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与课堂。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利用图书馆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能够培养学生阅读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课外 图书馆 阅读 素质教育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不能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应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教师应该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负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
张志公先生曾说:“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知识,它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使得学生不能像过去那样学语文仅仅局限于课本,但是,当学生走出课本,放眼望去时,才发现各种书籍可谓是琳琅满目,确实可以称之为知识的海洋。由此不难看出,要想在书籍的海洋里“泛舟”,选择好的课外读物尤为重要,课堂上45分钟的容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利用图书馆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
客观讲,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压力下,面对繁重的学业,学生都苦不堪言,无暇旁顾,根本不可能去阅读课外书籍:二是虽然教师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少家长在认识上确实存在着误区,处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他们不情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于考试不能立竿见影、于发展则长期有效的课外书;三是现今格外活跃的图书市场难免鱼龙混杂,而中学生缺少相应的鉴别能力,比如学生沉迷于某些格调不高的“言情”、“武打”小说或陶醉在一些品位低下的“搞笑”书籍里。这些,都是因为缺乏选择与鉴别,导致阅读的盲目与浪费,阅读质量自然低下。
那么,如何在课堂之外,利用图书馆众多的书籍,激励学生阅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激励与适时地引导,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外读物中学到应有的知识,从而对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途径是:
1、明确目的培养兴趣。阅读的目的是阅读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学生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如:学习诗歌单元,就要学生广泛阅读我国古典诗、词、曲,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形成诗歌的感性认识,进而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现象、表现技巧等,领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兴趣是最好的动机。”只有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①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文库,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比较,看谁的文库最充实,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②摘抄所读作品的名句、名段,体会其中的美和蕴含的深刻哲理。③在班内开展“阅读会”,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想法在班内告诉大家,互相提高。
2、伺机诱导阅读名著。名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而经久不衰,中学课本中涉及不少篇目,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课堂上的精彩品赏,结合图书馆中的名著收藏,采用扩展阅读法,使学生的阅读触角自然向课外延伸,进而由一斑而窥全豹,使其由学习选段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例如,我们在讲《智取生辰纲》、《香菱学诗》时,可以引导学生读《红楼梦》、《水浒传》等。
除此之外,许多中国文学、优秀的中华人物事迹更应该组织学生阅读。从屈原的“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轨”的傲骨,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钱三强“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的深情呐喊……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主题,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学生的独立、自然的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3、抓住心理循序渐进。青年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代,那些符合他们心理特点、贴近生活的文学作品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像畅销的英国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魅力所折服,可见其力量之大。还有《花季雨季》、《小小生命树》、《男生贾里》等时文,都是学生爱看的。在这个阶段,一味的回避学生们的这种心理特点是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教师倒不如加以正确的引导,替他们严格把关,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格调高雅、心理健康的时文去阅读,不仅无害,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
4、以点带面加深修养。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平时要根据教学进程和藏书情况,向学生介绍内容进步、思想健康、艺术性较高的优秀文学作品,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促进学生德、智、美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孔子、孟子、司马迁、李白、杜甫、文天祥等等,皆让我们为之感叹不已,无不为其精深的修养、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胸怀、卓绝的文采所折服,他们的著作、篇章、诗词等不正是我们思想进步的阶梯吗?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人物传记、历史知识类图书,以便加深对名人名家的了解,获取更多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学生的视野。
5、相信科学崇尚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向科学世界不断探索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对我们学生来说同样不例外,很多的科学现象不仅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好奇心,更是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所以,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读物,把书本知识与新科技信息结合起来,在知识激增,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科技教育的氛围,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如航天技术、克隆技术、生物工程等。这正可以发挥图书馆杂志比较多的优势,向学生介绍一些自然读物。如《保护人类的家园》、《大自然的智慧》等,比如讲《大自然的语言》可以结合一些科普知识给学生做更深一层的分析,结合“地球的五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可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多读一些课外的科普读物,使得学生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
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让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根植于心。
