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成长过程中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在咨询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花了大量的时间,非常努力,却效果平平。我们常常能从他们的叙述中听到这样的信息:“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了,成绩还是没有起色,考试还是考不好?而同桌没有我这么努力,甚至都不怎么学习,成绩却比我好。”慢慢地,他们开始自我否定,越来越不相信自己,逐渐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他们盲目地寻找各种学习方法,看见别人做习题,他们也跟着做习题,看见别人整理错题,他们也跟着整理错题。当尝试的学习方法在短时间内没有起效时,他们就会觉得这个方法不适合自己,再换另一种学习方法,在各种学习方法之间不停地徘徊。你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真的“看起来很努力”。当看到《认知天性》这本书时,困扰我多年的关于学习的疑问似乎豁然开朗了。
书中否定了一些传统的常见的学习方法,比如反复阅读、集中练习。人们一般认为只要在某件事上花的时间足够长,如长时间背诵课本中的段落,或者不断重复诸多术语,就可以把它们牢牢地烙在记忆深处。这让我联想到早读,对很多学生来说,早读就是反复阅读课文,大多数学生的早读只是和尚念经,真正记到心里去的内容并不多,一两个小时后,读的东西已经忘了七七八八。这和书中提到的多项研究结果一致,如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关于重复阅读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阅读完课文立即接受测验,重复阅读才有微不足道的效果,如果将测验的时间延后一些,重复阅读的好处就体现不出来了。书中指出,正确的做法是要间隔性学习,比如今天早上读了一遍,然后中午的时候回想一下,发现已经忘了很多了,再去读一遍。这时候已经是有意识地去读了,因为意识到哪部分内容已经遗忘,阅读的时候会去刻意加深印象。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阅读,这样的方式才能加深记忆,从而达到记住的目的,而不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反复阅读。所以,反复阅读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只是暂时的,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且比较浪费时间,还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流畅错觉,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内容。这也是很多学生疑惑为什么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但在考试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做不出来的部分原因。
考试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书中提出了一个特别的结论:“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作者指出,不应该把考试看作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尺,这样理解考试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压力。应该把考试看成从记忆中检索学问的一种练习,把考试当成一种学习工具。上课时,我询问学生是否认同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他们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事实的确是这样,撇开每次考试后的心态不谈,每次考试后,考到的知识点我的确会记得更清晰一些。”当对待考试的认知发生改变,以后面对考试时,或许就能比以前更加淡定和从容。
书中还介绍了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编码、巩固、检索。编码,书上是这样解释的:当你在学习某个东西的时候,大脑会把你感知到的东西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了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表征,这个过程就是编码。简单点说,就是把看到的东西变成记忆的过程。巩固,书上的解释是把这类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复习,这个过程需要进行新旧知识的关联。但这里的复习并不是指简单的重复,书上用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说明,间隔练习或者穿插练习都比简单的重复练习效果更好。学生大部分的学习行为往往都止步于巩固,而没有继续到第三个步骤——检索。学习不仅是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还包括以后在需要用到该知识或技能的时候能够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检索。所以考试、测验应该是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编码、巩固和检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或者没有很好地完成,学习便无法形成闭环,学生就无法完成螺旋上升的成长。
《认知天性》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学习领域顶尖的武功秘籍,只有真正地在生活中践行,才能像积攒内力一样,让知识真正存于大脑之中,时刻准备着運用。正如书中最后所说:“学习好不是靠天赋,而是要有正确的方法,而学习执行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
书中否定了一些传统的常见的学习方法,比如反复阅读、集中练习。人们一般认为只要在某件事上花的时间足够长,如长时间背诵课本中的段落,或者不断重复诸多术语,就可以把它们牢牢地烙在记忆深处。这让我联想到早读,对很多学生来说,早读就是反复阅读课文,大多数学生的早读只是和尚念经,真正记到心里去的内容并不多,一两个小时后,读的东西已经忘了七七八八。这和书中提到的多项研究结果一致,如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关于重复阅读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阅读完课文立即接受测验,重复阅读才有微不足道的效果,如果将测验的时间延后一些,重复阅读的好处就体现不出来了。书中指出,正确的做法是要间隔性学习,比如今天早上读了一遍,然后中午的时候回想一下,发现已经忘了很多了,再去读一遍。这时候已经是有意识地去读了,因为意识到哪部分内容已经遗忘,阅读的时候会去刻意加深印象。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阅读,这样的方式才能加深记忆,从而达到记住的目的,而不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反复阅读。所以,反复阅读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只是暂时的,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且比较浪费时间,还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流畅错觉,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内容。这也是很多学生疑惑为什么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但在考试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做不出来的部分原因。
考试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书中提出了一个特别的结论:“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作者指出,不应该把考试看作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尺,这样理解考试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压力。应该把考试看成从记忆中检索学问的一种练习,把考试当成一种学习工具。上课时,我询问学生是否认同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他们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事实的确是这样,撇开每次考试后的心态不谈,每次考试后,考到的知识点我的确会记得更清晰一些。”当对待考试的认知发生改变,以后面对考试时,或许就能比以前更加淡定和从容。
书中还介绍了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编码、巩固、检索。编码,书上是这样解释的:当你在学习某个东西的时候,大脑会把你感知到的东西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了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表征,这个过程就是编码。简单点说,就是把看到的东西变成记忆的过程。巩固,书上的解释是把这类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复习,这个过程需要进行新旧知识的关联。但这里的复习并不是指简单的重复,书上用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说明,间隔练习或者穿插练习都比简单的重复练习效果更好。学生大部分的学习行为往往都止步于巩固,而没有继续到第三个步骤——检索。学习不仅是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还包括以后在需要用到该知识或技能的时候能够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检索。所以考试、测验应该是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编码、巩固和检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或者没有很好地完成,学习便无法形成闭环,学生就无法完成螺旋上升的成长。
《认知天性》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学习领域顶尖的武功秘籍,只有真正地在生活中践行,才能像积攒内力一样,让知识真正存于大脑之中,时刻准备着運用。正如书中最后所说:“学习好不是靠天赋,而是要有正确的方法,而学习执行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