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交,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创造性又是学生主体性的核心内容。创造性人皆有之,它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结构特征。它强化了主体对客体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创造性,既是衡量个人主体性的尺度,也是表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包括有新颖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想象力,善于灵活运用,善于搞小发明、小制等。“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而应试教育的危害之一,就是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编制种种限制学生创造发展的“程序”与规则,易使学生养成思维惰性和教条学风,从而不自觉地削弱乃至窒息创造精神。所以,初中历史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大嬗变中,应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强化创造潜能,培养其造能力与创造精神。具体地讲,培养学生创造性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人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奇性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想象、智力冒险是合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独创性人才。如以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做人之所不做,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识,能使之成为创造意识的策源地。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
“疑乃学之始”。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启迪学生装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对于神机妙算、遇事先知的“智多星”诸葛亮,我认为教材只从正面谈到了他的智慧、才能、功绩、而历史上的诸葛亮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我这样说以后,同学们立即来了兴头,各抒己见。有位学生对诸葛亮的聪明提出了质疑,认为那是罗贯中“吹”出来的。并且提出了诸葛亮的不聪明的之处:事无大小,亲自过问,用人多疑,不会招贤,不自量力,盲目北伐,实无大志,缺少勇气和判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可不可以那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地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上。“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
三、民主、宽容、理解的气氛
民主、宽容、理解,这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前提条件。“民主像一座塔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魏书生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无论其创造性大小,都应具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才会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效应,转化为创造性和内驱力。例如,我在讲《明末农战争》时,一位上小学时发言就脸红的学生,却自告奋勇地根据所学知识,对“闯王进京”作了创造性的场面描述:“1644年3月19日中午,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肩背弓箭,腰悬宝剑,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农民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北京城。城内百姓张灯结彩,欢迎农民军进城……”。通过创造性地描绘,一个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学生如身临其境,分享到农民军推翻明朝封建统治的胜利喜悦。这位学生的发言也博得了满堂彩。当然,宽容、理解并非放任自流、为所欲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客观现实,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不能为创造而创造,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四、竞争激励创造
心理研究表明,在竞争刺激下,人的思维是最积极的。由于竞争行为是“争先意识”、“力求优势”动机的表现,所以,它比平常状态有更大的紧张感、压力和动力。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动机更为强烈。例如,对于“秦统一六国”,因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容易混淆,于是我就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集体思考讨论。几分钟之内,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最好地找出记忆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最佳方案。结果,有个组运用集体智慧,利用谐音,我的最佳方案是“含赵魏,处燕齐”。秦的口中“含化”了赵魏两国,后来又继续“处理”掉了燕齐两国,也就是秦灭六国的顺序“韩(含)赵魏,楚(处)燕齐”。结果,全班一致公认,这种方式既好记又新颖。
竞争,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培养了他们不倦地求知、进取、拼搏、努力克服困难去获取优异的成绩。竞争力成为求知的原动力,这种力发挥出来,将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征服力。
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创造性作为一种心理品质的整体性只有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得到发展。创造性离不开创造性实践活动,如制作各种模型、成立历史兴趣小组、参观考察等,使学生感官与感觉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激发思维创新发展。例如,我指导学生制作“筒车”的模型时,只告诉他们筒车的工作原理,其它的由学生自己操作实践。于是学生们找来了竹筒、竹架、竹杆等材料,自己制作了一个筒车,并在水槽中吱呀、吱呀地转动起来。筒车模型虽然较小,但其利用水力转动的工作原理体现地淋漓尽致,学生的创造意识得以显示和发挥。
以上,便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几点体会。当然培养创造性还有许多方法有待探索。另外,必须注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几点体会。当然培养创造性还有许多方法有待探索。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强化自身的创造意识,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塑造其创造精神,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日臻完善。
(河北省新乐市大岳中学)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人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奇性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想象、智力冒险是合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独创性人才。如以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做人之所不做,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识,能使之成为创造意识的策源地。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
“疑乃学之始”。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启迪学生装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对于神机妙算、遇事先知的“智多星”诸葛亮,我认为教材只从正面谈到了他的智慧、才能、功绩、而历史上的诸葛亮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我这样说以后,同学们立即来了兴头,各抒己见。有位学生对诸葛亮的聪明提出了质疑,认为那是罗贯中“吹”出来的。并且提出了诸葛亮的不聪明的之处:事无大小,亲自过问,用人多疑,不会招贤,不自量力,盲目北伐,实无大志,缺少勇气和判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可不可以那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地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上。“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
三、民主、宽容、理解的气氛
民主、宽容、理解,这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前提条件。“民主像一座塔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魏书生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无论其创造性大小,都应具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才会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效应,转化为创造性和内驱力。例如,我在讲《明末农战争》时,一位上小学时发言就脸红的学生,却自告奋勇地根据所学知识,对“闯王进京”作了创造性的场面描述:“1644年3月19日中午,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肩背弓箭,腰悬宝剑,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农民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北京城。城内百姓张灯结彩,欢迎农民军进城……”。通过创造性地描绘,一个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学生如身临其境,分享到农民军推翻明朝封建统治的胜利喜悦。这位学生的发言也博得了满堂彩。当然,宽容、理解并非放任自流、为所欲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客观现实,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不能为创造而创造,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四、竞争激励创造
心理研究表明,在竞争刺激下,人的思维是最积极的。由于竞争行为是“争先意识”、“力求优势”动机的表现,所以,它比平常状态有更大的紧张感、压力和动力。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动机更为强烈。例如,对于“秦统一六国”,因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容易混淆,于是我就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集体思考讨论。几分钟之内,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最好地找出记忆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最佳方案。结果,有个组运用集体智慧,利用谐音,我的最佳方案是“含赵魏,处燕齐”。秦的口中“含化”了赵魏两国,后来又继续“处理”掉了燕齐两国,也就是秦灭六国的顺序“韩(含)赵魏,楚(处)燕齐”。结果,全班一致公认,这种方式既好记又新颖。
竞争,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培养了他们不倦地求知、进取、拼搏、努力克服困难去获取优异的成绩。竞争力成为求知的原动力,这种力发挥出来,将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征服力。
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创造性作为一种心理品质的整体性只有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得到发展。创造性离不开创造性实践活动,如制作各种模型、成立历史兴趣小组、参观考察等,使学生感官与感觉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激发思维创新发展。例如,我指导学生制作“筒车”的模型时,只告诉他们筒车的工作原理,其它的由学生自己操作实践。于是学生们找来了竹筒、竹架、竹杆等材料,自己制作了一个筒车,并在水槽中吱呀、吱呀地转动起来。筒车模型虽然较小,但其利用水力转动的工作原理体现地淋漓尽致,学生的创造意识得以显示和发挥。
以上,便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几点体会。当然培养创造性还有许多方法有待探索。另外,必须注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几点体会。当然培养创造性还有许多方法有待探索。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强化自身的创造意识,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塑造其创造精神,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日臻完善。
(河北省新乐市大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