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必修2 Unit 1 Reading: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为例,通过对不同文化策略的课例展示,阐述如何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相结合,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为一线教师提供一种教学思路的参考,希望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其学习能力,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策略;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王宏瑜(1986-),女,汉族,山东人,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中英语一级,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不能忽视的,我们教授的是语言,渗透的是文化,学生通过对外化的语言知识的掌握逐步将文化知识内化。同样,没有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是无法学好语言的,语言学习者恰恰是通过一门语言的学习,打开了一扇通向多彩文化的大门。事实上,语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是成功且快乐地学习一门语言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课程标准将文化列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也是课程内容六要素之一。由此可见,文化既是手段也是目标,它在语言学习中无处不在。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知识方面,对文化知识的处理则显得随意和随机了一些。其实,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化策略,使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教学效果倍增。
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必修2 Unit 1 Reading:“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文化策略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课例背景
本单元话题是“cultural relics”。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后要了解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知道一些知名的国内外的文化遗产,意识到其意义和价值,最终形成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产,要重视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价值观。语篇主题是“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讲述了一个琥珀屋的前世今生,文章内容涉及诸多学生陌生的国家、人物以及事件,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梳理这些关系,并且深入分析这些关系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对琥珀屋这件文化遗产形成全新的认识,进而切身体会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历史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的话题就是文化,其语篇内容、语言知识、学习目标都是围绕文化展开的,这就对文化策略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具体策略方法进行阐述。
二、文化策略的具体运用
1. 利用图片直观呈现——感受文化知识。新课程标准将语言技能要求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看”的技能,因为在新媒体时代下,语篇已经呈现出多模态化,对语言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生除了对纯文本能够听说读写外,还要能看懂语篇中文本以外的信息,如圖片、表格、视频、符号等。在课堂活动中,图片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既直观又节省时间,便于操作。
2. 通过思维导图或结构图梳理信息——加深文化理解。文章讲述了琥珀屋的前世今生(如图一所示),涉及诸多国家、人物以及事件关系,学生对此都比较陌生。如何在文本阅读中,帮助学生理清关系,加深对与琥珀屋相关的文化元素的印象,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对于这种信息较为繁杂的文本,比较高效的处理方法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边梳理事实性信息,边渗透信息背后的文化知识。
结构图或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梳理篇章内容非常有帮助,而绘制出结构图或思维导图却是一项有挑战的任务,教师要为该任务的顺利完成进行一些铺垫工作,如课例所示。制作思维导图或结构图的过程是对文章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而结构图的出现,会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隐藏在信息之后的深层内涵和文化信息,有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最终获取文章核心意义和价值观。长时间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熟能生巧,逐渐掌握这种阅读方法,并且形成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活动。
3. 通过设置疑问和讨论——增强文化意识。文章的作者通过文字传达更深层的写作意图,文本解读能力是英语教师需要长期致力于并且不断提高的一项能力。在教师对文本中文化内涵充分解读的前提下,下一步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设置疑问,引发思考,讨论交流,求同存异,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并通过深度思考和讨论,逐渐内化文化知识。
英语阅读课堂上的活动非常丰富,无论是填空还是连线或者是表格题,归根到底都是问答,而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这给了学生一种错觉就是对文本的解读或对文化的认知只能有一个答案。适当地让学生对这种开放性问题进行思考并尝试从不同角度阐释自己的观点,让他们的不同观点进行碰撞,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多元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方法,使其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最终内化为指导其学习和生活的正确的价值观。
