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认为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建设和营造的过程。新建高职院校历史短基础薄,但是可以通过主动创建的方式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文章提出:要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去思考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本质,积极构建内涵、形象俱佳的校园文化核心概念;并且要从隐性课程的角度,去开展高职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努力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场”功能。文章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了新建高职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新建高职 校园文化 路径
校园文化概念于1986年被正式提出。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说:“文化的最后形态是人格”,在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下,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健康人生和高尚品格必不可少的精神氛围,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效果的体现都有赖于校园文化的支撑。
我们认为,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建设和营造的过程。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历史短、经验少、文化基础浅,校园文化并未形成规范性的文化体系。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确实是一项熟悉而全新的工作,以至于曾一度出现偏差:要么一味地模仿或复制本科的校园文化模式,要么就是将中职的校园文化进行简单的改头换面;还有就是只培养“工具人”不重视“职业人”的综合培养,导致校园文化的功利性、实用性过重。而且在认识上,往往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管理、文体活动,或者用思想政治工作、党群工作等代替校园文化建设,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单化和低层次化。还有一种趋向,就是很多学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校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仅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看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教学层次上,也还是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那么,对于后发展的高职院校而言,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克服没有历史积淀、基础薄弱的困难,又要避免重蹈上述弯路,其建设路径究竟如何呢?
一、要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去思考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本质,积极构建内涵、形象俱佳的校园文化核心概念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应根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决定。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进行操作,才能形成高职校园文化的正确框架和充满浓厚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氛围。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1]。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术研究性相对较弱,但在教学、技术及服务领域更具超前性、创新性及服务性:从文化的传承性来看,高职院校历史和传统的校园文化积淀不够。但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正处在积极吸纳各种优秀文化成果的阶段,因此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其次,从文化的规范性来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虽然不够完善,但与企业行业经营管理实际、社会实践和市场环境十分贴近,具有突出的先导性与地方性。由于职业教育要求专业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学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养成,因此,师生的行为具有企业化特征,高职校园文化具有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特点。
如此,高职校园文化的实质,其实就是传统学校文化与来自市场的企业文化进行碰撞、交融之后所形成的新质。
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实现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互补与融合。我们要学会发现两种文化的相通、相同之处以及文化融合的积极价值,积极思考怎样把两种文化的碰撞力,更好地转变成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持续动力。只有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互影响,让企业精神支撑治学精神,才能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不仅具有人文气质,而且兼备职业素养。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颇具借鉴意义。四校合并而成的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必須辩证看待原来的四所学校的文化遗存,同时还要有前瞻性,主动挖掘出新建院校的新质,形成能够代表学校精神实质的核心概念,这样才能进一步加以辐射、落实。学院由此进行了全校范围内的调查,学院领导、主要中层和骨干成员乃至学生,都认可以学院谐音“柳橙汁”(城职院)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概念。
“柳橙汁”一词,生动活泼、时尚鲜明,适合大众传播,具备良好的形象性。接下来学院对该词进行了深度挖掘,为其确定象征意义和基本内涵。
在古希腊神话中,苹果是智慧的象征。那“柳橙”呢?经过遍查资料并结合城职院的教育理念,学院提出,“柳橙汁”的饮用功能与舒适止渴,是现代服务业特别强调的“金牌服务”理念的形象化体现,与学院“培养城镇化进程中现代服务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有一致之处;
此外,“柳橙”有“自信”的含义,打造阳光心态、增强自信心,能否成为学院思政和心理课的课程目标之一?
“柳橙”还有“温暖”之意,能否将“温暖”分解为笑容、宽容等具体量化指标,成为考核学院各个部门服务质量的一个标准?
