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块阵地,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进去,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去占领它和引导它,结合地方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队伍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地方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地方高职院校;社团;现状;思考
大学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群体,他们有知识、有理想、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和火热的青春激情。大学生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团体。是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为了锻炼、培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基于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共同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结合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形成的具有特定目标、组织章程和活动方式的学生群体组织。
在管理上社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会设立社团部,,另一种是单独与学生会并列的社团联合会。社团活动形式也以其趣味性、专业性、学术性给社团带来一些新观念,多样化倾向更为明显。社团一般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学习、文化科技、文学艺术、体育健身、社会公益、社会政治等种类,他们可以通过举办文体活动、举办讲座、参加社会实践等丰富社团文化生活。
1 地方离职院校的社团活动应突出思想教育功能,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地方高职院校不同于其它高等院校,其学生的层次、学生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较其它院校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的社团建设应该在满足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多的突出其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发挥其思想教育功能,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形成。
1.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地方高职院校体制改革和专业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遭遇挑战,班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逐渐变小,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吸引力以及在思想教育中的地位正在逐渐增大。应当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社团中去,渗透到社团管理和社团活动中,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理。把大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载体。首先,以社团为载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渗透力。其次,以社团为载体,突出专业渗透教育,充分发挥“潜在课程”的作用。现在学生主体意识较强,社团活动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各种条件,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通过社团活动得以释放,充分发挥潜在课程的教育作用。
1.2高校社团打破了院系、专业、年级和班的组织系统,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平等接触的机会。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能力,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在与他人、社会的接触中,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才干,学会了如何组织、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锻炼了自我,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加速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的形成。
2 地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应转变传统观念,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社团吸引力
2.1明确社团性质,转变传统观念,发挥自身优势。学生社团,是在校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群众性团体,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角色。社团的领导者在日常的社团活动中应明白,社团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每一位社员主人翁精神,保障每一位社员的根本利益,要善于思考,充分发挥社员的积极性、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负责人头脑中应有这样一种观念,大学生社团的对象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青年大学生所创造的社团文化应有别于其它类型的青年文化和社会文化,应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育人功能。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要符合大学生的特点,符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不应把其作为一个俱乐部,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娱乐性的,毫无目的,毫无作用,没有发挥其在校园文化中应有的作用。
2.2根据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和学生专业特点,发挥社团的专业吸引力。社团根据学生的爱好和专业特点不同可以分成诸多的社团组织。地方高职院校主要是为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专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所以,学生社团在丰富内涵的同时,更应加入专业元素,使社团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社团的活力与号召力。
2.3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社团应以能力的提升为本位,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①组织领导能力。学生社团活动要求全体成员参与,各自担任自己的角色,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领导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②自学能力。社团成员大都是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的同学,通过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自学的积极性。③思维、创新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这种灵感来自自身的兴趣和社团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激励作用。④表达能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
3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教师指导作用,社团活动自主、和谐发展
3.1校领导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关注与指导。因学生社团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必须有规范化的管理。应从思想理论、工作方法等上加以指导,引导其正确发展。在日常社团的活动中,每个社团应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以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3.2保持社团工作的独立性、自主性。学生社团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组织,具有一定的工作独立性,当然,这种工作的独立性应在服从整体工作的安排下进行。社团工作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团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使他们更具有一种主人翁意识,从根本上促进社团的发展。
