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基础技能学科。通过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是人类所向往与追求的,音乐是表现美的手段,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精神上的享受。音乐教学还是培育孩子敏锐的听觉能力和反应能力,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们正确的音乐审美能力。下面是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理解音乐,培养审美创造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对于美的发现,则要靠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教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到角色境中通过自制节奏乐器、探索、体验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段落情绪等;通过即兴动作表现歌曲、乐曲,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容,表现其情感;通过即兴表演,或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为作品创编,续编等活动中感觉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最终让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想象的圣境。因为,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層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演出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每个小朋友都会产生情感表现,行为表现的冲动。于是,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让每个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安静聆听,让心静下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按理说,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听觉,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的。”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因此,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们逐渐拥有音乐的耳朵。无论学唱歌曲或是欣赏乐曲,学生都要用耳用脑专心聆听,去除任何杂音,让心安静下来。当然,这些习惯不是一日所能养成,需要在音乐教师精巧的设计之下,悉心培养才能完成。例如,管弦乐《乘雪橇》,教师先在初听前给学生抽马鞭的音响,学生一下安静了,马儿开始奔跑,教师设计了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初听(乐曲中有些什么特别的音响,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学生有了目的后,仔细在音乐中捕捉,于是他们听到了马蹄,听到了铃铛,听到了马鞭,听到了欢笑等等,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引入乐曲名称进行更深层次的听赏。
三、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要让学生想像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听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音乐也不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听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例如,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启发学生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学生的想像随着音乐似乎“飞”到了苗岭。
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让学生走进音乐,让身体动起来
在听赏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其它各个器官,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演唱、舞蹈等与听觉相结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的表现,发挥各个感官之间的通感作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再现美妙的音乐。例如二年级的《龟兔赛跑》,教师制作了有声有色的课件,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解说有步骤地点击出示“树林”、小鸟、小猴、骄傲的小白兔和勤恳的乌龟等进行演示,解说中生动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和老师的情境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听赏过程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安静聆听,而是要启发学生和音乐同步动起来。小兔的音乐出现了,凭着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每个学生想要表现的是自己心中的小兔,千姿百态;接着,乌龟出现了,孩子们马上又随音乐走起了慢吞吞的步伐,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故事中,仿佛已置身于树林中参与了这次紧张而又愉快的比赛。又例如一年级的《口哨与小狗》,曲中的小男孩和小狗都贴近生活,所以教师采用模拟手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走进音乐,凭着对音乐的直观听觉感受,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嘣来跳去。谁看了都会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激动,更为音乐听赏的魅力而折服。
参考文献:
[1] 蔡淼,《从“审美”着眼进行小学音乐教学[J]》;
[2] 越环,《音乐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的体会》.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
苗族自治县海拉镇东风小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是人类所向往与追求的,音乐是表现美的手段,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精神上的享受。音乐教学还是培育孩子敏锐的听觉能力和反应能力,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们正确的音乐审美能力。下面是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理解音乐,培养审美创造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对于美的发现,则要靠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教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到角色境中通过自制节奏乐器、探索、体验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段落情绪等;通过即兴动作表现歌曲、乐曲,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容,表现其情感;通过即兴表演,或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为作品创编,续编等活动中感觉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最终让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想象的圣境。因为,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的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層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演出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每个小朋友都会产生情感表现,行为表现的冲动。于是,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让每个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安静聆听,让心静下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按理说,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听觉,却不一定能听懂音乐。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的。”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因此,首先就要培养学生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们逐渐拥有音乐的耳朵。无论学唱歌曲或是欣赏乐曲,学生都要用耳用脑专心聆听,去除任何杂音,让心安静下来。当然,这些习惯不是一日所能养成,需要在音乐教师精巧的设计之下,悉心培养才能完成。例如,管弦乐《乘雪橇》,教师先在初听前给学生抽马鞭的音响,学生一下安静了,马儿开始奔跑,教师设计了提问,请学生带着问题初听(乐曲中有些什么特别的音响,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学生有了目的后,仔细在音乐中捕捉,于是他们听到了马蹄,听到了铃铛,听到了马鞭,听到了欢笑等等,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引入乐曲名称进行更深层次的听赏。
三、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要让学生想像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听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音乐也不是不可感知的,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听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例如,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启发学生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学生的想像随着音乐似乎“飞”到了苗岭。
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让学生走进音乐,让身体动起来
在听赏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其它各个器官,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演唱、舞蹈等与听觉相结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的表现,发挥各个感官之间的通感作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再现美妙的音乐。例如二年级的《龟兔赛跑》,教师制作了有声有色的课件,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解说有步骤地点击出示“树林”、小鸟、小猴、骄傲的小白兔和勤恳的乌龟等进行演示,解说中生动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和老师的情境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听赏过程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安静聆听,而是要启发学生和音乐同步动起来。小兔的音乐出现了,凭着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每个学生想要表现的是自己心中的小兔,千姿百态;接着,乌龟出现了,孩子们马上又随音乐走起了慢吞吞的步伐,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故事中,仿佛已置身于树林中参与了这次紧张而又愉快的比赛。又例如一年级的《口哨与小狗》,曲中的小男孩和小狗都贴近生活,所以教师采用模拟手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走进音乐,凭着对音乐的直观听觉感受,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嘣来跳去。谁看了都会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激动,更为音乐听赏的魅力而折服。
参考文献:
[1] 蔡淼,《从“审美”着眼进行小学音乐教学[J]》;
[2] 越环,《音乐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的体会》.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
苗族自治县海拉镇东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