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工作要求之外,很少有什么能勾起你的好奇心,想要对它一探究竟。
列了无数学习计划,但都因为紧张忙碌的生活而搁浅,变成计划簿上的废弃项。
报班学习,结果翘课次数比听课次数还多,白白浪费了金钱,一无所成……
离开了校园,我们还要不要学习?还会不会学习?
走入职场,我们的学习是为升职加薪?还是满足自己的兴趣?
工作与学习的KPK赛
北京奥运会之前,有人针对白领阶层做过一次学习英语的调查。结果发现,工作需要之外学习英语的人不到10%。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选择报班学习,但是能够全程坚持下来的人群比例尚未过半。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保证每天不低于半小时学习时间的人则更为稀少。
我们的工作是不是真的这么忙,连半个小时的时间都挤不出来?遗憾的是,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为,发呆、浏览无用网页、下班后的约会、闲逛已经成为公认的现代人浪费时间的方式,我们无法将工作忙碌作为逃避学习的借口。
郑新伟,男,毕业5年。
职业经历:管理专业毕业,后入国有企业工作两年。因为兴趣所致,大学时就开始学习心理学,现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由职业者。
1.毕业之后,你的业余时间中有多大比例拿出来学习?
工作那两年里,一半以上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心理学了。现在我是自由职业者,除了咨询和写作之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补充知识,可以说是全职学习。
2.你在工作之后的学习侧重哪个方面?比如本职能力的提升,或者英语、驾照等个人素质的提升?
我本人是很注重兴趣的,而且这也是我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学习多侧重于自己喜欢的心理学。后来我离开国企,等于改行,彻底选了心理学领域,边做边学。
当然,像英语、驾照这样的常规学习我也是有的,只是属于阶段性的。比如为了看一些国外的专业书,专门恶补了一段英语,之后就是边看书边翻字典,在实践中提高了。
3.工作之后,你都会采取哪种方式学习?自学还是报班?或者到高校听免费讲座等等?
自学,当然也会去蹭免费讲座听。这里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考试对我的学习也很有促进作用。事实上,考试是一种约束和敦促,我复习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考试范围,这个过程学到的东西很多。
4.很多人认为工作后再学习很难,因为生活压力大,忙着赚钱,静不下心。你有这样的感觉吗?怎样避免这种干扰?
压力是有的,尤其作为自由职业者,经济压力和很多琐事都会分散我的学习精力。一般来说,我会给自己制订计划,让自己就像在上班一样。比如每天早晨必须7点起床,有一小时的时间用来洗漱、处理琐事,然后8点开始学习。下午会安排一些咨询或者写作的工作。
当然,计划不是死的,可以灵活修改。比如,某天上午你确实没有学习的心情,那么可以把下午的工作挪到前面,而学习放在下午进行。修改计划的大前提是:今天的任务必须全部完成,否则就会给自己留下懒惰的借口。
5.学习会激发你的生活热情或者工作热情吗?举个例子。
当然会。心理学本来就是用来影响生活的,我学习它的初衷也是改变自己。比如前段时间我的情绪不太好,很多问题想不通。但是最近读了海灵格的书,情绪就恢复了很多,并且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6.工作后的学习经历,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学习本身就带来乐趣。每个人的快乐来源不同,有的人赚很多钱就会快乐,有的人要被别人认同才能快乐,而像我这类人就会觉得掌握很多知识就是快乐。学习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享受它的过程,感受自己的知识慢慢增长,很有成就感。
7.如果你所学的东西永远不能变成物质价值,你还会坚持吗?
如果一个人坚持做他喜欢的事,学他喜欢的东西,那就说明他的物质需求尚能被满足,无需放弃爱好去赚钱。
当然,我也相信,没有什么知识是毫无物质价值的,尤其在这样一个时代。
8.在学习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掌握的知识越多,你就会发现未知领域越大。我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进入了一个瓶颈,需要对所学的东西有一个统合。
小婧,女,毕业2年。
职业经历:毕业后进入某私企做会计。
1.毕业之后,你的业余时间中有多大比例拿出来学习?
每周大约有半天时间用在学习上。
2.你在工作之后的学习侧重哪个方面?比如本职能力的提升,或者英语、驾照等个人素质的提升?
