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雪国》带有浓厚的悲美情调和虚空之感。本文从小说主角岛村的视角出发,探索《雪国》中的虚空感如何构建“美”。
关键词:《雪国》;虚空;审美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构造了“美的极致,就是荒凉”的氛围,在审美维度和哲学维度上都引起了读者的深思。本文将从三个层面来分析岛村所见的虚空之美。
一、岛村之于镜中景
镜中景这种代表着虚幻意味的意象在《雪国》中反复出现。
岛村从车窗上看见叶子的倒影,被她的美所深深吸引。但岛村并非被叶子的容貌所震惊,他只是被叶子在玻璃窗上的倒影感到震撼。此处的描写也相当引人入胜。
“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
……灯火同她的眼睛重叠,微微闪亮,美得无法形容,岛村的心也被牵动了。”
叶子的美丽,也并非仅仅在身姿之上,岛村体验到的美,是细化到了眼睛这一个部位。
叶子之美,是一种非触感式的虚空美,文中表现叶子摄人心魄的美丽都是通过眼神来传递——在后文中岛村两次写到他被叶子可称“尖利”的眼神所觸动。岛村为这样美丽的眼睛痴迷,却没有主动在列车上与叶子产生任何联系,只是呆呆的看着,仿佛忘记了眼前只是幻影。
对于驹子之美,同样能在镜中得到挖掘。
“在镜中的雪里出现了女子通红的脸颊。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
火车开动之后,候车室里的玻璃窗豁然明亮起来,驹子的脸在亮光中闪闪浮现,眼看着又消失了。这张脸同早晨雪天映在镜中的那张脸一样,红扑扑的。在岛村看来,这又是介于梦幻与现实之间的另一种颜色。”
对于两个女人的美的感知,可见岛村的偏好——他对于腦中所描绘的形象喜好程度远高于对官能上的刺激和享受。
这些对于镜中之境的绝佳描写,飘飘渺渺,虚生于实,凸显岛村对于虚幻的特殊喜爱,也让读者可以一窥虚幻之美的表现形式。
二、岛村之于“徒劳”
岛村对于徒劳有着本能般的执着喜爱。徒劳这种虚空一场的行为,在岛村的眼中是带有审美意味的。在《雪国》中,集中体现在三个地方。
1.岛村来雪国的驱动力,就是对“徒劳”的身体力行。
“岛村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辞辛苦地等上山来,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徒劳。正因为如此,这里边还有一种虚幻的魅力。”
在自嘲可以用工作来获得满足的时候——“说不定由此可以产生他那悲哀的梦幻世界,所以也就毫无必要急于出来旅行了。”
这佐证了岛村来到雪国仅仅是想从这种典型的徒劳行为中获得悲哀的梦幻世界带来的美感。
2.岛村对驹子、叶子的欣赏。岛村感慨,驹子的人生不过是一场徒劳的虚无。驹子的纯真、坚持——在爱好、憧憬、情感三个层面之上只能更深刻的反衬出现实的沉重和悲哀。但岛村始终站在高处去把玩这种美感,以至于他并不想去改变这种徒劳的境况,就如同最初为了不破坏美感而抗拒与驹子发生肉体关系一样——“我什么也不能为她效劳呀!”岛村如是说。
而作为“纯粹”存在的叶子,因为把自己的爱情托付给了一个将死之人,所以在她的身上,也可以看到一种“徒劳”的悲伤。但叶子对于这种徒劳的坚持和维护——叶子始终照料着命不久矣的行男,甚至在行男去世之后仍坚持为行男上坟,也是加深岛村对于叶子之倾慕的缘由之一。
驹子和叶子对徒劳的坚持所表露出的悲哀以及两人的坚强与诚恳,是一种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之的举动,这种“徒劳”的虚无美感是那么博大空灵又魅力无限。
3.岛村对生存是一场徒劳的判定。岛村曾对驹子的命运感概,难道生存就是一场徒劳吗?其实这句话在岛村眼中已经不是疑问句,而是一个陈述句。面对在纱窗上挣扎而死的飞蛾——“岛村把它们拿到手上,心想,为什么会长得这样美呢!”可见,在岛村的心中,“徒劳”已经上升至一种生存美学。
三、雪国本身的虚无与幻灭
雪国是一个远离尘世兀自美好的理想世界,它既存在,却又虚幻。雪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世外桃源,是因为除了两者都十分纯净理想之外,还有一个极其巧妙的关节。
