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趋向动词是极易虚化的词,语法化的顺序和习得的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本文从语义关联的角度对“来”的语法化轨迹作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构拟了“来”的习得顺序,并对“来”及其相关语言点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来” 语法化 语义关联 习得顺序
一、引言
“语法化”一般被定义为一个词语或若干个词语成为语法语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这些词语的配置和功能都被改变了[1]。汉语中的许多虚词都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有些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之间存在着语法化的顺序,这个语法化的顺序可以在历史文献中以历时的顺序来考察,也可以在共时平面中按照语义关联的顺序来推理。对于虚化速度较快或者说是最易虚化的词来说,用后一种办法来考察其语法化的顺序是比较方便的。像“来”这样的词的虚化方向是什么,在虚化过程中多大程度上受到它以前作为实词时的意义的制约,这些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我们知道,词义的发展规律大致上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词义的虚化也要遵循此规律。趋向动词是最易于虚化的。
语法化的顺序和习得的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越是简单的结构或者可以语法化的结构习得难度就越低。对语言点语法化顺序的研究有助于对教学难点的把握。另外,像“来”这样的趋向动词虚化后,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多义词,也是最易产生歧义的。
二、“来”的语法化模式的理据阐释
现代汉语“来”的中心义项是①[动]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如,他明天来北京。“来”是有方向性的动词,即“来”有一个语义特征是[+向自己的方向性]。由此首先隐喻出义项②[动]使……到来,招致,如:空穴来风,由此“来”获得了[+获得]这一语义特征;再引申出义项③[动](问题、事情等)发生,如:农忙来了,由此“来”获得了[+开始]这一语义特征,这里“来”的显著语义特征[+具体空间]已经消失了。具有①②③义项的“来”是实词,作核心句法成分,存在着引申关系。我们把[+向自己的方向性][+获得][+开始]这三个语义特征确定为基本语义参数(semantic parameters),以分析“来”在语法化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同的语义特征和范畴义是如何通过这个参数来确定的。下面谈谈虚化或未完全虚化的“来”的义项和范畴,及其虚化轨迹。
(一)趋向范畴
义项④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如:
(1)把锄头拿来。
(2)叫他上来。
(3)让他下来。
(4)请站起来说话。
也有不直接用在动词后的,如:
(5)请家里给我寄点外科医学书来。
此义项由义项①虚化而来。义项①和④都表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具有[+方向性]语义特征的词一旦跟具体动词联系起来时就已开始抽象化。以上五例中的“来”就是义项①“来”保留了[+向自己的方向性]这个语义特征,而舍去了其它语义特征。
(二)建议范畴
义项⑤用在动词前,表示立刻就要做某事,并有建议、祈使的含义,且表示说话人也将要参与此事。如:
(6)大家来动脑筋。
(7)我们来看看这幅画。
(8)让我来写。
此义项由义项①虚化而来,句式“来+V”中的“来”的确可以表实际的趋向,如:我明天还来学校阅卷。而“大家来动脑筋”并不是指要从别处走到说话者这里来动脑筋。这里的“来”也是义项④的进一步虚化,虚化为建议、号召义,因为[+向自己的方向性]可以主观化为[+建议]或[+号召]。
这一类“来”的特点是“语义空灵”,句法上可以省略,但却有语用作用。鲁晓琨认为(2006),这里“来”是句子的焦点标记。如果把一个句子分成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焦点应该在谓语部分。但加上“来”后,焦点就转移到主语或状语上,因此是对紧挨着“来”之前面的句子成分的强调。
(三)可能范畴
