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百色是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近年来,百色充分发挥本地区位、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机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切合本地实际的脱贫致富之路,奔小康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作为中央直属机关党校新华社2016年春季学期进修班学员,在百色市走访了7个县(市、区)10多个不同类型的农村经济工作基层点,实地了解当地农业经济、产业扶贫、农村奔小康等工作状况。
一、独特的经济发展资源优势
百色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地处广西西部,北与贵州接壤,西与云南比邻,南与越南交界,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全市辖12个县(区)135个乡(镇、街道),总人口400万,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百色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1929年,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全市有126个老区乡镇、1542个老区村,分别占全市乡镇总数的93%和行政村总数的87%。全市有壮、汉、瑶、苗、彝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7%。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365公里。百色属典型的科斯特岩溶地貌地区,山区占总面积的95.4%。水库移民人口达12万人。
百色具有独特的亚热带气候条件,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全国香料基地、广西重要的粮食基地,拥有“中国芒果之乡”、“中国沙糖桔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八渡笋之乡”、“中国茴油之乡”的美誉。百色的红色、绿色、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百色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藏贫露富”,狭窄的河道冲积小平原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比较富庶;而占全区域95.4%的山区多数偏僻封闭、石头多土壤少、山势陡峭、山区缺水,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困难。
二、因地制宜多种途径奔小康
(一)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组织带领广大乡亲攻坚克难、脱贫致富
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的党支部书记、党的十八大代表吴天来头脑活、懂经营,靠开矿、采收中草药賺了10多万元,但他没有跑到城里去享福,而是留在家乡组织群众修通山区道路、发展特色经济。多年来,陇雅村人发扬“为了生存,永不放弃”的精神,先后实施了扶贫攻坚屯级道路建设、茅草房和危房改造、人畜饮水工程、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等会战工程,积极开展“清洁乡村”和“生态乡村”活动,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村42个自然屯全部通公路;陇堆屯新建陇雅村博物馆,共三层楼,占地面积220平方米。为增加全村农民收入,村“两委”引导全体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种桑养蚕、养猪、中草药种植等扶贫产业。截止2015年,全村有桑园3150亩,年养蚕1170张,产值157.6万元;计划种植名贵中草药材“铁皮石斛”500亩,现已自行组培苗木80亩,预计2年后产值将达1000万元以上。
(二)和大企业联手,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开发
百色华润希望小镇距百色城区20公里,隶属右江区永乐镇。社区面积约4.15平方公里,由原西乐村、北乐村4个自然屯重组而成,辖4个小区7个居民小组356户1458人。2015年,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14786元,比2008年小镇建立前增加10303元。小镇是华润集团在国内捐建的首个希望小镇,也是目前百色市乃至广西建设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
小镇于2008年11月开工建设,2009年9月20日落成。建设内容包括民居环境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组织重塑等,总投资6900万元,其中华润集团募捐5800万元、本级财政投入600万元、群众自筹500万元。完成341户民居改造,完善“水、电、路”网和排水、排污系统,建成人工生态湿地、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路灯、休闲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成功能齐全的综合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文化站、敬老院、卫生院等公共服务机构;搭建农村组织管理构架,成立华润五丰(百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成立有社员424名、股金40万元的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社,配套建有育苗厂、家禽孵化厂、太阳能发电站、生态猪养殖场、农贸市场、农资配送中心、日用品超市等利润实体,以及成立有社员49人、股金100万元的百色希望农庄圣女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有社员43名、股金100万元的百色五丰林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有地方特色的种养业,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10年8月,小镇建成百色市首个土地流转示范基地——华润希望农庄,实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三)大力推进老区乡村经济社会建设。