-----这样就可以将“柳橙”的含义,渗透到学院工作的各个角落;或者说,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概念,“柳橙汁”就有了实体、实践、实际的支撑,从行业要求到课程要求,再到办公文化等,都能够加以落实,能够彰显新建学院的传统校园与企业文化的融会贯通。
二、要从隐性课程的角度,去开展高职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努力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场”功能。
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2l世纪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当前学校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全员认知模式”的局限性,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隐性课程的关注被提上日程。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潜在课程,存在于教学计划之外的,隐藏于显性课程内外的非正式课程[2]。隐显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共同支撑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如果说,高职的显性课程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承担着“专家”的培养任务,那么隐性课程就是在进行“和谐的人”的教育。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柯尔伯格指出,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比正规的课程更加有力。 我们应该将校园文化视作一种“非正规”的课程,也就是从隐性课程的角度,加以审视。
隐性课程的特色,是重视改善物质文化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以完善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说显性课程更重视知识、技能等认知性因素的传授,那么隐性课程则侧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术性发展目标的教育,以暗示、习得、熏陶等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学生的非认知心理的作用,来实现其教育价值。
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的这些特性。首先要弄清楚校园文化的教育指向,是作用于学生的“文化心理层面”而不是“学术认知层面”;其次校园文化的教育内容,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该具备的社会属性和集体意识,主要体现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四大方面,与显性课程主要强调的行业的知识技能明显不同;校园文化的教育方式,不是通过传授讲述或者判断推理等理性逻辑加以实施,而是通过潜在释放、弥散渗透等“教育场”的形式,发挥、辐射出其教育的能量;校园文化的主要教育载体,不是课堂主渠道,而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所有物质建设、精神活动的集合体。
由此,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就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纵向看,首先我们应该界定其本质和灵魂,其次是考虑如何在静态的物质层面外化,再者是如何落实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之中。每个层面还可以再分层级,比如物质层面,可以包括物质环境和制度建设,而活动层面,还可以分为各种类别。所有这些区分,都要以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为统领,为旨归;
从横向看,由于校园文化的隐性课程的特性,我们在进行每个层面的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其呈现形式、表现手段、进行过程等都要符合人的知觉的接受特点,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学校群体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教师文化、管理模式等,也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形成。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赋予“柳橙汁”一词丰满的概念意义之后,就是依此将校园文化的核心概念进行了逐层逐级的分解与建设。首先,提炼出学院专用的颜色、字体,设计出独具学院特质的LOGO、吉祥物,并进行校园广场主雕塑等视觉识别系统的系列建设。通过识别系统建设,将抽象的“柳橙汁”一词加以形象化之后,再开始进行学院环境的整体设计和美化,在校园布局突出“柳橙汁”特色。比如,设置校园“主题文化区”,依托各个系部阐释具有“柳橙汁”内涵要求的专业建设成果;设置“柳橙汁”文化长廊或微型博物馆,展示、陈列师生作品,等等。
物化载体的“硬建设”完成后,学院就开始涉足活动方面的“软建设”了,也就是进行学院全部活动与工作的文化包装。从“柳橙汁”的形象与内涵出发,将学院所有的常规活动进行分类、归口,提出包装原则。比如“柳橙汁”图标使用规定、“柳橙汁”冠名规则、“柳橙汁”内涵的对应规则、“柳橙汁”概念的对外宣传规则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建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鲜明的路径:提炼核心概念,共铸校园文化之魂;将核心概念加以形象化,设计出对应的校园文化识别系统;对核心概念进行逐次分解,通过校园环境和学院活动“硬”、“软”两个载体,分别从不同侧面体现出核心概念的丰富含义,并将此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这一系列工作,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都是围绕“柳橙汁”这个核心概念加以展开的。如果从隐性课程的角度去看,“柳橙汁”这样的校园文化之魂,可以理解成主隱课程。主隐课程就是主流的隐性课程[3],用张楚廷教授的观点则是“隐性的主流文化”。也就是说,校园文化建设从整体结构上看,还要要有主有次,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加强主隐课程的建设。
不同的主隐课程代表着不同学校的个性。主隐课程是在开发学校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课程体现了学校自身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状况,并凝聚着学校独有的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行为作风,是一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吸引力并产生强烈影响的校园特色文化[4]。
这样的主隐课程,将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学校品牌的重要体现。著名教育学家张楚廷教授认为:“同类学校与学校之间,论常规课程,论教育计划表,几乎是没有多少差别的。然而,论隐性课程,论隐性文化,学校与学校的差别就可能很大。某些学校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高质量的隐性课程。”
可见,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其实比之显性课程更为复杂和艰难,但其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显性课程来的深远。当我们开始隐性课程的角度去审视校园文化,就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主阵地和其他教育因素的关系,有利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衔接与互通。当我们将校园文化视为隐性课程的时候,我们其实就站在了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的高度,对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进行了整体性的思考。只有这样,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真正放在教育总体目标之下加以建设,才不会成为教学工作的点缀,更不会是党团教育、文娱活动的简单补充。
总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必须在国家办学方向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方针总体要求下.更加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不断创新适应时代最新要求的高职特色校园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M].教高【2006】16号
[2]屈一泓.高校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衔接途径探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3][4]葛玲霞张伟平.隐性课程的“场”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新建高职 校园文化 路径
校园文化概念于1986年被正式提出。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说:“文化的最后形态是人格”,在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下,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健康人生和高尚品格必不可少的精神氛围,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效果的体现都有赖于校园文化的支撑。
我们认为,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建设和营造的过程。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历史短、经验少、文化基础浅,校园文化并未形成规范性的文化体系。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确实是一项熟悉而全新的工作,以至于曾一度出现偏差:要么一味地模仿或复制本科的校园文化模式,要么就是将中职的校园文化进行简单的改头换面;还有就是只培养“工具人”不重视“职业人”的综合培养,导致校园文化的功利性、实用性过重。而且在认识上,往往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管理、文体活动,或者用思想政治工作、党群工作等代替校园文化建设,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单化和低层次化。还有一种趋向,就是很多学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校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仅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看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教学层次上,也还是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那么,对于后发展的高职院校而言,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克服没有历史积淀、基础薄弱的困难,又要避免重蹈上述弯路,其建设路径究竟如何呢?
