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幼儿园一线师资的重任。根据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领会与理解,可以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概括为:“三有”“八会”“五能”,可以通过确立高职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师资水平、优化课程设置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职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2011年12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的出台,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提出了对幼儿园教师的具体要求。根据对《专业标准》内容、精神的领会与理解,笔者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一、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界定
关于职业能力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根据《专业标准》,结合幼儿园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可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概括为“三有”“八会”“五能”。
“三有”,即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道德指的是幼儿教师要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不是一种具体的能力,却渗透在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是每一个职业人干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有文化指幼儿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这也是做好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必备条件。具体包括制订各类活动计划、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记录幼儿的信息,设计家园联系园地等。有思想是指幼儿教师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同样,教育理念也不是一种具体的能力,而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可以体现为教育工作者的品质和教育行为。这“三有”是保证幼儿园工作成效的基本条件。
“八会”,即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跳、会说、会做、会用,主要侧重幼儿园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钢笔字和粉笔字书写技能、美术绘画技能、儿歌弹唱技能、儿童舞表演及创编技能、幼儿故事讲述技能、手工制作技能、多媒体课件运用技能等。这些技能是幼儿教师组织好各项活动的基石。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日常工作,而每节活动或是要求教师运用弹唱技能组织活动,或是要求教师运用美术技能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具,或是要求教师制作精美的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等。
“五能”,即观察分析能力、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与编写能力、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科研能力。观察、分析幼儿活动是教师能有效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只有真正地了解幼儿,才能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才能设计和组织好幼儿活动。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与编写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纲要》精神,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做好计划,各项工作才能有序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最高,专业性最强。当然,作为学生职业能力中的一项,在水平上与真正幼儿教师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学生作为准幼儿教师,只要求能掌握各类活动的设计原则、基本思路与方法,能较规范地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并能在模拟的情境中实施,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至于沟通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就是要有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能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与家长沟通,有对幼儿教育问题的探究意识即可,并能在实践中主动学习、探索。
二、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幼儿园一线师资的重任。笔者认为,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确立高职教育理念
目前,高职教育姓“高”还是姓“职”的问题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高职学前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但是更应定位于职业教育。为了真正落实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我们要确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要主动适应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幼儿园工作的岗位需求,教育内容要紧紧围绕幼儿园工作内容展开,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上岗,实现学校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标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科学幼儿教育理念、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及善于沟通、勇于创新的品质,具有娴熟的语言、艺体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技能,较强的保育、幼儿组织管理和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和职业反思提高等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全面承担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实用型、专业化的幼儿教师。简言之,就是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一线幼儿教师。
3.提高师资水平
强师资是兴学校、强专业的保障。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言行、修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课教师理论性较强,专业技能课教师专业技能技巧娴熟,但是都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因此,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可安排现有的专业教师到幼儿园一线岗位锻炼,丰富教师一线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从而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有效落实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加强专业培训,从而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4.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优化课程设置。
(1)课程内容整合化。按照“三有”“八会”“五能”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可以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通识与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文化素养;专业理论与方法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三有”和“五能”;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八会”技能。在这三大模块中,每一门课程都要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进行整合。如专业理论与方法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再如专业技能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幼儿园实用技能运用的内容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课时比例合理化。一方面,学校要合理安排三大模块课程的课时比例,按照幼儿园实际岗位需求,适当加大专业技能课程比例;另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各门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3)课程实施实践化。各模块课程总体实施趋向于实践化教学,可尝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采用“1 1”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各占一半,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坚信,只要站在《专业标准》的新起点上,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定能培养出更具发展潜力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z].2011-12-12.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5-2.
(作者单位:河北省泊头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职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2011年12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的出台,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提出了对幼儿园教师的具体要求。根据对《专业标准》内容、精神的领会与理解,笔者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一、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界定
关于职业能力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根据《专业标准》,结合幼儿园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可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概括为“三有”“八会”“五能”。
“三有”,即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道德指的是幼儿教师要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不是一种具体的能力,却渗透在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是每一个职业人干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有文化指幼儿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这也是做好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必备条件。具体包括制订各类活动计划、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记录幼儿的信息,设计家园联系园地等。有思想是指幼儿教师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同样,教育理念也不是一种具体的能力,而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可以体现为教育工作者的品质和教育行为。这“三有”是保证幼儿园工作成效的基本条件。
“八会”,即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跳、会说、会做、会用,主要侧重幼儿园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钢笔字和粉笔字书写技能、美术绘画技能、儿歌弹唱技能、儿童舞表演及创编技能、幼儿故事讲述技能、手工制作技能、多媒体课件运用技能等。这些技能是幼儿教师组织好各项活动的基石。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日常工作,而每节活动或是要求教师运用弹唱技能组织活动,或是要求教师运用美术技能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具,或是要求教师制作精美的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等。
“五能”,即观察分析能力、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与编写能力、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科研能力。观察、分析幼儿活动是教师能有效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只有真正地了解幼儿,才能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才能设计和组织好幼儿活动。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与编写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纲要》精神,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做好计划,各项工作才能有序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最高,专业性最强。当然,作为学生职业能力中的一项,在水平上与真正幼儿教师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学生作为准幼儿教师,只要求能掌握各类活动的设计原则、基本思路与方法,能较规范地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并能在模拟的情境中实施,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至于沟通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就是要有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能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与家长沟通,有对幼儿教育问题的探究意识即可,并能在实践中主动学习、探索。
二、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幼儿园一线师资的重任。笔者认为,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确立高职教育理念
目前,高职教育姓“高”还是姓“职”的问题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高职学前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但是更应定位于职业教育。为了真正落实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我们要确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要主动适应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幼儿园工作的岗位需求,教育内容要紧紧围绕幼儿园工作内容展开,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上岗,实现学校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标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科学幼儿教育理念、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及善于沟通、勇于创新的品质,具有娴熟的语言、艺体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技能,较强的保育、幼儿组织管理和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和职业反思提高等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全面承担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实用型、专业化的幼儿教师。简言之,就是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一线幼儿教师。
3.提高师资水平
强师资是兴学校、强专业的保障。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言行、修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课教师理论性较强,专业技能课教师专业技能技巧娴熟,但是都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因此,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可安排现有的专业教师到幼儿园一线岗位锻炼,丰富教师一线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从而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有效落实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加强专业培训,从而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4.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优化课程设置。
(1)课程内容整合化。按照“三有”“八会”“五能”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可以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通识与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文化素养;专业理论与方法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三有”和“五能”;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八会”技能。在这三大模块中,每一门课程都要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进行整合。如专业理论与方法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再如专业技能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幼儿园实用技能运用的内容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课时比例合理化。一方面,学校要合理安排三大模块课程的课时比例,按照幼儿园实际岗位需求,适当加大专业技能课程比例;另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各门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3)课程实施实践化。各模块课程总体实施趋向于实践化教学,可尝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采用“1 1”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各占一半,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坚信,只要站在《专业标准》的新起点上,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定能培养出更具发展潜力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z].2011-12-12.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5-2.
(作者单位:河北省泊头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