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诗歌的责任担当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责任担当,于诗人而言,就是直面现状,拿起笔来,汇聚和弘扬正能量。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抗疫大环境下,诗人们纷纷从多视角书写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可以说,面对疫情,抗疫诗歌大多讴歌了人性的光芒、品格的力量,积极作为的人生状态、蓬勃向上的生命张力。
  古人云:“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带着温暖和爱,书写抗疫诗歌,以特殊的情感符号抗疫,既是作为诗人的担当,也标志着诗人和诗的存在。这样的时候,诗人和诗,站在时代的前沿,重现生活的真实,彰显责任的份量,负起担当的勇气。
  吉狄马加在《死神与我们的速度谁更快》一诗中,饱含深情地赞扬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们,富有激情地凸显了抗疫必胜的信心,真实再现了面对疫情,执著坚守、同心共担人类命运的场景。梁平在《与万物和解》中写道:“英雄与人民/都有同构的身躯和骨骼/一个生命倒下,所有活着的人/伤痛扎得更深、更狠。”通过生死交汇后的深切反思,体悟出更真切、更深层次的生命痛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许多无名作者、有担当的诗歌在疫情汹涌时应运而生。潘逢燕在她的诗中这样写道:“我们能持有的,这最后的底牌/握在每个人手里,紧贴着呼吸/气息里有随着数据同步跳动的频率/有一致的热泪与祈祷……最深层的呼吸一直安然无恙/与大地母亲贴合,与蓝天白云相依/厚重,底气十足/每呼吸一次都靠近春天一步。”在口罩里呼吸,或是在隔离的空间里,倾听空寂的街道和立春后的阳光,是多么逼仄的一件事情。好在,我们依然呼吸着,依然可以目睹阳光倾泻,惟有彼此珍重,才更有可能好好地走下去。“从自我出发,从心的醒悟出发/从志愿者的彩虹接过霞光/从白衣天使的誓言接过火烛/从火神山雷神山飞速竣工护卫百姓安康的神奇里接过斗志/紧接着,我们深信/立春后,阳光就会洒满大地。”
  杨忠庆有一首《医生吃了豹子胆》:“医生吃了豹子胆/竟敢和冠状病毒扳手腕/鼓足了勇气铆足了劲/一扳就是几十天//护士吃了壮腰丸/整天和那恶魔对着干/为了别人的健康/就不怕自己被感染//而我,什么都没吃/岁月静好/家里面/等到云开雾散时/锣鼓喧天迎君还。”短短几行诗,便将医务工作者为了他人的健康安宁,扛责任、敢担当,舍身忘死、无私奉献的姿态,别无二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冬末春初的一场战役》中,我也这样写过:“面对降临人类的巨大灾难/隔离的,是时间空间/隔不开的,是人与人之间/最暖心的鼓励和默许/帮扶隔离者,关爱隔离者/又何尝不是在帮扶和关爱自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次冰冷的/必须有人付出温度的战役/是干部,是党员/都像防病毒口罩一样/义无反顾地在特殊的岗位阻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着拯救的心逆行,以志愿的心态站在第一线,是作为共产党人特有的责任担当的姿态。
  忽地想起了《七律·送瘟神》二首。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是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6月30日阅读《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夜不成寐写下的诗歌。
  在主席看来,血吸虫所毁灭的生命,或甚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蹂躏。主席写下的这两首诗,字里行间,融汇着理想与现实、科学与神话,既有对旧时代人民苦难生活的叹息,又有为新时代人民壮举的喝彩。给中国人注入了战胜瘟神、战胜邪恶、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无穷力量,既是革命浪漫主义杰作,又是有责任有担当的抗疫诗歌杰作。
  抗疫诗歌,闪现着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诗人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思考,只为人类能摆脱不期而来的厄运。是的,诗歌,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是纯粹的又是复杂的,抗疫诗歌更是如此。它承载着疫情带来的重压,在重压下,它脱胎出来,成为抚慰人类创伤的一剂独特的、有效的良药。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听过一个笑话。有个人跑去问上司:“我都有10年工作经验了,为什么你还是不给我涨工资?”上司说:“你不是有10年工作经验,你是把1年工作经验用了10年。”  真正厉害的人,其实都赢在思维上。接触过许多行业精英,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掌握了一些高效能的“黄金定律”。总结起来,有7条。  1.蘑菇定律  我们都想在工作上大展拳脚、一战成名,但实际情况却是,默默坐在座位上,不被关注,只能做点杂事。得不到指导和提