一、要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去思考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本质,积极构建内涵、形象俱佳的校园文化核心概念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应根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决定。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进行操作,才能形成高职校园文化的正确框架和充满浓厚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氛围。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1]。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术研究性相对较弱,但在教学、技术及服务领域更具超前性、创新性及服务性:从文化的传承性来看,高职院校历史和传统的校园文化积淀不够。但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正处在积极吸纳各种优秀文化成果的阶段,因此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其次,从文化的规范性来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虽然不够完善,但与企业行业经营管理实际、社会实践和市场环境十分贴近,具有突出的先导性与地方性。由于职业教育要求专业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学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养成,因此,师生的行为具有企业化特征,高职校园文化具有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特点。
如此,高职校园文化的实质,其实就是传统学校文化与来自市场的企业文化进行碰撞、交融之后所形成的新质。
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实现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互补与融合。我们要学会发现两种文化的相通、相同之处以及文化融合的积极价值,积极思考怎样把两种文化的碰撞力,更好地转变成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持续动力。只有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互影响,让企业精神支撑治学精神,才能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不仅具有人文气质,而且兼备职业素养。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颇具借鉴意义。四校合并而成的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必須辩证看待原来的四所学校的文化遗存,同时还要有前瞻性,主动挖掘出新建院校的新质,形成能够代表学校精神实质的核心概念,这样才能进一步加以辐射、落实。学院由此进行了全校范围内的调查,学院领导、主要中层和骨干成员乃至学生,都认可以学院谐音“柳橙汁”(城职院)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概念。
“柳橙汁”一词,生动活泼、时尚鲜明,适合大众传播,具备良好的形象性。接下来学院对该词进行了深度挖掘,为其确定象征意义和基本内涵。
在古希腊神话中,苹果是智慧的象征。那“柳橙”呢?经过遍查资料并结合城职院的教育理念,学院提出,“柳橙汁”的饮用功能与舒适止渴,是现代服务业特别强调的“金牌服务”理念的形象化体现,与学院“培养城镇化进程中现代服务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有一致之处;
此外,“柳橙”有“自信”的含义,打造阳光心态、增强自信心,能否成为学院思政和心理课的课程目标之一?
“柳橙”还有“温暖”之意,能否将“温暖”分解为笑容、宽容等具体量化指标,成为考核学院各个部门服务质量的一个标准?
