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开始了,自然区迎来了新的客人-----蚕宝宝,同时也引起了小班小朋友的注意。这一天,从入园到吃早餐,总有小朋友用手在一旁指指点点,嘴里还不是念叨着,陆续有有小朋友来向我询问那盒子里的详情······于是观察蚕宝宝的活动就这样产生了。
“今天有许多新客人要来咱们班,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我高兴地说着,“不知道!”小朋友们怀着好奇的眼光异口同声回答了。接着我拿出了盒子请孩子们围过来,在观察和议论间,周杰小朋友忍不住尖叫地说:“哇,周老师,好多毛毛虫啊。我差点要笑出声时,阳阳小朋友急忙说:“它身上没有毛,他不是毛毛虫。”苗苗小朋友很得意地说:“我知道,这是蚕宝宝,我家里也有。”我高兴的点点头说:“苗苗小朋友说得对。”大家看着正在吃树叶的的蚕宝宝,这时旁边的点点小朋友说话了:“周老师,蚕宝宝爱吃树叶,那大树爷爷会高兴吗?”我笑着趁机引导说:“你们说呢?”有的孩子好奇的说:“啊,原来是喜欢吃树叶呀!”乖巧的菲菲说话了:“蚕宝宝很干净、很乖,一定是大树爷爷请它吃的。”小朋友们拍手叫起来······观察活动结束后,是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大家都在不舍中来到了户外的大型玩具场地,这时我发现鑫鑫小朋友正在花坛边迟迟不过来,我仔细一看,发现他正在不停地摘月季花的叶子,并一个劲儿地往口袋里塞。我简直惊呆了,昨天小朋友们还说要爱护花草树木,今天······?他可是我们班最能干、最乖巧的小朋友,怎么会这样呢?
面对孩子的行为,我没有马上去制止、批评,而是冷静地想了一下处理办法。我笑着走过去,轻轻地对他说:“鑫鑫,你在这里干什么呢?”他的表情很认真地说:“周老师,蚕宝宝的树叶快吃完了,我在摘树叶给它吃呢。”我打趣地说:“你观察的很仔细哦,真是一个能干的小宝贝,我替蚕宝宝谢谢你。”他又得意地指着自己的口袋说:“周老师,看我摘了好多树叶呢,我们去喂蚕宝宝好吗?”这时我也爽快地答道:“好呀!”我在心里暗暗地想:此时引导孩子们探索蚕宝宝喜欢吃什么样的树叶是一个不错的探索活动哦。于是我把盒子端到户外玩具旁,和鑫鑫喂起蚕宝宝来。明显我俩的举动引起了小家伙们的注意,她们都相继围了过来。鑫鑫将摘来的叶子小心翼翼地放在蚕宝宝的嘴边,并轻轻地说:“蚕宝宝乖,快吃吧!”然而围观的小朋友都开始嘲笑他说:“呵呵,蚕宝宝不吃你摘的树叶。”听了异样的“风凉”话,鑫鑫都快急哭了,因为蚕宝宝确实不吃。他开始向我求救“周老师,怎么办呢,怎么办呢?”我说:“没有关系,我们再去找别的树叶试试好吗?”“好吧。”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还好咱们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不错,花草树木的种类也多,我便请每个小朋友都去找一片不同种类的叶子,并把鑫鑫带到一颗小桑树旁,请他摘了一片叶子,然后请孩子们带着自己摘的叶子一一实验。没过多久,鑫鑫在一旁轻声手舞足蹈的地蹦跶着,小家伙别提有多高兴了,原来蚕宝宝还真在一口一口地吃了起来。通过观察、讨论、比较,此时孩子们才发现蚕宝宝只吃桑叶,因为桑叶的叶片薄、表面光滑、叶肉鲜嫩······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亲眼观察到蚕宝宝与毛毛虫的区别及探索出蚕宝宝喜欢吃什么食物等一系列的过程,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观察的兴趣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我自己也得到了几点启示:
1.要认真分析孩子的心里,了解其行为动机。
2~3岁的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的想法也常常会通过动作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直观理解,然而也会作出一些超出常理的事来。但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孩子的心里、行为及动机,而不是一味地制止和指责,扼杀孩子的探索兴趣。
2.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望,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
孩子对蚕宝宝及她喜欢的食物等引发兴趣所提出的各种问题,都显示他们进行探索活动的开端,教师应仔细观察,耐心倾听并加以引导,理解并支持他们的行为,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使孩子在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3.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教育契机,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情境中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幼儿感兴趣的事物,采取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手段,并提供丰富的环境,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因素,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各种知识和体验。