田东县平马镇合恒村那恒屯位于田东县城南部,紧邻右江,全屯共6个村民小组,248户960人。该屯以农为主,主种水稻、蔬菜、芒果。那恒屯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田东县革命老区根据地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该屯共有25位英雄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改革开放以来,该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地处县城郊区的优势,大力发展饮食、运输和劳务输出等第三产业,全屯50%以上农民参与到第三产业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两栖农民”,2015年全屯农民人均纯收入10538元。全屯通水、通电、通水泥路,水利设施较为完善,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1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要高标准将那恒屯打造成为广西党员领导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发扬红色革命传统,展示那恒屯的风采,平马镇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那恒屯进行了建设规划与风貌整治。平马镇通过申请“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上级财政专项资金、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等相关项目资金共计 751.8万元,已完成沿途电线、电话线及网络线路整理,拆除沿江附房43间;完成了革命村史馆、红军码头工程建设,配套建成了2座凉亭和文娱一体的综合广场;建成了1个篮球场和1个文艺舞台;实施屯内道路硬化4.5公里,投入村屯绿化35万元,完成排水管网1公里,新砌沿江房屋挡土墙246米,完成了污水处理池配套项目工程。 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沿江附房进行立面提升改造,对改造的建筑增加商业功能,融入红色文化和龙舟文化元素,并结合景观特色空间的点缀,打造文化、商业与观景功能为一体的滨水风情景观带。
(四)对交通偏远、环境恶劣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为探索一条大石山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谋发展的新路子,那满镇抓住田阳县露美片区新农村重点建设的机遇,在新立村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改善山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该项目于2014年2月开始实施,位于新立村集体林场内,一期项目规划用地70亩,目前已经搬迁群众105户415人。项目总投入3180余万元,其中群众投入部分1670余万元。政府财政资金主要负责公共设施方面,完成了水、电、路、绿化、亮化,篮球场、文体活动室、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群众自建房部分每户平均投入17万左右,整合了扶贫、住建等部门的惠农资金,给予群众小额奖补支持,同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及时给群众发放建房贷款。
结合那满镇“梦里壮乡”景区旅游开发建设工作,下一步将把广新家园纳入旅游开发重点区域,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等旅游服务业;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公司配套发展乡村全生态有机产业园,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务工,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增加搬迁群众的收入,促进广新家园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发挥环境优势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产品。
百色地少石头多,走传统农业老路没有优势没有前途。但百色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流水清澈,是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产品的宝地。乐业县张家湾红心猕猴桃产销合作社以“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运营,于2008年8月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合作社主要的产品和服务内容有:引进水果种植新技术、新品种、育苗、开展水果种植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组织采购、供应合作社成员所需的水果种植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水果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服务。
合作社目前有红心猕猴桃基地1080亩,2015年仅猕猴桃产业一项,收入530万元,合作社总资产2900万元,固定资产2100万元,2013年合作社新建猕猴桃冷藏保鲜工厂一栋,建筑面积3500m2,其中冷藏保鲜库2000m2、6760m3库容量,分级包装车间1000m2。合作社已成为集新产品开发、基地生产、储藏、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猕猴桃种植开发企业,产品畅销南宁、广州、上海等区内外市场,产品质量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合作社带动了3个猕猴桃专业村,316个种植户参与猕猴桃种植,2013年,仅猕猴桃产业一项使农户人均增收1000多元。合作社注册商标“桂丰”被区工商局评为“广西著名商标”,产品被区质监局评为“广西名牌产品”。
(六)发掘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红色、绿色、民族风情旅游
1、红色旅游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位于田东县平马镇,原为经正书院,始建于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书院分前、中、后三院,各院自成体系,古香古色。
192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与张云逸率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从南宁到达恩隆(今田东),当天在经正书院召开了部队领导和中共右江工委负责人会议,对部队的驻防和武器的存放作了安排。10月28日,邓小平、张云逸领导和指挥了“恩隆暴动”,消灭了反动的第三大队,包围了恩隆县国民党政府,活捉了其主要官员,打响了“百色起义”第一枪。
新中国成立后,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一直倍受党中央及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 196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核准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拨款按原貌进行修缮,1977年8月17日,邓小平同志为旧址题写址名:“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将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将旧址公布为全国爱国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广西区委党校的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基地,广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是国家确立的十三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于1978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3月正式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每年接待海内外观众32万人次。