外界与雪国之间的联系是一条隧道,需要经历长时间的黑暗才能到抵达雪国。巧的是,桃源与外界的联系是一个山洞,也需要经历狭窄昏暗的境况方才豁然开朗。这两个神秘隐蔽的地方,同样的恬静秀丽。雪国用一条隧道将世界分成了具有反差意味的两部分,由此,虚实混淆,幻真结合,穿过这条隧道,岛村仿佛就穿越了红尘,一下子躲进了一个纯白的世界。
雪国的虚幻美在于神秘、恬静与纯净。而雪国幻灭的方式在岛村看来则是一种涅槃式的升华,这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巩固了雪国本身的虚无感带给岛村的触动。
小说最后,雪国的蚕房起了一场大火。
“不知怎的,岛村感到离别已经迫近。”
“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叶子在大火中丧生,驹子因此而疯。雪国在这样的灾祸喧闹中走向崩溃,目睹这一切的岛村并没有表露出悲痛,反而体会到了精神上的升华与彻悟。他望向银河,感到的是死亡与毁灭同银河一样壮阔而美丽,而岛村的灵魂也融入了无垠的银河之中。
《雪国》的虚空之美,在岛村的审美偏好、生存哲学上得以体现,也在人物命运、雪国自身的性质上得到凸显。因此,《雪国》之中的虚空之美非常立体而全面,如此基调贯穿始终,这一种细致而唯美的哀伤让人动容。
参考文献:
[1][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雪国[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吴敏,周占恭.从《雪国》透视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李贻桂,汪盛春.《雪国》人物命运与川端康成的悲观虚无思想[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
作者简介:
张馨月(1996.05—),女,汉族,籍贯:重庆,本科在读,现就读院校为四川大学,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雪国》;虚空;审美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构造了“美的极致,就是荒凉”的氛围,在审美维度和哲学维度上都引起了读者的深思。本文将从三个层面来分析岛村所见的虚空之美。
一、岛村之于镜中景
镜中景这种代表着虚幻意味的意象在《雪国》中反复出现。
岛村从车窗上看见叶子的倒影,被她的美所深深吸引。但岛村并非被叶子的容貌所震惊,他只是被叶子在玻璃窗上的倒影感到震撼。此处的描写也相当引人入胜。
“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
……灯火同她的眼睛重叠,微微闪亮,美得无法形容,岛村的心也被牵动了。”
叶子的美丽,也并非仅仅在身姿之上,岛村体验到的美,是细化到了眼睛这一个部位。
叶子之美,是一种非触感式的虚空美,文中表现叶子摄人心魄的美丽都是通过眼神来传递——在后文中岛村两次写到他被叶子可称“尖利”的眼神所觸动。岛村为这样美丽的眼睛痴迷,却没有主动在列车上与叶子产生任何联系,只是呆呆的看着,仿佛忘记了眼前只是幻影。
对于驹子之美,同样能在镜中得到挖掘。
“在镜中的雪里出现了女子通红的脸颊。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
火车开动之后,候车室里的玻璃窗豁然明亮起来,驹子的脸在亮光中闪闪浮现,眼看着又消失了。这张脸同早晨雪天映在镜中的那张脸一样,红扑扑的。在岛村看来,这又是介于梦幻与现实之间的另一种颜色。”
对于两个女人的美的感知,可见岛村的偏好——他对于腦中所描绘的形象喜好程度远高于对官能上的刺激和享受。
这些对于镜中之境的绝佳描写,飘飘渺渺,虚生于实,凸显岛村对于虚幻的特殊喜爱,也让读者可以一窥虚幻之美的表现形式。
二、岛村之于“徒劳”
岛村对于徒劳有着本能般的执着喜爱。徒劳这种虚空一场的行为,在岛村的眼中是带有审美意味的。在《雪国》中,集中体现在三个地方。
1.岛村来雪国的驱动力,就是对“徒劳”的身体力行。
