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 言美 技巧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A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的“三级训练”策略,指的是把初中的写作教学大致分为三级,训练目标依次为情真、言美、技巧。基于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初中阶段学习的实际,七年级以“情真”训练为主,八年级以“言美”训练为主,九年级以“技巧”训练为主。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策略:真情实感;写作技巧
  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每周或每两周都要批改一次学生习作,面对问题众多的学生习作到底要怎样去有效指导呢?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文指导后,笔者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关于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教学总目标(共8点),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生活特点,归结出了一套作文教学的“三级训练”策略,即把初中的写作教学大致分为三级,训练目标依次为情真、言美、技巧。基于七年级学生稚气未脱、好奇心强、学业相对轻松,八年级理性思维增强,九年级要面对中考这样的实际,七年级以“情真”训练为主,八年级以“言美”训练为主,九年级以“技巧”训练为主,同时三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交叉,具体如图1所示。
  一、情真
  《課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第四学段的“写作”有8条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充分强调了“真情实感”的重要性。
  在写作教学中,情真的要求体现为:一是体验充实丰富,学生要用心体验生活,体验生活中有意义的细节;二是态度客观理性,要真实地再现生活的面貌,真诚地拥抱丰富复杂的生活;三是感情真实健康,杜绝编造“美丽的谎言”,远离虚情假意的造作。
  情真训练的方法有:
  (一)观察生活,收集真实的素材
  在七年级的作文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从细处着眼,体验周围的人、事、物,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并在观察中真切感悟、认真思考。然后,在课堂上口头交流各自观察到的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人、事、物,袒露真实的感受思考。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学生就能增加不少写作素材。最后,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把每日所观所感所思记录下来。如有学生通过观察,真实地记录了第一堂社会课老师的言行:
  预备铃响起来,门口出现了一个衣着挺时尚的女老师。她“噔噔噔”地走上讲台,书本一放就宣布课堂纪律:“我的地盘我做主。如果上课玩与课堂无关的东西,我认为你是要变相地送我礼物。我办公桌上有一大罐小东西,都是上届同学热情地送给我的。”老师突然不讲了,她直直地看着王斌,然后快步走过去,从他手里拿走了一把小刀,还说:“谢谢,你第一堂课就送给我礼物。”我们都很吃惊,然后整堂课大家都规规矩矩的,不敢玩东西了。
  文章把老师干脆、直爽、严厉的作风刻画出来了。其实,学生周围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是极好的写作素材。
  (二)在真景实情中体验
  在三级训练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许多美丽奇妙的时刻。清晨阵阵微风拂起的涟漪会发出怎样的闪光?天空像什么样子?会有什么变化?只有仔细观察过这些景色的人才能成功描绘出来,光凭想象是不行的。所以起风时,让学生在风中站一会儿,感受风掠过身体的感觉;晚霞来了,提醒学生抬起头仔细观察天空的变化;下雪了,就带着学生来到雪地上,迎着飞舞的雪花欣赏玩耍……


  (三)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七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可不设条条框框,不搞主题先行,要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创造性地表达,不说假话、套话、空话。笔者尽量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自主选题,自由地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
  (四)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
