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是中国股市走向成熟的标志。从海外经验看,机构投资者包括各种证券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社会保险基金、保险公司,还包括各种私人捐款基金会、社会慈善机构等。中国机构投资者20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下面听听来自机构专家的声音
机构投资者应主导市场
中国股市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当于人生从15岁向20岁的过渡期。未来5~10年,还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20年来变化喜人,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包括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证券化率已经接近80%,最高超过140%,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了资本大国。1990年上交所成立时,A股市场总市值只有31亿元,1991年上了百亿元大关,1992年上了千亿元大关,1997年上了万亿元大关,直到2005年,A股总市值基本上没突破过5万亿元大关,完全是个迷你型市场。但在2005年以后,市场规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在那一年之后,股权分制改革基本解决,股市融资功能变得强大,资产配置功能得以初步体现。
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迅速。1987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深圳市12家金融机构出资组成了全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后更名巨田证券,再后被招商证券托管), “仅有三五个人,七八条枪”。截至2010年6月30日,全国共有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8万亿元,净资产为5053.44亿元,净资本为3942.01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1755.51亿元。
1998年3月,中国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国泰基金成立,截至2010年6月30日,共有61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689只基金、21257.34亿元资产净值和24086.43亿份的份额规模。
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开拓了更多的渠道,使理性投资的成分逐步增大,同时对投资理念的树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然的,制度和监管方面有待改善,投机的成分还比较大,机构投资在运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如老鼠仓和内幕交易等。另外机构的理财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基金的收益甚至不能跑赢大盘。和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投资者更愿意亲自做投资,对机构的信赖度较低,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些问题。
现在市场不像以前一样同涨同跌,投资品种多,机会更多,但是更分散,需要更多专业知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机构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券商、基金、私募等机构投资者要主导整个市场。在发展和规范之间,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发展是硬道理,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所有问题,包括规范问题也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做投资必须要懂政策
以1990年深圳、上海交易所成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零的突破,奠定了日后快速发展的基石。1992年国务院证监会成立,形成了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格体系和监管体系。1999年《证券法》颁布,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2005年4月正式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无疑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之后又推出中小板和创业板,2010年推出了股指期货市场,在打击内幕交易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就。
把股市比作人生,它现在就处于青春期,很容易躁动。如果说有不足的话,我认为就是投机气氛过于浓厚,机构投资者散户化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相信在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实际经济发展隋况后,中国股市很快会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限售股的解禁以及市场上产品、规模和交易工具的增多,要求投资者的水平越来越专业,未来的市场投资者主要是以包括各类投资基金、券商理财、保险公司及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中小散户将逐渐淡出市场。
国内券商目前规模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还是离不开“靠天吃饭”的特点。经纪业务收入在公司总体收入中的占比太高,单一的通道服务还是经营主体。未来的券商发展将是看谁转型快,谁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培养积累人才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优质金融产品,用产品定市场价格,真正做到向服务要效益,改变以前靠扩大规模,以大取胜的竞争格局。未来的券商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股市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企业融资的渠道,监管层调控的基本目的和出发点是确保股市投融资功能的正常化。中国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创造和积累财富,都离不开企业的经营发展,而企业想可持续发展扩大规模对资金的需求很迫切,股市为此提供了一个平台。
股市和经济的各项指标走势并不会完全一致,股市是对未来经济的提前反应。由于中国股市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运行机制不是很成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虽然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但国内股市却未能真实反映。不过随着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深化,中国股市的内在机制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目前来看已初步具备体现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中国股市政策面最重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用于调控经济增速,对市场会有直接影响,政策面的导向会决定股票的基本面,基本面又决定整个市场面,市场面又决定投资者信心,信心又决定资金面。两会在每年3月初召开,这是一年内经济政策发布和经济信号揭示最为密集的时期,我习惯把每年的3月初至次年的2月底作为一个投资年度,以此来观察政策周期的波动更为有效。
在海外比较成熟的市场比如美国、欧盟等,政府对于财政、货币方面的政策干预对股市始终存在重大影响。9月16日,日本干预汇率市场使得日经指数上涨了85点,是最明显的例子。中国股市很多方面处于初级阶段,尚待做出适应和改变,政策可能涉及的更广泛一点,给大家的感觉是政策市。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市场也有有利一面,投资者可以跟随政府的产业政策方向来选择品种、择机人市。