义项⑥: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表示融洽。如:
(9)他俩谈得来。
(10)这道题我做得来。
此义项由参数[+获得]而来。由[+获得]主观化为[+成功][+融洽]。这里的“来”已经丧失了作核心句法成分的地位,作了动词的补语。
(四)结果范畴
义项⑦: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如:
(11)说来话长。
(12)一觉醒来。
(13)信笔写来。
(14)今天,在非国有企业里,几乎都能找出曾经在国有企业里工作过的人来。
此义项由参数[+获得]而来。由[+获得]主观化为[+结果]。
(五)时段范畴
1.义项⑧:从过去到现在。如,
(15)他向来就爱迟到。
(16)十六年来,中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例(15)表过去很长段时间到现在;例(16)表十六年前到现在。这个义项由义项①虚化而来。
2.义项⑨:现在以后,表未到的时间。如,
(17)来年定有好兆头。
(18)为了将来,努力学习。
这个义项由义项①③虚化而来,因为“来年”可理解为“将要到来(发生)的一年”;“将来”可理解为“即将到来(发生)”。
义项⑧的着眼点是现在的时刻,义项⑨的着眼点是以后的某一时刻。此时“来”的[+空间上向自己的方向性]主观化为[+时间上向自己的方向性]。
(六)对象范畴
义项⑩:用在动词前,介宾短语后表动作所关涉的对象。如:
(19)对于我们中国人民来说,今年是全面完成第八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
这里的“来”表示“说”所关涉的对象是“中国人民”。“对……来说”后面强制要求更大的描述性的或陈述性的成分存在,因此有很强的话题性。后面的更大的描述性的或陈述性的成分的所指正是“来”前面的对象所[获得]的结果。因此义项⑩跟义项②是有关联的。
三、几个含“来”的词的虚化
“来”的虚化轨迹很明显。几个由“来”作为构词语素构成的词也表趋向,使用频率也很高,同样易于虚化。下面简单谈谈几个词层层虚化的轨迹。
(一)起来
“起来”的本身词汇意义是:①向上运动。如:
(20)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
“起来”可表以下几个范畴。
1.趋向范畴
虚化为:②用在动词后,表向上。如:例(4)。
这里保留了义项①[+向上]这一语义特征,舍弃了[+运动]。
2.体范畴
进一步虚化来的意义是:③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开始并且继续。如:
(22)天气暖和起来。
3.结果范畴
④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目的。如:
(23)只有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才是真正的科学中国人,才真正代表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
4.状态范畴
⑤用在动词后,表动作进行的状态。如:
(24)那本字典查起来方便。
(25)她看起来顺眼。
(26)这名字读起来拗口。
正因为“起来”的不完全虚化,义项②③④⑤或多或少的要受到义项①的制约。因此,“想起来了”是有歧义的,这里的“起来”既可是①也可是④。
(二)上来
“上来”的本身词汇意义是:①说话人在上方,表示向自己的方向移动,作谓语。如:
(27)叫他上来坐。
“上来”可表以下两个范畴:
1.趋向范畴
引申为:②由低的地位、艰苦的环境升向高的地位、舒适的环境。如:
(28)他父母也都是从农村上来的。
2.结果范畴
③虚化为表成功,用在动词后。如:
(29)他一时答不上来。
(三)下来
“下来”的本身词汇意义是:①由高处到底处来,作谓语。如:
(30)他从楼上下来。
由此“下来”虚化为以下几个义项:
1.趋向范畴
虚化为义项②:用在动词后,表由高到低的趋势。如:
(31)石头落下来了。
进一步虚化为:③用在动词后,表示由上级下达命令、指示等。如:
(32)文件公布下来了。
2.体范畴
进一步虚化为:④用在动词后,表示从过去继续到现在或从开始持续到最后,作补语。如:
(33)参加长跑的人都坚持下来了。
3.结果范畴
进一步虚化为:⑤用在动词后,表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如:
(34)车停了下来。
(35)分数线划下来了。
由此可见,“坚持下来”是有歧义的,这里的“下来”既可是义项①,也可是义项④。
(四)出来
“出来”的词汇意义是:①由内部向外部来,作谓语。如:
(36)太阳出来了。
②以前身处某处,或在某处受到影响。如:
(37)他是北京大学出来的。
由此,“出来”虚化为以下几个义项:
1.趋向范畴
虚化为义项③:用在动词后,表由内向外来的趋势,作补语。如:
(38)青蛙从水里跳出来了。
由此趋向范畴进一步引申为:④表舍弃或留置。如:
