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教好语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然而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佳的现象,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基础;发展;提高
【中图分类号】G523.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78-01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息。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
如我在讲完了《伯牙绝弦》这一课时,在班上开展了以“伯牙为什么绝弦”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论辩过程中,正反双方唇枪舌战,谁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着自己个性风采。通过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让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课堂“独裁者”,退居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服务,和学生享受着一起辩论的乐趣。
二、讲授得当,形式多样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语文课的讲授,切忌照本宣科,死搬硬套,陈旧呆板,可采用以下方法:
1.投其所好。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喜好,在课堂中巧妙穿插,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比如:讲课时适当讲一下与课堂有关得故事就会吸引学生,因为初中的学生毕竟喜欢故事,课堂方式应灵活多样,除了讲故事,我们找出课文中有关成语进行接龙,还有利用多媒体教学等。
2.化繁为简。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只会使课堂更枯燥,可以用生活中的浅显的例子做解释。比如:《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我的学习样子,这样,课堂气氛又被调动起来,学生兴趣又会调动起来。
三、善于适时引导、点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去启发智慧,而不仅仅是教给知识。知识是无止境的、是教不完,而启蒙后的智慧可以自己发现和生成知识。教的本质在于引导、点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并不等于教师在课堂中作用的淡出,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自主对话,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点,及时引导、点拨,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伤仲永》这一课时,同学们在讨论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家庭的经济环境的好坏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并列举了现实生活中许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因家庭困难就算考取了大学也没法上学的事例。他的观点再班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双方都各据一辞,无法说服对方,最后学生提议让我做公证,我就适时地给以点拨,并没直接肯定谁对谁错,只是列举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境优越的同学的学习状况和家境比较贫困的同学的学习状况,让他们自己去对比。最后学生通过再次的讨论明白了“家庭经济环境的好坏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引发学生的更深入思考,自己去判断事情的对错。既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又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交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联学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结构问题》一书中正面提出过这个问题。交往能力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课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学交往,在运用语言工具的言语活动中学语言,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获得言语交往能力,有了言语能力才能获得人文、科学知识。因此,列德涅夫将语文课归位于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而语文教育作为一种过程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在人们运用实践、理解欣赏、交流对话中不断发展完善。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便决定了进行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交往的必要性。因此,语文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运用语言与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给他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绪等,借助于语言这个载体传达给对方”。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课程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其中,工具性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与实践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其他学科中。这要求教师构建一个轻松、开放的课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从课内至课外、从学习至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
五、开展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课堂应注重“活动教学”,语文活动是一个由认知到实践,从实践中学会做人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就随之而提高。从语文活动的目的任务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本身就融入了思想品德内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可以在健康有益的语文活动中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手抄报,演课本剧等。语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基础;发展;提高
【中图分类号】G523.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78-01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息。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
如我在讲完了《伯牙绝弦》这一课时,在班上开展了以“伯牙为什么绝弦”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论辩过程中,正反双方唇枪舌战,谁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着自己个性风采。通过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让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课堂“独裁者”,退居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服务,和学生享受着一起辩论的乐趣。
二、讲授得当,形式多样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语文课的讲授,切忌照本宣科,死搬硬套,陈旧呆板,可采用以下方法:
1.投其所好。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喜好,在课堂中巧妙穿插,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比如:讲课时适当讲一下与课堂有关得故事就会吸引学生,因为初中的学生毕竟喜欢故事,课堂方式应灵活多样,除了讲故事,我们找出课文中有关成语进行接龙,还有利用多媒体教学等。
2.化繁为简。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只会使课堂更枯燥,可以用生活中的浅显的例子做解释。比如:《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我的学习样子,这样,课堂气氛又被调动起来,学生兴趣又会调动起来。
三、善于适时引导、点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去启发智慧,而不仅仅是教给知识。知识是无止境的、是教不完,而启蒙后的智慧可以自己发现和生成知识。教的本质在于引导、点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并不等于教师在课堂中作用的淡出,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自主对话,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点,及时引导、点拨,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伤仲永》这一课时,同学们在讨论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家庭的经济环境的好坏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并列举了现实生活中许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因家庭困难就算考取了大学也没法上学的事例。他的观点再班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双方都各据一辞,无法说服对方,最后学生提议让我做公证,我就适时地给以点拨,并没直接肯定谁对谁错,只是列举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境优越的同学的学习状况和家境比较贫困的同学的学习状况,让他们自己去对比。最后学生通过再次的讨论明白了“家庭经济环境的好坏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引发学生的更深入思考,自己去判断事情的对错。既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又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交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联学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结构问题》一书中正面提出过这个问题。交往能力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课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学交往,在运用语言工具的言语活动中学语言,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获得言语交往能力,有了言语能力才能获得人文、科学知识。因此,列德涅夫将语文课归位于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而语文教育作为一种过程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在人们运用实践、理解欣赏、交流对话中不断发展完善。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便决定了进行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交往的必要性。因此,语文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运用语言与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给他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绪等,借助于语言这个载体传达给对方”。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课程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其中,工具性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与实践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其他学科中。这要求教师构建一个轻松、开放的课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从课内至课外、从学习至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
五、开展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课堂应注重“活动教学”,语文活动是一个由认知到实践,从实践中学会做人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就随之而提高。从语文活动的目的任务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本身就融入了思想品德内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可以在健康有益的语文活动中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手抄报,演课本剧等。语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