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驴子最适合蒙眼推磨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hberthirs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传很久以前,牛、马和驴子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后来,它们一道投奔人类,被同一个主人收留。
  主人将牛、马、驴子召集拢来,询问它们分别擅长什么活计。
  牛一向憨厚,老实巴交地说,它不善奔跑,除了有一身力气,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本领。主人听了,便安排它去干耕地和拉庄稼之类的累活。对此,牛毫无怨言。时间长了,主人和所有的人都对牛赞誉有加,用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等等词语称颂它。
  马素来做事稳健,它谦虚地说,自己雖然也有一些力气,但最主要的优点是跑起来较快。主人听了,便安排它去干跑运输的活,有时还拿它当坐骑。对此,马毫无怨言,干什么事都雷厉风行。时间长了,主人和所有的人也对马赞誉有加,用一马当先、汗马功劳、马到成功等等词语褒扬它。
  驴子平常总喜欢拿自己的优点去和别人的缺点比,还特别喜欢自我吹嘘和说假话。所以,它当即夸下海口,说给牛和马安排的活计,它都能干,而且它跑起来比牛快,干起活来比马卖力。主人听了,便首先安排驴子和牛一道干活——可是,他很快发现,驴子不仅力气比牛小,而且还总是偷懒。于是,主人又安排驴子和马一道干活——可是,他很快发现,和马相比,驴子的速度太慢:当安排它和马各自拉着车子外出跑运输时,驴子总是被马远远抛在身后;当安排它和马共同拉一辆车时,驴子又总是拖马的后腿。
  然而,驴子对自己不如牛和马的事非但不感到羞愧,还嫉贤妒能地责怪一起长大的两个伙伴不顾兄弟情分,光想着在人前出风头,好向主人邀功请赏。渐渐地,主人和所有的人一提到驴子,都会鄙夷不屑,时常用愚蠢、刁蛮、懒惰等词语讽刺它。
  见驴子如此无能,还怨天尤人,主人非常失望,最后索性安排它到磨坊去干活;为了防止驴子偷懒和产生厌烦情绪,他还特意用黑布蒙住它的双眼,迫使其不停地转圈,围着磨盘推磨。
其他文献
1492年10月12日,欧洲的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抵达了美洲在今天的巴哈马群岛登陆。1493年哥伦布返回西班牙,欧洲人这才开始一点点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大片以前不知道的地盘,这就是所谓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当然,更深远一点说,人家美洲土著早在这块大陆生活了成千上万年了,哪轮到哥伦布来“发现”呢?不过,哥伦布来到美洲,这确实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在这之前,东西半球之间有大西洋隔着,彼此都
期刊
翻看电脑里的旧照片,我被自己吓到。  有一张照片,我贴着假睫毛,擦了大红唇,一脸的僵硬惨白,躲在一套老气横秋的职业套装里,在会议中讲ppt,笑得好浮夸。  另一张照片,在金碧辉煌、灯光摇曳、美人与酒杯齐飞的年会party上,我裹着一条抹布一样的白色棉裙,光脚穿球鞋,好像一个贫穷的牧羊女。  那是5年前,我在一家公司做实习生。  入职不久,适逢年会晚会。我哪里见过世面,于是随便穿了一条棉布裙子,像在
期刊
一、徐勍:自出俸银平息兄弟纠纷  徐勍是康熙年间著名的大臣,据《广州府志》记载,他从康熙二十九年到三十二年,曾经当过广东顺德知县,学者罗天尺在笔记《五山志林》中曾经记载他在顺德期间“不畏强御,折狱如神”。  徐勍刚刚到任时,展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修桥补路。“城南有伏波桥将颓”,这座桥是两岸交通极其便利又必需的桥梁,一旦坍塌将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徐勍把当地士绅集聚到一起,商量修桥的事宜。官方拿