(39)我们拨出来一些钱捐给灾区人民。
(40)爸爸空出来一间屋。
2.结果范畴
进一步虚化为义项⑤:用在谓词前,表结果,常与“得”或“不”连用。如:
(41)他想喊,但喊不出来。
(42)看得出来,他是受过良好教育的。
(43)这些多出来的能量显然与能量守恒定律不符合。
再引申为:⑥由本质反映出现象。如:
(44)由此反映出来的是他的丑恶品质。
(45)光子在空间表现出来的振动频率与该空间中的光传播媒介物质的运动状况直接相关。
3.体范畴
进一步虚化为义项⑦:用在动词后,表完成。如:
(46)我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47)成绩出来了。
四、来”的实化现象
词义的发展大致是由实到虚的。这正如沈家煊在《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中提到的“语法化的单向性”,即语法化涉及的演变在语义上一般是由“实”变“虚”,在形式上一般是由“自由”变为“黏着”。但我们发现“来”却存在着实化现象。
“来”还有个义项:[动]做某个动作,如:胡来、乱来。很难看出这个义项跟“来”的三个基本语义参数有什么直接联系。我们认为,义项是由于句式“…+来+VP”省略了VP后,“来”才获得的。因为VP作为语法成分就具有[+做动作]这一语义特征,并且VP是作谓语的,VP省略后,“来”就获得[+做动作]这一语义特征,并且作谓语了。
(6)大家来动脑筋。
(7)我们来看看这幅画。
(8)让我来写。
这三个句子的“来”都不是谓语,而省略了“动脑筋”“看看这幅画”“写”后,“来”就作了谓语。因此,义项是由义项⑤发展而来的,是“来+V”的意义凝结而成的。义项的“来”获得了词汇意义,充当了核心句法成分,我们说它是实化。这里的“来”的意义和用法的演变顺序是:动词(义项①,二价,可带宾语)→助词(义项⑤)→动词(义项,一价,只可带施事主语)。
五、关于“来”及其相关语言点的教学
(一)“来”及其相关语言点的教学顺序
人的认知过程是先认识具体的现实现象,然后才是建立在对具体的现实现象认识基础上的对抽象现实现象的认识。儿童习得词汇过程也是先习得意义较实的词语,后习得意义较虚的词语。第二语言学习者也是大致经历这个过程。高顺全认为(2007),语法化程度较低的语言成分抽象程度也较低,因此较容易习得;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语言成分抽象程度也较高,而且还有相当高的主观化成分,因此较难习得。但并非语法化的顺序就完全等同于语言的习得顺序,因为语言项目的课堂输入频率、规则化程度、语义句法的复杂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习得顺序。
我们认为,语法化过程的语义关联顺序是最接近于自然习得顺序的。“来”的总的教学顺序是:先教意义较实的,后教意义较虚的。我们认为,“来”的意义的自然习得顺序大致是①②③④⑥⑦⑧⑨⑩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意识到几个“来”的联系。
下面提两点关于“来”的教学的难点。
从留学生的汉语作文看来,关于“来”的偏误最多的是该用“来”时不用来。例如:
我们要把这件事当成重要任务(*来)做。这件事我(*来)做。
这类偏误是语用上的,这里的“来”的意义非常虚,是句子的焦点标记,也是音节上搭配的需要。
其次,“来”作为焦点标记的句子中,动词都是光杆动词,后面既不能加“了”“着”“过”,也不能加补语(鲁晓琨,2006)。而留学生却常常造出这样的句子来:
*我来做完了作业。
在诸如“起来”“上来”“下来”“出来”这些有“来”为语素,并且也存在语法化的词的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先教意义较实的,后教意义较虚的教学顺序。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意识到这些词跟“来”的联系。
(二)利用歧义来帮助“来”及其相关语言点的教学
既然“来”及其相关的同素词①都是多义词,并且义项之间都存在着语法化的关联,那么在使用的时候就有可能存在歧义。通过对歧义句的解释,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多义词的不同义项。例如:
(48)他又来了。
(49)房子造起来了。
(48)中的“来”既可以指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又可以指做某个动作;(49)中的“起来”既可表开始并且继续,又可表完结,还可以表趋向向上。
注释:
①“起来”“上来”“下来”“出来”这些词有个共同的语素“来”,因此他们是同素词。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现代外语,2003,(1).
[2]高顺全.“就”的语法化及相关语言点的习得顺序[J].汉语教学学刊,2007,(3).