可见,利用、巧用课外图书,结合课本和课堂教学,增强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提高学生素质,任重道远。
关键词:课外 图书馆 阅读 素质教育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不能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应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教师应该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负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
张志公先生曾说:“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知识,它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使得学生不能像过去那样学语文仅仅局限于课本,但是,当学生走出课本,放眼望去时,才发现各种书籍可谓是琳琅满目,确实可以称之为知识的海洋。由此不难看出,要想在书籍的海洋里“泛舟”,选择好的课外读物尤为重要,课堂上45分钟的容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利用图书馆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
客观讲,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压力下,面对繁重的学业,学生都苦不堪言,无暇旁顾,根本不可能去阅读课外书籍:二是虽然教师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少家长在认识上确实存在着误区,处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他们不情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于考试不能立竿见影、于发展则长期有效的课外书;三是现今格外活跃的图书市场难免鱼龙混杂,而中学生缺少相应的鉴别能力,比如学生沉迷于某些格调不高的“言情”、“武打”小说或陶醉在一些品位低下的“搞笑”书籍里。这些,都是因为缺乏选择与鉴别,导致阅读的盲目与浪费,阅读质量自然低下。
那么,如何在课堂之外,利用图书馆众多的书籍,激励学生阅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激励与适时地引导,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外读物中学到应有的知识,从而对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途径是:
1、明确目的培养兴趣。阅读的目的是阅读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学生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如:学习诗歌单元,就要学生广泛阅读我国古典诗、词、曲,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形成诗歌的感性认识,进而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现象、表现技巧等,领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兴趣是最好的动机。”只有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①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文库,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比较,看谁的文库最充实,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②摘抄所读作品的名句、名段,体会其中的美和蕴含的深刻哲理。③在班内开展“阅读会”,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想法在班内告诉大家,互相提高。
2、伺机诱导阅读名著。名著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而经久不衰,中学课本中涉及不少篇目,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课堂上的精彩品赏,结合图书馆中的名著收藏,采用扩展阅读法,使学生的阅读触角自然向课外延伸,进而由一斑而窥全豹,使其由学习选段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例如,我们在讲《智取生辰纲》、《香菱学诗》时,可以引导学生读《红楼梦》、《水浒传》等。
除此之外,许多中国文学、优秀的中华人物事迹更应该组织学生阅读。从屈原的“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轨”的傲骨,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钱三强“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的深情呐喊……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主题,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学生的独立、自然的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3、抓住心理循序渐进。青年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代,那些符合他们心理特点、贴近生活的文学作品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像畅销的英国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魅力所折服,可见其力量之大。还有《花季雨季》、《小小生命树》、《男生贾里》等时文,都是学生爱看的。在这个阶段,一味的回避学生们的这种心理特点是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教师倒不如加以正确的引导,替他们严格把关,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格调高雅、心理健康的时文去阅读,不仅无害,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
4、以点带面加深修养。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平时要根据教学进程和藏书情况,向学生介绍内容进步、思想健康、艺术性较高的优秀文学作品,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促进学生德、智、美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孔子、孟子、司马迁、李白、杜甫、文天祥等等,皆让我们为之感叹不已,无不为其精深的修养、高尚的人格、博大的胸怀、卓绝的文采所折服,他们的著作、篇章、诗词等不正是我们思想进步的阶梯吗?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人物传记、历史知识类图书,以便加深对名人名家的了解,获取更多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学生的视野。
5、相信科学崇尚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向科学世界不断探索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对我们学生来说同样不例外,很多的科学现象不仅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好奇心,更是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所以,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读物,把书本知识与新科技信息结合起来,在知识激增,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科技教育的氛围,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如航天技术、克隆技术、生物工程等。这正可以发挥图书馆杂志比较多的优势,向学生介绍一些自然读物。如《保护人类的家园》、《大自然的智慧》等,比如讲《大自然的语言》可以结合一些科普知识给学生做更深一层的分析,结合“地球的五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可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多读一些课外的科普读物,使得学生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
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让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根植于心。
可见,利用、巧用课外图书,结合课本和课堂教学,增强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提高学生素质,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