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25-0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外科手术及长期卧床病人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我科于2003年以来,对长期卧床的下肢骨折及骨科大手术病人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4年5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股骨颈、股骨干、粗隆骨折、骨盆骨折、胫腓骨骨折并行相应骨科手术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最大85岁,最小18岁,49例患者中仅2例既往史有静脉血栓病史者发生DVT,且经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痊愈出院,其余47例均未发生DVT。
2 病因分析
2.1 与骨折部位有关:患肢骨折后制动,活动量减少,血流速度缓慢,是发生DVT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与功能锻炼不到位有关: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骨折后惧怕疼痛,依赖心理强;医护人员解释工作不详,病人没有意识到功能锻煉的重要性。
3 预防
3.1 全面综合评估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对下肢骨折病人,根据病情需要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调动病人积极性,参与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以尽可能运动全身各肌肉、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3.2 早期积极主动功能锻炼,以促进动脉回流是预防DVT的关键。对于骨折或骨折术后病人,主张尽早功能锻炼。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流几乎只有依靠肌肉的作用才能向心里流动,仰卧时这种情况更突出,因此已发生DVT[1]。
功能锻炼时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患肢制动期间进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收缩运动,病人取仰卧位,主动下压膝关节,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10秒后放松,重复20次,每日2-4次,每次10分钟,向心性肌肉按摩,以护理人员手掌紧贴患肢皮肤,从踝关节开始逐渐按摩至腹股沟区,每日2-4次,每次每侧肢体10-15分钟,并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
3.3 合理应用药物是防治DVT的重要手段:已确诊为DVT者,应根据病情进行对症处理,并手术疗法进行溶栓的病人,应严格遵医嘱给予用药。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股动脉置管术者,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股动脉穿刺点应给予加压包扎,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及血肿,定时更换敷料,以防感染。在应用输液泵输入尿激酶时,应注意调整速度、剂量应绝对准确,出现报警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并及时排除故障。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呼吸系统症状有无胸闷、紫绀及呼吸困难症状。患肢抬高20度-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定时测量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记录。对于患肢有开放性创面者,应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并及时对症处理。并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凝分析。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主动讲解DVT发生的过程和治疗效果,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4.2 一般护理:应鼓励病人多饮水,进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以降低血液粘滞度,嘱病人戒烟酒,以免酒精、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病人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4.3 术前护理: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等,监测血压2-4次/分钟,遵医嘱定时应用降压药物。
4.4 术后护理:加强术后观察,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运动情况,每班护士均要检查双下肢是否保持外展中立位,下肢是否有水肢、发绀、足脊动脉博动减弱、皮温升高等循环障碍现象,必要时测量两侧下肢相应的不同平面的周径及血压,每日做一次小腿腓肠肌的扣诊,检查有无压痛,警惕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
5 讨论
DVT是长期卧床的病人及骨科手术病人常见病,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术前多因下肢明显减少,术后切口疼痛,麻醉反应等又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血液处于滞缓状态。因此术前认真观察和评估,加强健康教育,术后要严密观察,并严格有效的落实预防、护理措施,可极大的降低DVT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患者躯体的康复,提高了其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家增、贺石材、王红利主编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43-244
[2] 邱贵兴,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636-640
[3] 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5-56
作者单位:274100 山东省定陶县张湾镇中心卫生院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外科手术及长期卧床病人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我科于2003年以来,对长期卧床的下肢骨折及骨科大手术病人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4年5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股骨颈、股骨干、粗隆骨折、骨盆骨折、胫腓骨骨折并行相应骨科手术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最大85岁,最小18岁,49例患者中仅2例既往史有静脉血栓病史者发生DVT,且经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痊愈出院,其余47例均未发生DVT。
2 病因分析
2.1 与骨折部位有关:患肢骨折后制动,活动量减少,血流速度缓慢,是发生DVT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与功能锻炼不到位有关: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骨折后惧怕疼痛,依赖心理强;医护人员解释工作不详,病人没有意识到功能锻煉的重要性。
3 预防
3.1 全面综合评估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对下肢骨折病人,根据病情需要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调动病人积极性,参与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以尽可能运动全身各肌肉、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3.2 早期积极主动功能锻炼,以促进动脉回流是预防DVT的关键。对于骨折或骨折术后病人,主张尽早功能锻炼。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流几乎只有依靠肌肉的作用才能向心里流动,仰卧时这种情况更突出,因此已发生DVT[1]。
功能锻炼时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患肢制动期间进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收缩运动,病人取仰卧位,主动下压膝关节,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10秒后放松,重复20次,每日2-4次,每次10分钟,向心性肌肉按摩,以护理人员手掌紧贴患肢皮肤,从踝关节开始逐渐按摩至腹股沟区,每日2-4次,每次每侧肢体10-15分钟,并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
3.3 合理应用药物是防治DVT的重要手段:已确诊为DVT者,应根据病情进行对症处理,并手术疗法进行溶栓的病人,应严格遵医嘱给予用药。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股动脉置管术者,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股动脉穿刺点应给予加压包扎,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及血肿,定时更换敷料,以防感染。在应用输液泵输入尿激酶时,应注意调整速度、剂量应绝对准确,出现报警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并及时排除故障。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呼吸系统症状有无胸闷、紫绀及呼吸困难症状。患肢抬高20度-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定时测量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记录。对于患肢有开放性创面者,应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并及时对症处理。并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凝分析。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主动讲解DVT发生的过程和治疗效果,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4.2 一般护理:应鼓励病人多饮水,进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以降低血液粘滞度,嘱病人戒烟酒,以免酒精、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病人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4.3 术前护理: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等,监测血压2-4次/分钟,遵医嘱定时应用降压药物。
4.4 术后护理:加强术后观察,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运动情况,每班护士均要检查双下肢是否保持外展中立位,下肢是否有水肢、发绀、足脊动脉博动减弱、皮温升高等循环障碍现象,必要时测量两侧下肢相应的不同平面的周径及血压,每日做一次小腿腓肠肌的扣诊,检查有无压痛,警惕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
5 讨论
DVT是长期卧床的病人及骨科手术病人常见病,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术前多因下肢明显减少,术后切口疼痛,麻醉反应等又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血液处于滞缓状态。因此术前认真观察和评估,加强健康教育,术后要严密观察,并严格有效的落实预防、护理措施,可极大的降低DVT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患者躯体的康复,提高了其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家增、贺石材、王红利主编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43-244
[2] 邱贵兴,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636-640
[3] 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5-56
作者单位:274100 山东省定陶县张湾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