[3]唐正大.从独立动词到话题标记—“起来”语法化模式的理据性[A].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鲁晓琨.焦点标记“来”[J].世界汉语教学,2006,(2).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张姜知 杨频萍,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来” 语法化 语义关联 习得顺序
一、引言
“语法化”一般被定义为一个词语或若干个词语成为语法语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这些词语的配置和功能都被改变了[1]。汉语中的许多虚词都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有些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之间存在着语法化的顺序,这个语法化的顺序可以在历史文献中以历时的顺序来考察,也可以在共时平面中按照语义关联的顺序来推理。对于虚化速度较快或者说是最易虚化的词来说,用后一种办法来考察其语法化的顺序是比较方便的。像“来”这样的词的虚化方向是什么,在虚化过程中多大程度上受到它以前作为实词时的意义的制约,这些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我们知道,词义的发展规律大致上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词义的虚化也要遵循此规律。趋向动词是最易于虚化的。
语法化的顺序和习得的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越是简单的结构或者可以语法化的结构习得难度就越低。对语言点语法化顺序的研究有助于对教学难点的把握。另外,像“来”这样的趋向动词虚化后,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多义词,也是最易产生歧义的。
二、“来”的语法化模式的理据阐释
现代汉语“来”的中心义项是①[动]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如,他明天来北京。“来”是有方向性的动词,即“来”有一个语义特征是[+向自己的方向性]。由此首先隐喻出义项②[动]使……到来,招致,如:空穴来风,由此“来”获得了[+获得]这一语义特征;再引申出义项③[动](问题、事情等)发生,如:农忙来了,由此“来”获得了[+开始]这一语义特征,这里“来”的显著语义特征[+具体空间]已经消失了。具有①②③义项的“来”是实词,作核心句法成分,存在着引申关系。我们把[+向自己的方向性][+获得][+开始]这三个语义特征确定为基本语义参数(semantic parameters),以分析“来”在语法化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同的语义特征和范畴义是如何通过这个参数来确定的。下面谈谈虚化或未完全虚化的“来”的义项和范畴,及其虚化轨迹。
(一)趋向范畴
义项④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如:
(1)把锄头拿来。
(2)叫他上来。
(3)让他下来。
(4)请站起来说话。
也有不直接用在动词后的,如:
(5)请家里给我寄点外科医学书来。
此义项由义项①虚化而来。义项①和④都表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具有[+方向性]语义特征的词一旦跟具体动词联系起来时就已开始抽象化。以上五例中的“来”就是义项①“来”保留了[+向自己的方向性]这个语义特征,而舍去了其它语义特征。
(二)建议范畴
义项⑤用在动词前,表示立刻就要做某事,并有建议、祈使的含义,且表示说话人也将要参与此事。如:
(6)大家来动脑筋。
(7)我们来看看这幅画。
(8)让我来写。
此义项由义项①虚化而来,句式“来+V”中的“来”的确可以表实际的趋向,如:我明天还来学校阅卷。而“大家来动脑筋”并不是指要从别处走到说话者这里来动脑筋。这里的“来”也是义项④的进一步虚化,虚化为建议、号召义,因为[+向自己的方向性]可以主观化为[+建议]或[+号召]。
这一类“来”的特点是“语义空灵”,句法上可以省略,但却有语用作用。鲁晓琨认为(2006),这里“来”是句子的焦点标记。如果把一个句子分成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焦点应该在谓语部分。但加上“来”后,焦点就转移到主语或状语上,因此是对紧挨着“来”之前面的句子成分的强调。
(三)可能范畴
义项⑥: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表示融洽。如:
(9)他俩谈得来。
(10)这道题我做得来。
此义项由参数[+获得]而来。由[+获得]主观化为[+成功][+融洽]。这里的“来”已经丧失了作核心句法成分的地位,作了动词的补语。
