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本文对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思考与探讨。主要从教育观念的改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和学生评价体系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政治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1、转变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作为目标
  要实施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首要在于改变当前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人类文化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方式。只有在良好的“教与学”方式与习惯形成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鉴于以前教学环境落后的限制,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缺乏,知识的接触是以单纯的教师传授——学生接收模式为主,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指导下,教师把传授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当作教学的基本宗旨,片面强调了教师的权威与在教与学中的作用,知识的传播逐渐模式化,这大大抑制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当今随着信息多媒体的发展,学生可以获取到信息的途径简单而多样化,社会现代化的建设则更加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因此适时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新教学方式的开展,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主动求学的教学方式才是培养素质人才最有效的途径。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与实践,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总是存在“一言堂”“说教式”“满堂灌”“填鸭式”问题,作為教师在该模式中只需要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而现代教学模式一般运用“探讨式”“参加式”“激励式”等,重视使学生处在教学主体地位,让课堂教学环境变得开放,让学生可以轻松懂得道理,了解知识。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政治课上学生主动、师生和谐、教师主导是内部需求,更是现代教育观的体现。要做好政治课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很必要。要创建民主、宽松、自由、丰富的环境,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活跃起来,把课堂比作自己磨炼、展示、教育、创设的“舞台”。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设力和思考力,在课上不断有所创新、思索,培育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底子。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身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做好准备,让学生通过学习,把握并理解根本认知,练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育创造意识和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初中政治教材通过学生动机、需要、兴趣和直接经验来创设相关课程,从学生真实世界中选取有一定现实性、实践性的事项、问题、现象来创设内容,学生可使用调研、探讨、采访、讲演、辩论等各种方法去学习,主动实践、亲身参与,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个人努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3、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政治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总结与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同样要体现出其实践的精神,要充分把政治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初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式地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主题的提出依据可以多样化,教师可利用教材本身的内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日常生活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以及各种节假日喜庆活动等都可为课堂创设情境进行讨论学习。这种类型的情境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提高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进一步教学时,就可以给学生更开放的学习空间,倡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对社会实践的洞察上面,社会见识的开阔和观察的角度都是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上,应带领学生,而最重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去丰富个人的社会信息积累。同时注重激发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能深入分析身边的小事小问题。在不断的动态观察与比较中,培养学生观世间风云、察万物瞬变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意识。
  思想政治教学金币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与锻炼。在生活和实践中,他们将不断获得促进思考和领会理论知识、观点的外部信息,学会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能力,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将从仅仅依靠课堂、课本和教师中获得知识和理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就是新课改的教育目标。
  4、启发探究,更大程度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创造心理不强烈,因而一定要全面激起学生思想主动性,激励学生探究认知,敢于创新。对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甚至“微弱发光点”均要给予及时鼓舞和肯定,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发展。课堂气氛热烈,民主效果发扬好,就可避免学生学习胆怯心理,通过学习的相互式,在学校中很多难于启齿的课题可在网上得到满意回复,“一对一”这种模式的学习,有助于每人都成为主体。
  总之,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多面发展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开放教学模式中让学生放飞思想、学以致用,使他们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更胜一筹。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定的走出当前作文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就能成功,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指导 作文 体会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
期刊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发育。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实施语文课创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 实践 途径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实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术语是我们在讲授词法和语法时经常使用的专业词汇,但是现在的学生来说,语文中已经不讲语法,所以术语对于他们就像外星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思路,把这些生涩的术语变成简单易懂可爱的语言呢?朝着这个方向笔者作了一些探索,希望能同大家交流。  1、观察与比较,引导孩子们找发音规律。  对于元音字母的发音是语音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它们的发音用专业性很强的术语来讲的话,孩子们是难以理解的,
期刊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在转变,理念在更新,教学手段也在改变。四十分钟一节课由原来的老师“满堂灌”到现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激励评价、以及多媒体的运用等等,可谓是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教师和学生都在愉悦中度过。课堂是发生了变化,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始终不能令人满意,也始终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冷静地去思考,理性客观地
期刊
诺贝尔物理学得奖者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在提倡素质教育及以人为本的当今时代,小学数学教育也成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仔细研究学生心理,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心理
期刊
识字能力是学习中最基础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地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结合教学体会谈谈集中识字教学方法。  一、创设氛围  要想叫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
期刊
摘要:初中政治学科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历经多次改革。本文就初中政治课教学提出了几点反思,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以期对政治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反思  一、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  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
期刊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学,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是从一个个的字母、拼音和汉字开始的,而对文学的理解则是从一句话,一篇简单的小文章,一首小诗歌开始的。那么,怎样使小学生从小就对语文产生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文学性较强,篇幅短小、容易记忆的古诗歌入手。从小学开始,我们的语文课本就陆续选入一些古诗供学生阅读欣赏,这既是一个小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化与古典文学的一个窗口,又是培
期刊
摘要: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因为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其乐融融。  關键词:高中历史 学习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不少人持有“历史无用论”,所以不想浪费时间在这一科目上。殊不知厚重的历史就是我们的根!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高中历史教学除了可以作为加强道
期刊
摘要:我们发现,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紧密现代生产、生活的足够数量的习题,并分A、B层次编排,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