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的“三级训练”策略,指的是把初中的写作教学大致分为三级,训练目标依次为情真、言美、技巧。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初中阶段学习的实际,七年级以“情真”训练为主,八年级以“言美”训练为主,九年级以“技巧”训练为主。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策略:真情实感;写作技巧
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每周或每两周都要批改一次学生习作,面对问题众多的学生习作到底要怎样去有效指导呢?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文指导后,笔者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关于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教学总目标(共8点),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生活特点,归结出了一套作文教学的“三级训练”策略,即把初中的写作教学大致分为三级,训练目标依次为情真、言美、技巧。基于七年级学生稚气未脱、好奇心强、学业相对轻松,八年级理性思维增强,九年级要面对中考这样的实际,七年级以“情真”训练为主,八年级以“言美”训练为主,九年级以“技巧”训练为主,同时三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交叉,具体如图1所示。
一、情真
《課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第四学段的“写作”有8条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充分强调了“真情实感”的重要性。
在写作教学中,情真的要求体现为:一是体验充实丰富,学生要用心体验生活,体验生活中有意义的细节;二是态度客观理性,要真实地再现生活的面貌,真诚地拥抱丰富复杂的生活;三是感情真实健康,杜绝编造“美丽的谎言”,远离虚情假意的造作。
情真训练的方法有:
(一)观察生活,收集真实的素材
在七年级的作文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从细处着眼,体验周围的人、事、物,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并在观察中真切感悟、认真思考。然后,在课堂上口头交流各自观察到的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人、事、物,袒露真实的感受思考。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学生就能增加不少写作素材。最后,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把每日所观所感所思记录下来。如有学生通过观察,真实地记录了第一堂社会课老师的言行:
预备铃响起来,门口出现了一个衣着挺时尚的女老师。她“噔噔噔”地走上讲台,书本一放就宣布课堂纪律:“我的地盘我做主。如果上课玩与课堂无关的东西,我认为你是要变相地送我礼物。我办公桌上有一大罐小东西,都是上届同学热情地送给我的。”老师突然不讲了,她直直地看着王斌,然后快步走过去,从他手里拿走了一把小刀,还说:“谢谢,你第一堂课就送给我礼物。”我们都很吃惊,然后整堂课大家都规规矩矩的,不敢玩东西了。
文章把老师干脆、直爽、严厉的作风刻画出来了。其实,学生周围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是极好的写作素材。
(二)在真景实情中体验
在三级训练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许多美丽奇妙的时刻。清晨阵阵微风拂起的涟漪会发出怎样的闪光?天空像什么样子?会有什么变化?只有仔细观察过这些景色的人才能成功描绘出来,光凭想象是不行的。所以起风时,让学生在风中站一会儿,感受风掠过身体的感觉;晚霞来了,提醒学生抬起头仔细观察天空的变化;下雪了,就带着学生来到雪地上,迎着飞舞的雪花欣赏玩耍……
(三)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七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可不设条条框框,不搞主题先行,要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创造性地表达,不说假话、套话、空话。笔者尽量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自主选题,自由地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
(四)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
