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料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用历史思维去思考问题。史料教学的理念、原则不仅体现在课堂,也渗透于各级各类历史试题中。文章以近5年广东省历史中考综合题为例,探讨史料教学视野下历史试题命题资源的拓展、试题考查主题的丰富及考查功能的完善等问题,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命题、中考备考和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学历史;中考备考;史料教学;试题分析
史料教学的提出及其探索,对于打破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局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着积极意义。可以说,史料教学不仅是一种课堂范式,更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思想。试题命制是学习的逆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教学的理念、原则不仅体现在课堂,也渗透于各级各类历史试题中。
广东省历史中考自2010年实行封闭命题以来,使用省试题的地区已达10多个,试题影响力逐渐扩大。纵观2013至2017年广东省省命试题,发现史料教学思想对命题影响明显,试题质量总体提升。本文以近5年广东省历史中考综合题为例,谈谈史料教学视野下历史试题命题资源拓展、试题考查主题的丰富及考查功能完善等问题。
一、史料教学视野下命题资源的拓展
从广义上讲,凡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都可称为史料。历史上的史料浩如烟海,如典籍、建筑、方志、诗歌等,均可选择运用于教学。2013至2017年,广东省历史中考试题综合题共采用39则史料,史料资源呈现如下特点:(1)史料来源以学术著作为主,渐趋多元。39则史料中,出自学术专著的达22则。在以学术专著为主的基础上,命题资源也开始走向开放,比如2015年引用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为史料。同年,命题者还创造性地选取了一则大家喜闻乐见的网络新闻作为史料。(2)命题逐渐摆脱对教材的依赖。近五年,来源于教材的史料在综合题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2014年3则史料来源于教材,而到2016年、2017年,命题者不再从教材中选用史料。教材虽是教师实施历史教学的基础和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载体,但如果考试命题依附课本去考查历史基础知识,容易助长依赖课本内容进行思考的惰性,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不利。在史料教学思想影响下,命题资源“不拘泥于教材”趋势明显。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史料理解能力有限。命题选择史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而求真求实是历史学科的价值所在,试题史料的引用、文字表述等一定要严谨,符合学术规范。但是,由于时间、精力因素,要求中学历史教师都从原著中获取资源不太现实,一些权威期刊(如《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的学术论文不仅代表前沿成果,而且信息量大、引用规范,是命题、备考、教学的优质资源。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资源开始成为历史中考综合题史料的重要来源。2015年廣东省历史中考第26题采用了一则央广网的新闻报道作为史料。网络资源作命题材料,新颖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也顺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论坛、博客、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等构成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所面对的史料资源变得“唾手可得”且不可穷尽。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资源进行科学鉴别、筛选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人的史学修为和学术功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史料教学理念的推动下,“大胆征集、小心求证”,中学历史命题、教学的史料资源一定会越来越开放、科学。
二、史料教学视野下命题主题的丰富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知识的呈现要按学习主题来组织,新教材要按照一定的学习主题来编写。从语义上理解,主题是指研究或讨论的内容的中心思想,从历史命题角度讲,主题是一道试题的灵魂,是能够拓展专题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问题。
在史料教学理念推动下,海量史料资源可以架起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的桥梁,让命题主题得以拓展、丰富。广东省历史中考综合题为第26题、第27题两道,从考查范围上看,第26题考查中国史,第27题考查世界史。近五年,第26题中国史考查主题较为开放,涉及外交、城市问题、地方史、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考查效果不错。世界史的考查主题则较为拘谨。近五年世界史综合题,除2014年之外,其他四年的主题均为大国与国际关系。世界史命题主题得不到突破,除广东省中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查主干知识因素外,命题视野与史料局限亦是重要原因。其实,考查主干知识不一定只盯着大国问题,小切口、大综合、深层次的考查思路值得借鉴。在微观史学、关注历史细节的基础上,借助广泛史学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推动命题主题更开放与深入。
三、史料教学促进试题考查功能的完善
从考查形式上,综合题的设计是要求学生从提供的文字、图表等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对与史料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阐释、评价的一种题型。考查的能力要求可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和创造等层次。近五年的中考试题,直接取材于教科书的史料、答案越来越少,考查功能正由记忆考查为主转向注重能力和渗透情感、价值观。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不依赖记忆、教材作出正确应答,这就要求教师搜集、鉴别和组织新颖的高质量的史料,通过这样的史料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叙述历史,创设日常教学过程中没有呈现过的新情境。
试题史料与教材知识的关系,不外乎以下几种:史料佐证教材知识,史料发展、延伸教材知识,史料与教材“相悖”(这里“相悖”并不是违背教材,而是指史料观点与传统认识、惯性思维的冲突)。从考查历史思维和创造性方面讲,后两种史料肯定更适合。它们有利于调动、鼓励学生依据史料,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史料教学已成为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其理念渗透于中考试题成为必然。对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而言,提高命题、中考备考和课堂教学水平,可关注如下内容:(1)加强史学阅读。即密切关注史学的最新发展,及时了解史学界关于相关历史教学内容的新观点、新论述、新材料,将阅读所得与历史命题及备考进行深度融合。(2)史料教学与中考试题的良性互动。考试一小步,教学一大步,中考这根“指挥棒”可以推动史料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发展。相对应的,一线教师开展史学阅读,课堂上践行史料教学理念,一定会促成更多高质量史料、试题的出现。
