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7年十月革命”这一主题无论是在苏联还是在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由别尔辛与费多索夫所著,基姆院士编辑,苏联教育部通过的九年级历史教科书(1982年,第7版),在广阔的范围内研究了这一主题。[1]书中分述了1895至1917年和1917至1937年的革命,第二章的标题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2016年由德罗发出版社出版的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沃洛布耶夫、卡尔巴乔夫、罗曼诺夫编写、俄罗斯联邦科学教育部推荐),从结构上便有别于苏联时期的教科书。[2]书中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1917年俄国革命”这一概念。此处所说的革命包含两层含义: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从二月革命开始直到布尔什维克掌握权力结束;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从二月革命到1922年远东并入苏联、布尔什维克最终确立政权为止。把苏联和俄罗斯时期两种教科书的结构进行比较,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俄罗斯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2段文字,不如从前那般重视1917年十月革命,而相比之下,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10段文字之多。
在内容上,苏联与俄罗斯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也有着鲜明的区别。苏联教科书的作者们对于所有社会问题都进行了阶级评价,(他们认为)资本主义者造成了经济崩溃,他们故意停止生产,把工人抛弃在大街上,让饥饿折磨他们的革命意志。关于立宪会议期间社会革命党人试图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情况,苏联历史教科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社会革命党的部长们不但不想给出地主的土地,而且还千方百计地保护地主的利益,频繁地派讨伐队去农村。”苏联历史教科书的作者们从布尔什维克的阶级立场出发分析当时的军队形势,书中写道:士兵“不想再为了剥削阶级的利益打仗了”,“战士与水兵们越来越确信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出卖了,他们将这些人赶出了连委会与团委会,继而选择了布尔什维克。”[3]
苏联历史教科书中突出了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作用,强调这是推翻临时政府和建立布尔什维克政权必要的理论基础。“上层危机”迫使政府不可能再按照旧的模式管理国家,“下层”人民不愿意再过旧生活,“生存条件急剧恶化的劳动人民是实现革命的社会力量。”(“受压迫的大多数工人阶级团结在列宁党的周围,意识到俄国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农村贫穷的大众,超过半数的战士与水兵支持工人阶级”)[4]这是苏联历史教科书中论述的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基本特点。
苏联和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对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准备过程的介绍也是截然不同的。列宁在起义组织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他在书中所出现的次数(苏联历史教科书中出现了30次,而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仅出现了7次),足以证明两种教科书不同的倾向。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的作者们认为,苏联时期的教科书“夸大了列宁的作用,同时忽略甚至歪曲布尔什维克其他领导人的作用,尤其是托洛茨基”[5]。苏联历史教科书的作者们则指出:“托洛茨基,作为那时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完全阻挠了武装起义的进程”,为此列宁“愤怒地批评了托洛茨基的立场”[6]。在论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必要性时,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的作者们并没有特别地指出加米涅夫与季诺维也夫在其中的作用,但是苏联教科书对这一史实却给予了格外关注。
应当指出的是,无论是苏联时期还是俄罗斯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关于武装起义进程的描述是一致的。然而,两者关于第二届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开始工作的描述却有着实质性的不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苏联的历史教科书中丝毫没有谈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创立者、著名的孟什维克国际主义者马尔托夫的发言。而在俄罗斯教科书中则着重突出了这一项内容,写着马尔托夫“指责布尔什维克实施军事政变,造成恐慌,引起屠杀,内讧和反革命。为了摆脱危机,他建议成立所有社会主义政党代表的联合政府”[7]。俄罗斯教科书的作者们强调:“孟什维克与大部分的社会革命党人支持马尔托夫。但是會上布尔什维克和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势力的分裂对马尔托夫并没有利。在‘人民敌人!’、‘逃兵!’的呼声下,反对派们离开了会议现场。”[8]而苏联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三行文字描述了这一过程:“673个代表中,390人为布尔什维克,179人为左翼社会革命党。右翼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作为少数派,盛气凌人地离开了会议。”[9]
两种教科书对于第二届全俄苏维埃大会的介绍也是不同的。在苏联历史教科书中,强调了“大会合法地将国家权力交到苏维埃手中”[10];而俄罗斯教科书的作者们在新政权合法性的问题上却保持沉默,他们指出“直至立宪会议召开,第二届苏维埃大会成立的新政府也是临时性的。但是,为了与之前的临时政府有所区别,为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人民委员会。最主要的区别不在于名称,而在于它是由掌握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共13人)组成的”[11]。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用了20行文字介绍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会议通过的第一条法令《和平与土地法令》,仅仅触及了法案的表面;而苏联历史教科书则详细地阐述了苏维埃第一条法令,并着重强调了它的重大历史意义。同样地,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只是简要地叙述了新的国家政权机构的形成过程,作者们甚至没有指出ВЦИК机构缩写的全称——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苏联教科书用整整一大段文字叙述俄罗斯苏维埃政权建立的过程,并题名为《苏维埃政权的凯旋游行》;而俄罗斯教科书中仅用了八行文字,“首都政权更替的消息在全国布尔什维克组织的运动中传开了——传向后方,传向前线,传向和平之地,传到武装斗争的地方。莫斯科起义者与克伦斯基政府之间的军事行动从10月28日持续到11月3日。布尔什维克取得了最终胜利。在随后的两到三个月中,苏维埃在大多数省市中心确立了政权。” [12]
