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尤为重要。事实上,不少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习惯把阅读课和写作课分开来上,笔者认为“课文既是训练阅读的材料,也是学习写作的范例”,也做了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写作指导的实践,目的是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指导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可以学到写作方法,通过写作又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事实上,不少老师因为忽视了“课文既是训练阅读的材料,也是学习写作的范例”,导致写作课和阅读课被分割开来。而我认为写作需要的谋篇布局、选材提炼以及遣词炼字的能力,很大程度得法于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那么,该如何做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来浅谈自己粗略的看法。
一、纵览全文,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篇目出自名家之笔,在谋篇布局方面匠心独运。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如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其中,绘春部分又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春景图。由此,我给学生总结出快速写作的规律为:开篇——点题定调;中间——展开详写;结尾——点题深化。
文章开头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采用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盼望春天快点到来的急切心情,可见作者对体春天的喜爱之情,这个“喜爱”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即开篇——点题定调。
绘春部分。作者描绘了五幅春景图,从多个角度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尽情地展现了春天美好可人的形象。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如果不是心中充满了爱,作者笔下的春景怎会如此鲜活明丽,所以这部分紧承第一部分,对春景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叫展开详写。
结尾部分,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这是热情地讴歌了春天的新、美、力,与文章第一部分比起来,盼望已经不足以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了,作者要热情地赞美春天,这是情感的宣泄,也是情感的升华,看来结尾部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我教给学生“开篇——点题定调;中间——展开详写;结尾——点题深化”的快速作文规律后,学生拿到命题后能很快地确定写作思路和行文的结构,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
二、聚焦生活,培养“小中见大”的悟性
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为没有素材而头疼。我们必须承认,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的平凡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经历过惊心动魄的场面,更缺少曲折离奇的遭遇。有的只是一日三餐,工作,学习,生活和喜怒哀乐等日常小事。但是一滴水里见太阳,一花一叶总关情,平常的小事中,往往也蕴藏着人生的大智慧,生活的大道理。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人生大理的悟性。
《散步》这篇叙事散文,写我们一家两对母子代去初春的田野散步,途中发生了分歧,最后以“我”母亲的让步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文章卒章显志,文末感悟出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感和生活使命感,此文就是以小见大的很好范例。学完本文,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练笔《餐桌上的谈话》,目的是引导学生留意家人日常谈话时的内容,并尽量从中发现出不同人物谈话的侧重点,尽量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我”童年一次悬崖脱险的经历,从中悟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或者有多远大的目标,不要有畏难心理,要学会化大为小,要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把这一小步做好,再接着下一步,一步一步慢慢来,不管再大的困难或再远大的目标,最终都会被克服或实现。本文也是从生活小事中悟得大道理的范例。学完本文,我引导学生进行《那件事,使我懂得了 》的练笔写作,目的是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善于发现,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三、单元整合,落实人物细节的描写
我整合了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中的人物细节描写,对学生进行了人物细节描写的专题训练。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那一句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三哼经”既表现出阿长没文化,连书名都说不准,也表现出阿长对“我”的真诚帮助,还给读者留下阿长买书之艰的想象空我间,可谓小细节有大作用。
还有《驿路梨花》中,“我”和老于误以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写到“我”和老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表达谢意,这里的“同时”“抢着”修饰了后面的动作,表现了“我”和老于急切表达谢意的心情;还有瑶族老人误以为哈尼族小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立即走过去,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这里的“立即”表现出想要表达谢意的急切心情,“深深”表现出表达谢意的真诚。由此,我教给学生在人物描写时,要起巧用修饰语。
《台阶》一文中写,父亲坐在自家的台阶上抽烟休息时。因为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加快自己家建高台阶的进程时,有对父亲的神态描写:“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课文中像这样经典得細节描写还有很多。
学完本单元后,结合单元写作训练,我专门儿设计了一堂“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写作指导课,整合了单元阅读教材中人物描写的范例,教给学生人物描写的方法。然后通过播放影片《战狼II》的结尾部分:冷锋弓步跪立在车顶,手擎红旗,带领难民顺利通过交战区,抵达安全区。让学生当堂进行片段人物细节描写,学生笔下的人物鲜活生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一贯认为“课文既是训练阅读的材料,也是学习写作的范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挖掘阅读教材中的写作元素,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还要善于命题,让学生随文练笔。这样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才不致于被割裂,才能落实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也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2017教育部审定).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指导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可以学到写作方法,通过写作又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事实上,不少老师因为忽视了“课文既是训练阅读的材料,也是学习写作的范例”,导致写作课和阅读课被分割开来。而我认为写作需要的谋篇布局、选材提炼以及遣词炼字的能力,很大程度得法于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那么,该如何做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来浅谈自己粗略的看法。
