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强调为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的认知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学习,完整地经历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认知全过程。本文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探讨了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 初中历史 应用
一、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想象历史情境——以课本素材为载体
初中历史教材,突出了在文字阐述中穿插展示丰富多彩、蔚为大观的图文资料。这些图文资料不但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掌握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历史观点的重要凭据,它们极大地充实、拓展和深化了教材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图文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如地图作为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地域变化的感知;根据地图和教师的讲解进行想象,学生对事件的经过即可了然于胸;有效利用教材所给材料,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等的形象思维,在头脑中重现历史,从而更深入地认识、掌握知识。
2.呈现历史情境——以参观历史遗址为途径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从课内走到课外,从学校走到社会,参观实物展览,将课堂上较为空洞的说教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也是初中历史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参观博物馆、考古现场、陈列室、纪念馆等。博物馆是收藏、陈列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遗存的场所,具有实物性、直观性和可信性的特点,能够给参观者以丰富的感知和诸多的思考,学生能在想象中呈现出特定的历史场景、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3.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为方法
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就孙刘联合抗曹的问题,可以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场面。让学生演出群儒与诸葛亮就抗曹问题进行辩论的场景,辩论的结果正好是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让学生进入角色,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论据,“具史实以力争”,最后再由教师将结果加工成系统的结论。
4.创设问题情境——对比历史事实与历史假设
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假设和对假设的检验,引发思考,激化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二战”结束之际,美国为尽快结束战争,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假如你是一名高级军事顾问,你是否认为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解决战争的唯一出路?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来尽快结束战争?
5.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如:学习“南京大屠杀”时,通过一段短短的影片再现历史,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感受历史,将日军的残暴罪行直观地、触目惊心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也使学生对日军残暴的行径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而且可以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认识、分析历史,对学生加深记忆、增强对历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二、在创设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与课程内容相适应
初中历史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必须适合表现一定的历史内容,空泛的和牵强的情境不但起不到预定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其次,情境的创设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太简单会使其失掉兴趣,过难又会使其丧失信心。掌握这个原则,学生才会主动地去适应情境、引起兴趣,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完成对情境问题的探究。
2.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服从历史规律
情境的创设必须体现出一定的历史知识、概念和规律。各种情境中都孕育着历史事实,学生要多通过它了解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规律。其次,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起情绪,引发思考,从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产生真挚的情感,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情理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任何一种脱节的情境设置都是失败的、不可取的。
3.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本身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努力寻找“启情点”,尽可能地增强情境的情感因素,要设法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师提供的情境相融合。同时要把握好度:情境过多会使整节课没有起伏,课堂结构不生动;该用“情”时没用“情”,则调动不了学生的情感。
总之,实施有效的情境教学,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性,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问题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使学生目睹“历史的真实”,缩小学生和历史的时代距离,变以前被动地“听”、“记”为主动地“看”,这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问题情境可以把形状、声音、颜色同时作用于学生感官,使之同时接受各种信息,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必要且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情景教学 初中历史 应用
一、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想象历史情境——以课本素材为载体
初中历史教材,突出了在文字阐述中穿插展示丰富多彩、蔚为大观的图文资料。这些图文资料不但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掌握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历史观点的重要凭据,它们极大地充实、拓展和深化了教材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图文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如地图作为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地域变化的感知;根据地图和教师的讲解进行想象,学生对事件的经过即可了然于胸;有效利用教材所给材料,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等的形象思维,在头脑中重现历史,从而更深入地认识、掌握知识。
2.呈现历史情境——以参观历史遗址为途径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从课内走到课外,从学校走到社会,参观实物展览,将课堂上较为空洞的说教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也是初中历史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参观博物馆、考古现场、陈列室、纪念馆等。博物馆是收藏、陈列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遗存的场所,具有实物性、直观性和可信性的特点,能够给参观者以丰富的感知和诸多的思考,学生能在想象中呈现出特定的历史场景、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3.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为方法
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就孙刘联合抗曹的问题,可以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场面。让学生演出群儒与诸葛亮就抗曹问题进行辩论的场景,辩论的结果正好是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让学生进入角色,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论据,“具史实以力争”,最后再由教师将结果加工成系统的结论。
4.创设问题情境——对比历史事实与历史假设
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假设和对假设的检验,引发思考,激化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二战”结束之际,美国为尽快结束战争,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假如你是一名高级军事顾问,你是否认为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解决战争的唯一出路?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来尽快结束战争?
5.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如:学习“南京大屠杀”时,通过一段短短的影片再现历史,带领学生穿越时空,感受历史,将日军的残暴罪行直观地、触目惊心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也使学生对日军残暴的行径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而且可以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认识、分析历史,对学生加深记忆、增强对历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二、在创设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与课程内容相适应
初中历史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必须适合表现一定的历史内容,空泛的和牵强的情境不但起不到预定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其次,情境的创设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太简单会使其失掉兴趣,过难又会使其丧失信心。掌握这个原则,学生才会主动地去适应情境、引起兴趣,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完成对情境问题的探究。
2.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服从历史规律
情境的创设必须体现出一定的历史知识、概念和规律。各种情境中都孕育着历史事实,学生要多通过它了解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规律。其次,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起情绪,引发思考,从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产生真挚的情感,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情理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任何一种脱节的情境设置都是失败的、不可取的。
3.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本身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努力寻找“启情点”,尽可能地增强情境的情感因素,要设法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师提供的情境相融合。同时要把握好度:情境过多会使整节课没有起伏,课堂结构不生动;该用“情”时没用“情”,则调动不了学生的情感。
总之,实施有效的情境教学,有助于体现历史的生动性,也有助于理解生动的历史。问题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使学生目睹“历史的真实”,缩小学生和历史的时代距离,变以前被动地“听”、“记”为主动地“看”,这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问题情境可以把形状、声音、颜色同时作用于学生感官,使之同时接受各种信息,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非常必要且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