中国的证券投资者无论从专业知识、风险控制及对市场的认识还需要有更大的提高,这样才能适应证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我想对投资者和《大众理财顾问》的读者说,要认真研究国家经济政策,把握好投资节奏,以平稳心态面对市场。
机构投资者应主导市场
中国股市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当于人生从15岁向20岁的过渡期。未来5~10年,还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20年来变化喜人,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包括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证券化率已经接近80%,最高超过140%,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了资本大国。1990年上交所成立时,A股市场总市值只有31亿元,1991年上了百亿元大关,1992年上了千亿元大关,1997年上了万亿元大关,直到2005年,A股总市值基本上没突破过5万亿元大关,完全是个迷你型市场。但在2005年以后,市场规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在那一年之后,股权分制改革基本解决,股市融资功能变得强大,资产配置功能得以初步体现。
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迅速。1987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深圳市12家金融机构出资组成了全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后更名巨田证券,再后被招商证券托管), “仅有三五个人,七八条枪”。截至2010年6月30日,全国共有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8万亿元,净资产为5053.44亿元,净资本为3942.01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1755.51亿元。
1998年3月,中国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国泰基金成立,截至2010年6月30日,共有61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689只基金、21257.34亿元资产净值和24086.43亿份的份额规模。
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开拓了更多的渠道,使理性投资的成分逐步增大,同时对投资理念的树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然的,制度和监管方面有待改善,投机的成分还比较大,机构投资在运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如老鼠仓和内幕交易等。另外机构的理财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基金的收益甚至不能跑赢大盘。和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投资者更愿意亲自做投资,对机构的信赖度较低,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些问题。
现在市场不像以前一样同涨同跌,投资品种多,机会更多,但是更分散,需要更多专业知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机构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券商、基金、私募等机构投资者要主导整个市场。在发展和规范之间,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发展是硬道理,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所有问题,包括规范问题也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做投资必须要懂政策
以1990年深圳、上海交易所成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零的突破,奠定了日后快速发展的基石。1992年国务院证监会成立,形成了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格体系和监管体系。1999年《证券法》颁布,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2005年4月正式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无疑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之后又推出中小板和创业板,2010年推出了股指期货市场,在打击内幕交易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就。
把股市比作人生,它现在就处于青春期,很容易躁动。如果说有不足的话,我认为就是投机气氛过于浓厚,机构投资者散户化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相信在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实际经济发展隋况后,中国股市很快会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限售股的解禁以及市场上产品、规模和交易工具的增多,要求投资者的水平越来越专业,未来的市场投资者主要是以包括各类投资基金、券商理财、保险公司及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中小散户将逐渐淡出市场。
国内券商目前规模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还是离不开“靠天吃饭”的特点。经纪业务收入在公司总体收入中的占比太高,单一的通道服务还是经营主体。未来的券商发展将是看谁转型快,谁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培养积累人才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优质金融产品,用产品定市场价格,真正做到向服务要效益,改变以前靠扩大规模,以大取胜的竞争格局。未来的券商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股市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企业融资的渠道,监管层调控的基本目的和出发点是确保股市投融资功能的正常化。中国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创造和积累财富,都离不开企业的经营发展,而企业想可持续发展扩大规模对资金的需求很迫切,股市为此提供了一个平台。
股市和经济的各项指标走势并不会完全一致,股市是对未来经济的提前反应。由于中国股市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运行机制不是很成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虽然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但国内股市却未能真实反映。不过随着股权分置改革逐步深化,中国股市的内在机制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目前来看已初步具备体现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中国股市政策面最重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用于调控经济增速,对市场会有直接影响,政策面的导向会决定股票的基本面,基本面又决定整个市场面,市场面又决定投资者信心,信心又决定资金面。两会在每年3月初召开,这是一年内经济政策发布和经济信号揭示最为密集的时期,我习惯把每年的3月初至次年的2月底作为一个投资年度,以此来观察政策周期的波动更为有效。
在海外比较成熟的市场比如美国、欧盟等,政府对于财政、货币方面的政策干预对股市始终存在重大影响。9月16日,日本干预汇率市场使得日经指数上涨了85点,是最明显的例子。中国股市很多方面处于初级阶段,尚待做出适应和改变,政策可能涉及的更广泛一点,给大家的感觉是政策市。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市场也有有利一面,投资者可以跟随政府的产业政策方向来选择品种、择机人市。
中国的证券投资者无论从专业知识、风险控制及对市场的认识还需要有更大的提高,这样才能适应证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我想对投资者和《大众理财顾问》的读者说,要认真研究国家经济政策,把握好投资节奏,以平稳心态面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