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山市徐家镇初级中学秉承“民主”思想,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切入点,改革初中学生管理模式,实现了学生民主意识与责任意识的有效提升。
一、管理思想必须换“血型”
“老师,我不想当班长了……”
“纪律委员就知道管我们,他做的还不如我……”
“做班主任真是太累了,全班那么多学生,我总不能一个个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吧!……”
学生干部的“辞职”,学生的牢骚,教师的慨叹,都引起了校委会一班人的深思。于是,一封封问卷、一次次座谈,换来了一个个沉甸甸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事必躬亲”未得到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偶有疏漏便问题横生……;对学生来说,教师对自己理解不够,统得过死,管得过多,没有自己的一点空间……显然,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管理之间融合不力、“血型”不配。
“欲流之远先浚其源”。对此,学校组织教育干部、班主任及学生代表召开“群英会”,深入剖析了根源:学生管理的被动化、单纯的他律式管理,体现了管理错位——背离了学生“民主”意识的觉醒,未给学生创造自主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缺失了责任意识,也加剧了“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现象;并且,这种错位的管理文化已受到了学生的质疑和现实的挑战。
几轮研讨,几番论证,他们决定从更新管理思想入手,融合学生年龄与思想特点,以“回归生活、回归生命”为主导,以“化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为主旨,以激发学生成长与成功欲望及发展潜能为推手,以“扬展学生民主意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为目标,提出了“学生自主管理”构想,以此实现管理思想与学生实际的“血型”相配。
二、学校管理文化必须转“基因”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关键是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平台”,让学生能通过这个平台,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体验民主、发展民主,体会责任、增强责任,从而播下民主与责任的“种子”, 为学校管理文化培植民主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基因”。对此,他们实行了“设岗”与“确责”同步推进策略。
设岗,就是设立学生自主管理岗位,为学生打造平台。通过对学校和班级管理实际的分析,将涉及到学生的各种自主管理岗位进行了归并整合,分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设置了学生自主管理岗位。学校层面,主要设立管理岗位,就是将文明礼貌、日常行为、车辆摆放、卫生清扫等由政教处、团总支、学生会负责督导的岗位加以切割,设立了督导岗位,由学生与原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班级层面,除设立卫生清扫、车辆摆放等执行性岗位及相关的督导性岗位外,重点推出了“班委会成员值周制”,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班级管理岗位。岗位类别与数量,主要视学生意愿与能力,由学生民主讨论后予以动态调整。
确责,就是将管理职责明细到每一名学生,让他们能够明确自主管理责任。首先是明确了岗位职责,主要由学校结合学校管理思路、学生成长与发展目标等,拟定相关引导性草案,由班级组织学生民主讨论,对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界定,从而使职责确定的过程演化成为了学生强化自主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要求、提升责任感的过程。其次是全力放权,凡是学生个人的自主管理岗位,其操作、监管、评价等,全部由学生依据岗位职责进行自主管理,学校与教师只承担指导与引导作用,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确保“设岗”与“确责”两大管理“基因”正常生成,避免发生畸变,他们跟进了岗位聘任制、岗位轮换制、岗位督导制、岗位增减制四项保障措施。
岗位聘任制,就是以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自主管理实效性为目的,针对学生管理岗位分别开展岗位竞聘活动。第一步,进行班级干部管理岗位的竞聘,即“值周班委制”,学生先行提交申请,面向全班学生进行竞聘演说,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全班学生平等评议投票,最终确立相应人选。第二步,进行学生会干部竞聘,由各班当选班长、团支部书记提交申请,向由学校干部、班主任及各班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委会提交竞聘报告,经综合评议而确定人选。第三步,进行一般自主管理岗位竞聘,采取学生自行申请、各班向学校推荐的方式,由政教处、团总支及学生会综合确定。由此在学校和班级建立起了立体化、全方位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形成了“人人有岗,岗岗有人”的自主管理格局。
岗位轮换制,就是以扩大学生管理参与面为目的,让学生体验不同岗位管理职责,在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会干部岗位轮流一般为每学期两次,值周班委每两周轮流一次,一般学生自主管理岗位每两月轮流一次。学生会干部岗位每次轮流半数成员,既保持了管理的连续性,又给了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一般学生管理岗位每次一般轮流在半数及三分之二之间,基本保证每名学生在学年内能参与多个岗位的管理。
岗位督导制,就是以确保学生“在其位,谋其事,履其职”为目的,强化监督效能。对此,他们分别组织了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的管理督导小组,对学生自主岗位履责情况进行督导。学校管理督导小组主要由政教处、团总支及定期更换的各班学生代表组成,班级管理督导小组主要由班主任及学生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就是发挥指导、纠偏作用,以避免个别学生“以权乱为”。