对事物展开多角度深入的思考,才能获得丰富的感受,才能获得理性,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展现一个充满魅力的真我,才能使文章打动读者。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很容易浅尝辄止,思考问题比较片面,得出比较偏激的想法。对此,教师要进行巧妙引导。
比如一天早上,一学生大发脾气,原来他因为忘戴红领巾和校徽被值周的老师拦下,在校门口站了很长时间。他觉得自己向老师解释和保证了,但老师还是命令他站在校门口,看到来来往往的同学诧异的眼神,他觉得自己被剥夺了尊严。笔者深知初一学生不熟悉校规,还缺少犯错就要接受惩罚的意识。这样类似的事情其他同学也碰到过,对学校的管理方法也多有意见。于是,笔者把这件事情作为一次作文素材,先让这个学生把自己的遭遇感受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其他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经历,说出当时的心情。接着,让学生分别站在自己、老师、学校的立场,发表各自的感受和意见,再想一想有没有既能让犯规同学受到惩罚、其他同学也得到警告,又能让大家接受的处罚方法。最后,要求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这样的写作,学生记述事情清晰生动,抒发情感真切动人,不是只从自我的角度发泄怨气和抨击学校,他们的意见入情入理,很能打动别人。
如何让学生的思考深入?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辩题如“男孩女孩谁更适合当班干部”“近视眼会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等等,引导学生在思想的交锋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在观点的碰撞中学会理性看待问题。
二、言美
福楼拜说:“即使在游泳的时候,我也不由自主地斟酌字句。”追求言美,有两个阶段:一是追求数量的丰富,如积累大量具体生动有表现力的语言,能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具体精彩地描绘;二是追求准确的唯一,即能敏锐地感到语汇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的一些细微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追求精确深刻。
“言美”训练的方法如下:
(一)纯正语言,规范使用
言美,首先是要使用经过校正、提炼、加工过的规范的全民语言。学生都喜欢时尚新鲜,写作中会常出现网络语言,还会使用各种流行体。比如:“你out了”(表示落伍),一段话后面喜欢加“么么哒”,描写恐惧就说“吓死宝宝了”,“亲,只有你可以帮我了”(淘宝体),“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耍,那些年我们一起学习,那些年我们一起训练”(那些年体),等等。网络语言和语体只在特定的时间流行,容易淘汰,而满足于流行词语会逐渐失去自己的思考,学生的习作要力避这种语言。 (二)阅读积累,丰富词库
教师可指导学生挖掘教材和课外阅读中的精美名篇,布置学生做个人阅读摘抄笔记,养成搜寻美文、随时积累的习惯。
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碧绿”写菜畦,用“光滑”写石井栏,用“又酸又甜”写覆盆子;形容蜜蜂用“肥胖”、叫天子用“轻捷”、油蛉用“低唱”、蟋蟀用“弹琴”。这些词生动传神,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多个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丰富好玩的百草园。教师应指导学生善加积累。
又如课文《故宫博物院》,从中可以积累的四字词语有:玲珑奇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横贯东西、龙凤流云、殿檐斗拱、雄伟壮丽、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流云火焰、文武百官、鸣钟击磬、烟雾缭绕、庄严肃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井然有序、和谐统一。
笔者组织每周举办一次阅读积累交流会,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一首诗歌、一个精彩的语段等。日积月累,学生的词库丰富了,文字就生动了。
(三)精雕细琢,生动表达
在训练中,笔者要求学生不使用陈旧、平淡、抽象的词语,选用具体、新颖、形象的词语。比如有学生在《站起来的美丽》中这样写道:
生命依然要在每一个清晨站起,挺直不屈的腰杆面对骄阳烈日、凄风冷雨、雷电霹雳。然后以不倒的姿势走进每一个亮丽或潮湿的日子。
用“亮丽”和“潮湿”来形容“成功”和“失败”,非常新颖,而且很形象,让人眼前一亮。
(四)巧借修辞,诗文润色
修辞能够画龙点睛,化静为动,化平淡为神奇,使语言鲜亮灵动,魅力四射,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如有学生这样运用比喻:
妈妈的脚粗大干燥,苍老得犹如那盘根错节的树根,那黑黝黝的树根把营养输送到树梢树枝,用辛苦和忍耐换来枝繁叶茂。我就如同树梢那片鲜亮的叶子。想到这儿,我真诚地对妈妈说:“妈,谢谢你!”