主要是学英语。关于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
3.工作之后,你都会采取哪种方式学习?自学还是报班?或者到高校听免费讲座等等?
公司有各种培训,偶尔也会自学。
4.很多人认为工作后再学习很难,因为生活压力大,忙着赚钱,静不下心。你有这样的感觉吗?怎样避免这种干扰?
这样的感觉很强烈,总觉得工作以后就静不下心学习了。比如公司为员工提供英语培训,并且今年开始要求所有员工都要在商业英语中过级。每周有四天早晨都要上英语课,刚开始我还能坚持,但是到了月底结账,我常常加班,第二天起不了早,于是就逃课。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半年过去了,我去上课的次数不到10次。我也很困扰,不知道这样如何考过级。
5.学习会激发你的生活热情或者工作热情吗?举个例子。
很少。
6.工作后的学习经历,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开始反思自己的毅力和计划能力。
7.如果你所学的东西永远不能变成物质价值,你还会坚持吗?
前提是衣食无忧,同时我又真的对这个东西感兴趣,那么我会坚持学下去的。
8.在学习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坚持不下去,总是被各种琐事搞得心烦意乱,完全没有学习的状态。
杨振国,男,毕业10年。
职业经历:毕业后在外企工作两年,而后自己创业,成立猎头公司。
1.毕业之后,你的业余时间中有多大比例拿出来学习?
我很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我比较喜欢阶段性学习。比如自己创业后第三年,我就到加拿大进修了半年时间,去年又去英国学习8个月。工作状态下精神难以集中到学习上去,所以我认为阶段性学习的效率很高。
2.你在工作之后的学习侧重哪个方面?比如本职能力的提升,或者英语、驾照等个人素质的提升?
有两个方面:阶段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业务能力,而英语和日语则是在平常工作中边用边学。
3.工作之后,你都会采取哪种方式学习?自学还是报班?或者到高校听免费讲座等等?
主要是进研修班学习,我比较适应老师讲课的方式,自学效率不高。
4.很多人认为工作后再学习很难,因为生活压力大,忙着赚钱,静不下心。你有这样的感觉吗?怎样避免这种干扰?
的确有这种感觉,所以我才会选择某段时间暂别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
5.学习会激发你的生活热情或者工作热情吗?举个例子。
当然。学习对我来说是一种放松,从工作中抽身出来,重回校园的环境。每次这样充电之后,都像刚毕业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
6.工作后的学习经历,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专业能力的提高。
7.如果你所学的东西永远不能变成物质价值,你还会坚持吗?
不会。那我会去选择能变成物质价值的东西来学,毕竟学以致用,我认为这是学习的目的。
8.在学习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目前还没有特别大的困惑。
什么在妨碍你学习
一位企业家从40岁开始,每天拿出两小时练画。退休两年后,他办了第一场个人画展,实现了儿时做画家的心愿。
还有一位研究婚姻关系的专家,受邀出国演讲却苦于英文太差。45岁那年,她下定决心要学好英文,每天利用等公交车、坐地铁的时间背单词,三年后已经可以流利对话。
人们常说这个困难那个不行:生活琐事占用了精力,常常加班没有时间,或者是年纪增大记忆力下降……这些真的是阻碍学习的因素吗?还是根本原因在于,你已经彻底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没有学习动力:学这个能加薪吗?