岗位增减制,就是以引领学生生成新的良好习惯为目的,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不断跃升到新的台阶。对此,他们在定期调研自主管理工作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对岗位设置实现“进入退出”机制,实现岗位设置动态化。对学生自主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通过民主交流会设立相应的督导岗位,对学生业已形成良好习惯的督导岗位,则及时予以退出,以避免学生“有责难为”。
三、学校管理教师必须变“角色”
学生自主管理了,那么教师做什么才能使它可持续发展?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通过探索,明确提出了教师必须变角色,即演员角色变成导演,主要抓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完善信息反馈体系、用活激励评价机制三件事。
民主与责任,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一个心理扭曲,真善美与假恶丑不分的学生来说,怎么能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怎么能担当社会责任?所以在推行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教师首先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上下功夫,通过主题班会、手抄报,将历史与现实的英雄事迹、感动人生介绍给学生们,同时还对身边的积极典型进行宣传,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做到了有效引领,也为孩子们能有效自主管理奠定了思想基础。
完善信息反馈体系,就是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信息通报机制,由教师通过观察、指导、座谈或与家长交流等方式,收集学生在践岗履责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并提交到学校,由学校定期汇总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以“经验剖析”和“管理建议”两种形式,定期向学生反馈,引导学生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效能。
激励评价,就是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以活动推促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升华。对此,他们建立了 “学生岗位履责情况累积表”、“班级履责情况一览表”等,通过设立日常评估岗,开展了“每日检查、每日评价、每周小结、每月总评”活动,“每月(周)管理明星”、“每月(周)明星岗位”评选,岗位履行经验交流等活动,实行了“一事一评一奖”制度,倡树起了“履岗光荣”的氛围,有力催生了学生的进取意识,激进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一、管理思想必须换“血型”
“老师,我不想当班长了……”
“纪律委员就知道管我们,他做的还不如我……”
“做班主任真是太累了,全班那么多学生,我总不能一个个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吧!……”
学生干部的“辞职”,学生的牢骚,教师的慨叹,都引起了校委会一班人的深思。于是,一封封问卷、一次次座谈,换来了一个个沉甸甸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事必躬亲”未得到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偶有疏漏便问题横生……;对学生来说,教师对自己理解不够,统得过死,管得过多,没有自己的一点空间……显然,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管理之间融合不力、“血型”不配。
“欲流之远先浚其源”。对此,学校组织教育干部、班主任及学生代表召开“群英会”,深入剖析了根源:学生管理的被动化、单纯的他律式管理,体现了管理错位——背离了学生“民主”意识的觉醒,未给学生创造自主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缺失了责任意识,也加剧了“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现象;并且,这种错位的管理文化已受到了学生的质疑和现实的挑战。
几轮研讨,几番论证,他们决定从更新管理思想入手,融合学生年龄与思想特点,以“回归生活、回归生命”为主导,以“化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为主旨,以激发学生成长与成功欲望及发展潜能为推手,以“扬展学生民主意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为目标,提出了“学生自主管理”构想,以此实现管理思想与学生实际的“血型”相配。
二、学校管理文化必须转“基因”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关键是要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平台”,让学生能通过这个平台,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体验民主、发展民主,体会责任、增强责任,从而播下民主与责任的“种子”, 为学校管理文化培植民主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基因”。对此,他们实行了“设岗”与“确责”同步推进策略。
设岗,就是设立学生自主管理岗位,为学生打造平台。通过对学校和班级管理实际的分析,将涉及到学生的各种自主管理岗位进行了归并整合,分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设置了学生自主管理岗位。学校层面,主要设立管理岗位,就是将文明礼貌、日常行为、车辆摆放、卫生清扫等由政教处、团总支、学生会负责督导的岗位加以切割,设立了督导岗位,由学生与原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班级层面,除设立卫生清扫、车辆摆放等执行性岗位及相关的督导性岗位外,重点推出了“班委会成员值周制”,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班级管理岗位。岗位类别与数量,主要视学生意愿与能力,由学生民主讨论后予以动态调整。