  对事物展开多角度深入的思考,才能获得丰富的感受,才能获得理性,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展现一个充满魅力的真我,才能使文章打动读者。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很容易浅尝辄止,思考问题比较片面,得出比较偏激的想法。对此,教师要进行巧妙引导。
  比如一天早上,一学生大发脾气,原来他因为忘戴红领巾和校徽被值周的老师拦下,在校门口站了很长时间。他觉得自己向老师解释和保证了,但老师还是命令他站在校门口,看到来来往往的同学诧异的眼神,他觉得自己被剥夺了尊严。笔者深知初一学生不熟悉校规,还缺少犯错就要接受惩罚的意识。这样类似的事情其他同学也碰到过,对学校的管理方法也多有意见。于是,笔者把这件事情作为一次作文素材,先让这个学生把自己的遭遇感受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其他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经历,说出当时的心情。接着,让学生分别站在自己、老师、学校的立场,发表各自的感受和意见,再想一想有没有既能让犯规同学受到惩罚、其他同学也得到警告,又能让大家接受的处罚方法。最后,要求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这样的写作,学生记述事情清晰生动,抒发情感真切动人,不是只从自我的角度发泄怨气和抨击学校,他们的意见入情入理,很能打动别人。
  如何让学生的思考深入?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辩题如“男孩女孩谁更适合当班干部”“近视眼会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等等,引导学生在思想的交锋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在观点的碰撞中学会理性看待问题。
  二、言美
  福楼拜说:“即使在游泳的时候,我也不由自主地斟酌字句。”追求言美,有两个阶段:一是追求数量的丰富,如积累大量具体生动有表现力的语言,能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具体精彩地描绘;二是追求准确的唯一,即能敏锐地感到语汇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的一些细微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追求精确深刻。
  “言美”训练的方法如下:
  (一)纯正语言,规范使用
  言美,首先是要使用经过校正、提炼、加工过的规范的全民语言。学生都喜欢时尚新鲜,写作中会常出现网络语言,还会使用各种流行体。比如:“你out了”(表示落伍),一段话后面喜欢加“么么哒”,描写恐惧就说“吓死宝宝了”,“亲,只有你可以帮我了”(淘宝体),“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耍,那些年我们一起学习,那些年我们一起训练”(那些年体),等等。网络语言和语体只在特定的时间流行,容易淘汰,而满足于流行词语会逐渐失去自己的思考,学生的习作要力避这种语言。   (二)阅读积累,丰富词库
  教师可指导学生挖掘教材和课外阅读中的精美名篇,布置学生做个人阅读摘抄笔记,养成搜寻美文、随时积累的习惯。
  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碧绿”写菜畦,用“光滑”写石井栏,用“又酸又甜”写覆盆子;形容蜜蜂用“肥胖”、叫天子用“轻捷”、油蛉用“低唱”、蟋蟀用“弹琴”。这些词生动传神,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多个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丰富好玩的百草园。教师应指导学生善加积累。
  又如课文《故宫博物院》,从中可以积累的四字词语有:玲珑奇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横贯东西、龙凤流云、殿檐斗拱、雄伟壮丽、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流云火焰、文武百官、鸣钟击磬、烟雾缭绕、庄严肃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井然有序、和谐统一。
  笔者组织每周举办一次阅读积累交流会,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一首诗歌、一个精彩的语段等。日积月累,学生的词库丰富了,文字就生动了。
  (三)精雕细琢,生动表达
  在训练中,笔者要求学生不使用陈旧、平淡、抽象的词语,选用具体、新颖、形象的词语。比如有学生在《站起来的美丽》中这样写道:
  生命依然要在每一个清晨站起,挺直不屈的腰杆面对骄阳烈日、凄风冷雨、雷电霹雳。然后以不倒的姿势走进每一个亮丽或潮湿的日子。
  用“亮丽”和“潮湿”来形容“成功”和“失败”,非常新颖,而且很形象,让人眼前一亮。
  (四)巧借修辞,诗文润色
  修辞能够画龙点睛,化静为动,化平淡为神奇,使语言鲜亮灵动,魅力四射,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如有学生这样运用比喻:
  妈妈的脚粗大干燥,苍老得犹如那盘根错节的树根,那黑黝黝的树根把营养输送到树梢树枝,用辛苦和忍耐换来枝繁叶茂。我就如同树梢那片鲜亮的叶子。想到这儿,我真诚地对妈妈说:“妈,谢谢你!”