跟工作以后的人谈学习,最常被问到的话就是:学这个能加薪吗?对于考证有用吗?不是说这样思考的人就庸俗,毕竟外部的物质刺激也是学习动机的一种。但是,无数的动机之中,哪种动机的作用力更长久,能支撑学习走得更远?显然还是兴趣。
有很多人苦恼:我没有什么兴趣。此言差矣。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拿来做兴趣。有人喜欢做手工,天天飞针走线,一段时间后变成了十字绣高手,作品可以出售、参展。有人喜欢看小说,看得不过瘾就自己写,最终成为著名网络写手。还有人喜欢玩网络游戏,玩着玩着成了游戏开发商……或者,哪怕你只是喜欢捏泥人,捏得不好看,卖不出去也参不了展,但能在工作闲暇博得一乐,也未尝不可。
说白了,最好的学习状态就是“我乐意,我享受”,而不是总想着“学到的东西可以赚取什么”。
目标不明确:很多都想学,不知道学什么。
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某天,这头小毛驴站在两堆一样的干草之间,犹豫了很久也不知道到底要吃哪一堆,最后在无所适从中活活饿死。这种因为选择自由而带来的左右为难的困境,就被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离开校园后,学习不再是老师的作业、家长的要求,我们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也因此增添了焦虑心理。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学习者做两种准备:一个是长久的学习计划,选择一个要坚持一辈子的学习方向,最好是从兴趣出发的;另一个则是短期的学习计划,比如近阶段对某个事物特别感兴趣,或者工作需要必须学的,可以作为短期冲刺学习的目标。
无法坚持到底:计划100次,行动却为0。
在如今这个信息更替迅速的时代,如果说大家都忽略学习的重要性,那真的是冤枉人了。几乎职场中的每个人都知道,必须充电才能生存。但是,绝大多数想要学习的人都抱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总是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懒惰”就能解释的。
其实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就是不懂延迟享受,总是想“今天先玩会儿,明天再学习”。心理学中著名的糖果实验就是针对延迟享受的,心理学家给孩子分发糖果,要求是:如果马上吃,那么只能吃一块;如果10分钟后吃,那么可以吃两块。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忍不住诱惑,马上就吃,而有的孩子则能为了长远利益忍受暂时的痛苦。心理学家又对这些孩子做了跟踪调查,发现20年后,那些懂得延迟享受的孩子成就更高。
学习对延迟享受能力是一种考验。曾有位成功人士这样分享他的学习经验:每次学到厌倦想要玩游戏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再学5分钟,5分钟后我就可以玩游戏。”其实,当你再次投入到学习状态,就不会再记得游戏这回事了。最重要的是,当你完成了学习计划,甚至是超额完成以后,你从游戏中得到的快乐就会加倍。
另外,导致多次计划却从无行动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习得无助。有些人喜欢给自己制订苛刻的计划,要求过严就会加重心理压力,减少了行动的乐趣。而一旦完成不了,就会打击自己的信心,觉得下次肯定也做不来。于是,连续几次之后连列计划的兴趣都没有了。
如果你也是因此而阻碍了学习,那么建议你给自己列个容易完成的计划,加强信心之后再做调整。
缺乏求知欲:周围也没什么新鲜事。
一般说来,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对生活和工作也很难兴致勃勃。说白了,让他们感到缺乏兴趣的事情可不止学习一件。他们厌倦现有的生活状态,但又不知如何改变,也缺乏改变的勇气。这种心态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我不想了解新事物,因为新鲜知识会冲击已有的生活。
要想重拾学习热情,找到被淹没已久的好奇心,最有效的做法是从小事做起。比如改变一下办公桌的布置,让原本凌乱的摆设更有序一些;如果租房住可以考虑搬家,换个新环境,或者是拿出一整天的时间收拾住处,把塞在不知哪个角落的旧物翻出来……这些都会增加你对生活的探求心,让你感受到改变的乐趣。而且如果经常这么做,你就不会害怕改变,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
不会管理时间:时刻处于混乱焦躁之中。
“时间是永远不会结束的挑战。”百达翡丽全球副总裁Thierry Stern的这句名言对所有学习者都有意义。
上帝给人们每天24小时,所有人都一样。第一个八小时大家都在工作,第二个八小时大家都在睡觉。人与人的区别就是第三个八小时创造出来的。如果你每天花3个小时上下班,两个小时吃早中晚饭,1个小时看电视,那么,剩下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只有两小时了。但是,如果你能从交通、睡觉、吃饭里分别省出一些时间花在学习上,你的学习进步将是惊人的。那么,如何“挖”出这些零散时间?如何分配它们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日之计不在晨,在于前一天晚上。也就是说,每天睡觉前要列好明天的工作、学习计划。
*把任务分块,不要让自己感觉,一整天会被一件事情压死。
*先完成最难的任务。比如背英语和读古文同是今天的学习任务,前者对你更难些,那么就先背英语。这样会减轻心理压力,后面的任务更容易完成。
*做每件事之前预留5分钟准备。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准备时间,做起来会更顺手。
*善于利用零碎时间,比如坐车、开会前5分钟、等朋友来赴约时,都可以用来学习。
列了无数学习计划,但都因为紧张忙碌的生活而搁浅,变成计划簿上的废弃项。
报班学习,结果翘课次数比听课次数还多,白白浪费了金钱,一无所成……
离开了校园,我们还要不要学习?还会不会学习?