(四)结果范畴
义项⑦: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如:
(11)说来话长。
(12)一觉醒来。
(13)信笔写来。
(14)今天,在非国有企业里,几乎都能找出曾经在国有企业里工作过的人来。
此义项由参数[+获得]而来。由[+获得]主观化为[+结果]。
(五)时段范畴
1.义项⑧:从过去到现在。如,
(15)他向来就爱迟到。
(16)十六年来,中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例(15)表过去很长段时间到现在;例(16)表十六年前到现在。这个义项由义项①虚化而来。
2.义项⑨:现在以后,表未到的时间。如,
(17)来年定有好兆头。
(18)为了将来,努力学习。
这个义项由义项①③虚化而来,因为“来年”可理解为“将要到来(发生)的一年”;“将来”可理解为“即将到来(发生)”。
义项⑧的着眼点是现在的时刻,义项⑨的着眼点是以后的某一时刻。此时“来”的[+空间上向自己的方向性]主观化为[+时间上向自己的方向性]。
(六)对象范畴
义项⑩:用在动词前,介宾短语后表动作所关涉的对象。如:
(19)对于我们中国人民来说,今年是全面完成第八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
这里的“来”表示“说”所关涉的对象是“中国人民”。“对……来说”后面强制要求更大的描述性的或陈述性的成分存在,因此有很强的话题性。后面的更大的描述性的或陈述性的成分的所指正是“来”前面的对象所[获得]的结果。因此义项⑩跟义项②是有关联的。
三、几个含“来”的词的虚化
“来”的虚化轨迹很明显。几个由“来”作为构词语素构成的词也表趋向,使用频率也很高,同样易于虚化。下面简单谈谈几个词层层虚化的轨迹。
(一)起来
“起来”的本身词汇意义是:①向上运动。如:
(20)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
“起来”可表以下几个范畴。
1.趋向范畴
虚化为:②用在动词后,表向上。如:例(4)。
这里保留了义项①[+向上]这一语义特征,舍弃了[+运动]。
2.体范畴
进一步虚化来的意义是:③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开始并且继续。如:
(22)天气暖和起来。
3.结果范畴
④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目的。如:
(23)只有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才是真正的科学中国人,才真正代表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
4.状态范畴
⑤用在动词后,表动作进行的状态。如:
(24)那本字典查起来方便。
(25)她看起来顺眼。
(26)这名字读起来拗口。
正因为“起来”的不完全虚化,义项②③④⑤或多或少的要受到义项①的制约。因此,“想起来了”是有歧义的,这里的“起来”既可是①也可是④。
(二)上来
“上来”的本身词汇意义是:①说话人在上方,表示向自己的方向移动,作谓语。如:
(27)叫他上来坐。
“上来”可表以下两个范畴:
1.趋向范畴
引申为:②由低的地位、艰苦的环境升向高的地位、舒适的环境。如:
(28)他父母也都是从农村上来的。
2.结果范畴
③虚化为表成功,用在动词后。如:
(29)他一时答不上来。
(三)下来
“下来”的本身词汇意义是:①由高处到底处来,作谓语。如:
(30)他从楼上下来。
由此“下来”虚化为以下几个义项:
1.趋向范畴
虚化为义项②:用在动词后,表由高到低的趋势。如:
(31)石头落下来了。
进一步虚化为:③用在动词后,表示由上级下达命令、指示等。如:
(32)文件公布下来了。
2.体范畴
进一步虚化为:④用在动词后,表示从过去继续到现在或从开始持续到最后,作补语。如:
(33)参加长跑的人都坚持下来了。
3.结果范畴
进一步虚化为:⑤用在动词后,表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如:
(34)车停了下来。
(35)分数线划下来了。
由此可见,“坚持下来”是有歧义的,这里的“下来”既可是义项①,也可是义项④。
(四)出来
“出来”的词汇意义是:①由内部向外部来,作谓语。如:
(36)太阳出来了。
②以前身处某处,或在某处受到影响。如:
(37)他是北京大学出来的。
由此,“出来”虚化为以下几个义项:
1.趋向范畴
虚化为义项③:用在动词后,表由内向外来的趋势,作补语。如:
(38)青蛙从水里跳出来了。
由此趋向范畴进一步引申为:④表舍弃或留置。如:
(39)我们拨出来一些钱捐给灾区人民。
(40)爸爸空出来一间屋。
2.结果范畴
进一步虚化为义项⑤:用在谓词前,表结果,常与“得”或“不”连用。如:
(41)他想喊,但喊不出来。
(42)看得出来,他是受过良好教育的。
(43)这些多出来的能量显然与能量守恒定律不符合。
再引申为:⑥由本质反映出现象。如:
(44)由此反映出来的是他的丑恶品质。
