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第一次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概念,还是来源于二战时期,英国了不起的数学家图灵的创意。这个近乎“神”一般的男人凭借一己之力破解了德国的恩尼格码,使得盟军提前两年获得了胜利,而他设计用来破解德军密码的机器“图灵机”,就是我们现代电脑的鼻祖,现在人类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项,便是“图灵奖”,但是图灵对人类的贡献远远不止一台开创了新纪元的电脑机器,还有他对这种机器超前的设想,那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科学上有着严格的定义,分别是弱人工只能阶段和强人工智能阶段,如今世界各国都在拼命的发展这项科技,中国甚至把人工智能列入到国家发展规划中。但是迄今为止人类依然处于人工智能的起步阶段,甚至远远算不上弱人工智能,引用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的一句名言,“现在的人工智能,前面有多少智能,后面就有多少人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说过,现代的人工智能就是大数据和统计学。
关键词:发展的瓶颈;利弊关系;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相对于自然法则来说的。大家知道,大自然中,有智慧的,通常是仅仅指人类。人太孤单,也太累了。于是,想开发一种智慧,来替人类工作,来陪伴人类。它就是人工智能。什么时候,它能和人几无区别,就是一个人类,只是属于人类创造。这只是一个终极目标。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一、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
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区别就在于,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人类是地球自然创造人并进化成人。所以,假设这个世界是唯物可知论的,那么人工智能将来是一定会取代人类作为人类文明的延续的。地球生态对于人类进化的影响因素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是有限的,也可以说人类是由于地球环境不断进化成人,人的复杂程度一定也是有限的,当我们通过望远镜和显微镜看到了更加复杂的世界时,更进一步的进化就不是地球生态能完成的了,这需要我们自己努力。我想这是可以预见的,当人工智能拥有了自我学习和自我进化能力后,超过人类是一定的事情。
虽然人创造了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不是人类的工具,更不是人类的敌人,他就是人类本身,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表现,从碳基到硅基,从自然进化到自我进化,从顺从环境到改造环境。这才是人类文明的未来,不然受限于大脑的容量,寿命的长短,人类文明就走到末路了
二、发展人工智能的利弊关系
目前人工智能在一些行业领域内已经为人类创造出了很多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工智能可以在一些行业代替人类做一些人类不想做、甚至不能做的工作,在一些行业甚至比人类的工作效率更高,而且本身AI犯错误的概率比人低,并且能够持续工作,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带来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未来的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做饭,帮助人类进行学习,甚至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起到一个保姆的作用,实时监护人类的健康,生病了直接给人来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工智能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让人类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人工智能发展的弊端显现了生活速度的下降,人生活节奏的慢,突出体现了人的懒惰。
科技的发展永远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一直以来很长时间的问题。所以,也有很多人會认为人工智能很有可能是我们人类灭顶的灾难。甚至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最近,许多科幻电影都在给我们传递一种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成为世界的新霸主,人类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这样的一种思想我们关于人工智能之间的事情,并且有了自己的思维想杀死人类,他们来统治世界。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对人工智能应加以好的利用,同时要避免带来的弊端,人工智能与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长远的发展。
三、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
1.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结合,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方便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让核心计算机通过程序计算模拟人的意识、通过自身的程序思维来处理信息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能够做出和人类行为相似的智能机器,这个领域还包括智能机器人、语音和语言识别、条形和图形识别、自然语言本能处理和专家系统等。总体而言,它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服务的。
2.自主学习成为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其实,让人工智能“大脑”变智能是三个分阶段进行的学习过程,第一阶段是简单机器学习,第二阶段是深度思考学习,第三阶段是自主思考学习。而目前人工智能一直在最初始的阶段停留。
3.人工智能将对劳动力产生冲击,影响就业
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不少人工智能替代了人类,这样高效率低成本的竞争者不得不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压力,但事实上来说,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正面影响超过负面冲击,简易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之后,随之的是大量劳动力的释放,人类将会掌握更高技术的能力而不是低级简单操作的能力,人才也会越来越多。
四、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
人类智能的核心和周边:我认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为核心和周边,核心是人类的意识,周边包括人类的眼,耳,鼻,舌,身。总体来看是佛教的六识。即人的六种感官体验:心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就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概况来说,只是着力发展了其中的三识:意识,听觉,视觉。也就是目前的AI对于真正的仿人智能来说还缺乏三个维度。
可是,人工智能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也可以称之为瓶颈,将其总结为以下四点: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这些瓶颈问题主要包括:数据瓶颈、泛化瓶颈、能耗瓶颈、语义鸿沟瓶颈、可靠性瓶颈等。