期刊
女儿出嫁后,我们的家,也搬到了微信上。  SWEETHOME微信群。群员4人。女儿、女婿、老婆和我。  我固然在微信群中忝列末位,已是不言自明,但是群中的主角,那位当之无愧的网红,恐怕你们怎么也猜不出来。  直说了,他是我不到半岁的小外孙。  自从女儿添了小宝宝,家庭微信群就毫无悬念地进入了视频读图时代,作为宝宝的起居注的微信视频,也有每天发布的必要。  节假日,我是视频的主要拍摄者、制片人。我和
期刊
家良家,代指家良的女人。也可以理解为家良的家。家良的家,坐落在东大沟沿上。  我老家那個地方也怪呢,水塘不叫水塘,偏要叫沟。沟与渠,多为人工挖掘的。难道我们村里的两个蓄水大沟,都是人工挖掘的不成。若真是那样,就有点意思了,碗口大点的小村,筷子样长短的小街上,硬生生地挖出两个大水沟,以方便女人洗衣,男人挑水浇菜,孩子们夏日戏水、冬日滑冰玩,还是蛮智慧的。  家良家,紧挨大沟沿的东侧,院门面沟而开。她
期刊
离开榛子乡的时候,我想,迟早有一年,我会脚穿千层底,身披棉麻衣裳,扛一把锄头,轻松自如地回到她们中间,回到一棵树的村庄。  像以往的那些日子一样,我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打着招呼,和杉树下吃草的羊群吆喝两声,和溪水边饮水的牛对望一眼,和架上垂挂的青葡萄私语一阵,然后流着口水等她们成熟。  我扛着锄头,在榛子的乡间小路上转悠。我知道每一条大路在什么地方转弯,把一条平展的大路转成了几条分叉的小路。我沿着
期刊
差不多的村落都有一个公用磨房,南方多用水力,北方差不多都是麻烦驴子骡子,没驴没骡的,就是人力了。磨房的磨盘都大,磨东西快,要力气才行。  在我陕南老家,磨房少见,大多数石磨都在家里。相比磨房的磨盘,家里的磨盘小得多,架在磨凳上,看上去又沉着,又冷静。  小时祖母讲过一个故事,说是世上都是水,人都淹死了,除了一个哥一个妹,住在山头上。来了一个神仙婆婆,要他俩成婚,不生娃,他俩老了死了,世上就没人烟了
期刊
临近年关,我突然又想到了天国里无忧无虑的舅妈。  当年嫁给舅舅的时候,舅妈正是一位十八九岁风华正茂的黄花大姑娘。舅妈身体壮实,高个,长得眉清目秀,说起话来伶牙俐齿,是附近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女性。和舅舅过家那些年,家里上有姥姥,下有六个孩子,就舅舅一个人下地干活,日子过得总是捉襟见肘。  舅媽是个老传统,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不嫌弃这个家。她逢人便讲:好日子是过出来的。为了贴补家用,年轻的舅妈就主动向
期刊
周末做完家务,准备去超市买东西。临出门时,突然想起好友琴有一阵子没跟我联系了,拿出手机翻了翻她的朋友圈,竟然还是一个月前的动态。  心里不禁纳闷,这家伙最近忙什么呢?赶紧打电话去问个究竟,孰料刚刚接通,那端竟急急地說:“亲爱的,我在培训班学英语呢,晚上再聊啊!”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都四十多岁了,只有初中学历的琴,怎么突然想起学英语了?晚上去她家,一进门,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墙壁、衣柜甚至是床头
期刊
那时,我才17岁,我和同伴去省城玩,在半夜回我所在小镇的车上看见了一位少女,尽管看起来比我要大好几岁,但我还是被她的美所吸引。齐耳的短发,微微翘起的发梢,给人以起伏的韵律;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明眸,清澈荡着春水,没有比这更美的女生了。  我一直都在考慮怎么靠近她。过了不久,车靠站,有人下车了,车厢的人有所减少,车厢也开始有了些许松动。我这才得以慢慢地向她靠了过去,仍然装作十分矜持的样子,依然没有和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