走入职场,我们的学习是为升职加薪?还是满足自己的兴趣?
工作与学习的KPK赛
北京奥运会之前,有人针对白领阶层做过一次学习英语的调查。结果发现,工作需要之外学习英语的人不到10%。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选择报班学习,但是能够全程坚持下来的人群比例尚未过半。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保证每天不低于半小时学习时间的人则更为稀少。
我们的工作是不是真的这么忙,连半个小时的时间都挤不出来?遗憾的是,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为,发呆、浏览无用网页、下班后的约会、闲逛已经成为公认的现代人浪费时间的方式,我们无法将工作忙碌作为逃避学习的借口。
郑新伟,男,毕业5年。
职业经历:管理专业毕业,后入国有企业工作两年。因为兴趣所致,大学时就开始学习心理学,现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由职业者。
1.毕业之后,你的业余时间中有多大比例拿出来学习?
工作那两年里,一半以上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心理学了。现在我是自由职业者,除了咨询和写作之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补充知识,可以说是全职学习。
2.你在工作之后的学习侧重哪个方面?比如本职能力的提升,或者英语、驾照等个人素质的提升?
我本人是很注重兴趣的,而且这也是我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学习多侧重于自己喜欢的心理学。后来我离开国企,等于改行,彻底选了心理学领域,边做边学。
当然,像英语、驾照这样的常规学习我也是有的,只是属于阶段性的。比如为了看一些国外的专业书,专门恶补了一段英语,之后就是边看书边翻字典,在实践中提高了。
3.工作之后,你都会采取哪种方式学习?自学还是报班?或者到高校听免费讲座等等?
自学,当然也会去蹭免费讲座听。这里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考试对我的学习也很有促进作用。事实上,考试是一种约束和敦促,我复习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考试范围,这个过程学到的东西很多。
4.很多人认为工作后再学习很难,因为生活压力大,忙着赚钱,静不下心。你有这样的感觉吗?怎样避免这种干扰?
压力是有的,尤其作为自由职业者,经济压力和很多琐事都会分散我的学习精力。一般来说,我会给自己制订计划,让自己就像在上班一样。比如每天早晨必须7点起床,有一小时的时间用来洗漱、处理琐事,然后8点开始学习。下午会安排一些咨询或者写作的工作。
当然,计划不是死的,可以灵活修改。比如,某天上午你确实没有学习的心情,那么可以把下午的工作挪到前面,而学习放在下午进行。修改计划的大前提是:今天的任务必须全部完成,否则就会给自己留下懒惰的借口。
5.学习会激发你的生活热情或者工作热情吗?举个例子。
当然会。心理学本来就是用来影响生活的,我学习它的初衷也是改变自己。比如前段时间我的情绪不太好,很多问题想不通。但是最近读了海灵格的书,情绪就恢复了很多,并且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6.工作后的学习经历,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学习本身就带来乐趣。每个人的快乐来源不同,有的人赚很多钱就会快乐,有的人要被别人认同才能快乐,而像我这类人就会觉得掌握很多知识就是快乐。学习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享受它的过程,感受自己的知识慢慢增长,很有成就感。
7.如果你所学的东西永远不能变成物质价值,你还会坚持吗?
如果一个人坚持做他喜欢的事,学他喜欢的东西,那就说明他的物质需求尚能被满足,无需放弃爱好去赚钱。
当然,我也相信,没有什么知识是毫无物质价值的,尤其在这样一个时代。
8.在学习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掌握的知识越多,你就会发现未知领域越大。我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进入了一个瓶颈,需要对所学的东西有一个统合。
小婧,女,毕业2年。
职业经历:毕业后进入某私企做会计。
1.毕业之后,你的业余时间中有多大比例拿出来学习?
每周大约有半天时间用在学习上。
2.你在工作之后的学习侧重哪个方面?比如本职能力的提升,或者英语、驾照等个人素质的提升?