两种教科书对立宪会议的选举与解散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论述。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利用整整两页图示来阐释莫斯科、彼得格勒、俄罗斯乡村、军队、乃至全国立宪会议的选举结果,仅对事实进行罗列,而没有评价。而苏维埃教科书却认为社会革命党与孟什维克是反革命,社会革命党在立宪会议选举上的胜利是反革命的胜利。 此外,蘇联历史教科书从十月革命和它的社会主义性质角度阐述革命的历史意义, 强调革命的所有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最主要的目标在于推动俄国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社会主义是动力,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联合者是最主要的动力。”[13]关于十月革命的世界史意义,苏联教科书的作者们写道:“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端,创造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新纪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造成了资本主义普遍的危机”,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是“被剥削大众反抗社会民族压迫解放运动”的成功范例;[14]十月革命“引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造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深刻危机”;[15]最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结果是世界划分为两个体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体系。1917年之后,两个体系的斗争涵盖了世界历史的整个进程。”[16]
通过对比分析苏联与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关于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历史事件的文本,不难看出,苏联教科书作者从无产阶级立场研究该问题,认为布尔什维克与无产阶级政权所有的行为都是正确的,将国内战争的流血冲突都归咎于各种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力量。而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的作者们坚持客观的立场,并没有对以1917年十月革命为代表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给予评价和判断,而是试图从非政治的角度阐释革命事件,以便当代俄罗斯的中小学生们能够以更开放的态度理解十月革命,理解苏联历史。
【注释】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академика АН СССР М.П. Кима. Утвержден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м просвещения СССР. Издание седьмое, переработанное. - М.: Просвещение, 1982. C. 153.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54.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55.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56.
Волобуев О.В. Карпачёв С.П., Романов П.Н.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начало XX — начало XXI в. 10 кл.: учебник. - М.: Дрофа, 2016. С. 144.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61.
Волобуев О.В. Карпачёв С.П., Романов П.Н.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начало XX — начало XXI в. 10 кл.: учебник. С. 45-46.
Волобуев О.В. Карпачёв С.П., Романов П.Н.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начало XX — начало XXI в. 10 кл.: учебник. С. 46-47.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63.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67.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56.
Волобуев О.В. Карпачёв С.П., Романов П.Н.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начало XX — начало XXI в. 10 кл.: учебник. С. 48.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202.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203.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204.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204.
在内容上,苏联与俄罗斯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也有着鲜明的区别。苏联教科书的作者们对于所有社会问题都进行了阶级评价,(他们认为)资本主义者造成了经济崩溃,他们故意停止生产,把工人抛弃在大街上,让饥饿折磨他们的革命意志。关于立宪会议期间社会革命党人试图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情况,苏联历史教科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社会革命党的部长们不但不想给出地主的土地,而且还千方百计地保护地主的利益,频繁地派讨伐队去农村。”苏联历史教科书的作者们从布尔什维克的阶级立场出发分析当时的军队形势,书中写道:士兵“不想再为了剥削阶级的利益打仗了”,“战士与水兵们越来越确信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出卖了,他们将这些人赶出了连委会与团委会,继而选择了布尔什维克。”[3]
苏联历史教科书中突出了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作用,强调这是推翻临时政府和建立布尔什维克政权必要的理论基础。“上层危机”迫使政府不可能再按照旧的模式管理国家,“下层”人民不愿意再过旧生活,“生存条件急剧恶化的劳动人民是实现革命的社会力量。”(“受压迫的大多数工人阶级团结在列宁党的周围,意识到俄国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农村贫穷的大众,超过半数的战士与水兵支持工人阶级”)[4]这是苏联历史教科书中论述的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基本特点。
苏联和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对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准备过程的介绍也是截然不同的。列宁在起义组织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他在书中所出现的次数(苏联历史教科书中出现了30次,而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仅出现了7次),足以证明两种教科书不同的倾向。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的作者们认为,苏联时期的教科书“夸大了列宁的作用,同时忽略甚至歪曲布尔什维克其他领导人的作用,尤其是托洛茨基”[5]。苏联历史教科书的作者们则指出:“托洛茨基,作为那时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完全阻挠了武装起义的进程”,为此列宁“愤怒地批评了托洛茨基的立场”[6]。在论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必要性时,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的作者们并没有特别地指出加米涅夫与季诺维也夫在其中的作用,但是苏联教科书对这一史实却给予了格外关注。
