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学生减负的呼声至今已有二十年多了,反思其为何仍得不到落实,本人认为应分析其根源:要给学生减负就必须先给教师减负。只有教师的负担轻了,学生的负担才可能减轻。然而,现在没有一个人在呼吁要给教师减负,反而都在指责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本人认为作为一校之长应该清醒地认识这一点,而且要主动践行。那么,怎样才能给教师减负呢?
一、投其所好,用其所长
学生为兴趣而学,教师为爱好而工作。大多数教师是因为喜欢教师这一职业而报考师范院校的,走上教学岗位后他们同样希望喜欢自己的工作。因此,学校在安排教师工作时,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优缺点,有的教师擅长教学,有的教师擅长管理,有的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有的善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等等。如能把每个老师都放在他最适合的岗位上,用其所长,他就能如鱼得水,应对自如,那他就会快乐地工作着,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快乐,学生就会开心地学习着。于是,学生的“苦学”也就变成了“乐学”。
二、多些指导,少些指令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由计划经济迈向了市场经济时代。然而,在学校教育方面,还是指令性多于指导性,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尤为突出,学校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实行坐班制,学校更多的是规定教师不准做什么,要怎么样做等,教师缺乏学术自主权,更缺乏工作选择权。因此,教师是被迫地工作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了。于是,学生在教师的这种被动工作之下就变成了学习的奴隶、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应从管理理念着手,把教师和学生一样当人看,给教师以充分的“人权”,把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挖掘出来,少些禁锢多些引导,把学校的主人翁地位还给教师。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少些痛苦而多些快乐和开心。
三、多些教学业务发展,少些门面贴金
教师最大的工作成就就是他所教的学生成才,要实现成就需要教师有精湛的教学技能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学校应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成功搭建平台。教师需要的是教学研究的氛围和场所,因此,学校更多的应是开展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教学技能。然而有的学校却热衷于立项课题的科研项目的研究,把教师有限的精力消耗在无用的繁琐的科研上,学校是因科研而出名了,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却下降了,最终受害的是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四、多些精神关注,少些批评指责
在每年的教师体检中发现教师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教师的物质待遇在不断提高,但教师的职业倦怠却也在不断上升。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精神支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繁琐的重复劳动。另外,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苛刻,因某些个别不良现象导致对整个教师群体的一片指责声,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信念产生了动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已缺乏了昔日的光彩,导致有些老师不再把教师工作作为事业而是作为谋生的手段。教师从事的是繁重的需要付出心智的脑力劳动,更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关注。只有身心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活泼开朗、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打造和谐校园,给教师一个温馨的“家”
早出晚归已成为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教师一生的时光大部分是在校园里渡过的,学校理应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本身就非常繁重,如果教师之间还互相勾心斗角,争名夺利,将会导致教师心力交瘁,同时教师还会将其不满情绪转嫁给学生,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的作用,多开展一些群众性的集体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构建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给教师一个温馨的“家”。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投其所好,用其所长
学生为兴趣而学,教师为爱好而工作。大多数教师是因为喜欢教师这一职业而报考师范院校的,走上教学岗位后他们同样希望喜欢自己的工作。因此,学校在安排教师工作时,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优缺点,有的教师擅长教学,有的教师擅长管理,有的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有的善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等等。如能把每个老师都放在他最适合的岗位上,用其所长,他就能如鱼得水,应对自如,那他就会快乐地工作着,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快乐,学生就会开心地学习着。于是,学生的“苦学”也就变成了“乐学”。
二、多些指导,少些指令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由计划经济迈向了市场经济时代。然而,在学校教育方面,还是指令性多于指导性,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尤为突出,学校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实行坐班制,学校更多的是规定教师不准做什么,要怎么样做等,教师缺乏学术自主权,更缺乏工作选择权。因此,教师是被迫地工作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了。于是,学生在教师的这种被动工作之下就变成了学习的奴隶、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应从管理理念着手,把教师和学生一样当人看,给教师以充分的“人权”,把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挖掘出来,少些禁锢多些引导,把学校的主人翁地位还给教师。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少些痛苦而多些快乐和开心。
三、多些教学业务发展,少些门面贴金
教师最大的工作成就就是他所教的学生成才,要实现成就需要教师有精湛的教学技能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学校应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成功搭建平台。教师需要的是教学研究的氛围和场所,因此,学校更多的应是开展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教学技能。然而有的学校却热衷于立项课题的科研项目的研究,把教师有限的精力消耗在无用的繁琐的科研上,学校是因科研而出名了,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却下降了,最终受害的是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四、多些精神关注,少些批评指责
在每年的教师体检中发现教师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教师的物质待遇在不断提高,但教师的职业倦怠却也在不断上升。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精神支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繁琐的重复劳动。另外,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苛刻,因某些个别不良现象导致对整个教师群体的一片指责声,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信念产生了动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已缺乏了昔日的光彩,导致有些老师不再把教师工作作为事业而是作为谋生的手段。教师从事的是繁重的需要付出心智的脑力劳动,更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关注。只有身心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活泼开朗、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打造和谐校园,给教师一个温馨的“家”
早出晚归已成为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教师一生的时光大部分是在校园里渡过的,学校理应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本身就非常繁重,如果教师之间还互相勾心斗角,争名夺利,将会导致教师心力交瘁,同时教师还会将其不满情绪转嫁给学生,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的作用,多开展一些群众性的集体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构建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给教师一个温馨的“家”。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