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试教育的深入人心,导致语文教学逐步演变成纯文章解读,应试技巧的教授,教师们会为了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反复进行讲解和模拟考试,但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带给他们字词句段篇章的解读,而是要带给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感知。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的重要渠道,教师应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容美,文字美,意境美,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所体悟和感触。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作用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上,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文言文等,充实丰富了初中生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人文风俗,体会中华文化的浩瀚精深,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品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更得心应手,提高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情怀,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是我国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存在。它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对树立学生的榜样有重要作用,它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艺术鉴赏和创作引导。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网络信息世界的到来,眼花缭乱的信息使青少年的判断能力有所下降,一些粗俗的词语、非道德的东西变成学生追捧的目标,而在传统文化中有节约守法、道德勇敢、正义公平等传统美德,通过学习,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是正确的,哪些事是错误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对善恶美丑的鉴别能力,弃恶扬善,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培养建立基础。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一)教师做好传统文化的发扬者,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传统文化在被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前,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化综合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引经据典,惟妙惟肖地讲述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典故,在吸引学生的专注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文化传统视野的宽度、知识面的广度、阅读的深度,进而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健全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教师还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语文教师作为传统文化的发扬者,要充分利用課堂时间来弘扬传统文化,在课堂中加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运用古典音乐、古诗词等方式启发学生。在语文课上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更了解古文化,喜欢古文化,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发扬和再创造。当然只有课上渗透显然不够,教师还要在课下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布置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询问探访、互相讨论,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优势。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它里面有两套东西,一套是要复兴发展下去的,一套是要消亡和重建的。几千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进步缓慢,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将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发扬和传承。像忠、孝、礼、智、信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要去弘扬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都值得去传承。
(三)以语文的经典文学作品为立足点,深入传统文化的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文言文、古诗词、文学作品等,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语文教材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教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如在《沁园春·雪》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观美丽;在《傅雷家书》中感悟家训中浓厚的传统文化美德对一个家庭的深深影响;在《苏州园林》中感受到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的人工园林的美感;在学习《论语》中感受到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与博学,感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与谦卑。想要加深领悟传承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还需要课下的拓展巩固。
四、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对强化初中生的民族意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底蕴,社会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个人良好健全的品格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内容和高效率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郭婧.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2018,(06).
[2]周浩.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考试周刊,2018,(04).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作用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上,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文言文等,充实丰富了初中生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人文风俗,体会中华文化的浩瀚精深,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品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更得心应手,提高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情怀,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是我国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存在。它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对树立学生的榜样有重要作用,它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艺术鉴赏和创作引导。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网络信息世界的到来,眼花缭乱的信息使青少年的判断能力有所下降,一些粗俗的词语、非道德的东西变成学生追捧的目标,而在传统文化中有节约守法、道德勇敢、正义公平等传统美德,通过学习,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是正确的,哪些事是错误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对善恶美丑的鉴别能力,弃恶扬善,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培养建立基础。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一)教师做好传统文化的发扬者,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传统文化在被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前,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化综合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引经据典,惟妙惟肖地讲述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典故,在吸引学生的专注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文化传统视野的宽度、知识面的广度、阅读的深度,进而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健全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教师还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语文教师作为传统文化的发扬者,要充分利用課堂时间来弘扬传统文化,在课堂中加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运用古典音乐、古诗词等方式启发学生。在语文课上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更了解古文化,喜欢古文化,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发扬和再创造。当然只有课上渗透显然不够,教师还要在课下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布置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询问探访、互相讨论,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优势。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它里面有两套东西,一套是要复兴发展下去的,一套是要消亡和重建的。几千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进步缓慢,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将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发扬和传承。像忠、孝、礼、智、信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要去弘扬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都值得去传承。
(三)以语文的经典文学作品为立足点,深入传统文化的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文言文、古诗词、文学作品等,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语文教材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教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如在《沁园春·雪》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观美丽;在《傅雷家书》中感悟家训中浓厚的传统文化美德对一个家庭的深深影响;在《苏州园林》中感受到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的人工园林的美感;在学习《论语》中感受到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与博学,感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与谦卑。想要加深领悟传承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还需要课下的拓展巩固。
四、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对强化初中生的民族意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底蕴,社会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个人良好健全的品格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内容和高效率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郭婧.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2018,(06).
[2]周浩.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考试周刊,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