期刊
有很多人发表过很多对于契诃夫的评语,我现在尤其看重这三句——一句是契诃夫的好友高尔基说的:“你是一个我见过的最最自由的人,对什么也不顶礼膜拜。”一句是著名作家爱伦堡说的:“如果契诃夫没有这样少有的善良,他就写不出他已经写出来的这些作品。”一句是俄国契诃夫学会主席拉克申说的:“契诃夫生活在19世纪,但他的思想属于20世纪。”  自由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欣赏  “自由”,是个常常挂在契诃夫嘴边的词,《套
期刊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
期刊
有的人能力不如你,人生阅历不如你,技巧不如你,亲和力不如你,形象不如你,但却混得比你好!究竟是什么限制了你?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惯性思维。  1.否定性思想  比如:不可能、没办法、怎么会、没想过、不知道,这些词汇会让你的大脑停止思考,不会再为结果找方法。没方法等于没能力。  2.推卸责任  比如:没看见、不知道、不是我的错,这些词汇会让一个人心安理得地让这件事情和自己没关系,损失了很多次成长的机会。
期刊
香港饶宗颐先生去世,媒体称他是国学大师,还说,他跟钱钟书先生齐名,北钱南饶。这么说,钱钟书先生也是国学大师喽。其实,季羡林先生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称为国学大师了。而钱、季两位,自己能不能接受这顶大帽子,恐怕都不好说。看起来,送帽子的人,对于什么叫国学,自己也不大清楚。  不清楚的,不仅仅是送帽子的媒体和大众,连“搞”国学的人,自己也未必能说得清。当今之世,但凡有点名气的大学,就有国学研究院。我的
期刊
王徽之是个一等一的妙人。  1600多年前的一天,山阴(今绍兴)的大雪一直下到了深夜。见窗外雪势渐止,王徽之一手扶门,一手握盏,摇摇晃晃地踏至屋外。他举头四顾,门前的竹径和远处的群山都被白雪覆盖,似水的月光洒在上面,显得格外清润可爱。一阵冷风吹面,如爽气西来,顿时困意全无。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王徽之诗兴大发。酒酣耳热之际,忽然想起住在百里之外剡县的好友戴逵,竟当即决定连夜乘舟访友,与他
期刊
藏书家韦力是一位博爱的先生,这里的“爱”特指“古书之爱”。拥有九千多部古籍善本的他,因为嗜书,进而对古书交易这个行当以及经营者倾注了不少感情,四处寻书并结交同仁,交谈中时时不忘关心店家的生存与行业的未来,最终洋洋洒洒著成三本大书:《书肆寻踪:古旧书市场之旅》《书坊寻踪:私家古旧书店之旅》《书店寻踪:国营古旧书店之旅》。  藏书之路  澎湃新闻:您以嗜书如命、藏书成癖而声名远播,您是如何爱上古旧书,
期刊
余秋雨曾说,他招研究生时出过一道“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的题,一位考生的答案是:“中国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把八大山人说成是八位隐士我倒是有所预料的,这道题目的‘圈套’也在这里。把中国所有的隐士一并概括为‘通诗文,有傲骨’,十分有趣,至于在考卷上写‘待考’,我不禁哑然失笑了。”  先来澄清一点,八大山人,真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明末清初的知名书画家朱耷。  不过,
期刊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据说正是由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名句演绎而来。  说起徐霞客,人们脑海中多半会浮现出一个风尘仆仆的老头形象。他天性热爱大自然,一生都在考察探险,被誉为“千古奇人”,一部《徐霞客游记》流芳百世。  这个印象没错,但或许不是那么全面。抛开光环,他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也是一个幸运的人。勇气在于不畏流俗,敢于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幸运的是,他生命中最重要
期刊
从前有一个叫花子,每天出门乞讨,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把乞讨的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还是只有一点米。  一天夜里,他悄悄地躲在角落,果然一只大老鼠半夜来偷吃他的粮食。他很气愤地大喊道:“富人家那么多粮食你不去吃,为什么偏偏偷吃我辛辛苦苦攒下的粮食?”没想到老鼠居然说话了:“你命里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叫花子问老鼠:“这是为什么?”老鼠对他说:“我也不知道,你去问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