确责,就是将管理职责明细到每一名学生,让他们能够明确自主管理责任。首先是明确了岗位职责,主要由学校结合学校管理思路、学生成长与发展目标等,拟定相关引导性草案,由班级组织学生民主讨论,对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界定,从而使职责确定的过程演化成为了学生强化自主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要求、提升责任感的过程。其次是全力放权,凡是学生个人的自主管理岗位,其操作、监管、评价等,全部由学生依据岗位职责进行自主管理,学校与教师只承担指导与引导作用,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确保“设岗”与“确责”两大管理“基因”正常生成,避免发生畸变,他们跟进了岗位聘任制、岗位轮换制、岗位督导制、岗位增减制四项保障措施。
岗位聘任制,就是以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自主管理实效性为目的,针对学生管理岗位分别开展岗位竞聘活动。第一步,进行班级干部管理岗位的竞聘,即“值周班委制”,学生先行提交申请,面向全班学生进行竞聘演说,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全班学生平等评议投票,最终确立相应人选。第二步,进行学生会干部竞聘,由各班当选班长、团支部书记提交申请,向由学校干部、班主任及各班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委会提交竞聘报告,经综合评议而确定人选。第三步,进行一般自主管理岗位竞聘,采取学生自行申请、各班向学校推荐的方式,由政教处、团总支及学生会综合确定。由此在学校和班级建立起了立体化、全方位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形成了“人人有岗,岗岗有人”的自主管理格局。
岗位轮换制,就是以扩大学生管理参与面为目的,让学生体验不同岗位管理职责,在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会干部岗位轮流一般为每学期两次,值周班委每两周轮流一次,一般学生自主管理岗位每两月轮流一次。学生会干部岗位每次轮流半数成员,既保持了管理的连续性,又给了更多学生锻炼的机会;一般学生管理岗位每次一般轮流在半数及三分之二之间,基本保证每名学生在学年内能参与多个岗位的管理。
岗位督导制,就是以确保学生“在其位,谋其事,履其职”为目的,强化监督效能。对此,他们分别组织了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的管理督导小组,对学生自主岗位履责情况进行督导。学校管理督导小组主要由政教处、团总支及定期更换的各班学生代表组成,班级管理督导小组主要由班主任及学生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就是发挥指导、纠偏作用,以避免个别学生“以权乱为”。
岗位增减制,就是以引领学生生成新的良好习惯为目的,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不断跃升到新的台阶。对此,他们在定期调研自主管理工作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对岗位设置实现“进入退出”机制,实现岗位设置动态化。对学生自主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通过民主交流会设立相应的督导岗位,对学生业已形成良好习惯的督导岗位,则及时予以退出,以避免学生“有责难为”。
三、学校管理教师必须变“角色”
学生自主管理了,那么教师做什么才能使它可持续发展?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通过探索,明确提出了教师必须变角色,即演员角色变成导演,主要抓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完善信息反馈体系、用活激励评价机制三件事。
民主与责任,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一个心理扭曲,真善美与假恶丑不分的学生来说,怎么能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怎么能担当社会责任?所以在推行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教师首先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上下功夫,通过主题班会、手抄报,将历史与现实的英雄事迹、感动人生介绍给学生们,同时还对身边的积极典型进行宣传,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做到了有效引领,也为孩子们能有效自主管理奠定了思想基础。
完善信息反馈体系,就是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信息通报机制,由教师通过观察、指导、座谈或与家长交流等方式,收集学生在践岗履责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并提交到学校,由学校定期汇总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以“经验剖析”和“管理建议”两种形式,定期向学生反馈,引导学生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效能。
激励评价,就是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以活动推促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升华。对此,他们建立了 “学生岗位履责情况累积表”、“班级履责情况一览表”等,通过设立日常评估岗,开展了“每日检查、每日评价、每周小结、每月总评”活动,“每月(周)管理明星”、“每月(周)明星岗位”评选,岗位履行经验交流等活动,实行了“一事一评一奖”制度,倡树起了“履岗光荣”的氛围,有力催生了学生的进取意识,激进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