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亚伯拉罕·林肯,美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总统。早年的贫苦经历,青年时的奋斗故事,中年时的内战经历,都像是其命运交响曲中的华美乐章,在即将高潮时即戛然而止——美国国家命运的浴火重生伴随着林肯的不幸殒命。这如戏剧般传奇的经历激发起无数美国人对林肯的追思,后愈演愈烈,催生了一场“神化”林肯的运动。而其中最普遍地即是将林肯渲染成为幼时即萌发废奴思想的“伟大的解放者”。那林肯是否是生来伟大,亦或是成长所致。
关键词:林肯;美国奴隶制;废奴主义
在美国历史上,对于林肯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正如有学者所言:在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对耶稣和莎士比亚的研究对于林肯。经过历史的积淀,林肯神话已经融化成为美国的“国家灵魂”。正如其发表的葛底斯堡演讲中的“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不是我们奉献了,圣化了,神化了这块土地,而是那些活着的或者已经死去的、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们使得这块土地成为神圣之土”。他以其死神话了这片土地,完美地给他的神话故事画上了句号。
一.“被神化”的林肯
1862年8月22日,林肯给《纽约论坛报》编輯格瑞莱写信说:“……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份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这是一些学者集中攻击和贬低林肯的重要证据,用以构建他们心中那个“不自愿的同盟者”形象。
还有学者争论不休认为:林肯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总统,在内战中从头到尾没有和南方妥协,叛军要进攻到华盛顿的时候也没有撤离的想法,而是组建民兵建立街垒准备抵抗叛军。麦克劳伦指挥一再失利的情况下他愤怒的说如果自己会打仗就去前线接管指挥权了。幸运的是维克斯堡战役后他结识了格兰特,北方开始了全面进攻的状态,格兰特也迅速地结束了内战。林肯对废奴的立场确实有过动摇,但是不会还有人能做的比他更好,虽然1862年林肯对废奴问题出现了动摇,但同年也发表了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马丁路德金对林肯也有极高的评价,其认为林肯是一个有极强个人魅力的领袖。而且不论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心中这个传奇般的总统都是盛赞有加。有家报纸评选美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总统,林肯历年来始终位居第一。
不论是这样“不情愿的同盟者”,抑或是坚决斗争,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总统,都是被神化的。而这样神圣化的林肯是真实的吗?或许正是在这些汗牛充栋的文献中,我们层累地造就出了这样一个我们想象中的林肯--一个神坛上的林肯。而方纳所作的即是将真实的、鲜活的作为人的林肯加以还原。
二.方纳眼中的真实的林肯
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即关于林肯是否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一个“伟大的解放者”,或是他是一个工于心计的政客。而对于这些争论,方纳即做到了一种“同情的理解”,试图沿着历史展开的方向向前观察。在其看来。林肯就像是一个被命运不断抽打的陀螺,虽然它的自转也很重要,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历史的进程,命运的抉择。正如埃里克·方纳在其《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中所言,他更愿意将林肯视为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人”,而使他不断成长变化的即是历史的进程。正如他的废奴主义思想,难道是从其幼时即开始萌发的吗?或是其从政之初,就坚定了废除奴隶制的愿望吗?其实不然,林肯思想的变化也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与现实的需要不断的深化的。
关于如何讨论林肯是否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对此,方纳设定了方法论上的几条原则:第一,“将林肯放回到他所处的历史情景之中”,即用林肯在他的时代写下的文字而不是用现代人的价值观来解读林肯的思想;第二,观察处于“行动中”的林肯,因为反对奴隶制的斗争是一项时间漫长、规模巨大的事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吸引了政治立场并不完全一致的参与者,不仅林肯自身的立场在发生变化,林肯与其他不同立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第三,19 世纪美国“政治”的含义十分丰富,远远超出我们通常理解的“政治竞选”或“担任公职”之类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传统的林肯研究最忽略的政治内容,是公众舆论的塑造。
通过对林肯政治生活中重要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林肯作为一位职业政客,他对奴隶制的态度和政策是与他的政治经历密切相关的。林肯是以辉格党成员的身份开始其政治生涯的,1850年之前,他一直对奴隶制采取保守的态度。虽然他很早就对奴隶制很反感,但他很少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只在1837年和1849年向州议会和国会提过两个有关奴隶制的议案,但都未被通过。进入19世纪50年代,出于政治需要林肯对奴隶制的反对明朗了许多。他凭借对1854年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的反对重新返回政治舞台。1856年他加入共和党—一个对废除奴隶制相对激进政党。在与道格拉斯的辩论中,为了赢得议员竞选,他说明了废除奴隶制的必要性。就任总统后,他寻求和平的方式解决奴隶问题。内战开始后,他先是言明内战的目的在于拯救联邦,随着战争的进行,当他预见到解放奴隶有利于北方时,他将解放奴隶与拯救联邦结合在一起,宣布了解放奴隶宣言,并最终促使国会通过了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林肯作为职业的政治高手,最终实现了个人信念和履行公务职责之间的平衡。
三.真实的林肯
《烈火中的考验》带给了我们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林肯。他不是传统叙事中的那个天生的“伟大解放者”,也不是反传统叙事中的那个“不情愿的同盟者”,而是一个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从一种温和的反奴主义立场不断走向坚定的废奴主义立场的林肯。
在我看来,林肯不是神话中的人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被命运所驱使的忙碌的人。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还不够,因为命运无法驱使一个毫无上进心、安于现状的人。林肯正好满足这样的要求。
正是在命运的驱使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变化中的林肯。他从早期的保守与谨慎,对黑人的隔膜,对奴隶制的默认远远大于谴责。后期也看到他如何从政治哲学和道德层面上将奴隶制与美国政治的基本原则联系起来,看到他认识到了联邦与自由的关系,看到他如何逐步将黑人纳入到美国自由的范畴中来,又如何在做出废奴的决定之后采取决不退让的态度,以及他为何一定要推动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的立法以求为内战带来一个“合适且必要的结果”。