2、民族风情旅游
壮族绣球之乡、抗倭民族巾帼英雄瓦氏夫人的故乡——旧州街,位于广西靖西市城南面,北距靖西市区8公里,南离中越边境约30公里,全街共有5个屯17个村民小组562户2385人。旧州街山水如画,田园似锦,人文古迹众多,壮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有“壮族活的博物馆”之美誉。传统的旅游景点有文昌阁、观音楼、天皇殿、张天宗墓群、土司墓群和东山石刻等,有文人题词“如桂林山清水秀,似苏杭地灵人杰”。
刺绣工艺和手工绣球制作技术作为壮族独特的物质文化遗产,在旧州得以保存与传承,尤其是手工绣球,以其精巧的外观,深蓄的寓意,浓郁的壮民族特色享誉全国。目前,旧州街从事绣球生产的达1000多人,并建立了旧州刺绣协会,主要负责刺绣技术和手工绣球制作工艺的培训和开发,以及产品的统一销售。刺绣产业为旧州街的居民带来年产30多万件近500万元的订单,真正成为连通市场与农户,联系产品制作和市场销售的桥梁和纽带,为发扬壮民族特色手工技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农业观光旅游
凌云县加尤镇位于县城北部山区,现有无公害茶园面积4.8万亩(其中有机茶园0.8万亩),年产干茶1870吨,产值5600万元。大部分茶园均种植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土山丘上。
茶山金字塔位于凌云县加尤镇央里村和案相村境内,距县城24公里,是广西首批通过国家旅游局评估验收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示范茶场创建于1992年9月,最高海拔1164米,茶场由大大小小50余个茶峰组成,占地面积7762亩,其中茶叶面积6265亩,八角面积1500亩,年均茶叶鲜叶毛产值1660万元以上。连片茶园多分布在峡谷溪涧,呈阶梯状,茶山终年云雾缭绕、风清气润,无污染,常年气温低于县城4—5℃。茶山金字塔是凌云县第一个实行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异地安置相结合的劳动密集型绿色企业,是广西重要的出口茶叶生产基地。该茶场已经成为集采茶、制茶、品茶、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风情名胜区。茶场已开发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等为主导产品的6大茶类20多个系列产品,该产品素以色润、毫多、香高、味浓、耐泡等5大特色而被誉为我国名优茶中的新秀,所经营的“浪伏”有机茶品牌曾获国内外大小奖项近百项。2010年10月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
广西百色农村经济近年取得较大发展,涌现出一批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为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今后的发展还要处理好一些关系和问题,一是加快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解决不平衡、不全面的问题。二是必须特别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三是要加快农业品牌推广。百色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产品具有独特的环境、季节、生态和品种优势,但这些潜力还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和利用起来。百色还需要加大力度培育和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集中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执笔人卜云彤:新华社海南分社办公室主任、高级记者。调研组成员:傅云威,新华社国际部国际财经新闻采编室副主任;刘玉军,新华社老干局黄亭子服务处副处长;高红,新华社参编部清样室主任编辑)
作为中央直属机关党校新华社2016年春季学期进修班学员,在百色市走访了7个县(市、区)10多个不同类型的农村经济工作基层点,实地了解当地农业经济、产业扶贫、农村奔小康等工作状况。
一、独特的经济发展资源优势
百色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地处广西西部,北与贵州接壤,西与云南比邻,南与越南交界,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全市辖12个县(区)135个乡(镇、街道),总人口400万,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百色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1929年,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全市有126个老区乡镇、1542个老区村,分别占全市乡镇总数的93%和行政村总数的87%。全市有壮、汉、瑶、苗、彝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7%。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365公里。百色属典型的科斯特岩溶地貌地区,山区占总面积的95.4%。水库移民人口达12万人。
百色具有独特的亚热带气候条件,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全国香料基地、广西重要的粮食基地,拥有“中国芒果之乡”、“中国沙糖桔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八渡笋之乡”、“中国茴油之乡”的美誉。百色的红色、绿色、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百色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藏贫露富”,狭窄的河道冲积小平原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比较富庶;而占全区域95.4%的山区多数偏僻封闭、石头多土壤少、山势陡峭、山区缺水,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困难。
二、因地制宜多种途径奔小康
(一)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组织带领广大乡亲攻坚克难、脱贫致富
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的党支部书记、党的十八大代表吴天来头脑活、懂经营,靠开矿、采收中草药賺了10多万元,但他没有跑到城里去享福,而是留在家乡组织群众修通山区道路、发展特色经济。多年来,陇雅村人发扬“为了生存,永不放弃”的精神,先后实施了扶贫攻坚屯级道路建设、茅草房和危房改造、人畜饮水工程、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等会战工程,积极开展“清洁乡村”和“生态乡村”活动,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村42个自然屯全部通公路;陇堆屯新建陇雅村博物馆,共三层楼,占地面积220平方米。为增加全村农民收入,村“两委”引导全体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种桑养蚕、养猪、中草药种植等扶贫产业。截止2015年,全村有桑园3150亩,年养蚕1170张,产值157.6万元;计划种植名贵中草药材“铁皮石斛”500亩,现已自行组培苗木80亩,预计2年后产值将达1000万元以上。
