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城,城中画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峒,小溪,溪边的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小船开渡,双桨在澄净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散开去。夕阳西沉,小船收渡,一抹温暖的金色蔓延。这生活无形就构成了一幅图画,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和味道。
  生活是流动的,图画是静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图画供以人欣赏。这座小小的古城,也许就是一幅静止的图画,亘古不变。生活在其中的人叫画中人,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似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这些看似身份低微的画中人,对美依然充满渴望,对幸福的生活依然充满向往。
  平静而沉默,古老而祥和,自然而朴实,这是我对《边城》最深刻的感受。
  美丽的凤凰城,山水环绕,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深翠颜色的细竹长年挺立。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夏天则晾晒在日光下耀眼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帖,与周围的环境总是极其协调。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妙处,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心驰神往。
  也许这是同一片蓝天下的另一处世外桃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源里的人们虽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却依然可以怡然自乐。
  作为图画,边城有着永不褪色的鉴赏价值,浓厚的乡土气息。作为真实,却有它无法承载的厚重。作为生活在画中的人们,却更有着一种悲凉与无奈。
  《边城》是沉默的。作品从头到尾似乎都在隐忍着什么。清新湿润的空气,温婉明净的湘楚景致,依旧无法抵挡从那淡淡的文字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伤,淡淡的惋惜……
  就像是童年一个有太阳的下午,温暖的阳光照进窗户。一个不经意的碰触,就能听到满地的阳光破碎的声音——哗啦,哗啦,触动人的心弦。
  边城中的它们和他们,沉淀了太多的恢弘沉寂的沧桑,凄婉的悲壮!
  翠翠,一个青涩、情窦初开的女孩。她的羞涩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却是中国几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女人血液中的沉淀——是的,是经济文化的产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属于东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而非动物的本能!
  翠翠的命运多舛。作为一个孤儿被疼爱自己的爷爷抚养长大,却未曾料到一个深爱着自己的男子会意外而亡,而用歌声把她睡梦中的灵魂轻轻浮起的男子,却因为愧疚去了永远的远方。一个仲夏的夜晚,一场雷雨带走了她唯一的亲人——她亲爱的爷爷。巨大的悲痛过后,她依然摇起爷爷荡了一生的双桨,每天静静地守在溪边,开渡,收渡,和守望一份羞于表达的、纯粹属于自己的幸福……
  所有的心思浮动,所有的山川日月都沉静入画中,凝结画中。这样一幅沧桑的图画,给人无以承受的悲怆。沉积它厚重的背景,它终究是世外桃源,还是古朴小城?
  生活不是图画,生活需要流动。
  到了冬天,那个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令翠翠梦牵魂绕的年轻人还不曾回来……
  一条溪,淌了千年,却冲不淡那一份幽柔的情。
  一首歌,唱了千年,却道不尽那一段缠绵的爱。
  [江西奉新一中高二(6)班 指导老师:涂学远]
其他文献
站在天堂的门口  一考生    我豁然张开双眼,周围的一切让我感到陌生而震惊:四周洁白一片。我的脚下踩着大朵大朵的白云,头上缭绕着浓厚的白雾,透出些许白光。空旷而寂静,却被云雾遮挡着看不到尽头。远处传来的声音慢慢消淡,又似乎本来什么都没有。我的面前有一座悬空而建的门,两根大大的雪白的圆柱直杵两旁,门匾上赫然写着两个忽隐忽现的大字:天堂。  怎会来到这里?细细一想,事情的经过原来是这样:  那次我正
期刊
命 运  食 指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  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  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  我只有是街头四处流落,  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  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    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  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    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  
期刊
倘若生活在乡村田野间,蚂蚱随处可见,并不足为奇。应当说,《向生命鞠躬》只是写出了生活中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可却有着实实在在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常人眼里,蚂蚱是害虫,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小动物,但它悲壮逃生的一幕却足以震撼每个人,以至于让“我”和儿子“呆呆地盯着”,“并为之震惊”,并且“下意识地鞠躬”。整篇小说表达了作者对顽强生命的钦佩之情,重在引发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文章宛如一首生命的赞歌,告诉人们
期刊
2010年高考语言应用题涉及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四个考点,题型丰富多样,创新异彩纷呈,表现出重视能力立意、贴进生活热点等特点。  下面,结合2010年高考试题,谈谈高考语言应用题的特点及备考策略。    一、选材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命题分析】语言应用题突出“应用”特点,在选材上贴进生活,贺词(天津卷)
期刊
见 证  一考生  2008年5月15日  今天天气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的样子,但血站自动采血车前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伍。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这就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成千上万的伤员一定需要输血,自己不能前往汶川,现在能够为他们献上自己的鲜血,也算为在汶川地震中受伤的同胞献了爱心。  我也站在这队伍中,心里很光荣,也很激动。很光荣,是因为自己和全国人民站在一起,心连着心,患难与共;很激动,是因为在
期刊
2009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了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得主。  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得主不是此前外界预测的最大“热门”以色列作家阿莫斯·奥兹,不是国内学界看好的西班牙作家路易斯·戈伊狄索洛,不是获奖无数的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不是呼声甚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而是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  这一结果绝对属于冷门中的冷门。在中国,赫塔·米勒的作品仅台湾引进过一本繁体中文版的《风中绿李
期刊
品味时尚  一考生  (一)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愤愤地小声嘀咕着,一边不自觉地朝右边小木椅上忘我拥吻的情侣瞥了一眼,便像犯了罪似的收回眼光。  伊看着街头闪烁的标语——情侣街,口味爱,口味时尚,有爱大声喊出来!伊吓了一大跳,慌忙朝出口走去,喃喃道:“品味啥时尚?我们那时啊,挑开盖头才知道新娘啥模样哪!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二)  九斤老太是怎么会认识字的呢?哈哈,自从孙女七斤在城里当
期刊
时不时的,总会听到有人埋怨说自己“怀才不遇”,特别是在喝高了酒,有了几分醉意后。  当作家的人说:我都写了那么多作品了,还没有出名,这世界真不公平,伯乐都死到哪里去了!当演员的人说:快演一辈子了,还是跑龙套,我的艺术才华算是埋没了!做官的人说:论本事,论资历,本来那个位置是我的,生生被人挤掉了,想起来就生气。做生意的人说:我是有经商才能的,可惜生不逢时,环境太差,要不然我也能当李嘉诚。甚至一个颇有
期刊
喜欢姚学礼的这首诗,源于它的题目,新奇、空灵,如同明亮的眼眸,令人豁然开朗,割舍不下。读罢全诗,便让你茅塞顿开,诗的题目是解读此诗的一把绝好的钥匙。  古往今来,月亮似乎已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本诗也不例外。开篇巧妙地化用李白的那首家喻户晓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将读者引领到一片皎洁的月光之下。诗人先升起第一个异乡的明月,而后泻下满地银辉,不禁让人触景伤怀,思飞千里。联想起第二个月亮——唐朝的月
期刊
前面是大漠,背后是大河。南北是大山,中间是浩瀚的戈壁滩。  我曾是大戈壁的新移民,听说过雄奇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大戈壁曾是嶙峋的怪石。在大海翻腾的时间里,天鸟将怪石孵化成卵石抖落在大浪淘沙的温床上。突然有一天,时间把细沙的睡床骤然隆起,大海向东流去。于是这里取名戈壁,卵石成为戈壁的伴生儿,永远留驻在这里。  一次次我迎着吹来的狂风,打开胸襟,去审视戈壁和卵石,去诵读大戈壁的苍凉和壮阔。面对严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