收稿日期:2013-06-03
“今天有许多新客人要来咱们班,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我高兴地说着,“不知道!”小朋友们怀着好奇的眼光异口同声回答了。接着我拿出了盒子请孩子们围过来,在观察和议论间,周杰小朋友忍不住尖叫地说:“哇,周老师,好多毛毛虫啊。我差点要笑出声时,阳阳小朋友急忙说:“它身上没有毛,他不是毛毛虫。”苗苗小朋友很得意地说:“我知道,这是蚕宝宝,我家里也有。”我高兴的点点头说:“苗苗小朋友说得对。”大家看着正在吃树叶的的蚕宝宝,这时旁边的点点小朋友说话了:“周老师,蚕宝宝爱吃树叶,那大树爷爷会高兴吗?”我笑着趁机引导说:“你们说呢?”有的孩子好奇的说:“啊,原来是喜欢吃树叶呀!”乖巧的菲菲说话了:“蚕宝宝很干净、很乖,一定是大树爷爷请它吃的。”小朋友们拍手叫起来······观察活动结束后,是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大家都在不舍中来到了户外的大型玩具场地,这时我发现鑫鑫小朋友正在花坛边迟迟不过来,我仔细一看,发现他正在不停地摘月季花的叶子,并一个劲儿地往口袋里塞。我简直惊呆了,昨天小朋友们还说要爱护花草树木,今天······?他可是我们班最能干、最乖巧的小朋友,怎么会这样呢?
面对孩子的行为,我没有马上去制止、批评,而是冷静地想了一下处理办法。我笑着走过去,轻轻地对他说:“鑫鑫,你在这里干什么呢?”他的表情很认真地说:“周老师,蚕宝宝的树叶快吃完了,我在摘树叶给它吃呢。”我打趣地说:“你观察的很仔细哦,真是一个能干的小宝贝,我替蚕宝宝谢谢你。”他又得意地指着自己的口袋说:“周老师,看我摘了好多树叶呢,我们去喂蚕宝宝好吗?”这时我也爽快地答道:“好呀!”我在心里暗暗地想:此时引导孩子们探索蚕宝宝喜欢吃什么样的树叶是一个不错的探索活动哦。于是我把盒子端到户外玩具旁,和鑫鑫喂起蚕宝宝来。明显我俩的举动引起了小家伙们的注意,她们都相继围了过来。鑫鑫将摘来的叶子小心翼翼地放在蚕宝宝的嘴边,并轻轻地说:“蚕宝宝乖,快吃吧!”然而围观的小朋友都开始嘲笑他说:“呵呵,蚕宝宝不吃你摘的树叶。”听了异样的“风凉”话,鑫鑫都快急哭了,因为蚕宝宝确实不吃。他开始向我求救“周老师,怎么办呢,怎么办呢?”我说:“没有关系,我们再去找别的树叶试试好吗?”“好吧。”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还好咱们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不错,花草树木的种类也多,我便请每个小朋友都去找一片不同种类的叶子,并把鑫鑫带到一颗小桑树旁,请他摘了一片叶子,然后请孩子们带着自己摘的叶子一一实验。没过多久,鑫鑫在一旁轻声手舞足蹈的地蹦跶着,小家伙别提有多高兴了,原来蚕宝宝还真在一口一口地吃了起来。通过观察、讨论、比较,此时孩子们才发现蚕宝宝只吃桑叶,因为桑叶的叶片薄、表面光滑、叶肉鲜嫩······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亲眼观察到蚕宝宝与毛毛虫的区别及探索出蚕宝宝喜欢吃什么食物等一系列的过程,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观察的兴趣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我自己也得到了几点启示:
1.要认真分析孩子的心里,了解其行为动机。
2~3岁的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的想法也常常会通过动作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直观理解,然而也会作出一些超出常理的事来。但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孩子的心里、行为及动机,而不是一味地制止和指责,扼杀孩子的探索兴趣。
2.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望,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
孩子对蚕宝宝及她喜欢的食物等引发兴趣所提出的各种问题,都显示他们进行探索活动的开端,教师应仔细观察,耐心倾听并加以引导,理解并支持他们的行为,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使孩子在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3.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教育契机,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情境中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幼儿感兴趣的事物,采取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手段,并提供丰富的环境,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因素,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各种知识和体验。
收稿日期:201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