(二)和大企业联手,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开发
百色华润希望小镇距百色城区20公里,隶属右江区永乐镇。社区面积约4.15平方公里,由原西乐村、北乐村4个自然屯重组而成,辖4个小区7个居民小组356户1458人。2015年,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14786元,比2008年小镇建立前增加10303元。小镇是华润集团在国内捐建的首个希望小镇,也是目前百色市乃至广西建设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
小镇于2008年11月开工建设,2009年9月20日落成。建设内容包括民居环境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组织重塑等,总投资6900万元,其中华润集团募捐5800万元、本级财政投入600万元、群众自筹500万元。完成341户民居改造,完善“水、电、路”网和排水、排污系统,建成人工生态湿地、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路灯、休闲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成功能齐全的综合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文化站、敬老院、卫生院等公共服务机构;搭建农村组织管理构架,成立华润五丰(百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成立有社员424名、股金40万元的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社,配套建有育苗厂、家禽孵化厂、太阳能发电站、生态猪养殖场、农贸市场、农资配送中心、日用品超市等利润实体,以及成立有社员49人、股金100万元的百色希望农庄圣女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有社员43名、股金100万元的百色五丰林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有地方特色的种养业,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10年8月,小镇建成百色市首个土地流转示范基地——华润希望农庄,实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三)大力推进老区乡村经济社会建设。
田东县平马镇合恒村那恒屯位于田东县城南部,紧邻右江,全屯共6个村民小组,248户960人。该屯以农为主,主种水稻、蔬菜、芒果。那恒屯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田东县革命老区根据地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该屯共有25位英雄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改革开放以来,该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地处县城郊区的优势,大力发展饮食、运输和劳务输出等第三产业,全屯50%以上农民参与到第三产业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两栖农民”,2015年全屯农民人均纯收入10538元。全屯通水、通电、通水泥路,水利设施较为完善,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201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要高标准将那恒屯打造成为广西党员领导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发扬红色革命传统,展示那恒屯的风采,平马镇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那恒屯进行了建设规划与风貌整治。平马镇通过申请“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上级财政专项资金、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等相关项目资金共计 751.8万元,已完成沿途电线、电话线及网络线路整理,拆除沿江附房43间;完成了革命村史馆、红军码头工程建设,配套建成了2座凉亭和文娱一体的综合广场;建成了1个篮球场和1个文艺舞台;实施屯内道路硬化4.5公里,投入村屯绿化35万元,完成排水管网1公里,新砌沿江房屋挡土墙246米,完成了污水处理池配套项目工程。 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沿江附房进行立面提升改造,对改造的建筑增加商业功能,融入红色文化和龙舟文化元素,并结合景观特色空间的点缀,打造文化、商业与观景功能为一体的滨水风情景观带。
(四)对交通偏远、环境恶劣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为探索一条大石山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谋发展的新路子,那满镇抓住田阳县露美片区新农村重点建设的机遇,在新立村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改善山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该项目于2014年2月开始实施,位于新立村集体林场内,一期项目规划用地70亩,目前已经搬迁群众105户415人。项目总投入3180余万元,其中群众投入部分1670余万元。政府财政资金主要负责公共设施方面,完成了水、电、路、绿化、亮化,篮球场、文体活动室、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群众自建房部分每户平均投入17万左右,整合了扶贫、住建等部门的惠农资金,给予群众小额奖补支持,同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及时给群众发放建房贷款。
结合那满镇“梦里壮乡”景区旅游开发建设工作,下一步将把广新家园纳入旅游开发重点区域,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等旅游服务业;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公司配套发展乡村全生态有机产业园,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务工,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增加搬迁群众的收入,促进广新家园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发挥环境优势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产品。
百色地少石头多,走传统农业老路没有优势没有前途。但百色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流水清澈,是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产品的宝地。乐业县张家湾红心猕猴桃产销合作社以“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运营,于2008年8月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合作社主要的产品和服务内容有:引进水果种植新技术、新品种、育苗、开展水果种植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组织采购、供应合作社成员所需的水果种植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水果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服务。
