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那么“巧妇”何处去寻米呢?
其实“事事留心皆学问”,宋代大学问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也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应养成“看、想、比、悟”的观察习惯。即,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的事物不仅要认认真真地看,还要用自己的头脑仔仔细细地想,把此事物和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事物的特点,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对生活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写作文时,自然就会“有米下锅了”。就拿《自由与舍弃》这篇文章来说,我们也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写出我们的真情实感来:“那一张通知书雪花般地洒落在我周围,撕碎了它,也撕碎了我所有的怯懦和痛苦。放弃了它,我重新走进了高三的生活。我如好友们所说,失去了本该属于我的自由,每一天都在拼命地努力,每一时都被千斤重的压力压得难以喘息,我顶着大学好友看望自己时的痛苦,迎着好多同学不理解的目光。有时自己想哭,但常存的那一份期待告诉我要把最珍贵的泪水留给胜利和成功,于是,我的心是自由的,即便是累得滴血它依然是自由的;那一份最广阔的天空放在了我心最深处;纵是刀山火海我依旧执著与坚强。于是,在复读的日子里,我强迫自己微笑,每一天我都在给自己打气,为自己呐喊,我习惯了站在楼顶向远方眺望,让心底的那片天空告诉自己成功就在前方,只要你决不放弃梦想。”“我曾经心境狂野,而今舍弃了春日窗外明媚的阳光,冬日飘飞的雪花,选择了学习。寂寞孤独充斥着稚嫩的心,失败打击着美好的理想,但焦灼的眼里闪耀着自信,受伤的翅膀仍充满动力。为了有一天白天鹅能飞上高空,为了追求生命的图腾,我再次选择拼搏放弃懈怠,选择前进放弃后退,选择苦痛放弃安逸。于是以后的日子只有书与我为伴,于是我因这样的放弃而驾着舟楫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于是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在知识的殿堂中我体会到了尘世没有的那种心灵的自由和超脱。”试想,如果我们学生的作文中能出现这样的段落,这不远远比李白或者海伦来得新鲜、真实?
我们不仅可以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得到素材,还要学会从社会热点里获得我们想要的素材。况且08年高考很多省市的题目,都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为时为事而作。全国Ⅰ卷,直击“抗震救灾”,围绕捐款、救援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不限题材,尽情发挥。命题者的用意非常明确,就是直写抗震救灾。这更要求我们关注社会热点。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们整天呆在教室里,连作业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关注新闻?”其实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并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的时间。每天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看看报栏,大致浏览一下国内外大事,把觉得可圈可点的人物事件做一简单的摘记,日积月累就是极富时代特色的作文素材库。比如近几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优秀人物就是非常具有时代性而又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素材。“李剑英,为保村庄放弃跳伞逃生。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过程中,撞到鸽群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庄和人群,毅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3次放弃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壮烈牺牲。孟祥斌,跳江救人永别妻女。去年11月30日中午,金华市城南桥上一年轻女孩跳江自杀。驻金华某部28岁军官孟祥斌正好与前来探亲的妻女经过,见此险状,孟祥斌奋力跳下大桥施救,都没来得及和妻女打声招呼。孟祥斌把女子奋力托起,自己却开始下沉,昏迷的轻生女漂在水面被救起。但孟祥斌却从众人视线里消失。”这些不都是用来说明“自由与取舍”的好事例吗?这活生生的就在我们现实生活里的人物的事迹不比那些历史人物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吗?
然而学生中因为升学压力、沉重的学业负担不看书报不听新闻,缺乏感悟能力,不做生活的有心人的大有人在,那么他们又该拿什么“米”下锅呢?教材和《语文读本》平时只要稍加整理,就可以给自己积累下一本很有可读性、实用性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教材中的现成素材,教师现场示范,引导学生怎样分析、运用。教材学习过程中老师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时代背景,作者的个性、为人处世方法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材料。
其实“事事留心皆学问”,宋代大学问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也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应养成“看、想、比、悟”的观察习惯。即,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的事物不仅要认认真真地看,还要用自己的头脑仔仔细细地想,把此事物和其他事物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事物的特点,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对生活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写作文时,自然就会“有米下锅了”。就拿《自由与舍弃》这篇文章来说,我们也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写出我们的真情实感来:“那一张通知书雪花般地洒落在我周围,撕碎了它,也撕碎了我所有的怯懦和痛苦。放弃了它,我重新走进了高三的生活。我如好友们所说,失去了本该属于我的自由,每一天都在拼命地努力,每一时都被千斤重的压力压得难以喘息,我顶着大学好友看望自己时的痛苦,迎着好多同学不理解的目光。有时自己想哭,但常存的那一份期待告诉我要把最珍贵的泪水留给胜利和成功,于是,我的心是自由的,即便是累得滴血它依然是自由的;那一份最广阔的天空放在了我心最深处;纵是刀山火海我依旧执著与坚强。于是,在复读的日子里,我强迫自己微笑,每一天我都在给自己打气,为自己呐喊,我习惯了站在楼顶向远方眺望,让心底的那片天空告诉自己成功就在前方,只要你决不放弃梦想。”“我曾经心境狂野,而今舍弃了春日窗外明媚的阳光,冬日飘飞的雪花,选择了学习。寂寞孤独充斥着稚嫩的心,失败打击着美好的理想,但焦灼的眼里闪耀着自信,受伤的翅膀仍充满动力。为了有一天白天鹅能飞上高空,为了追求生命的图腾,我再次选择拼搏放弃懈怠,选择前进放弃后退,选择苦痛放弃安逸。于是以后的日子只有书与我为伴,于是我因这样的放弃而驾着舟楫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于是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在知识的殿堂中我体会到了尘世没有的那种心灵的自由和超脱。”试想,如果我们学生的作文中能出现这样的段落,这不远远比李白或者海伦来得新鲜、真实?
我们不仅可以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得到素材,还要学会从社会热点里获得我们想要的素材。况且08年高考很多省市的题目,都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为时为事而作。全国Ⅰ卷,直击“抗震救灾”,围绕捐款、救援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不限题材,尽情发挥。命题者的用意非常明确,就是直写抗震救灾。这更要求我们关注社会热点。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们整天呆在教室里,连作业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关注新闻?”其实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并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的时间。每天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看看报栏,大致浏览一下国内外大事,把觉得可圈可点的人物事件做一简单的摘记,日积月累就是极富时代特色的作文素材库。比如近几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优秀人物就是非常具有时代性而又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素材。“李剑英,为保村庄放弃跳伞逃生。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过程中,撞到鸽群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庄和人群,毅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3次放弃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壮烈牺牲。孟祥斌,跳江救人永别妻女。去年11月30日中午,金华市城南桥上一年轻女孩跳江自杀。驻金华某部28岁军官孟祥斌正好与前来探亲的妻女经过,见此险状,孟祥斌奋力跳下大桥施救,都没来得及和妻女打声招呼。孟祥斌把女子奋力托起,自己却开始下沉,昏迷的轻生女漂在水面被救起。但孟祥斌却从众人视线里消失。”这些不都是用来说明“自由与取舍”的好事例吗?这活生生的就在我们现实生活里的人物的事迹不比那些历史人物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吗?
然而学生中因为升学压力、沉重的学业负担不看书报不听新闻,缺乏感悟能力,不做生活的有心人的大有人在,那么他们又该拿什么“米”下锅呢?教材和《语文读本》平时只要稍加整理,就可以给自己积累下一本很有可读性、实用性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教材中的现成素材,教师现场示范,引导学生怎样分析、运用。教材学习过程中老师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时代背景,作者的个性、为人处世方法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