主要是学英语。关于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
3.工作之后,你都会采取哪种方式学习?自学还是报班?或者到高校听免费讲座等等?
公司有各种培训,偶尔也会自学。
4.很多人认为工作后再学习很难,因为生活压力大,忙着赚钱,静不下心。你有这样的感觉吗?怎样避免这种干扰?
这样的感觉很强烈,总觉得工作以后就静不下心学习了。比如公司为员工提供英语培训,并且今年开始要求所有员工都要在商业英语中过级。每周有四天早晨都要上英语课,刚开始我还能坚持,但是到了月底结账,我常常加班,第二天起不了早,于是就逃课。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半年过去了,我去上课的次数不到10次。我也很困扰,不知道这样如何考过级。
5.学习会激发你的生活热情或者工作热情吗?举个例子。
很少。
6.工作后的学习经历,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开始反思自己的毅力和计划能力。
7.如果你所学的东西永远不能变成物质价值,你还会坚持吗?
前提是衣食无忧,同时我又真的对这个东西感兴趣,那么我会坚持学下去的。
8.在学习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坚持不下去,总是被各种琐事搞得心烦意乱,完全没有学习的状态。
杨振国,男,毕业10年。
职业经历:毕业后在外企工作两年,而后自己创业,成立猎头公司。
1.毕业之后,你的业余时间中有多大比例拿出来学习?
我很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我比较喜欢阶段性学习。比如自己创业后第三年,我就到加拿大进修了半年时间,去年又去英国学习8个月。工作状态下精神难以集中到学习上去,所以我认为阶段性学习的效率很高。
2.你在工作之后的学习侧重哪个方面?比如本职能力的提升,或者英语、驾照等个人素质的提升?
有两个方面:阶段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业务能力,而英语和日语则是在平常工作中边用边学。
3.工作之后,你都会采取哪种方式学习?自学还是报班?或者到高校听免费讲座等等?
主要是进研修班学习,我比较适应老师讲课的方式,自学效率不高。
4.很多人认为工作后再学习很难,因为生活压力大,忙着赚钱,静不下心。你有这样的感觉吗?怎样避免这种干扰?
的确有这种感觉,所以我才会选择某段时间暂别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
5.学习会激发你的生活热情或者工作热情吗?举个例子。
当然。学习对我来说是一种放松,从工作中抽身出来,重回校园的环境。每次这样充电之后,都像刚毕业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
6.工作后的学习经历,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专业能力的提高。
7.如果你所学的东西永远不能变成物质价值,你还会坚持吗?
不会。那我会去选择能变成物质价值的东西来学,毕竟学以致用,我认为这是学习的目的。
8.在学习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
目前还没有特别大的困惑。
什么在妨碍你学习
一位企业家从40岁开始,每天拿出两小时练画。退休两年后,他办了第一场个人画展,实现了儿时做画家的心愿。
还有一位研究婚姻关系的专家,受邀出国演讲却苦于英文太差。45岁那年,她下定决心要学好英文,每天利用等公交车、坐地铁的时间背单词,三年后已经可以流利对话。
人们常说这个困难那个不行:生活琐事占用了精力,常常加班没有时间,或者是年纪增大记忆力下降……这些真的是阻碍学习的因素吗?还是根本原因在于,你已经彻底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没有学习动力:学这个能加薪吗?
