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搞好农村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农村的班级,必须分析农村学生的现状,根据实情采取相应措施,使农村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道路。本文是笔者在农村镇中学工作中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历来对此都极为重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分析和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能力。
一、农村学生的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个离县城较远的农村中学,现有在校学生1026人,所有学生来自农村,经问卷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达421人,占在校生的41%。“留守学生”大量存在,因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引發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现状分析如下:
1.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缺少关爱,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亲人产生了隔膜感。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监护行为浅层化
调查显示,有68.2%的“留守学生”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地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更显力不从心。
3.自我监护,学生道德失范
调查显示有32.9%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这部分孩子交由亲友监管,甚至由孩子自我监管,亲友自觉不好管,甚至不管,导致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每到节假日,成了“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这些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感到无助,学习成绩下滑,有的道德品质沦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生”的行为问题较其他学生多,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固执己见,心理脆弱,逃课,网恋、早恋;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基于以上的原因,班主任应时刻注意外界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要从多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家长及外界环境,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从实际出发,把特殊的问题学生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二、转变观念,乐于付出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应该真正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真正懂得依法执教、规范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抛弃陈旧落后的教育管理观念,树立起甘于奉献、乐于付出的精神追求,切切实实用爱心、真心和诚心去关注每一名学生。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也常为学生不听话而苦恼,去请教我们学校的老书记有什么办法对付学生。他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你这句话说得不对,学生不是你的对手,用不着想什么办法去‘对付’他们,而应该多想办法去关心、帮助他们。”一句话让我如醍醐灌顶,明白了当好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诀窍,那就是一定要用尊重、理解、宽容、微笑去关注学生。后来,也有年轻教师问我:“为什么那些调皮的学生,到你面前就老实了呢?”我总是这样回答:“不要以为学生年纪小就不懂事,他们分得清楚谁是真心为他好的。”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古人云:“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在学生成长之路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品行端庄,就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
班主任是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2.锻炼自己具备多种工作能力
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机制灵敏的教育应变能力,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学生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这些能力,一定要在工作中不断地锻炼提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3.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与时俱进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应特别重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水平。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须要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涉猎面要尽可能广,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广博的“通才”,跟上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与时俱进。 四、以人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本身,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而是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了,同时他们也必然会碰到更多成长中的困惑。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处理问题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战胜困难。因此,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建立师生融洽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学生是由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所组成,再加上年龄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形成的个性差异很大,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兴趣、爱好。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共性问题需要在全班教育外,可采用与学生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个别教育,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情理疏导放在第一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谈,以表扬为主,肯定比否定好,启发比强迫好,即使批评,可采用寓否定与肯定之中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品味弦外之音,做到思想启迪与行为约束并举;化解问题与有效防范并举;强调自律与强化纪律并举。后进生缺点很多,但他们身上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闪光点”,例如:虽然成绩不好,但文体方面有特长;纪律性不强,但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每个学生都有特长,也有不足,对优等生只看到长处,看不到短处,会使优等生得不到完善;对后进生只看到短处,看不到长处,会使其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给转化工作带来困难,影响班级整体素质提高。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情趣、爱好、性格、品质以及心理困惑,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2.学会尊重,善于鼓励
尊重学生是师德的根本。教师只有保持尊重的姿态,才会理解、赏识、接纳每一个学生,才会公正、真诚、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并让他(她)在我们殷切期待的目光下快乐成长。成功的教育者都认可好学生是夸出来,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后进生也一样。后进生因为各方面表现较差,常常在班级中遭人白眼。他们在同伴们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在课堂上,看着别人高举的双手,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同学们或多或少赞美的眼光。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们更要学会尊重,善于鼓励,因为他们需要树立信心,就更需要鼓励和表扬。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效应。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嘲讽讥笑学生,尊重学生的任何一点成功,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无形的鞭策。我们在工作中应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赏识、鼓励,使他充满自信,激起他向上的兴趣,表扬和鼓励他走向成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我们希望能培养出的是热爱生活、充满自信、勇于挑战困难的人才。
3.结合实情,创建特色班级
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是他们的学习榜样。班主任的言行举止,甚至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都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对班集体進行综合治理,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本人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成果与经验,从学校、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设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要想做好班级工作,就要努力做一名魅力班主任,要有一种堪为人师的高尚道德。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另外,还必须刻苦钻研,深入学习科学理论,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虚心求教,从中吸取别人的精华,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但一定要与自身的特点和所带班级实际相结合,从而构建具有个人风格和本班特色的班级工作管理体系。
4.沟通家长,齐抓共管
现在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对教育的意义认识比较淡薄,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之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因而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放任自流。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要积极沟通家长,做好家长的工作,共同对后进生跟进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建议父母外出务工要尽量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同时,经常过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对孩子及时了解动态信息,从而加强监管教育,做到与学校同步,与老师互通信息,做到家校配合,齐抓共管,这样孩子就会健康成长,共同进步发展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中的差异,对待“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健康、快乐地成长,都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在今后的教书育人生涯中,我将不断努力学习、更新、进取,并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努力做一个有特色的优秀班主任,与时俱进,为人师表。
参阅文献:
[l] 邓忠才.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J].广西教育,2007(6).
[2] 宁丽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四个环节[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2010(8).
