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应传授给小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只有既掌握知识又会运用所学知识才能使智力得到发展,才算是学到了真正的本领。以往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要靠不断地在实践中运用。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欲望
  
  布鲁納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必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以发展及提高。首先,教师应把学生引入实践活动中去。“问题是学习的开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欲望,学生自然会积极地投入实践活动中去。问题总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的。例如,我在教二年级的学生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之前,必须先让学生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在掌握相关的知识前提下,提出问题:“我们学会了《汉语拼音字母表》,这到底能对我们下一步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思索之余,紧接着激发学生的兴趣:“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字典中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便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了。你们有兴趣当一名‘小小研究员’,参与本次活动吗?”学生被命名为‘小小研究员’参与实践活动,当然不甘落后,学习劲头十足。有个学生因为汉语拼音字母表记得不太熟,还迫不及待地翻书,认真地复习。他在实践中发现原来以前学的知识是很重要的。
  
  二、做好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教育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应组织好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利用已学过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语文课培养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而且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学习、生活的工具,是个体求得发展的基本条件。例如,我教学生学习语言交际——《学会祝贺》这节课之前,我先组织同学们参与贺卡设计活动。学生们绘画、制作贺卡的热情远高于花一元钱来买张普通的贺卡。由于是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他们在送贺卡之前还反复地练说了几遍祝贺的话,希望老师、朋友能高兴地接受。我还组织学生们课后去祝贺其他需要祝贺的人。同学们想了很多,也说了很多。等下了课或放了学,他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去实践。他们不仅学会了祝贺,更学会了在生活中表达自己心意的一种方式。
  
  三、及时、合理地指导实践活动
  
  学生以前学过的学习方法,如果在后来的学习中不能灵活运用,那么这些知识还不能算被真正掌握。语文学科中,有许多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在讲读课上传授的。教师应及时、合理地设计各种练习让学生练一练,而这些练习若能联系生活实际,则学生更能及时、深刻地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做到活学活用。
  在劳动课上,学生们做过“塑丝毽子”。语文课上,在教学“吹、写、投、跑、游、跳、看、唱”这些词的运用时,我让学生重新“回”到劳动课上——请学生上台边讲边做“塑丝毽子”,要求用上准确的动词,介绍制作方法。学生们很容易地就说了一段话,而且用的动词非常准确。我曾教的二年级语文课本申有两篇课文与信有关,一篇是《寄往南极的信》,另一篇是《南极来信》。教完课文后,我启发学生们:写信是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方式,经常写信能提高写作水平。同学们平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值得告诉别人的事情,都可以用日记或写信的形式记录下来。后来,在国庆节七天长假中,我收到了好多学生的来信,信中告诉我一些他们在节假日的生活情况。有些学生生病了,还亲自写了请假条让家长或同学带给我……当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不足之处时,我会及时提出并予以指导。通过不断地实践,学生们不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了语文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四、重视开发、利用语文教育资源
  
  学生能否切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本身。因此,我觉得教师本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各种可用资源,不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运用语文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教育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我们要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来学语文,用学会的语文知识为现实生活服务。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着这样的愿望:“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于;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不断地积累知识,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填鸭式教学与现代初中生的成长愈显背道而驰,素质教育渐渐深入人心。语文教学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应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重点。在此方面,笔者在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平时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总结,与更多同仁交流、探索。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技巧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深入人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德育、智力、能力等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和优化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差别的学生,采用灵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求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是高效的、有乐趣的课堂。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体、
[摘 要]教育学家冷冉说过:“和谐的相关会使任知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情陶冶同时活跃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如何任知与情绪的相关上,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正确利用情感因素,以促进英语教学。  [关键词]扮演角色 挖掘潜力 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实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认识过程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综合素质会得到显著发展。  然而在考试成绩的指挥棒下,有时候也片面认为:“只要学生做的来,记的住,考的好就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学生思想一旦发散开来,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大声训斥几句: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五数上册,第59—60页例1,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内容简析:  本课研究简单周期现象,它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自然规律。它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  设计理念:  在具体情境的创设下,教师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内
[摘 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但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来具体实施时却遇到不少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课堂开展探究活动的现状和困境,然后从自身经验与实践出发,总结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供大家讨论。  [关键词]探究活动 开展 能力    人教版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经过几年的的课
【摘要】高三的物理教学以复习为主,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落实习题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学案教学法指导下的分层布置课后作业,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获得适当的训练、巩固和成功后的喜悦感,心理上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平衡感,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使智能上存在差异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物理知识和能力获得不同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使写字教学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虽然课程标准上有明确要求,学校墙上课表中的“写字课”字样也赫然入目,但实际上常常被挪作他用。至于毛笔字的情况就更让人不容乐观,有的学校从环境卫生方面考虑,怕学生弄赃了手脸和墙壁地面,干脆将毛笔字课停掉,最多也只是课堂上空谈技法,课外自己操练,可被学校扫出校门的科目又能有几个学生和家长自觉重视呢?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轰轰烈烈,从课程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当前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在建立素质教育体制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方法等问题谈点看法,以求指教。  一、应试教育制约了历史学科教学功能与活力的发挥。  应试教育的机制是一种选拔、淘汰机制,考试则是选拔或者淘汰的手段,而且几乎是唯一手段。因此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的高低很自然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最重要的尺度。这就必然造
一,调查目的: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写字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本《写字》要求:“作为中学生必须了解汉字的书写知识,重视书写训练,努力把汉字写得正确、规范、美观。”  近年来,农村初中生的字写得越来越丑,越来越不规范。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书写基本要素之一的书写工具,对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