-----这样就可以将“柳橙”的含义,渗透到学院工作的各个角落;或者说,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概念,“柳橙汁”就有了实体、实践、实际的支撑,从行业要求到课程要求,再到办公文化等,都能够加以落实,能够彰显新建学院的传统校园与企业文化的融会贯通。
二、要从隐性课程的角度,去开展高职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努力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场”功能。
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2l世纪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当前学校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全员认知模式”的局限性,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隐性课程的关注被提上日程。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潜在课程,存在于教学计划之外的,隐藏于显性课程内外的非正式课程[2]。隐显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共同支撑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如果说,高职的显性课程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承担着“专家”的培养任务,那么隐性课程就是在进行“和谐的人”的教育。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柯尔伯格指出,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比正规的课程更加有力。 我们应该将校园文化视作一种“非正规”的课程,也就是从隐性课程的角度,加以审视。
隐性课程的特色,是重视改善物质文化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以完善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说显性课程更重视知识、技能等认知性因素的传授,那么隐性课程则侧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术性发展目标的教育,以暗示、习得、熏陶等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学生的非认知心理的作用,来实现其教育价值。
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的这些特性。首先要弄清楚校园文化的教育指向,是作用于学生的“文化心理层面”而不是“学术认知层面”;其次校园文化的教育内容,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该具备的社会属性和集体意识,主要体现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四大方面,与显性课程主要强调的行业的知识技能明显不同;校园文化的教育方式,不是通过传授讲述或者判断推理等理性逻辑加以实施,而是通过潜在释放、弥散渗透等“教育场”的形式,发挥、辐射出其教育的能量;校园文化的主要教育载体,不是课堂主渠道,而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所有物质建设、精神活动的集合体。
由此,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就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纵向看,首先我们应该界定其本质和灵魂,其次是考虑如何在静态的物质层面外化,再者是如何落实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之中。每个层面还可以再分层级,比如物质层面,可以包括物质环境和制度建设,而活动层面,还可以分为各种类别。所有这些区分,都要以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为统领,为旨归;
从横向看,由于校园文化的隐性课程的特性,我们在进行每个层面的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其呈现形式、表现手段、进行过程等都要符合人的知觉的接受特点,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学校群体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教师文化、管理模式等,也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形成。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赋予“柳橙汁”一词丰满的概念意义之后,就是依此将校园文化的核心概念进行了逐层逐级的分解与建设。首先,提炼出学院专用的颜色、字体,设计出独具学院特质的LOGO、吉祥物,并进行校园广场主雕塑等视觉识别系统的系列建设。通过识别系统建设,将抽象的“柳橙汁”一词加以形象化之后,再开始进行学院环境的整体设计和美化,在校园布局突出“柳橙汁”特色。比如,设置校园“主题文化区”,依托各个系部阐释具有“柳橙汁”内涵要求的专业建设成果;设置“柳橙汁”文化长廊或微型博物馆,展示、陈列师生作品,等等。
物化载体的“硬建设”完成后,学院就开始涉足活动方面的“软建设”了,也就是进行学院全部活动与工作的文化包装。从“柳橙汁”的形象与内涵出发,将学院所有的常规活动进行分类、归口,提出包装原则。比如“柳橙汁”图标使用规定、“柳橙汁”冠名规则、“柳橙汁”内涵的对应规则、“柳橙汁”概念的对外宣传规则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建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鲜明的路径:提炼核心概念,共铸校园文化之魂;将核心概念加以形象化,设计出对应的校园文化识别系统;对核心概念进行逐次分解,通过校园环境和学院活动“硬”、“软”两个载体,分别从不同侧面体现出核心概念的丰富含义,并将此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这一系列工作,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都是围绕“柳橙汁”这个核心概念加以展开的。如果从隐性课程的角度去看,“柳橙汁”这样的校园文化之魂,可以理解成主隱课程。主隐课程就是主流的隐性课程[3],用张楚廷教授的观点则是“隐性的主流文化”。也就是说,校园文化建设从整体结构上看,还要要有主有次,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加强主隐课程的建设。
不同的主隐课程代表着不同学校的个性。主隐课程是在开发学校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课程体现了学校自身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状况,并凝聚着学校独有的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行为作风,是一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吸引力并产生强烈影响的校园特色文化[4]。
这样的主隐课程,将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学校品牌的重要体现。著名教育学家张楚廷教授认为:“同类学校与学校之间,论常规课程,论教育计划表,几乎是没有多少差别的。然而,论隐性课程,论隐性文化,学校与学校的差别就可能很大。某些学校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高质量的隐性课程。”
可见,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其实比之显性课程更为复杂和艰难,但其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显性课程来的深远。当我们开始隐性课程的角度去审视校园文化,就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主阵地和其他教育因素的关系,有利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衔接与互通。当我们将校园文化视为隐性课程的时候,我们其实就站在了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的高度,对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进行了整体性的思考。只有这样,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真正放在教育总体目标之下加以建设,才不会成为教学工作的点缀,更不会是党团教育、文娱活动的简单补充。
总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必须在国家办学方向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方针总体要求下.更加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不断创新适应时代最新要求的高职特色校园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M].教高【2006】16号
[2]屈一泓.高校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衔接途径探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3][4]葛玲霞张伟平.隐性课程的“场”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