于练笔,更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能力,掌握写作技巧。因此,观察、阅读、练笔三者并进,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学生作文一定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