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典古诗文浩如烟海,灿若繁星,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蕴涵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一首首泛黄的诗节,一段段优美的文章,代代传颂,历久弥新。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优秀的古诗文,能够陶冶性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如此,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呢?我谈一下几点感受。
【关键词】小学 古诗文 诵读
一、细心讲解,引发兴趣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虽然学生对于古诗词具有一定的学习欲望,但同时认为其不仅晦涩难懂,而且毫无用处。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伊始,便应该从诗词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并通过对诗人在写作当下心理、环境等的介绍分析,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做情感铺垫。此后,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这一环节虽传统却必不可少,因为小学生的古典文学积累较少,水平不高,对一些诗词中的惯用手法及意象未能准确把握,老师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做到字字能落实。因此,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的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古诗文素养,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内外兼修,培养自身的“书生”气质。
二、创造意境,展现古诗感染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充分说明了古诗中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在学生读懂诗词大意,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眼、耳、鼻等多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在身临其境、身闻其声、身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最终获得审美体验。如《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蟑,忽然闭口立。”描绘的是骑牛唱歌的牧童,忽然停歌静立捕蝉的生活画面,明白如话,浅显易懂。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的心情愉快时放声高歌的情景和平时捕捉蜻蜓、蝴蝶等昆虫时的体验,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诗中的意境。这些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通过想象,加深了学生诗境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反复诵读,理解吸收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味。《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共计160篇(段),附录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70首。此外,《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教师应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在确定感情基调后,把握节奏,抑扬顿挫,如此一来,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
学古诗词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灵活运用,以古诗词的言语去影响学生的言语,提升学生的言语品位和能力。因此,古诗的诵读应在综合朗读、反馈和思考的过程中如春风化雨般慢慢渗透,在不知不觉间将经典词句转化、吸收,在使用时信手拈来,不必临渴掘井。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创造性地引用古诗文来表达复杂含蓄的意思和情感时,教师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激发其学习和运用古诗文的兴趣和热情。
四、课外延伸,提升素养
随着家长对孩子学龄前教育的重视,多数学生在幼儿时期便能够背诵一些朗朗上口的经典诗句,但往往不知其意。这说明在孩子们中间开展课外经典诵读具有可行性。因此,除课堂教学外,经典诵读还必须向课外延伸。如何指导小学生在课外诵读中收到实效,就必须教会学生从古诗文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同时,为检验课外诵读效果,还可以定期开展班级古诗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
2.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诗句,写简单的赏析文章,写读后感等,这种边读边写的诵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更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写诵读感想。
3.编赏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古诗文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经典诵读,而且会动手动脑。每个学期,我都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组织课外诵读活动中,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古诗中“春的脚步”》《难忘送别》《乘上诗歌的翅膀》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诵读读目标,同时也便于我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教师要满怀对中华经典古诗文的美好情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传承经典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种活动,组织孩子们从小诵读经典,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种古典文化的种子。
(作者单位:安徽省舒城县汤池镇镜石小学)
编辑/赵军
【关键词】小学 古诗文 诵读
一、细心讲解,引发兴趣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发现:虽然学生对于古诗词具有一定的学习欲望,但同时认为其不仅晦涩难懂,而且毫无用处。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伊始,便应该从诗词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并通过对诗人在写作当下心理、环境等的介绍分析,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做情感铺垫。此后,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这一环节虽传统却必不可少,因为小学生的古典文学积累较少,水平不高,对一些诗词中的惯用手法及意象未能准确把握,老师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做到字字能落实。因此,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的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古诗文素养,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内外兼修,培养自身的“书生”气质。
二、创造意境,展现古诗感染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充分说明了古诗中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在学生读懂诗词大意,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眼、耳、鼻等多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在身临其境、身闻其声、身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最终获得审美体验。如《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蟑,忽然闭口立。”描绘的是骑牛唱歌的牧童,忽然停歌静立捕蝉的生活画面,明白如话,浅显易懂。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的心情愉快时放声高歌的情景和平时捕捉蜻蜓、蝴蝶等昆虫时的体验,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诗中的意境。这些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通过想象,加深了学生诗境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反复诵读,理解吸收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味。《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共计160篇(段),附录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70首。此外,《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教师应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在确定感情基调后,把握节奏,抑扬顿挫,如此一来,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
学古诗词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灵活运用,以古诗词的言语去影响学生的言语,提升学生的言语品位和能力。因此,古诗的诵读应在综合朗读、反馈和思考的过程中如春风化雨般慢慢渗透,在不知不觉间将经典词句转化、吸收,在使用时信手拈来,不必临渴掘井。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创造性地引用古诗文来表达复杂含蓄的意思和情感时,教师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激发其学习和运用古诗文的兴趣和热情。
四、课外延伸,提升素养
随着家长对孩子学龄前教育的重视,多数学生在幼儿时期便能够背诵一些朗朗上口的经典诗句,但往往不知其意。这说明在孩子们中间开展课外经典诵读具有可行性。因此,除课堂教学外,经典诵读还必须向课外延伸。如何指导小学生在课外诵读中收到实效,就必须教会学生从古诗文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同时,为检验课外诵读效果,还可以定期开展班级古诗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
2.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诗句,写简单的赏析文章,写读后感等,这种边读边写的诵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更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写诵读感想。
3.编赏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古诗文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经典诵读,而且会动手动脑。每个学期,我都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组织课外诵读活动中,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古诗中“春的脚步”》《难忘送别》《乘上诗歌的翅膀》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诵读读目标,同时也便于我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教师要满怀对中华经典古诗文的美好情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传承经典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种活动,组织孩子们从小诵读经典,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种古典文化的种子。
(作者单位:安徽省舒城县汤池镇镜石小学)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