[3] 张楠.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的对策[J].鸭绿江月刊,2015(8).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历来对此都极为重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分析和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能力。
一、农村学生的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个离县城较远的农村中学,现有在校学生1026人,所有学生来自农村,经问卷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达421人,占在校生的41%。“留守学生”大量存在,因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引發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现状分析如下:
1.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缺少关爱,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亲人产生了隔膜感。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监护行为浅层化
调查显示,有68.2%的“留守学生”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地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更显力不从心。
3.自我监护,学生道德失范
调查显示有32.9%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这部分孩子交由亲友监管,甚至由孩子自我监管,亲友自觉不好管,甚至不管,导致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每到节假日,成了“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这些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感到无助,学习成绩下滑,有的道德品质沦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生”的行为问题较其他学生多,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固执己见,心理脆弱,逃课,网恋、早恋;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基于以上的原因,班主任应时刻注意外界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要从多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家长及外界环境,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从实际出发,把特殊的问题学生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二、转变观念,乐于付出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应该真正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真正懂得依法执教、规范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抛弃陈旧落后的教育管理观念,树立起甘于奉献、乐于付出的精神追求,切切实实用爱心、真心和诚心去关注每一名学生。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也常为学生不听话而苦恼,去请教我们学校的老书记有什么办法对付学生。他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你这句话说得不对,学生不是你的对手,用不着想什么办法去‘对付’他们,而应该多想办法去关心、帮助他们。”一句话让我如醍醐灌顶,明白了当好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诀窍,那就是一定要用尊重、理解、宽容、微笑去关注学生。后来,也有年轻教师问我:“为什么那些调皮的学生,到你面前就老实了呢?”我总是这样回答:“不要以为学生年纪小就不懂事,他们分得清楚谁是真心为他好的。”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古人云:“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在学生成长之路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品行端庄,就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
班主任是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2.锻炼自己具备多种工作能力
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机制灵敏的教育应变能力,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学生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这些能力,一定要在工作中不断地锻炼提高,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3.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与时俱进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应特别重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水平。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须要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涉猎面要尽可能广,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广博的“通才”,跟上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与时俱进。 四、以人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
现代中学生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本身,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而是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了,同时他们也必然会碰到更多成长中的困惑。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处理问题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战胜困难。因此,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建立师生融洽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学生是由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所组成,再加上年龄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形成的个性差异很大,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兴趣、爱好。所以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共性问题需要在全班教育外,可采用与学生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个别教育,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情理疏导放在第一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谈,以表扬为主,肯定比否定好,启发比强迫好,即使批评,可采用寓否定与肯定之中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品味弦外之音,做到思想启迪与行为约束并举;化解问题与有效防范并举;强调自律与强化纪律并举。后进生缺点很多,但他们身上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闪光点”,例如:虽然成绩不好,但文体方面有特长;纪律性不强,但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每个学生都有特长,也有不足,对优等生只看到长处,看不到短处,会使优等生得不到完善;对后进生只看到短处,看不到长处,会使其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给转化工作带来困难,影响班级整体素质提高。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情趣、爱好、性格、品质以及心理困惑,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2.学会尊重,善于鼓励
尊重学生是师德的根本。教师只有保持尊重的姿态,才会理解、赏识、接纳每一个学生,才会公正、真诚、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并让他(她)在我们殷切期待的目光下快乐成长。成功的教育者都认可好学生是夸出来,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后进生也一样。后进生因为各方面表现较差,常常在班级中遭人白眼。他们在同伴们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在课堂上,看着别人高举的双手,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同学们或多或少赞美的眼光。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们更要学会尊重,善于鼓励,因为他们需要树立信心,就更需要鼓励和表扬。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效应。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嘲讽讥笑学生,尊重学生的任何一点成功,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无形的鞭策。我们在工作中应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赏识、鼓励,使他充满自信,激起他向上的兴趣,表扬和鼓励他走向成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我们希望能培养出的是热爱生活、充满自信、勇于挑战困难的人才。
3.结合实情,创建特色班级
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是他们的学习榜样。班主任的言行举止,甚至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都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对班集体進行综合治理,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本人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成果与经验,从学校、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设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要想做好班级工作,就要努力做一名魅力班主任,要有一种堪为人师的高尚道德。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另外,还必须刻苦钻研,深入学习科学理论,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虚心求教,从中吸取别人的精华,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但一定要与自身的特点和所带班级实际相结合,从而构建具有个人风格和本班特色的班级工作管理体系。
4.沟通家长,齐抓共管
现在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对教育的意义认识比较淡薄,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之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因而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放任自流。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要积极沟通家长,做好家长的工作,共同对后进生跟进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建议父母外出务工要尽量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同时,经常过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对孩子及时了解动态信息,从而加强监管教育,做到与学校同步,与老师互通信息,做到家校配合,齐抓共管,这样孩子就会健康成长,共同进步发展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中的差异,对待“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健康、快乐地成长,都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在今后的教书育人生涯中,我将不断努力学习、更新、进取,并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努力做一个有特色的优秀班主任,与时俱进,为人师表。
参阅文献:
[l] 邓忠才.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J].广西教育,2007(6).
[2] 宁丽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四个环节[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2010(8).
[3] 张楠.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的对策[J].鸭绿江月刊,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