【关键词】中学历史;中考备考;史料教学;试题分析
史料教学的提出及其探索,对于打破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局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着积极意义。可以说,史料教学不仅是一种课堂范式,更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思想。试题命制是学习的逆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教学的理念、原则不仅体现在课堂,也渗透于各级各类历史试题中。
广东省历史中考自2010年实行封闭命题以来,使用省试题的地区已达10多个,试题影响力逐渐扩大。纵观2013至2017年广东省省命试题,发现史料教学思想对命题影响明显,试题质量总体提升。本文以近5年广东省历史中考综合题为例,谈谈史料教学视野下历史试题命题资源拓展、试题考查主题的丰富及考查功能完善等问题。
一、史料教学视野下命题资源的拓展
从广义上讲,凡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都可称为史料。历史上的史料浩如烟海,如典籍、建筑、方志、诗歌等,均可选择运用于教学。2013至2017年,广东省历史中考试题综合题共采用39则史料,史料资源呈现如下特点:(1)史料来源以学术著作为主,渐趋多元。39则史料中,出自学术专著的达22则。在以学术专著为主的基础上,命题资源也开始走向开放,比如2015年引用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为史料。同年,命题者还创造性地选取了一则大家喜闻乐见的网络新闻作为史料。(2)命题逐渐摆脱对教材的依赖。近五年,来源于教材的史料在综合题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2014年3则史料来源于教材,而到2016年、2017年,命题者不再从教材中选用史料。教材虽是教师实施历史教学的基础和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载体,但如果考试命题依附课本去考查历史基础知识,容易助长依赖课本内容进行思考的惰性,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不利。在史料教学思想影响下,命题资源“不拘泥于教材”趋势明显。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史料理解能力有限。命题选择史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而求真求实是历史学科的价值所在,试题史料的引用、文字表述等一定要严谨,符合学术规范。但是,由于时间、精力因素,要求中学历史教师都从原著中获取资源不太现实,一些权威期刊(如《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的学术论文不仅代表前沿成果,而且信息量大、引用规范,是命题、备考、教学的优质资源。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资源开始成为历史中考综合题史料的重要来源。2015年廣东省历史中考第26题采用了一则央广网的新闻报道作为史料。网络资源作命题材料,新颖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也顺应了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论坛、博客、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等构成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所面对的史料资源变得“唾手可得”且不可穷尽。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资源进行科学鉴别、筛选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人的史学修为和学术功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史料教学理念的推动下,“大胆征集、小心求证”,中学历史命题、教学的史料资源一定会越来越开放、科学。
二、史料教学视野下命题主题的丰富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知识的呈现要按学习主题来组织,新教材要按照一定的学习主题来编写。从语义上理解,主题是指研究或讨论的内容的中心思想,从历史命题角度讲,主题是一道试题的灵魂,是能够拓展专题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问题。
在史料教学理念推动下,海量史料资源可以架起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的桥梁,让命题主题得以拓展、丰富。广东省历史中考综合题为第26题、第27题两道,从考查范围上看,第26题考查中国史,第27题考查世界史。近五年,第26题中国史考查主题较为开放,涉及外交、城市问题、地方史、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考查效果不错。世界史的考查主题则较为拘谨。近五年世界史综合题,除2014年之外,其他四年的主题均为大国与国际关系。世界史命题主题得不到突破,除广东省中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查主干知识因素外,命题视野与史料局限亦是重要原因。其实,考查主干知识不一定只盯着大国问题,小切口、大综合、深层次的考查思路值得借鉴。在微观史学、关注历史细节的基础上,借助广泛史学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推动命题主题更开放与深入。
三、史料教学促进试题考查功能的完善
从考查形式上,综合题的设计是要求学生从提供的文字、图表等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对与史料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阐释、评价的一种题型。考查的能力要求可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和创造等层次。近五年的中考试题,直接取材于教科书的史料、答案越来越少,考查功能正由记忆考查为主转向注重能力和渗透情感、价值观。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不依赖记忆、教材作出正确应答,这就要求教师搜集、鉴别和组织新颖的高质量的史料,通过这样的史料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叙述历史,创设日常教学过程中没有呈现过的新情境。
试题史料与教材知识的关系,不外乎以下几种:史料佐证教材知识,史料发展、延伸教材知识,史料与教材“相悖”(这里“相悖”并不是违背教材,而是指史料观点与传统认识、惯性思维的冲突)。从考查历史思维和创造性方面讲,后两种史料肯定更适合。它们有利于调动、鼓励学生依据史料,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史料教学已成为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其理念渗透于中考试题成为必然。对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而言,提高命题、中考备考和课堂教学水平,可关注如下内容:(1)加强史学阅读。即密切关注史学的最新发展,及时了解史学界关于相关历史教学内容的新观点、新论述、新材料,将阅读所得与历史命题及备考进行深度融合。(2)史料教学与中考试题的良性互动。考试一小步,教学一大步,中考这根“指挥棒”可以推动史料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发展。相对应的,一线教师开展史学阅读,课堂上践行史料教学理念,一定会促成更多高质量史料、试题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