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试误”,是指错误尝试,这是一种在错误实践尝试中逐渐获得真知的学习方法,具有极强推广价值。小学生语用基础比较薄弱,需要经过反复的“试误”操作,通过多重比较、分析,才能建立正确的语感。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试误”创造条件,并给出及时的引导,优化语用训练设计,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语用意识,掌握语用规律。
一、创设“试误”情境,建立语用主动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是常用方法。教师生动讲解、示范诵读、故事引导、多媒体展示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兴趣。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注意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增加一些语用内容,让学生在反复推敲中建立学习认知。设置悬疑问题、提出语用现象、人物形象描写、经典语段赏析、典型字词运用、句式修辞对比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试误”机会。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师课堂导入“试误”意识比较明显:课文中提及徐悲鸿奋发学习绘画时,为什么把他比喻成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有多种看法。教师追问:大家说得有一些道理,但还是不够准确,谁知道徐悲鸿画什么最拿手?学生好像有所醒悟:徐悲鸿画奔驰的骏马最擅长,这里用骏马比喻徐悲鸿的奋斗精神当然是最为适合的。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给出肯定性总结。教师引发学生展开“试误”性讨论,为学生提供不断矫正自我认知的机会,通过深度解析,大家逐渐在对比分析中达成统一认识。
二、优化“试误”引导,提升语用实践品质
学生在“试误”操作时,教师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可随意干涉矫正,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积极性,要给出一些启迪和指导,甚至和学生一起讨论,通过多重对比、筛选、归结,达成学习共识,顺利推进“试误”操作,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成长。“试误”如同孩童刚学习走路,要有不断摔倒的过程,学生语用认知也是如此,通过多重失败的尝试,自然能够找到正确的出口。
《普罗米修斯盗火》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展开质疑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了争议性问题: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宙斯的做法对吗?学生开始展开讨论,很快形成了两个阵营。正方学生说:以我看,宙斯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每一个天神都不遵守天条,那还不乱套吗?反方学生不这样看:这宙斯维护天条可以理解,但也要看是什么事情,普罗米修斯为人间造福,这是好事,为什么要这样惩罚呢?正方学生:宙斯是对普罗米修斯个人进行惩罚,并没有到人间追回火种,说明他还是讲道理的。反方学生:这宙斯就像我们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玉皇大帝,根本不管人间百姓死活的。如果他真有善心,早就主动将火种送到人间了。教师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谋福祉的,宙斯对待这样的人实施残酷的刑罚当然是没有人性的,学生对此逐渐形成共性认知。
三、升级“试误”训练,巩固语用认知基础
“试误”性训练设计,不仅要求教师有科学的规划,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具体操作时,因为没有现成的信息资源可以利用,需要教师花费更多心思进行编辑设计,这也考验教师的教学宽容和隐忍。为提升训练适配性,教师需要对文本语用现象进行深度挖掘,还要观照学生语言基础,用训练多元性、趣味性、实用性,调动学生主动训练的热情,以有效巩固学生语用认知基础。
《雾凇》学习结束,教师设计语言赏析训练:找出课文中精彩描写,对典型词语进行置换尝试,对比置换效果。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课堂学习探究气氛渐浓。有学生展开置换对比:“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段描写特别精彩,我将“蒸腾”换成了“飞舞”,将“轻轻地”换成“悄悄地”,将“镀上”换成了“镶上”。经过对比不难发现,我用的词语好像是缺少了什么,没有原文那样贴切。这样看来,作者用词是非常贴切的,竟然找不出相当的词语加以替換,更不要说更好的词语了。
语用有自身规律,其建立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摸索,“试误”为语用构建提供适宜方法,学生在积极“试误”中慢慢获得语感体验,渐渐是实现语言规则的内化。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试误”机会,还要给出科学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悟形成语用认知,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225400)
一、创设“试误”情境,建立语用主动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是常用方法。教师生动讲解、示范诵读、故事引导、多媒体展示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兴趣。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注意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增加一些语用内容,让学生在反复推敲中建立学习认知。设置悬疑问题、提出语用现象、人物形象描写、经典语段赏析、典型字词运用、句式修辞对比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试误”机会。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师课堂导入“试误”意识比较明显:课文中提及徐悲鸿奋发学习绘画时,为什么把他比喻成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有多种看法。教师追问:大家说得有一些道理,但还是不够准确,谁知道徐悲鸿画什么最拿手?学生好像有所醒悟:徐悲鸿画奔驰的骏马最擅长,这里用骏马比喻徐悲鸿的奋斗精神当然是最为适合的。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给出肯定性总结。教师引发学生展开“试误”性讨论,为学生提供不断矫正自我认知的机会,通过深度解析,大家逐渐在对比分析中达成统一认识。
二、优化“试误”引导,提升语用实践品质
学生在“试误”操作时,教师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可随意干涉矫正,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积极性,要给出一些启迪和指导,甚至和学生一起讨论,通过多重对比、筛选、归结,达成学习共识,顺利推进“试误”操作,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成长。“试误”如同孩童刚学习走路,要有不断摔倒的过程,学生语用认知也是如此,通过多重失败的尝试,自然能够找到正确的出口。
《普罗米修斯盗火》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展开质疑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了争议性问题: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宙斯的做法对吗?学生开始展开讨论,很快形成了两个阵营。正方学生说:以我看,宙斯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每一个天神都不遵守天条,那还不乱套吗?反方学生不这样看:这宙斯维护天条可以理解,但也要看是什么事情,普罗米修斯为人间造福,这是好事,为什么要这样惩罚呢?正方学生:宙斯是对普罗米修斯个人进行惩罚,并没有到人间追回火种,说明他还是讲道理的。反方学生:这宙斯就像我们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玉皇大帝,根本不管人间百姓死活的。如果他真有善心,早就主动将火种送到人间了。教师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谋福祉的,宙斯对待这样的人实施残酷的刑罚当然是没有人性的,学生对此逐渐形成共性认知。
三、升级“试误”训练,巩固语用认知基础
“试误”性训练设计,不仅要求教师有科学的规划,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具体操作时,因为没有现成的信息资源可以利用,需要教师花费更多心思进行编辑设计,这也考验教师的教学宽容和隐忍。为提升训练适配性,教师需要对文本语用现象进行深度挖掘,还要观照学生语言基础,用训练多元性、趣味性、实用性,调动学生主动训练的热情,以有效巩固学生语用认知基础。
《雾凇》学习结束,教师设计语言赏析训练:找出课文中精彩描写,对典型词语进行置换尝试,对比置换效果。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课堂学习探究气氛渐浓。有学生展开置换对比:“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段描写特别精彩,我将“蒸腾”换成了“飞舞”,将“轻轻地”换成“悄悄地”,将“镀上”换成了“镶上”。经过对比不难发现,我用的词语好像是缺少了什么,没有原文那样贴切。这样看来,作者用词是非常贴切的,竟然找不出相当的词语加以替換,更不要说更好的词语了。
语用有自身规律,其建立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摸索,“试误”为语用构建提供适宜方法,学生在积极“试误”中慢慢获得语感体验,渐渐是实现语言规则的内化。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试误”机会,还要给出科学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悟形成语用认知,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