合作社目前有红心猕猴桃基地1080亩,2015年仅猕猴桃产业一项,收入530万元,合作社总资产2900万元,固定资产2100万元,2013年合作社新建猕猴桃冷藏保鲜工厂一栋,建筑面积3500m2,其中冷藏保鲜库2000m2、6760m3库容量,分级包装车间1000m2。合作社已成为集新产品开发、基地生产、储藏、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猕猴桃种植开发企业,产品畅销南宁、广州、上海等区内外市场,产品质量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合作社带动了3个猕猴桃专业村,316个种植户参与猕猴桃种植,2013年,仅猕猴桃产业一项使农户人均增收1000多元。合作社注册商标“桂丰”被区工商局评为“广西著名商标”,产品被区质监局评为“广西名牌产品”。
(六)发掘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红色、绿色、民族风情旅游
1、红色旅游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位于田东县平马镇,原为经正书院,始建于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书院分前、中、后三院,各院自成体系,古香古色。
192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与张云逸率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从南宁到达恩隆(今田东),当天在经正书院召开了部队领导和中共右江工委负责人会议,对部队的驻防和武器的存放作了安排。10月28日,邓小平、张云逸领导和指挥了“恩隆暴动”,消灭了反动的第三大队,包围了恩隆县国民党政府,活捉了其主要官员,打响了“百色起义”第一枪。
新中国成立后,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一直倍受党中央及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 196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核准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拨款按原貌进行修缮,1977年8月17日,邓小平同志为旧址题写址名:“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将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将旧址公布为全国爱国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广西区委党校的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基地,广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是国家确立的十三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于1978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3月正式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每年接待海内外观众32万人次。
2、民族风情旅游
壮族绣球之乡、抗倭民族巾帼英雄瓦氏夫人的故乡——旧州街,位于广西靖西市城南面,北距靖西市区8公里,南离中越边境约30公里,全街共有5个屯17个村民小组562户2385人。旧州街山水如画,田园似锦,人文古迹众多,壮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有“壮族活的博物馆”之美誉。传统的旅游景点有文昌阁、观音楼、天皇殿、张天宗墓群、土司墓群和东山石刻等,有文人题词“如桂林山清水秀,似苏杭地灵人杰”。
刺绣工艺和手工绣球制作技术作为壮族独特的物质文化遗产,在旧州得以保存与传承,尤其是手工绣球,以其精巧的外观,深蓄的寓意,浓郁的壮民族特色享誉全国。目前,旧州街从事绣球生产的达1000多人,并建立了旧州刺绣协会,主要负责刺绣技术和手工绣球制作工艺的培训和开发,以及产品的统一销售。刺绣产业为旧州街的居民带来年产30多万件近500万元的订单,真正成为连通市场与农户,联系产品制作和市场销售的桥梁和纽带,为发扬壮民族特色手工技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农业观光旅游
凌云县加尤镇位于县城北部山区,现有无公害茶园面积4.8万亩(其中有机茶园0.8万亩),年产干茶1870吨,产值5600万元。大部分茶园均种植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土山丘上。
茶山金字塔位于凌云县加尤镇央里村和案相村境内,距县城24公里,是广西首批通过国家旅游局评估验收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示范茶场创建于1992年9月,最高海拔1164米,茶场由大大小小50余个茶峰组成,占地面积7762亩,其中茶叶面积6265亩,八角面积1500亩,年均茶叶鲜叶毛产值1660万元以上。连片茶园多分布在峡谷溪涧,呈阶梯状,茶山终年云雾缭绕、风清气润,无污染,常年气温低于县城4—5℃。茶山金字塔是凌云县第一个实行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异地安置相结合的劳动密集型绿色企业,是广西重要的出口茶叶生产基地。该茶场已经成为集采茶、制茶、品茶、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风情名胜区。茶场已开发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等为主导产品的6大茶类20多个系列产品,该产品素以色润、毫多、香高、味浓、耐泡等5大特色而被誉为我国名优茶中的新秀,所经营的“浪伏”有机茶品牌曾获国内外大小奖项近百项。2010年10月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
广西百色农村经济近年取得较大发展,涌现出一批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为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今后的发展还要处理好一些关系和问题,一是加快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解决不平衡、不全面的问题。二是必须特别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三是要加快农业品牌推广。百色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产品具有独特的环境、季节、生态和品种优势,但这些潜力还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和利用起来。百色还需要加大力度培育和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集中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执笔人卜云彤:新华社海南分社办公室主任、高级记者。调研组成员:傅云威,新华社国际部国际财经新闻采编室副主任;刘玉军,新华社老干局黄亭子服务处副处长;高红,新华社参编部清样室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