4. 通过拓展相关文化资源——形成跨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通过以上阅读学习活动,学生了解了琥珀屋的前世今生以及其承载的文化意义,通常情况下语篇的学习就结束了。但是,笔者认为仅仅止步于此,还不能将文化学习的效果最大化,因此笔者通过拓展相关的文化资源,对比中国相类似的文化遗产——圆明园,联系国外文化遗产事件——巴黎圣母院大火,学习文化遗产保护榜样——冯骥才(课本第45页阅读材料),让学生将在语篇中被激发出的文化意识进一步深化,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通过对比分析等文化学习策略,形成跨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落实到关注文化遗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实际行动中。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语篇话题的文化学习契机,在学生学习了语篇之后挑选合适的拓展资源,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在语篇中学习到的文化知识并且有所延伸,提供给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在文化感知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了琥珀屋之后再读圆明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化遗产的宝贵之处,并且为文化遗产遭到破坏而感到痛心,当看到马首铜像回归祖国的视频时学生的喜悦和自豪油然而生,再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网上的很多正负面评论进行开放式讨论,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的文化意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任何一件文化遗产的损坏都是人类文明的损失,最后再在课本中阅读冯骥才保护文物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从身边做起,从每个人做起,进而将本单元所传达的文化知识和将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图片的选取要为语篇中心服务,勿忘教学目标。图片资源的获取相对容易,但教师一定要学会取舍,不能单纯为了烘托课堂气氛而不加以选择,这样很可能会浪费掉课堂上宝贵的时间。笔者听过另一节本单元的阅读课warming up部分,上课教师在学生已经明白了文化遗产的特征之后,又继续呈现了大量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图片,有物質的和非物质的,学生看得也非常起劲,但是这与本单元的语篇关系不大,又导致留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时间被缩短,得不偿失。另外,图片的呈现要与文字相结合,强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如果两者结合得好,学生可以在这一部分边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边积累词汇,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的形成过程要循序渐进但不能代劳。其实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的应用在英语阅读课堂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大多数情况是以填空或问答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图是教师自己制作的,只是在某一部分留空让学生填或回答,这个本来在阅读课中是重头戏的活动就这样被一带而过,学生填了空之后,仍然对文章结构或者信息层次不清楚,因为学生失去了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梳理信息的机会,教师的代劳剥夺了学生的思维锻炼的机会。其次,教师不能代劳但又不能一点也不管,如果读完文章直接让学生画出琥珀屋的辗转过程的话,可能学生一下子摸不着头脑,或者因为任务难度过高而产生畏难心理而导致任务进行不下去,教师要为学生先做一些铺垫工作,从容易的部分开始,如课例所示,教师先让学生找出琥珀屋的几个主人,再看他们分别如何对待琥珀屋的,在这两个简单的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再绘制思维导图或结构图就变得容易了许多。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的完成并不是任务的终结,而是为学生的深度思考做准备,并且会成为学生思维锻炼的工具。
3. 设置疑问和讨论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收放自如。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在恰当的地方为学生找到疑问和讨论的契机,否则就会变成画蛇添足。其次,我们要重视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去发散思维,阅读过程中设置的问题多数答案都是固定的,有指向性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其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都得不到足够的锻炼,而恰当地设置疑问和讨论就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有包容性,不要设置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大胆地去发散、交流、碰撞,再经过教师的引导,训练其思维达到收放自如的程度。第三,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将小组的意见汇总起来,再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也获得了成就感、得到了激励。
4. 新媒体时代,突破阅读材料的局限。新媒体时代资源丰富,对于我们语言教学是有利的,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拓展资源,对话题下的语篇信息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比如人教版必修2Unit 2, 话题是“the Olympic Games”, 语篇背景设置在2007年3月18日,对2008年奥运会的描述用的还是将来时,学生和教师都不免有点时空错觉,但是只要意识到,虽然阅读材料与我们有一定的时间差,但奥林匹克体育这个主题却永远不过时,教师只要选取恰当的拓展资源,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以及申奥背景等等,学生不但不会对话题失去兴趣,而且还会产生文化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再如,本单元选取的琥珀屋是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所以课后拓展资源中笔者选取了圆明园的材料。巴黎圣母院着火的事件材料,让学生在空间上从外国到中国,时间上由过去到现在,对文化遗产这个话题在时空上有了全方位的体会,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落实到自己的文化知识体系中。
四、结语