作者把母亲比作默默辛苦的树根,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修辞对优美语言是如此重要,其实诗文点缀也很有帮助。诗句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内涵,不管是直接引用还是灵活化用,都可以增强诗意,美化语言,提升语言品质。如:
读书真好,它让我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小桥流水、山色空蒙;读书真好,它让我感受到白居易的日出朝霞、范仲淹的秋色连波、韩愈的天街小雨、朱元思的游鱼细石。
三、技巧
李渔说:“以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后数月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这“勾魂摄魄之具”就是巧妙的写作技法。技法的掌握要通过写作实践。古语说得好:“读十篇不如作一篇。”写得少是无法真正掌握的,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教师要经过科学的研究,按照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技巧训练。
(一)分类定点,规范得体
教师首先要把初中生用到的常见写作技巧进行分类:从表达方式分,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从文章的组成部分分,有拟题技巧、开头技巧、谋篇技巧、结尾技巧等,从记叙的方法分,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从修辞手法分,有比喻、象征、对比、排比、对偶、拟人、反复、夸张等;从谋篇布局分,有前后照应、对比衬托、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等。
所谓定点,指的是每次训练选择单一的专题进行训练。鲁迅说:“做一种技法就要把一种技法做通。”训练任务单一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某一种技巧,使技巧的使用规范得体。写作指导课切忌求全求多。半生不熟、浅尝辄止的马虎训练没有实效,反而会使学生一头雾水,比以前更不会写。
(二)范例引领,精讲巧练
学习技巧和学习书法一样,需要提供一个临摹的对象。范例是一个直观的模范,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否则学生会抓瞎,对技巧的认识模糊不清。
精讲是指要讲透范例是如何运用技法的、应该如何借鉴,以便让学生能够举三反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巧练是指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范例,而应摄取范文之“神”,结合自己的實际,灵巧地融入自己的文章中,甚至于能够推陈出新,发挥自己的独立创见。
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第24—29自然段是人物形象刻画的范例。文章先是进行环境描写,暗示最后一课要结束了,然后抓住韩麦尔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把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无限热爱、对敌人无比憎恨的伟大形象凸现出来了。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如何去写人物的语言——使语言最大限度地贴近人物的身份和心情;如何恰当地选用动词——入木三分刻画人物品质;如何准确描绘人物的神态——符合相由心生的道理;如何描绘人物的外貌——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等等。
(三)综合运用,灵动巧妙
分项定点的技巧训练多属于片段式写作,而实际上在完整的写作中常是多种技巧的综合运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顺序有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等,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同时还运用了详略结合、从整体到局部等技法。所以描写的内容虽多,但井然有序,精彩生动。
技巧之间要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不能相互冲突产生矛盾。所有的技巧都要为主题服务,绝不能只注重技巧,忽略了内容和情感。如有学生综合运用拟人、比喻、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写了《战争之后——读“爱好和平”篇有感》一诗,全诗语言精练含蓄,想象生动,意义较为深刻。全诗如下:
你的名字/依然是一个未愈合的伤口/腐烂的表皮下/蛆虫在撕咬 啃食/它们穿过/病态的饥饿的朽骨/咯咯发响
死去的贫民留下的东西/是倒坍的篱墙/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连一块墓碑也没被留下/死去的战士留下的东西/是磨损的步枪/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连一方净土也没能留下/死去的君王留下的东西/是掠夺的计划/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连一个微笑也没想留下/死去的和平留下的东西/是无止的灾难/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连一丝祥和也没能留下