应当指出的是,无论是苏联时期还是俄罗斯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关于武装起义进程的描述是一致的。然而,两者关于第二届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开始工作的描述却有着实质性的不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苏联的历史教科书中丝毫没有谈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创立者、著名的孟什维克国际主义者马尔托夫的发言。而在俄罗斯教科书中则着重突出了这一项内容,写着马尔托夫“指责布尔什维克实施军事政变,造成恐慌,引起屠杀,内讧和反革命。为了摆脱危机,他建议成立所有社会主义政党代表的联合政府”[7]。俄罗斯教科书的作者们强调:“孟什维克与大部分的社会革命党人支持马尔托夫。但是會上布尔什维克和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势力的分裂对马尔托夫并没有利。在‘人民敌人!’、‘逃兵!’的呼声下,反对派们离开了会议现场。”[8]而苏联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三行文字描述了这一过程:“673个代表中,390人为布尔什维克,179人为左翼社会革命党。右翼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作为少数派,盛气凌人地离开了会议。”[9]
两种教科书对于第二届全俄苏维埃大会的介绍也是不同的。在苏联历史教科书中,强调了“大会合法地将国家权力交到苏维埃手中”[10];而俄罗斯教科书的作者们在新政权合法性的问题上却保持沉默,他们指出“直至立宪会议召开,第二届苏维埃大会成立的新政府也是临时性的。但是,为了与之前的临时政府有所区别,为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人民委员会。最主要的区别不在于名称,而在于它是由掌握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共13人)组成的”[11]。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用了20行文字介绍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会议通过的第一条法令《和平与土地法令》,仅仅触及了法案的表面;而苏联历史教科书则详细地阐述了苏维埃第一条法令,并着重强调了它的重大历史意义。同样地,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只是简要地叙述了新的国家政权机构的形成过程,作者们甚至没有指出ВЦИК机构缩写的全称——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苏联教科书用整整一大段文字叙述俄罗斯苏维埃政权建立的过程,并题名为《苏维埃政权的凯旋游行》;而俄罗斯教科书中仅用了八行文字,“首都政权更替的消息在全国布尔什维克组织的运动中传开了——传向后方,传向前线,传向和平之地,传到武装斗争的地方。莫斯科起义者与克伦斯基政府之间的军事行动从10月28日持续到11月3日。布尔什维克取得了最终胜利。在随后的两到三个月中,苏维埃在大多数省市中心确立了政权。” [12]
两种教科书对立宪会议的选举与解散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论述。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利用整整两页图示来阐释莫斯科、彼得格勒、俄罗斯乡村、军队、乃至全国立宪会议的选举结果,仅对事实进行罗列,而没有评价。而苏维埃教科书却认为社会革命党与孟什维克是反革命,社会革命党在立宪会议选举上的胜利是反革命的胜利。 此外,蘇联历史教科书从十月革命和它的社会主义性质角度阐述革命的历史意义, 强调革命的所有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最主要的目标在于推动俄国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社会主义是动力,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联合者是最主要的动力。”[13]关于十月革命的世界史意义,苏联教科书的作者们写道:“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端,创造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新纪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造成了资本主义普遍的危机”,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是“被剥削大众反抗社会民族压迫解放运动”的成功范例;[14]十月革命“引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造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深刻危机”;[15]最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结果是世界划分为两个体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体系。1917年之后,两个体系的斗争涵盖了世界历史的整个进程。”[16]
通过对比分析苏联与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关于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维埃政权成立初期历史事件的文本,不难看出,苏联教科书作者从无产阶级立场研究该问题,认为布尔什维克与无产阶级政权所有的行为都是正确的,将国内战争的流血冲突都归咎于各种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力量。而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的作者们坚持客观的立场,并没有对以1917年十月革命为代表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给予评价和判断,而是试图从非政治的角度阐释革命事件,以便当代俄罗斯的中小学生们能够以更开放的态度理解十月革命,理解苏联历史。
【注释】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академика АН СССР М.П. Кима. Утвержден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м просвещения СССР. Издание седьмое, переработанное. - М.: Просвещение, 1982. C. 153.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54.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55.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56.
Волобуев О.В. Карпачёв С.П., Романов П.Н.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начало XX — начало XXI в. 10 кл.: учебник. - М.: Дрофа, 2016. С. 144.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61.
Волобуев О.В. Карпачёв С.П., Романов П.Н.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начало XX — начало XXI в. 10 кл.: учебник. С. 45-46.
Волобуев О.В. Карпачёв С.П., Романов П.Н.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начало XX — начало XXI в. 10 кл.: учебник. С. 46-47.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63.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67.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156.
Волобуев О.В. Карпачёв С.П., Романов П.Н.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начало XX — начало XXI в. 10 кл.: учебник. С. 48.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202.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203.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204.
Берхин И.Б., Федосов И.А. История СССР. Учебник для 9 класса. C.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