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改带来了新新理念,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告别传统角色,走向新角色,真正走进新课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角色应实现由管理者到组织者的转变;由传授者向参与者的转变;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由仲裁者向促进者转变;由实施者向开发者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语文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65-0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课改带来了新新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呢?
1 由管理者向组织者转变
小学语文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以管理者身份出现,或多或少、有意识或无意识存在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学生本来就是不懂事的,本来就需要教师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等等。就在这样的“管理”中,培养了一批批平庸的“标准件”。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作为主持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从而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受益颇多。
比如教学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时,我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做了以下几件事:①课前让全班学生留心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每人收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②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布置好“小小新闻发布会”的会场,创造良好的氛围;③为了提高新闻发布会的质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发 布新闻的机会,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民主推荐大组发言人;④由班长召开新闻发布会,会间其余同 学不仅听也可问,相互对话,还可自我推荐,登台发布新闻。由于组织的好,此次活动秩序井然、气氛热烈,比预期效果更好。
2 由传授者向参与者转变
新课程提出,教师应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建构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条件下,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教师要自觉改变传统 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学习就是被动听、做笔记,越安静、越能跟着老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教师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成长。
例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为激发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深刻把握人物形象,我和学生比赛说梁山好汉的姓名和绰号,我说一个,学生推选出的“水浒迷”说一个;与学生一起表演课文片断;和学生齐唱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这堂课,我在参与中也收获颇多,同时拉近了和学生 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3 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
讲了多年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实际上在“主演加导演”式的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不可能成为主体,而只能是被动学习的客体。新课程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个双重角色,既是 “主导者”又是引导者。所谓引导,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当是引导,而不是强制。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
比如一位教师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清代诗人汪楫在《田间》一诗中写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而本文中作者冰心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乘势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大组交流的方式,弄明白冰心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理由,从而使学生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儿童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最后,教者由学生的质疑“为什么诗人汪楫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呢 ?”这一问题引导 学生课外阅读探究《田间》一诗。这一教学过程,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得到了充分体现。
4 由仲裁者向促进者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学生学习的仲裁者,转变为学生知识建 构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促进者的角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3、及时反馈,激励肯定,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形成自我实践和反思的能力;
④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师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上,把教学的中心放在促 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5 由实施者向开发者转变
新课程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 程的开发者。没有教师的充分参与,没有教师的积极、主动的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不可能的、无法 想象的;新课程 的实施也是十分困难、难以进行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只管“怎样教”的 时代从此结束了。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考虑“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要不断学习、培养、提升自己,广泛地、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由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开发者。
比如,过去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现在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 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广泛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新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开发者,而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与新课程同行,在实施新课程时, 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改的基本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角色应实现由管理者到组织者的转变;由传授者向参与者的转变;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由仲裁者向促进者转变;由实施者向开发者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语文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65-0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课改带来了新新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呢?
1 由管理者向组织者转变
小学语文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以管理者身份出现,或多或少、有意识或无意识存在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学生本来就是不懂事的,本来就需要教师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等等。就在这样的“管理”中,培养了一批批平庸的“标准件”。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作为主持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从而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受益颇多。
比如教学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时,我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做了以下几件事:①课前让全班学生留心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每人收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②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布置好“小小新闻发布会”的会场,创造良好的氛围;③为了提高新闻发布会的质量,让每个孩子都有发 布新闻的机会,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民主推荐大组发言人;④由班长召开新闻发布会,会间其余同 学不仅听也可问,相互对话,还可自我推荐,登台发布新闻。由于组织的好,此次活动秩序井然、气氛热烈,比预期效果更好。
2 由传授者向参与者转变
新课程提出,教师应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建构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条件下,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教师要自觉改变传统 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学习就是被动听、做笔记,越安静、越能跟着老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教师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成长。
例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为激发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深刻把握人物形象,我和学生比赛说梁山好汉的姓名和绰号,我说一个,学生推选出的“水浒迷”说一个;与学生一起表演课文片断;和学生齐唱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这堂课,我在参与中也收获颇多,同时拉近了和学生 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3 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
讲了多年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实际上在“主演加导演”式的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不可能成为主体,而只能是被动学习的客体。新课程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个双重角色,既是 “主导者”又是引导者。所谓引导,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当是引导,而不是强制。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
比如一位教师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清代诗人汪楫在《田间》一诗中写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而本文中作者冰心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乘势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大组交流的方式,弄明白冰心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的理由,从而使学生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儿童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最后,教者由学生的质疑“为什么诗人汪楫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呢 ?”这一问题引导 学生课外阅读探究《田间》一诗。这一教学过程,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得到了充分体现。
4 由仲裁者向促进者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学生学习的仲裁者,转变为学生知识建 构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促进者的角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3、及时反馈,激励肯定,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形成自我实践和反思的能力;
④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师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上,把教学的中心放在促 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5 由实施者向开发者转变
新课程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 程的开发者。没有教师的充分参与,没有教师的积极、主动的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不可能的、无法 想象的;新课程 的实施也是十分困难、难以进行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只管“怎样教”的 时代从此结束了。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考虑“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要不断学习、培养、提升自己,广泛地、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由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开发者。
比如,过去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现在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 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广泛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新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开发者,而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与新课程同行,在实施新课程时, 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改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