你听到鸟儿的叫声了吗?在这个发着霉臭/充满腐味的/牢屋里/缩于墙角的病孩子/问我/他的身体激动地/颤抖着/他的眼睛犹如/两颗明星/在黑屋里不停地闪烁/他的脸上/写着神圣的渴望/醉心地聆听着/这远方似铅的天空中/遥远空灵的鸟鸣/听/树尖顶起的天穹里/鸟儿用清亮的嗓音欢唱/一声 一声/又一声/这叫声/冲破了又湿又重的空气/黑屋里的我/知道/春天快来了
(四)快速创写,快中求巧
面临中考,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构思出一份佳作?这是九年级写作教学中必须要进行的一项训练。
一是要指导学生快速审题,抓住题目中的重点字词。如:“留一把钥匙给自己”中,“钥匙”是个关键词,它涉及写作的内容和重点;“充满活力的岁月”中,“充满活力”是个修饰语,指向写作的范围;“记一件感动自己的小事”中,“记”就是个标志词,暗示文体。抓住了关键词、修饰语、标志词等,就能快速审清写作要求。
二是要指导学生快速选材。材料的选择要避生就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三是要指导学生快速立意。立意的凸显,往往可以化大为小,即找到一个比较小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一人一事、一言一行、一花一叶、一景一物,从细处着力,深入挖掘。
四是要指导学生快速谋篇。学生应熟练掌握一定的篇章定式,如并列式、承递式、总分式等等,并在此基础上作一些改变,如抑扬法、对比法、设置悬念等等,让行文多一些波澜,多一些曲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写作问题,不是靠一套方法就能解决的,尚需我们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责任编辑:巫作猛)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策略:真情实感;写作技巧
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每周或每两周都要批改一次学生习作,面对问题众多的学生习作到底要怎样去有效指导呢?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文指导后,笔者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关于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教学总目标(共8点),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生活特点,归结出了一套作文教学的“三级训练”策略,即把初中的写作教学大致分为三级,训练目标依次为情真、言美、技巧。基于七年级学生稚气未脱、好奇心强、学业相对轻松,八年级理性思维增强,九年级要面对中考这样的实际,七年级以“情真”训练为主,八年级以“言美”训练为主,九年级以“技巧”训练为主,同时三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交叉,具体如图1所示。
一、情真
《課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第四学段的“写作”有8条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充分强调了“真情实感”的重要性。
在写作教学中,情真的要求体现为:一是体验充实丰富,学生要用心体验生活,体验生活中有意义的细节;二是态度客观理性,要真实地再现生活的面貌,真诚地拥抱丰富复杂的生活;三是感情真实健康,杜绝编造“美丽的谎言”,远离虚情假意的造作。
情真训练的方法有:
(一)观察生活,收集真实的素材
在七年级的作文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从细处着眼,体验周围的人、事、物,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并在观察中真切感悟、认真思考。然后,在课堂上口头交流各自观察到的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人、事、物,袒露真实的感受思考。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学生就能增加不少写作素材。最后,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把每日所观所感所思记录下来。如有学生通过观察,真实地记录了第一堂社会课老师的言行:
预备铃响起来,门口出现了一个衣着挺时尚的女老师。她“噔噔噔”地走上讲台,书本一放就宣布课堂纪律:“我的地盘我做主。如果上课玩与课堂无关的东西,我认为你是要变相地送我礼物。我办公桌上有一大罐小东西,都是上届同学热情地送给我的。”老师突然不讲了,她直直地看着王斌,然后快步走过去,从他手里拿走了一把小刀,还说:“谢谢,你第一堂课就送给我礼物。”我们都很吃惊,然后整堂课大家都规规矩矩的,不敢玩东西了。
文章把老师干脆、直爽、严厉的作风刻画出来了。其实,学生周围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是极好的写作素材。
(二)在真景实情中体验
在三级训练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许多美丽奇妙的时刻。清晨阵阵微风拂起的涟漪会发出怎样的闪光?天空像什么样子?会有什么变化?只有仔细观察过这些景色的人才能成功描绘出来,光凭想象是不行的。所以起风时,让学生在风中站一会儿,感受风掠过身体的感觉;晚霞来了,提醒学生抬起头仔细观察天空的变化;下雪了,就带着学生来到雪地上,迎着飞舞的雪花欣赏玩耍……
(三)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七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可不设条条框框,不搞主题先行,要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创造性地表达,不说假话、套话、空话。笔者尽量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自主选题,自由地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