语篇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载体,让我们的教学有了落脚点,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路,本文课例只是提供了一种参考。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篇教学,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将文化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环节当中,提升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力,形成跨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实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提升思维品质,进一步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永芳,龚晓灵,陈小燕,孙志成.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培养:体验与提升[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策略;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王宏瑜(1986-),女,汉族,山东人,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中英语一级,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不能忽视的,我们教授的是语言,渗透的是文化,学生通过对外化的语言知识的掌握逐步将文化知识内化。同样,没有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是无法学好语言的,语言学习者恰恰是通过一门语言的学习,打开了一扇通向多彩文化的大门。事实上,语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是成功且快乐地学习一门语言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课程标准将文化列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也是课程内容六要素之一。由此可见,文化既是手段也是目标,它在语言学习中无处不在。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知识方面,对文化知识的处理则显得随意和随机了一些。其实,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化策略,使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教学效果倍增。
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必修2 Unit 1 Reading:“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文化策略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课例背景
本单元话题是“cultural relics”。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后要了解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知道一些知名的国内外的文化遗产,意识到其意义和价值,最终形成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产,要重视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价值观。语篇主题是“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讲述了一个琥珀屋的前世今生,文章内容涉及诸多学生陌生的国家、人物以及事件,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梳理这些关系,并且深入分析这些关系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对琥珀屋这件文化遗产形成全新的认识,进而切身体会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历史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的话题就是文化,其语篇内容、语言知识、学习目标都是围绕文化展开的,这就对文化策略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具体策略方法进行阐述。
二、文化策略的具体运用
1. 利用图片直观呈现——感受文化知识。新课程标准将语言技能要求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看”的技能,因为在新媒体时代下,语篇已经呈现出多模态化,对语言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生除了对纯文本能够听说读写外,还要能看懂语篇中文本以外的信息,如圖片、表格、视频、符号等。在课堂活动中,图片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既直观又节省时间,便于操作。
2. 通过思维导图或结构图梳理信息——加深文化理解。文章讲述了琥珀屋的前世今生(如图一所示),涉及诸多国家、人物以及事件关系,学生对此都比较陌生。如何在文本阅读中,帮助学生理清关系,加深对与琥珀屋相关的文化元素的印象,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对于这种信息较为繁杂的文本,比较高效的处理方法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边梳理事实性信息,边渗透信息背后的文化知识。
结构图或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梳理篇章内容非常有帮助,而绘制出结构图或思维导图却是一项有挑战的任务,教师要为该任务的顺利完成进行一些铺垫工作,如课例所示。制作思维导图或结构图的过程是对文章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而结构图的出现,会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隐藏在信息之后的深层内涵和文化信息,有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最终获取文章核心意义和价值观。长时间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熟能生巧,逐渐掌握这种阅读方法,并且形成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活动。
3. 通过设置疑问和讨论——增强文化意识。文章的作者通过文字传达更深层的写作意图,文本解读能力是英语教师需要长期致力于并且不断提高的一项能力。在教师对文本中文化内涵充分解读的前提下,下一步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设置疑问,引发思考,讨论交流,求同存异,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并通过深度思考和讨论,逐渐内化文化知识。
英语阅读课堂上的活动非常丰富,无论是填空还是连线或者是表格题,归根到底都是问答,而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这给了学生一种错觉就是对文本的解读或对文化的认知只能有一个答案。适当地让学生对这种开放性问题进行思考并尝试从不同角度阐释自己的观点,让他们的不同观点进行碰撞,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多元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方法,使其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最终内化为指导其学习和生活的正确的价值观。
4. 通过拓展相关文化资源——形成跨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通过以上阅读学习活动,学生了解了琥珀屋的前世今生以及其承载的文化意义,通常情况下语篇的学习就结束了。但是,笔者认为仅仅止步于此,还不能将文化学习的效果最大化,因此笔者通过拓展相关的文化资源,对比中国相类似的文化遗产——圆明园,联系国外文化遗产事件——巴黎圣母院大火,学习文化遗产保护榜样——冯骥才(课本第45页阅读材料),让学生将在语篇中被激发出的文化意识进一步深化,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通过对比分析等文化学习策略,形成跨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落实到关注文化遗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实际行动中。