3.3结合地方高职院校社团特点,规范价值取向,丰富社团活动。社团文化建设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因高校社团文化自身所具有的自发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宽容性,使得社团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至关重要。但现在社团活动中出现了重视社团活动的多样性,忽视社团活动的目的性和意义。一些理论学习型社团话动也充斥着趣味性、娱乐性和功利性,忽视了理论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和严肃性。另外,现在有些社团活动文化品位不高,低俗文化有存在的空间。一些社团单纯追求扩大社团的影响面,把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变成了迎合大学生的文化需求,甚至出现非个性化、非审美和非文明化的倾向,长此以往,流失了一批真正有思想、有追求的社团精英,影响了学生社团向着高品位、高层次方向发展。
4 增强社团创新意识,扩大社团交流领域
4.1技术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社会只有创新才能进步。社团活动必须有创新意识。①观念创新,指导社团在总结以往社团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观念,溶入时代特色,顺应时代的发展。②方法创新。指社团工作应把理论与实践、理事与社员、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社团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统筹起来,应有一种把握全局的工作方法。
4.2利用网络资源,扩大交流领域。网络是社团能量的延伸,它增加了(社团的和个体的)自由实践的维度,增加了社团的开放性和丰富性。网络拉近了社团成员的距离,而社团通过网络使自身成为连接知识者与公众、连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只要健康的利用网络,将更有利于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5 学生社团应注重服务校内学生,拓展校内外活动空间,扩大学生社团社会影响力
5.1充分发挥社团作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服务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学生,不同社团的建立也来源于学生,社团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氛围,更好的服务学生,创造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此,学生社团的活动应立足于校园,服务于校园,以校园活动为主体,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提供实践的舞台。
5.2结合自身社团特点,寻求社会各界的指导与支持。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没有过多的经费和途径去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和层次,为此,各社团可以结合自身社团的特点和优势,加强与社会相关机构的联系,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社员工作能力。比如文学社,可以与地方文联、媒体或校外文学机构联系,书法协会可以与校外书法协会联系,寻求支持,增长见识,扩大影响。
5.3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寻求社会商家支持。学生社团在争取学校经费支持的同时,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社会各界商家的要求,以便得到他们经费的支持。如书法协会可以为商家书写宣传海报,舞蹈协会可以为商家的宣传提供文艺演出等等服务。
随着一代又一代社团人的不断努力,学生社团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局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而不能仅停留在其表面现象上,应深入到更深层次,透过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社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社团工作真正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作用,使它真正成为社员所信赖和依靠的家。
【关键词】 地方高职院校;社团;现状;思考
大学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群体,他们有知识、有理想、有旺盛的生命活力和火热的青春激情。大学生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团体。是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为了锻炼、培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基于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共同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结合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形成的具有特定目标、组织章程和活动方式的学生群体组织。
在管理上社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会设立社团部,,另一种是单独与学生会并列的社团联合会。社团活动形式也以其趣味性、专业性、学术性给社团带来一些新观念,多样化倾向更为明显。社团一般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学习、文化科技、文学艺术、体育健身、社会公益、社会政治等种类,他们可以通过举办文体活动、举办讲座、参加社会实践等丰富社团文化生活。
1 地方离职院校的社团活动应突出思想教育功能,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地方高职院校不同于其它高等院校,其学生的层次、学生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较其它院校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的社团建设应该在满足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多的突出其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发挥其思想教育功能,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形成。
1.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地方高职院校体制改革和专业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遭遇挑战,班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逐渐变小,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吸引力以及在思想教育中的地位正在逐渐增大。应当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社团中去,渗透到社团管理和社团活动中,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理。把大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载体。首先,以社团为载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渗透力。其次,以社团为载体,突出专业渗透教育,充分发挥“潜在课程”的作用。现在学生主体意识较强,社团活动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各种条件,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通过社团活动得以释放,充分发挥潜在课程的教育作用。
1.2高校社团打破了院系、专业、年级和班的组织系统,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平等接触的机会。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能力,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在与他人、社会的接触中,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才干,学会了如何组织、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锻炼了自我,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加速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的形成。