  作者把母亲比作默默辛苦的树根,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修辞对优美语言是如此重要,其实诗文点缀也很有帮助。诗句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内涵,不管是直接引用还是灵活化用,都可以增强诗意,美化语言,提升语言品质。如:
  读书真好,它让我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小桥流水、山色空蒙;读书真好,它让我感受到白居易的日出朝霞、范仲淹的秋色连波、韩愈的天街小雨、朱元思的游鱼细石。
  三、技巧
  李渔说:“以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后数月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这“勾魂摄魄之具”就是巧妙的写作技法。技法的掌握要通过写作实践。古语说得好:“读十篇不如作一篇。”写得少是无法真正掌握的,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教师要经过科学的研究,按照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技巧训练。
  (一)分类定点,规范得体
  教师首先要把初中生用到的常见写作技巧进行分类:从表达方式分,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从文章的组成部分分,有拟题技巧、开头技巧、谋篇技巧、结尾技巧等,从记叙的方法分,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从修辞手法分,有比喻、象征、对比、排比、对偶、拟人、反复、夸张等;从谋篇布局分,有前后照应、对比衬托、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等。
  所谓定点,指的是每次训练选择单一的专题进行训练。鲁迅说:“做一种技法就要把一种技法做通。”训练任务单一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某一种技巧,使技巧的使用规范得体。写作指导课切忌求全求多。半生不熟、浅尝辄止的马虎训练没有实效,反而会使学生一头雾水,比以前更不会写。
  (二)范例引领,精讲巧练
  学习技巧和学习书法一样,需要提供一个临摹的对象。范例是一个直观的模范,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否则学生会抓瞎,对技巧的认识模糊不清。
  精讲是指要讲透范例是如何运用技法的、应该如何借鉴,以便让学生能够举三反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巧练是指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范例,而应摄取范文之“神”,结合自己的實际,灵巧地融入自己的文章中,甚至于能够推陈出新,发挥自己的独立创见。
  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第24—29自然段是人物形象刻画的范例。文章先是进行环境描写,暗示最后一课要结束了,然后抓住韩麦尔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把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无限热爱、对敌人无比憎恨的伟大形象凸现出来了。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如何去写人物的语言——使语言最大限度地贴近人物的身份和心情;如何恰当地选用动词——入木三分刻画人物品质;如何准确描绘人物的神态——符合相由心生的道理;如何描绘人物的外貌——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等等。
  (三)综合运用,灵动巧妙
  分项定点的技巧训练多属于片段式写作,而实际上在完整的写作中常是多种技巧的综合运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顺序有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等,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同时还运用了详略结合、从整体到局部等技法。所以描写的内容虽多,但井然有序,精彩生动。
  技巧之间要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不能相互冲突产生矛盾。所有的技巧都要为主题服务,绝不能只注重技巧,忽略了内容和情感。如有学生综合运用拟人、比喻、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写了《战争之后——读“爱好和平”篇有感》一诗,全诗语言精练含蓄,想象生动,意义较为深刻。全诗如下:
  你的名字/依然是一个未愈合的伤口/腐烂的表皮下/蛆虫在撕咬 啃食/它们穿过/病态的饥饿的朽骨/咯咯发响
  死去的贫民留下的东西/是倒坍的篱墙/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连一块墓碑也没被留下/死去的战士留下的东西/是磨损的步枪/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连一方净土也没能留下/死去的君王留下的东西/是掠夺的计划/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连一个微笑也没想留下/死去的和平留下的东西/是无止的灾难/其他什么也没留下/连一丝祥和也没能留下
  你听到鸟儿的叫声了吗?在这个发着霉臭/充满腐味的/牢屋里/缩于墙角的病孩子/问我/他的身体激动地/颤抖着/他的眼睛犹如/两颗明星/在黑屋里不停地闪烁/他的脸上/写着神圣的渴望/醉心地聆听着/这远方似铅的天空中/遥远空灵的鸟鸣/听/树尖顶起的天穹里/鸟儿用清亮的嗓音欢唱/一声 一声/又一声/这叫声/冲破了又湿又重的空气/黑屋里的我/知道/春天快来了
  (四)快速创写,快中求巧
  面临中考,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构思出一份佳作?这是九年级写作教学中必须要进行的一项训练。
  一是要指导学生快速审题,抓住题目中的重点字词。如:“留一把钥匙给自己”中,“钥匙”是个关键词,它涉及写作的内容和重点;“充满活力的岁月”中,“充满活力”是个修饰语,指向写作的范围;“记一件感动自己的小事”中,“记”就是个标志词,暗示文体。抓住了关键词、修饰语、标志词等,就能快速审清写作要求。
  二是要指导学生快速选材。材料的选择要避生就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三是要指导学生快速立意。立意的凸显,往往可以化大为小,即找到一个比较小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一人一事、一言一行、一花一叶、一景一物,从细处着力,深入挖掘。