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瓶颈并非技术瓶颈,而是产品升级瓶颈。一波科技趋势从兴起到没落,通常会依次经历三个阶段:技术>产品、产品>技术、运营>产品。移动互联网已经走到了第三阶段,而人工智能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升级的阶段。怎样用人类的智慧去创造改变世界的人工智能产品才是我们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志良.机器智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吴军.智能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3]皮埃罗·斯加鲁菲.智能的本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4]托马斯·瑞德.机器崛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郑涵(2000-),女,山东日照人,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读专科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王珽(1992-),女,甘肃兰州人,硕士,工作于烟台南山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关键词:发展的瓶颈;利弊关系;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相对于自然法则来说的。大家知道,大自然中,有智慧的,通常是仅仅指人类。人太孤单,也太累了。于是,想开发一种智慧,来替人类工作,来陪伴人类。它就是人工智能。什么时候,它能和人几无区别,就是一个人类,只是属于人类创造。这只是一个终极目标。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一、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
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区别就在于,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人类是地球自然创造人并进化成人。所以,假设这个世界是唯物可知论的,那么人工智能将来是一定会取代人类作为人类文明的延续的。地球生态对于人类进化的影响因素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是有限的,也可以说人类是由于地球环境不断进化成人,人的复杂程度一定也是有限的,当我们通过望远镜和显微镜看到了更加复杂的世界时,更进一步的进化就不是地球生态能完成的了,这需要我们自己努力。我想这是可以预见的,当人工智能拥有了自我学习和自我进化能力后,超过人类是一定的事情。
虽然人创造了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不是人类的工具,更不是人类的敌人,他就是人类本身,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表现,从碳基到硅基,从自然进化到自我进化,从顺从环境到改造环境。这才是人类文明的未来,不然受限于大脑的容量,寿命的长短,人类文明就走到末路了
二、发展人工智能的利弊关系
目前人工智能在一些行业领域内已经为人类创造出了很多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工智能可以在一些行业代替人类做一些人类不想做、甚至不能做的工作,在一些行业甚至比人类的工作效率更高,而且本身AI犯错误的概率比人低,并且能够持续工作,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带来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未来的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做饭,帮助人类进行学习,甚至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起到一个保姆的作用,实时监护人类的健康,生病了直接给人来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工智能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让人类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人工智能发展的弊端显现了生活速度的下降,人生活节奏的慢,突出体现了人的懒惰。
科技的发展永远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一直以来很长时间的问题。所以,也有很多人會认为人工智能很有可能是我们人类灭顶的灾难。甚至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最近,许多科幻电影都在给我们传递一种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成为世界的新霸主,人类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这样的一种思想我们关于人工智能之间的事情,并且有了自己的思维想杀死人类,他们来统治世界。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对人工智能应加以好的利用,同时要避免带来的弊端,人工智能与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长远的发展。
三、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
1.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结合,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方便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让核心计算机通过程序计算模拟人的意识、通过自身的程序思维来处理信息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能够做出和人类行为相似的智能机器,这个领域还包括智能机器人、语音和语言识别、条形和图形识别、自然语言本能处理和专家系统等。总体而言,它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服务的。
2.自主学习成为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其实,让人工智能“大脑”变智能是三个分阶段进行的学习过程,第一阶段是简单机器学习,第二阶段是深度思考学习,第三阶段是自主思考学习。而目前人工智能一直在最初始的阶段停留。
3.人工智能将对劳动力产生冲击,影响就业
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不少人工智能替代了人类,这样高效率低成本的竞争者不得不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压力,但事实上来说,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正面影响超过负面冲击,简易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之后,随之的是大量劳动力的释放,人类将会掌握更高技术的能力而不是低级简单操作的能力,人才也会越来越多。
四、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
人类智能的核心和周边:我认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为核心和周边,核心是人类的意识,周边包括人类的眼,耳,鼻,舌,身。总体来看是佛教的六识。即人的六种感官体验:心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就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概况来说,只是着力发展了其中的三识:意识,听觉,视觉。也就是目前的AI对于真正的仿人智能来说还缺乏三个维度。
可是,人工智能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也可以称之为瓶颈,将其总结为以下四点: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会计算不会“算计”,有专才无通才。这些瓶颈问题主要包括:数据瓶颈、泛化瓶颈、能耗瓶颈、语义鸿沟瓶颈、可靠性瓶颈等。
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瓶颈并非技术瓶颈,而是产品升级瓶颈。一波科技趋势从兴起到没落,通常会依次经历三个阶段:技术>产品、产品>技术、运营>产品。移动互联网已经走到了第三阶段,而人工智能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升级的阶段。怎样用人类的智慧去创造改变世界的人工智能产品才是我们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志良.机器智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吴军.智能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3]皮埃罗·斯加鲁菲.智能的本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4]托马斯·瑞德.机器崛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郑涵(2000-),女,山东日照人,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读专科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王珽(1992-),女,甘肃兰州人,硕士,工作于烟台南山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