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一块奶酪》讲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面对这块奶酪渣,蚂蚁队长最终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既生动又有趣。教师在教学时重点要引导学生对蚂蚁队长的做法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突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平等待人、关爱弱者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养成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的好习惯。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学习简单创编童话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激趣导入
  1.观看视频。多媒体播放蚂蚁搬奶酪的小视频,学生通过观看直观地感受蚂蚁搬奶酪的过程,进入文本故事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句子。出示:①奶酪多诱(yòu)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tǎng)口水。②他低下头,嗅(xiù)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奶酪的美味)
  3.设疑激趣。看到这么香的奶酪,小蚂蚁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一块奶酪)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蚂蚁搬奶酪的过程,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想象蚂蚁们面对奶酪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为学习课文进行铺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阅读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提示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2)提出学习要求。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②完成“学习提示”的第一项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课文主要写_______指挥小蚂蚁们_______时,一块_______引发了一场风波,最后蚂蚁们将食物成功搬运到洞里。
  3.学生尝试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起因——下令运粮。经过——引起风波。结果——成功搬运)
  4.交流互动。(1)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读不懂的地方。(2)学生说出读不懂的地方,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师生共同解決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对教学重点的精准把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略读课文的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内容的取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中解决学生阅读时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角色表演,感悟品质
  1.说一说。学习小组内交流:蚂蚁队长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蚂蚁队长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2.读一读。学生分角色读对话(指导学生读出蚂蚁队长发布禁令时坚定、干脆的语气)。
  3.演一演。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指导学生在表演时在神态和动作上把“嘀咕、拽、七上八下、恼火、跺脚”这些词语演绎到位,特别是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感受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优秀品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来让学生感悟和理解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品评人物,学习方法
  1.谈话引导。(1)在奇妙的童话王国里,想象可以让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在《一块奶酪》的故事里,作者把小蚂蚁当作人来写,让蚂蚁有自己的想法,会思考,有动作,像我们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多神奇啊!(板书:当作人来写)(2)如果在故事里把一块奶酪换成是几粒普通的米粒,蚂蚁队长会如此为难吗?这就是童话的有趣之处。(板书:有趣)(3)你喜欢蚂蚁队长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4)读了《一块奶酪》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纪律是成功的保证,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遵守纪律,要严于律己,做班干部的同学更应该以身作则。阅读童话故事,我们能交到许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板书:有启示)
  2.师生共同小结童话的特点。(当作人来写、神奇有趣、想象丰富、有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去感受童话魅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突破学习简单创编童话的方法的教学难点,为学生搭建创编童话故事、提高写作能力的平台。
  五、复述故事,拓展延伸
  1.讲故事。(1)同桌的学生结合图片互相简单地讲讲这个故事。(2)指名让学生在班上讲这个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2.回答问题。假如你是蚂蚁队长,你会对蚁群说些什么?你又会怎么做呢?
  3.推荐阅读。《小蚂蚁历险记》《比树还大的蚂蚁》。
  4.布置作业。写一篇童话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故事和推荐阅读,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童话的神奇,并做到读写结合,让学生把学到的写童话的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诗有诗眼,画有画眼,文章也有它的“眼”。一篇文章,一旦有了修辞艺术的眼,就会鲜活起来。传神写照,妙即在“眼”,犹如高手下棋,一子领先,而满盘生风。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引领学生精于捕捉“文眼”,善于发现“文眼”,从“文眼”入手,学习课文,理解
期刊
在执教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8页和89页“量一量、比一比”的课末,我这样结束: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并用计量单位估测了生活中事物的长度,比出了长短、高矮。说到高矮、长短,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好,听完后需要告诉老师,谁高?谁矮?为什么?  师:故事说的是疫情期间,美国加州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火,约翰带着儿子在火海逃生后,又饥又渴,要吃东西补充能量。他们一起走进一家中
期刊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活学校的校本研究,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了“四元五环”教学的研究,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本课题研究,将指定几个实验基地学校与一些实验班率先开展本课题研讨活动,再逐渐进行推广。  一、课题意义  所谓“四元五环”教学是围绕“精问、思考、互动、运用”四个方面,并结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分析问题——指名汇报,解答问题——引导质疑,再提问题——实际应用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一些介绍世界著名景观的文章,有介绍水上名城威尼斯独特风光的文章《威尼斯的小艇》,有描写荷兰安闲牧场的文章《牧场之国》,也有介绍埃及古老金字塔的文章《金字塔》等等,这些文章展示出的景观像一幅幅动人画卷令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想象及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欣赏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感
期刊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三年级学习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时应该温故知新,让学生推理学习它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又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能运用这种推理的方法学会较多位数乘较多位的乘法;另外还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探索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在应用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因此,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数学教学大多时候都是脱离生活实际的,很多学生学习数学最终就只是会做题、会考试,从而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而乏味。其实数学就应该是在一个个活生生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同样,离开了生活的数学是没有灵魂、没有魅力的。应该紧扣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51页。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式,能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十位去乘”过程中得数的写法和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起回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知识,学习之前老师想考一考大家,下面每一组一个小代表对下面的题进行接龙计算(通过对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和一位数
期刊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例2。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知识激活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前测和旧知的复习,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为新课做好铺垫。  三、探究新课  1.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找到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联系,列式解答数学问题。  2.PPT出示小棒图,利用数形结合,演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讓学生完整地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分数”的产生  1.提问:你们分过东西吗?  2.分一分。  (1)把4个苹果分给“你”和“我”,可以怎样分?  (2)如果要分得公平合理,应该怎样分?每人分几个?(平均分,每人分得2个)  3.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几个?  4.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几个?(半个)  提问:半个还可以用整数表示吗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5页例8及练习四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引发应用估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值,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交流、回顾、反思,使学生感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根据问题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渗透估算意识  周末,杨阳和同学们去郊游,想买2盒酸奶和一袋饼干,但忘记具体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