  四是要指导学生快速谋篇。学生应熟练掌握一定的篇章定式,如并列式、承递式、总分式等等,并在此基础上作一些改变,如抑扬法、对比法、设置悬念等等,让行文多一些波澜,多一些曲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写作问题,不是靠一套方法就能解决的,尚需我们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责任编辑:巫作猛)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改变当下学生作文因过分追求“严谨”而理性有余、美感不足的现状,既要在理性思考上下功夫,又要借助一定的文学表现手法。引入诗歌中的“意象”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议论文向诗歌借“意象”,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让严谨的说理增添了趣味,使考场作文增加了文采与魅力。  关键词:高考作文;诗歌;意象  一、背景与突围  近年来,高考作文从原先的侧重考查考生的文学艺术素养,逐渐转向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文素
期刊
摘 要:2014—2016年浙江省内各地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总体上看着眼于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水平,重点考查学生语文实践的综合能力。从试题取材来看,基于生活,源于生活;从试题内容看,关注社会热点,彰显地域文化;从试题类型上看,呈现了多样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关键词:试题评鉴;综合性学习;中考语文  笔者从浙江省2014~2016年的30份中考语文卷中提取了所有的综合性学习试题,进行了评析和
期刊
摘 要:仅从白居易的视角分析《琵琶行》,是单向度的,是不全面的;只有增加琵琶女的视角,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琵琶行》。解读《琵琶行》的文本时,应当并重看待琵琶女与白居易,否则就会造成文本解读的狭隘性。  关键词:文本解读;《琵琶行》;琵琶女  站在白居易的视角解读《琵琶行》,是《琵琶行》鉴赏史上的主流解读方法。在此视角之下,分析者均将白居易的身世遭遇和情感世界作为挖掘的重点,而将琵琶女作为陪衬,比
期刊
摘 要:阅读短篇小说类经典名著的方法有初读、联读、细读、品读、回读等。高效的阅读指导应具备如下要素:一是教师深读名著;二是寻找阅读指导的理论基础;三是尊重名著个性开展导读;四是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五是指导学生理性思辨地阅读名著;六是创建科学的名著阅读评价体系。  关键词:阅读指导;短篇小说类名著;阅读方法  不同类型、不同特性的名著可以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与方法。运用有效的符合作品特质的阅读方法,才
期刊
前几天,听一位前同事说,他们学校的一些语文教师上文言文只讲词语解释,其他内容一概不教。理由是,近年来在浙江省中考中,课内文言文不考阅读,只考几个词语解释。听罢我不禁愕然: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7至9年级共44篇文言文(不含古诗词),如果学完3年文言文,只在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上学到了几个词语的解释,这样的语文课,谈何开放性,谈何人文内涵,谈何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又怎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期刊
摘 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设计的给予学生的“经典文化”,往往与学生当中流行的“大众文化”之间有一道鸿沟。它需要语文教师通过科学的、智慧的教学设计来弥合,所以设计学习系统应该是古诗词教学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学习系统设计;《破阵子》  一、古诗词学习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系统哲学对古诗词教学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欧文·拉兹洛在其著作《系统哲学引论——一种当代思想的新
期刊
摘 要:语言的理解与建构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若想达成这个素养,就必须在广泛的语言积累、梳理与内化的过程中,努力构建出自己的语言体系,而后才有可能在真实且具体的言语情境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语言的理解与建构;《雨霖铃》  最近有一首英文小诗引起了热议,小诗如下:  I love three thing in this world.  Sun,moon and
期刊
摘 要:浙江省近三年的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呈现出一种可喜的“新常态”:一是基于关键内容,考查“量”与“质”,指向有效积累;二是呈现原著内容,考查真实阅读过程,指向“整本书”的阅读;三是设置真实情境,关注阅读策略,指向核心价值;四是采用读写结合,考查思维品质,导向深度阅读。  关键词:名著阅读;中考语文;试题命制  文学名著是人类语言和文明的宝库,对初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大量而有效的名著阅读,是学
期刊
本文以河南省H村的20个农村留守妇女为具体研究对象,利用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收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借助推拉理论和社会化理论的分析框架,运用定性资料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在地化原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不公平的城乡二元结构、歧视性的社会性别规范、较差的身体状况、较低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迫使H村部分留守妇女留守乡村;保障性的土地承包制度、逐渐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以及强有力的乡村非正式支持,吸引H村部分留守妇女留守乡村;而薄弱的主体意识,也是致使H村部分留守妇女留守乡村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对影
摘 要:对“对比是不是修辞手法”“对比在中学语文课程中能否当作修辞来教”等问题的讨论,应基于课程纲领性文件的表述。从我国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对相关问题表述的几次变化来看,中学语文的修辞教学,只讲修辞格即可,没必要扩大成修辞学科。所以,对比,还是只作为表现手法、不作为修辞格教学更为合适。  关键词:对比;修辞手法;修辞教学  关于对比,最近讨论颇多。一方面,张悦群老师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比”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