(四)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
对事物展开多角度深入的思考,才能获得丰富的感受,才能获得理性,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展现一个充满魅力的真我,才能使文章打动读者。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很容易浅尝辄止,思考问题比较片面,得出比较偏激的想法。对此,教师要进行巧妙引导。
比如一天早上,一学生大发脾气,原来他因为忘戴红领巾和校徽被值周的老师拦下,在校门口站了很长时间。他觉得自己向老师解释和保证了,但老师还是命令他站在校门口,看到来来往往的同学诧异的眼神,他觉得自己被剥夺了尊严。笔者深知初一学生不熟悉校规,还缺少犯错就要接受惩罚的意识。这样类似的事情其他同学也碰到过,对学校的管理方法也多有意见。于是,笔者把这件事情作为一次作文素材,先让这个学生把自己的遭遇感受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其他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经历,说出当时的心情。接着,让学生分别站在自己、老师、学校的立场,发表各自的感受和意见,再想一想有没有既能让犯规同学受到惩罚、其他同学也得到警告,又能让大家接受的处罚方法。最后,要求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这样的写作,学生记述事情清晰生动,抒发情感真切动人,不是只从自我的角度发泄怨气和抨击学校,他们的意见入情入理,很能打动别人。
如何让学生的思考深入?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辩题如“男孩女孩谁更适合当班干部”“近视眼会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等等,引导学生在思想的交锋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在观点的碰撞中学会理性看待问题。
二、言美
福楼拜说:“即使在游泳的时候,我也不由自主地斟酌字句。”追求言美,有两个阶段:一是追求数量的丰富,如积累大量具体生动有表现力的语言,能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具体精彩地描绘;二是追求准确的唯一,即能敏锐地感到语汇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的一些细微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追求精确深刻。
“言美”训练的方法如下:
(一)纯正语言,规范使用
言美,首先是要使用经过校正、提炼、加工过的规范的全民语言。学生都喜欢时尚新鲜,写作中会常出现网络语言,还会使用各种流行体。比如:“你out了”(表示落伍),一段话后面喜欢加“么么哒”,描写恐惧就说“吓死宝宝了”,“亲,只有你可以帮我了”(淘宝体),“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耍,那些年我们一起学习,那些年我们一起训练”(那些年体),等等。网络语言和语体只在特定的时间流行,容易淘汰,而满足于流行词语会逐渐失去自己的思考,学生的习作要力避这种语言。 (二)阅读积累,丰富词库
教师可指导学生挖掘教材和课外阅读中的精美名篇,布置学生做个人阅读摘抄笔记,养成搜寻美文、随时积累的习惯。
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碧绿”写菜畦,用“光滑”写石井栏,用“又酸又甜”写覆盆子;形容蜜蜂用“肥胖”、叫天子用“轻捷”、油蛉用“低唱”、蟋蟀用“弹琴”。这些词生动传神,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多个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丰富好玩的百草园。教师应指导学生善加积累。
又如课文《故宫博物院》,从中可以积累的四字词语有:玲珑奇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横贯东西、龙凤流云、殿檐斗拱、雄伟壮丽、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流云火焰、文武百官、鸣钟击磬、烟雾缭绕、庄严肃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井然有序、和谐统一。
笔者组织每周举办一次阅读积累交流会,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一首诗歌、一个精彩的语段等。日积月累,学生的词库丰富了,文字就生动了。
(三)精雕细琢,生动表达
在训练中,笔者要求学生不使用陈旧、平淡、抽象的词语,选用具体、新颖、形象的词语。比如有学生在《站起来的美丽》中这样写道:
生命依然要在每一个清晨站起,挺直不屈的腰杆面对骄阳烈日、凄风冷雨、雷电霹雳。然后以不倒的姿势走进每一个亮丽或潮湿的日子。
用“亮丽”和“潮湿”来形容“成功”和“失败”,非常新颖,而且很形象,让人眼前一亮。
(四)巧借修辞,诗文润色
修辞能够画龙点睛,化静为动,化平淡为神奇,使语言鲜亮灵动,魅力四射,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如有学生这样运用比喻:
妈妈的脚粗大干燥,苍老得犹如那盘根错节的树根,那黑黝黝的树根把营养输送到树梢树枝,用辛苦和忍耐换来枝繁叶茂。我就如同树梢那片鲜亮的叶子。想到这儿,我真诚地对妈妈说:“妈,谢谢你!”
