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声乐是以中国民族语言为基础、以吐字、行腔韵味为特点,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为准则的歌唱艺术,民族声乐在诸多艺术形式中,是一门独树一帜的人声歌唱艺术。
解放前,由于历史原因及各种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没能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歌唱体系,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族声乐的发展,并建立了许多民族声乐团体和培养民族声乐的院校。经过众多音乐专家的辛勤耕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民族歌唱家,如:王昆、郭兰英、胡松华、郭颂等。他们的唱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洋唱法,声音圆润通畅,音乐抒情优美,感情细腻真切,并且讲究吐字韵味,注重民族声乐的表现特点。音乐专家们的长期艺术实践,初步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科学发声为原理、代表着中国民族气质和民族个性,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审判标准的中国式歌唱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民族声乐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众多声乐专家率先投入到民族声乐教学和研究之中。他们在继承传统民族唱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和揉进了美声发声方法。专家们通过声乐教学的经验总结和研究论证,把美声唱法的训练应用于民族唱法后,歌唱者的声音效果、艺术效果较前相比,都有了很大提高,如宋祖英、蒋大为、阎维文等大批民族声乐歌唱家脱颖而出。他们的演唱音域宽广、声音圆润自如、柔美且富有穿透力,真可谓“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现如今民族歌唱家们既能演唱传统民歌,又能演唱技巧难度大的现代歌曲及歌剧。这正是民族声乐艺术经过音乐专家们的不懈努力,创造出的既科学又民族化的演唱方法,使中国歌唱艺术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真正走向了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完美的艺术境界。
那么,民族声乐与高考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近十年的毕业班教学生涯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东西。日本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二评价中国的民族音乐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现在全国的大专院校越来越重视民族声乐的录取与教学,在录取的学生中民族声乐占有很大的比例,但高考中完全的民歌已不受欢迎,欢迎的是带有美声技术的中国歌曲。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声乐教学上就大胆创新,吸收美声唱法的技术演唱民族风格的作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首先是打开喉咙,很多学生刚接触声乐往往都是大本嗓,条件很好但唱不好歌,学了一点后,就听宋祖英、张也等人的磁带,自己得出结论:唱民歌就是声音很亮,靠前。于是就用大本嗓子喊,或者挤着嗓子唱,不但越练越糟,还导致了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声带的病变。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引导学生,先学习打开喉咙,利用打呵欠、喝水等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先把喉咙打开。
打开喉咙后,第二步就是呼吸。意大利人说:“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气息就象汽油,没有汽油汽车是跑不动的。由此可见,呼吸在歌唱中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到底怎样练习呼吸对歌唱才有用呢?开始练习时,最好平躺在床上,注意力要集中,身体自然放松,用鼻孔深吸气,将气吸至身体的最深(丹田)处,呼气时把身体当作一个花瓶,气比做水,把水倒进去时,最底部开始有水,再慢慢向上充满。当气息充满整个身体后,用嘴均匀的吐出来,如果觉得气吐完了,下面(丹田)一定抵住一会儿,这样可以更好的锻炼气息控制。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天天做吐唇练习,要求是:面部肌肉放松,轻轻闭双唇,气息稳健的吹动嘴唇,每天数次。此种吐唇练习对放松喉咙,稳定喉头、寻找声音共鸣都有很大帮助。
当打开喉咙、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后,声音的位置很容易找到那就是面罩,即共鸣点,为了更好的找准共鸣,把面罩共鸣比喻成一座三层楼,一层为低音,二层为中音,三层为高音。这三层楼的声音要练成一条线。这条线的音色、音质、音量都要相同。“低音聚,高音开”是沈湘教授一再强调的,如果唱低音光张嘴而不加强气息,声音必然散而空送不到位置,要想唱好低音,一是加气,二是闭嘴。高音开是指到了一定音高(一般g2以上)再张,必须张颌骨,嘴是跟着张的,而不是先张嘴。
总之,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中,我不但借鉴我国优秀的民族歌唱家的演唱方法,还力求用美声的发声、呼吸、共鸣等方法与我国的民族语言、风格相结合,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明显,学生进步很快,学习兴趣浓厚,音域拓展很宽,高考命中率很高。现在我的学生大部分既能演唱传统民歌、创作歌曲,还能演唱一些难度较大的中外歌剧唱段。