一、纵览全文,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
语文教材中的不少篇目出自名家之笔,在谋篇布局方面匠心独运。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如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其中,绘春部分又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春景图。由此,我给学生总结出快速写作的规律为:开篇——点题定调;中间——展开详写;结尾——点题深化。
文章开头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采用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盼望春天快点到来的急切心情,可见作者对体春天的喜爱之情,这个“喜爱”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即开篇——点题定调。
绘春部分。作者描绘了五幅春景图,从多个角度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尽情地展现了春天美好可人的形象。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如果不是心中充满了爱,作者笔下的春景怎会如此鲜活明丽,所以这部分紧承第一部分,对春景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叫展开详写。
结尾部分,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这是热情地讴歌了春天的新、美、力,与文章第一部分比起来,盼望已经不足以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了,作者要热情地赞美春天,这是情感的宣泄,也是情感的升华,看来结尾部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我教给学生“开篇——点题定调;中间——展开详写;结尾——点题深化”的快速作文规律后,学生拿到命题后能很快地确定写作思路和行文的结构,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
二、聚焦生活,培养“小中见大”的悟性
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为没有素材而头疼。我们必须承认,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的平凡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经历过惊心动魄的场面,更缺少曲折离奇的遭遇。有的只是一日三餐,工作,学习,生活和喜怒哀乐等日常小事。但是一滴水里见太阳,一花一叶总关情,平常的小事中,往往也蕴藏着人生的大智慧,生活的大道理。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人生大理的悟性。
《散步》这篇叙事散文,写我们一家两对母子代去初春的田野散步,途中发生了分歧,最后以“我”母亲的让步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文章卒章显志,文末感悟出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感和生活使命感,此文就是以小见大的很好范例。学完本文,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练笔《餐桌上的谈话》,目的是引导学生留意家人日常谈话时的内容,并尽量从中发现出不同人物谈话的侧重点,尽量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我”童年一次悬崖脱险的经历,从中悟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或者有多远大的目标,不要有畏难心理,要学会化大为小,要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把这一小步做好,再接着下一步,一步一步慢慢来,不管再大的困难或再远大的目标,最终都会被克服或实现。本文也是从生活小事中悟得大道理的范例。学完本文,我引导学生进行《那件事,使我懂得了 》的练笔写作,目的是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善于发现,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三、单元整合,落实人物细节的描写
我整合了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中的人物细节描写,对学生进行了人物细节描写的专题训练。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那一句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三哼经”既表现出阿长没文化,连书名都说不准,也表现出阿长对“我”的真诚帮助,还给读者留下阿长买书之艰的想象空我间,可谓小细节有大作用。
还有《驿路梨花》中,“我”和老于误以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写到“我”和老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表达谢意,这里的“同时”“抢着”修饰了后面的动作,表现了“我”和老于急切表达谢意的心情;还有瑶族老人误以为哈尼族小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立即走过去,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这里的“立即”表现出想要表达谢意的急切心情,“深深”表现出表达谢意的真诚。由此,我教给学生在人物描写时,要起巧用修饰语。
《台阶》一文中写,父亲坐在自家的台阶上抽烟休息时。因为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加快自己家建高台阶的进程时,有对父亲的神态描写:“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课文中像这样经典得細节描写还有很多。
学完本单元后,结合单元写作训练,我专门儿设计了一堂“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写作指导课,整合了单元阅读教材中人物描写的范例,教给学生人物描写的方法。然后通过播放影片《战狼II》的结尾部分:冷锋弓步跪立在车顶,手擎红旗,带领难民顺利通过交战区,抵达安全区。让学生当堂进行片段人物细节描写,学生笔下的人物鲜活生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一贯认为“课文既是训练阅读的材料,也是学习写作的范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挖掘阅读教材中的写作元素,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还要善于命题,让学生随文练笔。这样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才不致于被割裂,才能落实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也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2017教育部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