作者把母亲比作默默辛苦的树根,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修辞对优美语言是如此重要,其实诗文点缀也很有帮助。诗句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内涵,不管是直接引用还是灵活化用,都可以增强诗意,美化语言,提升语言品质。如:
读书真好,它让我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小桥流水、山色空蒙;读书真好,它让我感受到白居易的日出朝霞、范仲淹的秋色连波、韩愈的天街小雨、朱元思的游鱼细石。
三、技巧
李渔说:“以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后数月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这“勾魂摄魄之具”就是巧妙的写作技法。技法的掌握要通过写作实践。古语说得好:“读十篇不如作一篇。”写得少是无法真正掌握的,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教师要经过科学的研究,按照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技巧训练。
(一)分类定点,规范得体
教师首先要把初中生用到的常见写作技巧进行分类:从表达方式分,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从文章的组成部分分,有拟题技巧、开头技巧、谋篇技巧、结尾技巧等,从记叙的方法分,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从修辞手法分,有比喻、象征、对比、排比、对偶、拟人、反复、夸张等;从谋篇布局分,有前后照应、对比衬托、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等。
所谓定点,指的是每次训练选择单一的专题进行训练。鲁迅说:“做一种技法就要把一种技法做通。”训练任务单一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某一种技巧,使技巧的使用规范得体。写作指导课切忌求全求多。半生不熟、浅尝辄止的马虎训练没有实效,反而会使学生一头雾水,比以前更不会写。
(二)范例引领,精讲巧练
学习技巧和学习书法一样,需要提供一个临摹的对象。范例是一个直观的模范,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否则学生会抓瞎,对技巧的认识模糊不清。
精讲是指要讲透范例是如何运用技法的、应该如何借鉴,以便让学生能够举三反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巧练是指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范例,而应摄取范文之“神”,结合自己的實际,灵巧地融入自己的文章中,甚至于能够推陈出新,发挥自己的独立创见。
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第24—29自然段是人物形象刻画的范例。文章先是进行环境描写,暗示最后一课要结束了,然后抓住韩麦尔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把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无限热爱、对敌人无比憎恨的伟大形象凸现出来了。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如何去写人物的语言——使语言最大限度地贴近人物的身份和心情;如何恰当地选用动词——入木三分刻画人物品质;如何准确描绘人物的神态——符合相由心生的道理;如何描绘人物的外貌——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等等。
(三)综合运用,灵动巧妙
分项定点的技巧训练多属于片段式写作,而实际上在完整的写作中常是多种技巧的综合运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顺序有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等,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同时还运用了详略结合、从整体到局部等技法。所以描写的内容虽多,但井然有序,精彩生动。
技巧之间要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不能相互冲突产生矛盾。所有的技巧都要为主题服务,绝不能只注重技巧,忽略了内容和情感。如有学生综合运用拟人、比喻、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写了《战争之后——读“爱好和平”篇有感》一诗,全诗语言精练含蓄,想象生动,意义较为深刻。全诗如下:
你的名字/依然是一个未愈合的伤口/腐烂的表皮下/蛆虫在撕咬 啃食/它们穿过/病态的饥饿的朽骨/咯咯发响
死去的贫民留下的东西/是倒坍的篱墙/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连一块墓碑也没被留下/死去的战士留下的东西/是磨损的步枪/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连一方净土也没能留下/死去的君王留下的东西/是掠夺的计划/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连一个微笑也没想留下/死去的和平留下的东西/是无止的灾难/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连一丝祥和也没能留下
你听到鸟儿的叫声了吗?在这个发着霉臭/充满腐味的/牢屋里/缩于墙角的病孩子/问我/他的身体激动地/颤抖着/他的眼睛犹如/两颗明星/在黑屋里不停地闪烁/他的脸上/写着神圣的渴望/醉心地聆听着/这远方似铅的天空中/遥远空灵的鸟鸣/听/树尖顶起的天穹里/鸟儿用清亮的嗓音欢唱/一声 一声/又一声/这叫声/冲破了又湿又重的空气/黑屋里的我/知道/春天快来了
(四)快速创写,快中求巧
面临中考,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构思出一份佳作?这是九年级写作教学中必须要进行的一项训练。
一是要指导学生快速审题,抓住题目中的重点字词。如:“留一把钥匙给自己”中,“钥匙”是个关键词,它涉及写作的内容和重点;“充满活力的岁月”中,“充满活力”是个修饰语,指向写作的范围;“记一件感动自己的小事”中,“记”就是个标志词,暗示文体。抓住了关键词、修饰语、标志词等,就能快速审清写作要求。
二是要指导学生快速选材。材料的选择要避生就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三是要指导学生快速立意。立意的凸显,往往可以化大为小,即找到一个比较小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一人一事、一言一行、一花一叶、一景一物,从细处着力,深入挖掘。
四是要指导学生快速谋篇。学生应熟练掌握一定的篇章定式,如并列式、承递式、总分式等等,并在此基础上作一些改变,如抑扬法、对比法、设置悬念等等,让行文多一些波澜,多一些曲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写作问题,不是靠一套方法就能解决的,尚需我们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责任编辑:巫作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