解放前,由于历史原因及各种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没能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歌唱体系,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族声乐的发展,并建立了许多民族声乐团体和培养民族声乐的院校。经过众多音乐专家的辛勤耕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民族歌唱家,如:王昆、郭兰英、胡松华、郭颂等。他们的唱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洋唱法,声音圆润通畅,音乐抒情优美,感情细腻真切,并且讲究吐字韵味,注重民族声乐的表现特点。音乐专家们的长期艺术实践,初步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科学发声为原理、代表着中国民族气质和民族个性,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审判标准的中国式歌唱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民族声乐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众多声乐专家率先投入到民族声乐教学和研究之中。他们在继承传统民族唱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和揉进了美声发声方法。专家们通过声乐教学的经验总结和研究论证,把美声唱法的训练应用于民族唱法后,歌唱者的声音效果、艺术效果较前相比,都有了很大提高,如宋祖英、蒋大为、阎维文等大批民族声乐歌唱家脱颖而出。他们的演唱音域宽广、声音圆润自如、柔美且富有穿透力,真可谓“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现如今民族歌唱家们既能演唱传统民歌,又能演唱技巧难度大的现代歌曲及歌剧。这正是民族声乐艺术经过音乐专家们的不懈努力,创造出的既科学又民族化的演唱方法,使中国歌唱艺术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真正走向了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完美的艺术境界。
那么,民族声乐与高考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近十年的毕业班教学生涯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东西。日本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二评价中国的民族音乐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现在全国的大专院校越来越重视民族声乐的录取与教学,在录取的学生中民族声乐占有很大的比例,但高考中完全的民歌已不受欢迎,欢迎的是带有美声技术的中国歌曲。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声乐教学上就大胆创新,吸收美声唱法的技术演唱民族风格的作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首先是打开喉咙,很多学生刚接触声乐往往都是大本嗓,条件很好但唱不好歌,学了一点后,就听宋祖英、张也等人的磁带,自己得出结论:唱民歌就是声音很亮,靠前。于是就用大本嗓子喊,或者挤着嗓子唱,不但越练越糟,还导致了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声带的病变。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引导学生,先学习打开喉咙,利用打呵欠、喝水等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先把喉咙打开。
打开喉咙后,第二步就是呼吸。意大利人说:“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气息就象汽油,没有汽油汽车是跑不动的。由此可见,呼吸在歌唱中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到底怎样练习呼吸对歌唱才有用呢?开始练习时,最好平躺在床上,注意力要集中,身体自然放松,用鼻孔深吸气,将气吸至身体的最深(丹田)处,呼气时把身体当作一个花瓶,气比做水,把水倒进去时,最底部开始有水,再慢慢向上充满。当气息充满整个身体后,用嘴均匀的吐出来,如果觉得气吐完了,下面(丹田)一定抵住一会儿,这样可以更好的锻炼气息控制。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天天做吐唇练习,要求是:面部肌肉放松,轻轻闭双唇,气息稳健的吹动嘴唇,每天数次。此种吐唇练习对放松喉咙,稳定喉头、寻找声音共鸣都有很大帮助。
当打开喉咙、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后,声音的位置很容易找到那就是面罩,即共鸣点,为了更好的找准共鸣,把面罩共鸣比喻成一座三层楼,一层为低音,二层为中音,三层为高音。这三层楼的声音要练成一条线。这条线的音色、音质、音量都要相同。“低音聚,高音开”是沈湘教授一再强调的,如果唱低音光张嘴而不加强气息,声音必然散而空送不到位置,要想唱好低音,一是加气,二是闭嘴。高音开是指到了一定音高(一般g2以上)再张,必须张颌骨,嘴是跟着张的,而不是先张嘴。
总之,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中,我不但借鉴我国优秀的民族歌唱家的演唱方法,还力求用美声的发声、呼吸、共鸣等方法与我国的民族语言、风格相结合,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明显,学生进步很快,学习兴趣浓厚,音域拓展很宽,高考命中率很高。现在我的学生大部分既能演唱传统民歌、创作歌曲,还能演唱一些难度较大的中外歌剧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