(45)光子在空间表现出来的振动频率与该空间中的光传播媒介物质的运动状况直接相关。
3.体范畴
进一步虚化为义项⑦:用在动词后,表完成。如:
(46)我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47)成绩出来了。
四、来”的实化现象
词义的发展大致是由实到虚的。这正如沈家煊在《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中提到的“语法化的单向性”,即语法化涉及的演变在语义上一般是由“实”变“虚”,在形式上一般是由“自由”变为“黏着”。但我们发现“来”却存在着实化现象。
“来”还有个义项:[动]做某个动作,如:胡来、乱来。很难看出这个义项跟“来”的三个基本语义参数有什么直接联系。我们认为,义项是由于句式“…+来+VP”省略了VP后,“来”才获得的。因为VP作为语法成分就具有[+做动作]这一语义特征,并且VP是作谓语的,VP省略后,“来”就获得[+做动作]这一语义特征,并且作谓语了。
(6)大家来动脑筋。
(7)我们来看看这幅画。
(8)让我来写。
这三个句子的“来”都不是谓语,而省略了“动脑筋”“看看这幅画”“写”后,“来”就作了谓语。因此,义项是由义项⑤发展而来的,是“来+V”的意义凝结而成的。义项的“来”获得了词汇意义,充当了核心句法成分,我们说它是实化。这里的“来”的意义和用法的演变顺序是:动词(义项①,二价,可带宾语)→助词(义项⑤)→动词(义项,一价,只可带施事主语)。
五、关于“来”及其相关语言点的教学
(一)“来”及其相关语言点的教学顺序
人的认知过程是先认识具体的现实现象,然后才是建立在对具体的现实现象认识基础上的对抽象现实现象的认识。儿童习得词汇过程也是先习得意义较实的词语,后习得意义较虚的词语。第二语言学习者也是大致经历这个过程。高顺全认为(2007),语法化程度较低的语言成分抽象程度也较低,因此较容易习得;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语言成分抽象程度也较高,而且还有相当高的主观化成分,因此较难习得。但并非语法化的顺序就完全等同于语言的习得顺序,因为语言项目的课堂输入频率、规则化程度、语义句法的复杂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习得顺序。
我们认为,语法化过程的语义关联顺序是最接近于自然习得顺序的。“来”的总的教学顺序是:先教意义较实的,后教意义较虚的。我们认为,“来”的意义的自然习得顺序大致是①②③④⑥⑦⑧⑨⑩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意识到几个“来”的联系。
下面提两点关于“来”的教学的难点。
从留学生的汉语作文看来,关于“来”的偏误最多的是该用“来”时不用来。例如:
我们要把这件事当成重要任务(*来)做。这件事我(*来)做。
这类偏误是语用上的,这里的“来”的意义非常虚,是句子的焦点标记,也是音节上搭配的需要。
其次,“来”作为焦点标记的句子中,动词都是光杆动词,后面既不能加“了”“着”“过”,也不能加补语(鲁晓琨,2006)。而留学生却常常造出这样的句子来:
*我来做完了作业。
在诸如“起来”“上来”“下来”“出来”这些有“来”为语素,并且也存在语法化的词的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先教意义较实的,后教意义较虚的教学顺序。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意识到这些词跟“来”的联系。
(二)利用歧义来帮助“来”及其相关语言点的教学
既然“来”及其相关的同素词①都是多义词,并且义项之间都存在着语法化的关联,那么在使用的时候就有可能存在歧义。通过对歧义句的解释,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多义词的不同义项。例如:
(48)他又来了。
(49)房子造起来了。
(48)中的“来”既可以指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又可以指做某个动作;(49)中的“起来”既可表开始并且继续,又可表完结,还可以表趋向向上。
注释:
①“起来”“上来”“下来”“出来”这些词有个共同的语素“来”,因此他们是同素词。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现代外语,2003,(1).
[2]高顺全.“就”的语法化及相关语言点的习得顺序[J].汉语教学学刊,2007,(3).
[3]唐正大.从独立动词到话题标记—“起来”语法化模式的理据性[A].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鲁晓琨.焦点标记“来”[J].世界汉语教学,2006,(2).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张姜知 杨频萍,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