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早来到办公室,就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我的办公桌前等我。当我叫出他的名字时,他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看得出他受了委屈。
孩子叫小文,是五年级的学生。在他四年级时,有一次,因没有负好责,班主任要撤销他的组长职位,他跟班主任发生了很大的矛盾,甚至打了班主任老师。我就是在那时认识他的。
小文个性比较偏执,很难去原谅伤害过他的人,对人也不信任。自从上次跟班主任发生矛盾之后,他跟班主任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尽管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不对,也向班主任道歉了,但是他认为班主任并没有真正原谅他,因为他也没有真正地原谅班主任(他认为两个人都有错)。
进入五年级以来,小文最大的苦恼在于受到同学们的排挤。刚开始只是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招惹他,最近发展到好朋友也会嘲笑他,这让他感到很痛苦。尽管我知道小文的这种个性缺陷让他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仍然在想办法帮助他,也给了他很多具体的方法指导。但是,好像都没有什么效果。
我们坐下来,开始聊天。我了解到,最近班上学生给他起了一个不太好的外号,好朋友小莫也这样叫他,这让他很生气。他去找班主任反映情况,但是班主任并没有帮他解决问题。我问他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他说他把我们之前讨论的方法都试过了,但是同学们并没有停止叫他外号,甚至叫的人越来越多了。
问题出在哪?他的个性本就如此,这些同学跟他相处了五年,为什么最近开始大面积、高频率地招惹他呢?虽然他以前的人际关系也不怎么好,但是在班上也会有朋友,跟其他同学也可以相安无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我打算从小莫开始着手调查,于是有了新的发现。
小莫说:“小文很烦,最近老是追着我跑,我不想跟他玩。”“其实我们以前是很好的朋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慢慢地就不想跟他玩了。”“有一次上课,小文当时不在教室,班主任对全班同学说,你们不要主动去招惹小文,他心理有问题……”交谈中,我大概理清了问题的原因。小文经常为一点小事较真,一定要争个对错,有个输赢,这让他跟同学之间矛盾不断。班规规定,发生矛盾的双方,有理的一方有权利对错误的一方做出惩罚要求。而如果同学不小心撞到他了,他会认为对方是故意的,一定要对方道歉,还要让对方去操场跑四圈,并全程监督完成。这样的小矛盾经常发生,班主任处理起来也很麻烦。再加上,小文并不信任班主任,所以有时候即使班主任做出判断,他也不一定信服。班主任也多次向我抱怨小文的事情不好处理。可能是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觉得利用集体的力量,只要同学们不主动招惹他,就会减少矛盾的发生。但是很显然,这个办法恰恰起到了反作用,导致小文与同学的矛盾越来越多了。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也是最敏感的,他们可以从大人的话语里听出语言之外的情感来,可以从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小举动来判断某个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而这个地位往往又会影响到当事人在同伴关系中的地位。
通过集体影响个体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本个案中的小文,本身就面临着人际关系不良的困境,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当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我个人认为,此时,集体疏远以避免矛盾发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教师恰恰应该利用集体的力量,营造一种宽容的环境,如用班级良性的人际互动,让他在被宽容中学会宽容他人。比如,班级班规中有一条:如果双方发生矛盾,一方有权惩罚另一方。这条班规是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矛盾,但是如果老师制定班规时,加一条鼓励宽容对方就会受到表扬,让孩子在处理矛盾时知道自己有权惩罚对方,但是我更愿意宽容对方,是不是更好呢?如,在集体中树立榜样的作用,让他观察班上人际关系好的同学遇到类似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对比他的处理方法,指出问题所在,学会改进。教会学生解决矛盾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的发生。
孩子叫小文,是五年级的学生。在他四年级时,有一次,因没有负好责,班主任要撤销他的组长职位,他跟班主任发生了很大的矛盾,甚至打了班主任老师。我就是在那时认识他的。
小文个性比较偏执,很难去原谅伤害过他的人,对人也不信任。自从上次跟班主任发生矛盾之后,他跟班主任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尽管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不对,也向班主任道歉了,但是他认为班主任并没有真正原谅他,因为他也没有真正地原谅班主任(他认为两个人都有错)。
进入五年级以来,小文最大的苦恼在于受到同学们的排挤。刚开始只是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招惹他,最近发展到好朋友也会嘲笑他,这让他感到很痛苦。尽管我知道小文的这种个性缺陷让他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仍然在想办法帮助他,也给了他很多具体的方法指导。但是,好像都没有什么效果。
我们坐下来,开始聊天。我了解到,最近班上学生给他起了一个不太好的外号,好朋友小莫也这样叫他,这让他很生气。他去找班主任反映情况,但是班主任并没有帮他解决问题。我问他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他说他把我们之前讨论的方法都试过了,但是同学们并没有停止叫他外号,甚至叫的人越来越多了。
问题出在哪?他的个性本就如此,这些同学跟他相处了五年,为什么最近开始大面积、高频率地招惹他呢?虽然他以前的人际关系也不怎么好,但是在班上也会有朋友,跟其他同学也可以相安无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我打算从小莫开始着手调查,于是有了新的发现。
小莫说:“小文很烦,最近老是追着我跑,我不想跟他玩。”“其实我们以前是很好的朋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慢慢地就不想跟他玩了。”“有一次上课,小文当时不在教室,班主任对全班同学说,你们不要主动去招惹小文,他心理有问题……”交谈中,我大概理清了问题的原因。小文经常为一点小事较真,一定要争个对错,有个输赢,这让他跟同学之间矛盾不断。班规规定,发生矛盾的双方,有理的一方有权利对错误的一方做出惩罚要求。而如果同学不小心撞到他了,他会认为对方是故意的,一定要对方道歉,还要让对方去操场跑四圈,并全程监督完成。这样的小矛盾经常发生,班主任处理起来也很麻烦。再加上,小文并不信任班主任,所以有时候即使班主任做出判断,他也不一定信服。班主任也多次向我抱怨小文的事情不好处理。可能是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觉得利用集体的力量,只要同学们不主动招惹他,就会减少矛盾的发生。但是很显然,这个办法恰恰起到了反作用,导致小文与同学的矛盾越来越多了。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也是最敏感的,他们可以从大人的话语里听出语言之外的情感来,可以从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小举动来判断某个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而这个地位往往又会影响到当事人在同伴关系中的地位。
通过集体影响个体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本个案中的小文,本身就面临着人际关系不良的困境,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当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我个人认为,此时,集体疏远以避免矛盾发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教师恰恰应该利用集体的力量,营造一种宽容的环境,如用班级良性的人际互动,让他在被宽容中学会宽容他人。比如,班级班规中有一条:如果双方发生矛盾,一方有权惩罚另一方。这条班规是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矛盾,但是如果老师制定班规时,加一条鼓励宽容对方就会受到表扬,让孩子在处理矛盾时知道自己有权惩罚对方,但是我更愿意宽容对方,是不是更好呢?如,在集体中树立榜样的作用,让他观察班上人际关系好的同学遇到类似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对比他的处理方法,指出问题所在,学会改进。教会学生解决矛盾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