“岛村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辞辛苦地等上山来,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徒劳。正因为如此,这里边还有一种虚幻的魅力。”
在自嘲可以用工作来获得满足的时候——“说不定由此可以产生他那悲哀的梦幻世界,所以也就毫无必要急于出来旅行了。”
这佐证了岛村来到雪国仅仅是想从这种典型的徒劳行为中获得悲哀的梦幻世界带来的美感。
2.岛村对驹子、叶子的欣赏。岛村感慨,驹子的人生不过是一场徒劳的虚无。驹子的纯真、坚持——在爱好、憧憬、情感三个层面之上只能更深刻的反衬出现实的沉重和悲哀。但岛村始终站在高处去把玩这种美感,以至于他并不想去改变这种徒劳的境况,就如同最初为了不破坏美感而抗拒与驹子发生肉体关系一样——“我什么也不能为她效劳呀!”岛村如是说。
而作为“纯粹”存在的叶子,因为把自己的爱情托付给了一个将死之人,所以在她的身上,也可以看到一种“徒劳”的悲伤。但叶子对于这种徒劳的坚持和维护——叶子始终照料着命不久矣的行男,甚至在行男去世之后仍坚持为行男上坟,也是加深岛村对于叶子之倾慕的缘由之一。
驹子和叶子对徒劳的坚持所表露出的悲哀以及两人的坚强与诚恳,是一种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之的举动,这种“徒劳”的虚无美感是那么博大空灵又魅力无限。
3.岛村对生存是一场徒劳的判定。岛村曾对驹子的命运感概,难道生存就是一场徒劳吗?其实这句话在岛村眼中已经不是疑问句,而是一个陈述句。面对在纱窗上挣扎而死的飞蛾——“岛村把它们拿到手上,心想,为什么会长得这样美呢!”可见,在岛村的心中,“徒劳”已经上升至一种生存美学。
三、雪国本身的虚无与幻灭
雪国是一个远离尘世兀自美好的理想世界,它既存在,却又虚幻。雪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世外桃源,是因为除了两者都十分纯净理想之外,还有一个极其巧妙的关节。
外界与雪国之间的联系是一条隧道,需要经历长时间的黑暗才能到抵达雪国。巧的是,桃源与外界的联系是一个山洞,也需要经历狭窄昏暗的境况方才豁然开朗。这两个神秘隐蔽的地方,同样的恬静秀丽。雪国用一条隧道将世界分成了具有反差意味的两部分,由此,虚实混淆,幻真结合,穿过这条隧道,岛村仿佛就穿越了红尘,一下子躲进了一个纯白的世界。
雪国的虚幻美在于神秘、恬静与纯净。而雪国幻灭的方式在岛村看来则是一种涅槃式的升华,这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巩固了雪国本身的虚无感带给岛村的触动。
小说最后,雪国的蚕房起了一场大火。
“不知怎的,岛村感到离别已经迫近。”
“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
叶子在大火中丧生,驹子因此而疯。雪国在这样的灾祸喧闹中走向崩溃,目睹这一切的岛村并没有表露出悲痛,反而体会到了精神上的升华与彻悟。他望向银河,感到的是死亡与毁灭同银河一样壮阔而美丽,而岛村的灵魂也融入了无垠的银河之中。
《雪国》的虚空之美,在岛村的审美偏好、生存哲学上得以体现,也在人物命运、雪国自身的性质上得到凸显。因此,《雪国》之中的虚空之美非常立体而全面,如此基调贯穿始终,这一种细致而唯美的哀伤让人动容。
参考文献:
[1][日]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雪国[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吴敏,周占恭.从《雪国》透视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李贻桂,汪盛春.《雪国》人物命运与川端康成的悲观虚无思想[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
作者简介:
张馨月(1996.05—),女,汉族,籍贯:重庆,本科在读,现就读院校为四川大学,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