关键词:林肯;美国奴隶制;废奴主义
在美国历史上,对于林肯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正如有学者所言:在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对耶稣和莎士比亚的研究对于林肯。经过历史的积淀,林肯神话已经融化成为美国的“国家灵魂”。正如其发表的葛底斯堡演讲中的“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不是我们奉献了,圣化了,神化了这块土地,而是那些活着的或者已经死去的、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们使得这块土地成为神圣之土”。他以其死神话了这片土地,完美地给他的神话故事画上了句号。
一.“被神化”的林肯
1862年8月22日,林肯给《纽约论坛报》编輯格瑞莱写信说:“……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份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这是一些学者集中攻击和贬低林肯的重要证据,用以构建他们心中那个“不自愿的同盟者”形象。
还有学者争论不休认为:林肯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总统,在内战中从头到尾没有和南方妥协,叛军要进攻到华盛顿的时候也没有撤离的想法,而是组建民兵建立街垒准备抵抗叛军。麦克劳伦指挥一再失利的情况下他愤怒的说如果自己会打仗就去前线接管指挥权了。幸运的是维克斯堡战役后他结识了格兰特,北方开始了全面进攻的状态,格兰特也迅速地结束了内战。林肯对废奴的立场确实有过动摇,但是不会还有人能做的比他更好,虽然1862年林肯对废奴问题出现了动摇,但同年也发表了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马丁路德金对林肯也有极高的评价,其认为林肯是一个有极强个人魅力的领袖。而且不论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心中这个传奇般的总统都是盛赞有加。有家报纸评选美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总统,林肯历年来始终位居第一。
不论是这样“不情愿的同盟者”,抑或是坚决斗争,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总统,都是被神化的。而这样神圣化的林肯是真实的吗?或许正是在这些汗牛充栋的文献中,我们层累地造就出了这样一个我们想象中的林肯--一个神坛上的林肯。而方纳所作的即是将真实的、鲜活的作为人的林肯加以还原。
二.方纳眼中的真实的林肯
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即关于林肯是否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一个“伟大的解放者”,或是他是一个工于心计的政客。而对于这些争论,方纳即做到了一种“同情的理解”,试图沿着历史展开的方向向前观察。在其看来。林肯就像是一个被命运不断抽打的陀螺,虽然它的自转也很重要,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历史的进程,命运的抉择。正如埃里克·方纳在其《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中所言,他更愿意将林肯视为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人”,而使他不断成长变化的即是历史的进程。正如他的废奴主义思想,难道是从其幼时即开始萌发的吗?或是其从政之初,就坚定了废除奴隶制的愿望吗?其实不然,林肯思想的变化也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与现实的需要不断的深化的。
关于如何讨论林肯是否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对此,方纳设定了方法论上的几条原则:第一,“将林肯放回到他所处的历史情景之中”,即用林肯在他的时代写下的文字而不是用现代人的价值观来解读林肯的思想;第二,观察处于“行动中”的林肯,因为反对奴隶制的斗争是一项时间漫长、规模巨大的事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吸引了政治立场并不完全一致的参与者,不仅林肯自身的立场在发生变化,林肯与其他不同立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第三,19 世纪美国“政治”的含义十分丰富,远远超出我们通常理解的“政治竞选”或“担任公职”之类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传统的林肯研究最忽略的政治内容,是公众舆论的塑造。
通过对林肯政治生活中重要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林肯作为一位职业政客,他对奴隶制的态度和政策是与他的政治经历密切相关的。林肯是以辉格党成员的身份开始其政治生涯的,1850年之前,他一直对奴隶制采取保守的态度。虽然他很早就对奴隶制很反感,但他很少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只在1837年和1849年向州议会和国会提过两个有关奴隶制的议案,但都未被通过。进入19世纪50年代,出于政治需要林肯对奴隶制的反对明朗了许多。他凭借对1854年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的反对重新返回政治舞台。1856年他加入共和党—一个对废除奴隶制相对激进政党。在与道格拉斯的辩论中,为了赢得议员竞选,他说明了废除奴隶制的必要性。就任总统后,他寻求和平的方式解决奴隶问题。内战开始后,他先是言明内战的目的在于拯救联邦,随着战争的进行,当他预见到解放奴隶有利于北方时,他将解放奴隶与拯救联邦结合在一起,宣布了解放奴隶宣言,并最终促使国会通过了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林肯作为职业的政治高手,最终实现了个人信念和履行公务职责之间的平衡。
三.真实的林肯
《烈火中的考验》带给了我们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林肯。他不是传统叙事中的那个天生的“伟大解放者”,也不是反传统叙事中的那个“不情愿的同盟者”,而是一个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从一种温和的反奴主义立场不断走向坚定的废奴主义立场的林肯。
在我看来,林肯不是神话中的人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被命运所驱使的忙碌的人。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还不够,因为命运无法驱使一个毫无上进心、安于现状的人。林肯正好满足这样的要求。
正是在命运的驱使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变化中的林肯。他从早期的保守与谨慎,对黑人的隔膜,对奴隶制的默认远远大于谴责。后期也看到他如何从政治哲学和道德层面上将奴隶制与美国政治的基本原则联系起来,看到他认识到了联邦与自由的关系,看到他如何逐步将黑人纳入到美国自由的范畴中来,又如何在做出废奴的决定之后采取决不退让的态度,以及他为何一定要推动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的立法以求为内战带来一个“合适且必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