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角色转变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舞台,并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教师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推理、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
一、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
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首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
信息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将扮演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之上。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发展。
二、创设良好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创设良好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在导入阶段应当弱化复习作用,强化情景创设功能,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
导入要有生活性,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数学教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原型。从学生的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导人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导入要有趣味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而导入阶段的情景设计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关注学生兴趣。可采用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人等,也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导入。设计导人情境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境要有一定的知识性,同时与新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对学习新知识有所帮助,使学生更容易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索。
三、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
目前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讲风太盛。教师唯恐讲不够,二是华而不实,没有突出以操作为基础的思维活动。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容易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善处。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获得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展开讨论,他们在实践中轻松地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通过直观操作,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
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知识,使学生手、口、眼、脑进行立体化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从小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使学生敢于尝试,善于尝试。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要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亲切的语言和学生交流,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同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人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地发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角色转变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舞台,并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教师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推理、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
一、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
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首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
信息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将扮演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之上。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发展。
二、创设良好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创设良好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在导入阶段应当弱化复习作用,强化情景创设功能,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
导入要有生活性,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数学教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原型。从学生的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导人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导入要有趣味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而导入阶段的情景设计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关注学生兴趣。可采用故事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人等,也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导入。设计导人情境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境要有一定的知识性,同时与新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对学习新知识有所帮助,使学生更容易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索。
三、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
目前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讲风太盛。教师唯恐讲不够,二是华而不实,没有突出以操作为基础的思维活动。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容易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善处。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获得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展开讨论,他们在实践中轻松地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通过直观操作,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
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知识,使学生手、口、眼、脑进行立体化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从小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使学生敢于尝试,善于尝试。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要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亲切的语言和学生交流,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同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人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