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由易到难的过程,没有人可以打乱这一学习规律。高段学困生并非是突然产生的,而是某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时间长了,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变得枯燥、摸不着头脑。数学学习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他们的思维品质,本文就提高学困生数学能力的策略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学困生 数学能力 提高策略
一、学困生数学学习价值的现实意义
学困生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因为某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时间长了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变得枯燥、摸不着头脑。对于学困生来说,新课标中长远的数学意识、能力的培养比当前的成绩提高更紧要。
二、高段学困生的特征分析
1.数学学习缺乏毅力和责任心。
高段数学知识逐步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分析演练逐步取代操作演示,许多学生发现取得“成功”也变得不容易。不少家长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孩子以前数学挺好的,怎么现在老错,还老是不会做呢?”那是因为当任务简单时,仅靠“兴趣”便足以让你轻而易举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仅有“兴趣”就像是仅有热情一样是不够的,迈向成功的关键是一个人的毅力和责任心。
2.不良学习习惯形成后续效应。
在学习任务简单的时候,学生更容易一眼看出答案。如果打草稿的习惯没有得到培养,到了高段面对一些抽象的题目时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有些学生在低、中段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因为知道这些简单的题目要他干什么,不审题也能为他带来较高的正确率,还能为他赢得“反应快”的赞誉,进入高段,不审题的习惯便成为解决问题的第一大障碍。在寻找关键字词时,他们会不假思索地把整句话都画下来;还有其他一些不良习惯和态度,比如书写潦草、急躁等都是学困生学习的克星。
3.解决问题缺少思维优化。
“算法多样化”与数学学习紧密相连,然而“算法多样化”有时候只是不同方法的汇总,每一种方法都会有一部分人觉得“方便”,而大多数学困生所认为的“好方法”并不是从思维上提炼出来的,更多的是先入为主的经验。因此在大量关注多种方法的时候,尤其对于学困生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对方法进行提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解题缺乏归类意识。
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学困生们通常是这道题教会了,换个条件、换句话甚至只换个数字,又好像什么都不会,每道题都像是上新课一样,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不是在学方法而是在学题目,他们在听课时只关注最后的结果。如果他们的学习只着眼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没有想过如何解决一类问题,那么势必只能在题目间疲于奔命,更别说体验成功。
三、提高学困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策略
没有多少人到最后会在生活中直接用上数学知识,但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分析、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思想,长期锻炼形成的思维严谨性、深刻性、独创性、抽象性等品质都会对一个人今后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让数学“学困生”不再害怕数学学习,乐于思考问题,调动所有的本领尝试解决问题,这才是体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1.抓住课堂教学,凸显思维品质。
(1)举一反三学方法
在长期教学高段数学的过程中发现,学得好的学生无论题目怎么变他都能解决,而且不只用一种方法,因此经常帮助他们整理归类就尤为重要,有助于他们通过辨析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更快、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巧设陷阱破定势
由于学困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想当然,看到某一类实物中的A有特性B,则这一类事物都有特性B。因此在平时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看似“不动脑筋”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就要时刻抓住这一类的例子,锻炼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及深刻性。
2.重在平时渗透,养成良好习惯。
数学是一项精密的工作,精细到一个数字,一个运算符号,“学困生”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不留神”比如:对于题目要求分析不到位;数字、口诀等混淆;数字抄错,符号写错;草稿模糊,等等,因此还应关注细节,养成良好的习惯。
3.正面有效的评价,巩固对数学的兴趣。
学困生比一般学生更敏感,更在意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教师应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教师正确的评价是学困生能抓住的、支撑他学下去的“稻草”。
四、体会与思考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数学学习应成为锻炼思维的载体。让学困生在学习之余能更多的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习惯的养成、成功的体验,而不仅仅是会算几道题。教师应时时关注学习的思维价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并乐于尝试,让他们在多年后有感于今天数学学习的过程,这便是对那些游走在数学学习边缘的学生最大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编.小学数学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 学困生 数学能力 提高策略
一、学困生数学学习价值的现实意义
学困生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因为某一阶段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时间长了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变得枯燥、摸不着头脑。对于学困生来说,新课标中长远的数学意识、能力的培养比当前的成绩提高更紧要。
二、高段学困生的特征分析
1.数学学习缺乏毅力和责任心。
高段数学知识逐步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分析演练逐步取代操作演示,许多学生发现取得“成功”也变得不容易。不少家长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孩子以前数学挺好的,怎么现在老错,还老是不会做呢?”那是因为当任务简单时,仅靠“兴趣”便足以让你轻而易举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仅有“兴趣”就像是仅有热情一样是不够的,迈向成功的关键是一个人的毅力和责任心。
2.不良学习习惯形成后续效应。
在学习任务简单的时候,学生更容易一眼看出答案。如果打草稿的习惯没有得到培养,到了高段面对一些抽象的题目时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有些学生在低、中段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因为知道这些简单的题目要他干什么,不审题也能为他带来较高的正确率,还能为他赢得“反应快”的赞誉,进入高段,不审题的习惯便成为解决问题的第一大障碍。在寻找关键字词时,他们会不假思索地把整句话都画下来;还有其他一些不良习惯和态度,比如书写潦草、急躁等都是学困生学习的克星。
3.解决问题缺少思维优化。
“算法多样化”与数学学习紧密相连,然而“算法多样化”有时候只是不同方法的汇总,每一种方法都会有一部分人觉得“方便”,而大多数学困生所认为的“好方法”并不是从思维上提炼出来的,更多的是先入为主的经验。因此在大量关注多种方法的时候,尤其对于学困生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对方法进行提炼,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解题缺乏归类意识。
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学困生们通常是这道题教会了,换个条件、换句话甚至只换个数字,又好像什么都不会,每道题都像是上新课一样,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不是在学方法而是在学题目,他们在听课时只关注最后的结果。如果他们的学习只着眼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没有想过如何解决一类问题,那么势必只能在题目间疲于奔命,更别说体验成功。
三、提高学困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策略
没有多少人到最后会在生活中直接用上数学知识,但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分析、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思想,长期锻炼形成的思维严谨性、深刻性、独创性、抽象性等品质都会对一个人今后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让数学“学困生”不再害怕数学学习,乐于思考问题,调动所有的本领尝试解决问题,这才是体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1.抓住课堂教学,凸显思维品质。
(1)举一反三学方法
在长期教学高段数学的过程中发现,学得好的学生无论题目怎么变他都能解决,而且不只用一种方法,因此经常帮助他们整理归类就尤为重要,有助于他们通过辨析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更快、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巧设陷阱破定势
由于学困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想当然,看到某一类实物中的A有特性B,则这一类事物都有特性B。因此在平时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看似“不动脑筋”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就要时刻抓住这一类的例子,锻炼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及深刻性。
2.重在平时渗透,养成良好习惯。
数学是一项精密的工作,精细到一个数字,一个运算符号,“学困生”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不留神”比如:对于题目要求分析不到位;数字、口诀等混淆;数字抄错,符号写错;草稿模糊,等等,因此还应关注细节,养成良好的习惯。
3.正面有效的评价,巩固对数学的兴趣。
学困生比一般学生更敏感,更在意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教师应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教师正确的评价是学困生能抓住的、支撑他学下去的“稻草”。
四、体会与思考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数学学习应成为锻炼思维的载体。让学困生在学习之余能更多的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习惯的养成、成功的体验,而不仅仅是会算几道题。教师应时时关注学习的思维价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并乐于尝试,让他们在多年后有感于今天数学学习的过程,这便是对那些游走在数学学习边缘的学生最大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编.小学数学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