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既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又充满着数学的魅力。那么,在实际课堂上应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①导课新颖,激发兴趣;②创设情景,诱发兴趣;③利用生活,引起兴趣;④动手操作,促进兴趣;⑤设疑激思,引发兴趣;⑥巧设练习,增添兴趣;⑦体验成功,稳定兴趣;⑧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兴趣;激发;方法
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先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甚至产生打破陈规想法,萌发创新欲望。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事数学的愿望。”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努力的改进学习方法,才能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课,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既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又充满着数学的魅力。
那么,在实际课堂上应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①导课新颖,激发兴趣;②创设情景,诱发兴趣;③利用事物,引起兴趣;④动手操作,促进兴趣;⑤设疑激思,引发兴趣;⑥巧设练习,增添兴趣;⑦体验成功,稳定兴趣;⑧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1.导课新颖,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巧设导语,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抽象性部以具体为基础并以更广泛的具体性为归宿。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为原型,也有通俗化、形象化的可能性。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它的目的又是为实践服务,因此创设数学的学习情景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不但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变化,产生直观兴趣,而且其创设的各种数学情景能使学生体验到理智高于事实的现象。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索、思维,对本来很枯燥的数学,能从对它的研究过程中激发出更深的兴趣。
3.利用生活,引起兴趣
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虽然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近,但由于他的年龄小,也很难理解。在教学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
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操作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口等多种器官协同的活动。实践证明:如果只是听和看,只能吸收知识的50%,加上动手的话,则能吸收90%以上。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动。笔者在教“圆柱的认识”时,指导学生对圆柱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摸一摸,感受圆柱的形状。
②看一看,分析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③量一量,圆柱的高有何特点。
④剪一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⑤做一做,选择合适的纸条做一个圆柱。
5.设疑激思,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才是启发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引,才能一触即发,驱动思维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6.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7.体验成功,稳定兴趣
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增添学习兴趣。
8.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而且还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由上述可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能遵循数学的教学特点,精心创设学习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抓好学生的动手操作,同时把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相信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真正把学生从被动转化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
收稿日期:2008-09-05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兴趣;激发;方法
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先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甚至产生打破陈规想法,萌发创新欲望。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事数学的愿望。”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努力的改进学习方法,才能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课,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既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又充满着数学的魅力。
那么,在实际课堂上应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①导课新颖,激发兴趣;②创设情景,诱发兴趣;③利用事物,引起兴趣;④动手操作,促进兴趣;⑤设疑激思,引发兴趣;⑥巧设练习,增添兴趣;⑦体验成功,稳定兴趣;⑧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1.导课新颖,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巧设导语,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抽象性部以具体为基础并以更广泛的具体性为归宿。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为原型,也有通俗化、形象化的可能性。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它的目的又是为实践服务,因此创设数学的学习情景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不但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变化,产生直观兴趣,而且其创设的各种数学情景能使学生体验到理智高于事实的现象。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索、思维,对本来很枯燥的数学,能从对它的研究过程中激发出更深的兴趣。
3.利用生活,引起兴趣
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虽然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近,但由于他的年龄小,也很难理解。在教学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
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操作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口等多种器官协同的活动。实践证明:如果只是听和看,只能吸收知识的50%,加上动手的话,则能吸收90%以上。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动。笔者在教“圆柱的认识”时,指导学生对圆柱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摸一摸,感受圆柱的形状。
②看一看,分析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③量一量,圆柱的高有何特点。
④剪一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⑤做一做,选择合适的纸条做一个圆柱。
5.设疑激思,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关键处巧设疑问,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才是启发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引,才能一触即发,驱动思维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6.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7.体验成功,稳定兴趣
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增添学习兴趣。
8.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而且还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由上述可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能遵循数学的教学特点,精心创设学习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抓好学生的动手操作,同时把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相信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真正把学生从被动转化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
收稿日期:200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