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语篇话题的文化学习契机,在学生学习了语篇之后挑选合适的拓展资源,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在语篇中学习到的文化知识并且有所延伸,提供给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在文化感知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了琥珀屋之后再读圆明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化遗产的宝贵之处,并且为文化遗产遭到破坏而感到痛心,当看到马首铜像回归祖国的视频时学生的喜悦和自豪油然而生,再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网上的很多正负面评论进行开放式讨论,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的文化意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任何一件文化遗产的损坏都是人类文明的损失,最后再在课本中阅读冯骥才保护文物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从身边做起,从每个人做起,进而将本单元所传达的文化知识和将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图片的选取要为语篇中心服务,勿忘教学目标。图片资源的获取相对容易,但教师一定要学会取舍,不能单纯为了烘托课堂气氛而不加以选择,这样很可能会浪费掉课堂上宝贵的时间。笔者听过另一节本单元的阅读课warming up部分,上课教师在学生已经明白了文化遗产的特征之后,又继续呈现了大量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图片,有物質的和非物质的,学生看得也非常起劲,但是这与本单元的语篇关系不大,又导致留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时间被缩短,得不偿失。另外,图片的呈现要与文字相结合,强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如果两者结合得好,学生可以在这一部分边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边积累词汇,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的形成过程要循序渐进但不能代劳。其实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的应用在英语阅读课堂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大多数情况是以填空或问答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图是教师自己制作的,只是在某一部分留空让学生填或回答,这个本来在阅读课中是重头戏的活动就这样被一带而过,学生填了空之后,仍然对文章结构或者信息层次不清楚,因为学生失去了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梳理信息的机会,教师的代劳剥夺了学生的思维锻炼的机会。其次,教师不能代劳但又不能一点也不管,如果读完文章直接让学生画出琥珀屋的辗转过程的话,可能学生一下子摸不着头脑,或者因为任务难度过高而产生畏难心理而导致任务进行不下去,教师要为学生先做一些铺垫工作,从容易的部分开始,如课例所示,教师先让学生找出琥珀屋的几个主人,再看他们分别如何对待琥珀屋的,在这两个简单的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再绘制思维导图或结构图就变得容易了许多。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的完成并不是任务的终结,而是为学生的深度思考做准备,并且会成为学生思维锻炼的工具。
3. 设置疑问和讨论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收放自如。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在恰当的地方为学生找到疑问和讨论的契机,否则就会变成画蛇添足。其次,我们要重视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去发散思维,阅读过程中设置的问题多数答案都是固定的,有指向性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其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都得不到足够的锻炼,而恰当地设置疑问和讨论就给了学生这样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有包容性,不要设置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大胆地去发散、交流、碰撞,再经过教师的引导,训练其思维达到收放自如的程度。第三,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将小组的意见汇总起来,再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也获得了成就感、得到了激励。
4. 新媒体时代,突破阅读材料的局限。新媒体时代资源丰富,对于我们语言教学是有利的,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拓展资源,对话题下的语篇信息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比如人教版必修2Unit 2, 话题是“the Olympic Games”, 语篇背景设置在2007年3月18日,对2008年奥运会的描述用的还是将来时,学生和教师都不免有点时空错觉,但是只要意识到,虽然阅读材料与我们有一定的时间差,但奥林匹克体育这个主题却永远不过时,教师只要选取恰当的拓展资源,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以及申奥背景等等,学生不但不会对话题失去兴趣,而且还会产生文化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再如,本单元选取的琥珀屋是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所以课后拓展资源中笔者选取了圆明园的材料。巴黎圣母院着火的事件材料,让学生在空间上从外国到中国,时间上由过去到现在,对文化遗产这个话题在时空上有了全方位的体会,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落实到自己的文化知识体系中。
四、结语
语篇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载体,让我们的教学有了落脚点,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路,本文课例只是提供了一种参考。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篇教学,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将文化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环节当中,提升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力,形成跨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实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提升思维品质,进一步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永芳,龚晓灵,陈小燕,孙志成.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培养:体验与提升[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