跟工作以后的人谈学习,最常被问到的话就是:学这个能加薪吗?对于考证有用吗?不是说这样思考的人就庸俗,毕竟外部的物质刺激也是学习动机的一种。但是,无数的动机之中,哪种动机的作用力更长久,能支撑学习走得更远?显然还是兴趣。
有很多人苦恼:我没有什么兴趣。此言差矣。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拿来做兴趣。有人喜欢做手工,天天飞针走线,一段时间后变成了十字绣高手,作品可以出售、参展。有人喜欢看小说,看得不过瘾就自己写,最终成为著名网络写手。还有人喜欢玩网络游戏,玩着玩着成了游戏开发商……或者,哪怕你只是喜欢捏泥人,捏得不好看,卖不出去也参不了展,但能在工作闲暇博得一乐,也未尝不可。
说白了,最好的学习状态就是“我乐意,我享受”,而不是总想着“学到的东西可以赚取什么”。
目标不明确:很多都想学,不知道学什么。
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某天,这头小毛驴站在两堆一样的干草之间,犹豫了很久也不知道到底要吃哪一堆,最后在无所适从中活活饿死。这种因为选择自由而带来的左右为难的困境,就被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离开校园后,学习不再是老师的作业、家长的要求,我们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也因此增添了焦虑心理。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学习者做两种准备:一个是长久的学习计划,选择一个要坚持一辈子的学习方向,最好是从兴趣出发的;另一个则是短期的学习计划,比如近阶段对某个事物特别感兴趣,或者工作需要必须学的,可以作为短期冲刺学习的目标。
无法坚持到底:计划100次,行动却为0。
在如今这个信息更替迅速的时代,如果说大家都忽略学习的重要性,那真的是冤枉人了。几乎职场中的每个人都知道,必须充电才能生存。但是,绝大多数想要学习的人都抱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总是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懒惰”就能解释的。
其实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就是不懂延迟享受,总是想“今天先玩会儿,明天再学习”。心理学中著名的糖果实验就是针对延迟享受的,心理学家给孩子分发糖果,要求是:如果马上吃,那么只能吃一块;如果10分钟后吃,那么可以吃两块。观察发现,有的孩子忍不住诱惑,马上就吃,而有的孩子则能为了长远利益忍受暂时的痛苦。心理学家又对这些孩子做了跟踪调查,发现20年后,那些懂得延迟享受的孩子成就更高。
学习对延迟享受能力是一种考验。曾有位成功人士这样分享他的学习经验:每次学到厌倦想要玩游戏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再学5分钟,5分钟后我就可以玩游戏。”其实,当你再次投入到学习状态,就不会再记得游戏这回事了。最重要的是,当你完成了学习计划,甚至是超额完成以后,你从游戏中得到的快乐就会加倍。
另外,导致多次计划却从无行动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习得无助。有些人喜欢给自己制订苛刻的计划,要求过严就会加重心理压力,减少了行动的乐趣。而一旦完成不了,就会打击自己的信心,觉得下次肯定也做不来。于是,连续几次之后连列计划的兴趣都没有了。
如果你也是因此而阻碍了学习,那么建议你给自己列个容易完成的计划,加强信心之后再做调整。
缺乏求知欲:周围也没什么新鲜事。
一般说来,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对生活和工作也很难兴致勃勃。说白了,让他们感到缺乏兴趣的事情可不止学习一件。他们厌倦现有的生活状态,但又不知如何改变,也缺乏改变的勇气。这种心态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我不想了解新事物,因为新鲜知识会冲击已有的生活。
要想重拾学习热情,找到被淹没已久的好奇心,最有效的做法是从小事做起。比如改变一下办公桌的布置,让原本凌乱的摆设更有序一些;如果租房住可以考虑搬家,换个新环境,或者是拿出一整天的时间收拾住处,把塞在不知哪个角落的旧物翻出来……这些都会增加你对生活的探求心,让你感受到改变的乐趣。而且如果经常这么做,你就不会害怕改变,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
不会管理时间:时刻处于混乱焦躁之中。
“时间是永远不会结束的挑战。”百达翡丽全球副总裁Thierry Stern的这句名言对所有学习者都有意义。
上帝给人们每天24小时,所有人都一样。第一个八小时大家都在工作,第二个八小时大家都在睡觉。人与人的区别就是第三个八小时创造出来的。如果你每天花3个小时上下班,两个小时吃早中晚饭,1个小时看电视,那么,剩下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只有两小时了。但是,如果你能从交通、睡觉、吃饭里分别省出一些时间花在学习上,你的学习进步将是惊人的。那么,如何“挖”出这些零散时间?如何分配它们以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日之计不在晨,在于前一天晚上。也就是说,每天睡觉前要列好明天的工作、学习计划。
*把任务分块,不要让自己感觉,一整天会被一件事情压死。
*先完成最难的任务。比如背英语和读古文同是今天的学习任务,前者对你更难些,那么就先背英语。这样会减轻心理压力,后面的任务更容易完成。
*做每件事之前预留5分钟准备。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准备时间,做起来会更顺手。
*善于利用零碎时间,比如坐车、开会前5分钟、等朋友来赴约时,都可以用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