2 地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应转变传统观念,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社团吸引力
2.1明确社团性质,转变传统观念,发挥自身优势。学生社团,是在校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群众性团体,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角色。社团的领导者在日常的社团活动中应明白,社团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每一位社员主人翁精神,保障每一位社员的根本利益,要善于思考,充分发挥社员的积极性、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负责人头脑中应有这样一种观念,大学生社团的对象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青年大学生所创造的社团文化应有别于其它类型的青年文化和社会文化,应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育人功能。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要符合大学生的特点,符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不应把其作为一个俱乐部,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娱乐性的,毫无目的,毫无作用,没有发挥其在校园文化中应有的作用。
2.2根据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和学生专业特点,发挥社团的专业吸引力。社团根据学生的爱好和专业特点不同可以分成诸多的社团组织。地方高职院校主要是为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专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所以,学生社团在丰富内涵的同时,更应加入专业元素,使社团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社团的活力与号召力。
2.3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社团应以能力的提升为本位,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①组织领导能力。学生社团活动要求全体成员参与,各自担任自己的角色,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领导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②自学能力。社团成员大都是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的同学,通过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自学的积极性。③思维、创新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这种灵感来自自身的兴趣和社团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激励作用。④表达能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
3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教师指导作用,社团活动自主、和谐发展
3.1校领导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关注与指导。因学生社团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必须有规范化的管理。应从思想理论、工作方法等上加以指导,引导其正确发展。在日常社团的活动中,每个社团应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以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3.2保持社团工作的独立性、自主性。学生社团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组织,具有一定的工作独立性,当然,这种工作的独立性应在服从整体工作的安排下进行。社团工作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团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使他们更具有一种主人翁意识,从根本上促进社团的发展。
3.3结合地方高职院校社团特点,规范价值取向,丰富社团活动。社团文化建设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因高校社团文化自身所具有的自发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宽容性,使得社团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至关重要。但现在社团活动中出现了重视社团活动的多样性,忽视社团活动的目的性和意义。一些理论学习型社团话动也充斥着趣味性、娱乐性和功利性,忽视了理论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和严肃性。另外,现在有些社团活动文化品位不高,低俗文化有存在的空间。一些社团单纯追求扩大社团的影响面,把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变成了迎合大学生的文化需求,甚至出现非个性化、非审美和非文明化的倾向,长此以往,流失了一批真正有思想、有追求的社团精英,影响了学生社团向着高品位、高层次方向发展。
4 增强社团创新意识,扩大社团交流领域
4.1技术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社会只有创新才能进步。社团活动必须有创新意识。①观念创新,指导社团在总结以往社团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观念,溶入时代特色,顺应时代的发展。②方法创新。指社团工作应把理论与实践、理事与社员、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社团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统筹起来,应有一种把握全局的工作方法。
4.2利用网络资源,扩大交流领域。网络是社团能量的延伸,它增加了(社团的和个体的)自由实践的维度,增加了社团的开放性和丰富性。网络拉近了社团成员的距离,而社团通过网络使自身成为连接知识者与公众、连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只要健康的利用网络,将更有利于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5 学生社团应注重服务校内学生,拓展校内外活动空间,扩大学生社团社会影响力
5.1充分发挥社团作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服务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学生,不同社团的建立也来源于学生,社团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氛围,更好的服务学生,创造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此,学生社团的活动应立足于校园,服务于校园,以校园活动为主体,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提供实践的舞台。
5.2结合自身社团特点,寻求社会各界的指导与支持。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没有过多的经费和途径去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和层次,为此,各社团可以结合自身社团的特点和优势,加强与社会相关机构的联系,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社员工作能力。比如文学社,可以与地方文联、媒体或校外文学机构联系,书法协会可以与校外书法协会联系,寻求支持,增长见识,扩大影响。
5.3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寻求社会商家支持。学生社团在争取学校经费支持的同时,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社会各界商家的要求,以便得到他们经费的支持。如书法协会可以为商家书写宣传海报,舞蹈协会可以为商家的宣传提供文艺演出等等服务。
随着一代又一代社团人的不断努力,学生社团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局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而不能仅停留在其表面现象上,应深入到更深层次,透过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社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社团工作真正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作用,使它真正成为社员所信赖和依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