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童话,在《儿童文学词典》有这样的描述:“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童话拥有通俗易懂的语言,离奇曲折的情境,通过现实与虚构的联系反映生活,非常吸引读者。故事常用到简短的句子和反复句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童话中的对话也比较多,能表现出不同形象的特点,所以有利于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童话故事;教学
小学阶段常见的文学文体有: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散文,小说,文言文等,实用文体则有记叙文,说明文,浅显的议论文等。文体不同,其独特的“语文价值”便不同。
课前研讨———定位准确的童话教学目标
类不同,其美质有异,文体千变万化,阅读教学的目标亦随之改变,才能品出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二上一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脉络清晰,第一人称的写法令人倍感亲切。讲述了水是我们这个美丽可爱世界的源泉,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云、雨、雪等等自然现象与水息息相关,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却很少想到与水相联系,并琢磨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文章以童话的情境中,用拟人的手法,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及精炼的结构讲述了水的变化、水的动态和水的性情,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童话的趣味。
因此在设计时,以“我会”的拟人目标定位贯穿课堂,培养读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启迪少年儿童的智慧,感受艺术的美感。针对这些课前的研讨,制定了适宜本篇童话的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三个字:灾 害 器
2.在童话情境中进行短语的转换练习,和排比句子的练说。背诵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
3.知道水在温和、暴躁、开心时所做的事情,感受水可爱的童话形象。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在童话情境,拟人的表现手法为线索,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断教学:
小朋友,每当提起做过的好事,水娃娃可自豪了,可是他说也有许多坏事是他做的,他的心情就十分低落。
除了观照文体的特殊性,教学童话时还应观照不同年段,不同文章,不同学情的差异,从而制定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
课例实践———寻找适宜的童话教学策略
传统童话都会有相对固定的叙事程式,比如固定的开头,就像“从前……”或者是“很久,很久以前”,同时传统童话的故事情节发展常常采用重复性的叙事模式。比如《七颗钻石》中水罐5次神奇的变化,《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分别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棉花姑娘》中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最后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等等。有重复故事情节的童话在教材中还有许多。这样既定的重复,反映了这种童话文体口耳相传的特点,利用这些童话对孩子进行复述能力的训练,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比较有效用的。发现童话文体言语表达的特殊性,关注故事情节,培养复述能力是童话教学应有的追求。
实践证明,有针对性运用训练的童话课堂教学,基于童话文体特点,课堂上出了童话的情趣,又有效培养了孩子阅读童话的能力,既有浓浓的语文味,又不乏语言思维的锻炼。
课后反思———明晰应有的童话教学方向
一、童话教学需关注故事中的童趣
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属于故事类的文体,针对这种文体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关注其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不可随意分割故事。它的故事内容具有“幻想的”,“趣味的”,“童真的”特点。
一年级24篇童话故事,每一篇都站在童心处,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一切充满童趣:如摘不到花生的小松鼠——《小松鼠找花生》,找不到妈妈的蝌蚪——《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鼓励孩子学本领的——《自己去吧》,对小蚂蚁的爱心接力——《夏夜多美》等等。童话中的主人公或观察自然,或体悟真情。在学习这些童话语言的过程中,应努力使孩子们获得情趣,喜悦,好奇心得到满足。
二、童话教学需关注不同学段的学情
童话集中安排在低段,是考虑七、八岁孩子的头脑还处在一个童话的世界里,童话自然是孩子们亲近的朋友。学习童话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像一年级《春雨的色彩》、《棉花姑娘》、《风娃娃》、《我是什么》这些科学童话都是结构简单,情节单纯,有趣,再如《夏夜多美》、《月亮的心愿》、《小白兔和小灰兔》也是形象鲜明生动,语言浅显,“助人为乐,孝敬长辈,自己勤动手”这些情感体验都是以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为主。
三、童话教学需关注其独特的教学价值
童话作为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直接功能就是审美,首要任务就是“好看”,可读性,学生在课堂内感受到童话的魅力后,应大量地推荐阅读使儿童快乐的书,洋溢着爱与情感的书,重在培养儿童对童话的兴趣,形成阅读童话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
阅读教学中,关注童话文体的特点,就比较容易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作者思路,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特点。但是每一篇童话都还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以及由于它处的年段和单元不同,所形成的独特教学价值,这些细节我们也需认真解读。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瓯北中心小学)
【关键词】阅读理解;童话故事;教学
小学阶段常见的文学文体有: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散文,小说,文言文等,实用文体则有记叙文,说明文,浅显的议论文等。文体不同,其独特的“语文价值”便不同。
课前研讨———定位准确的童话教学目标
类不同,其美质有异,文体千变万化,阅读教学的目标亦随之改变,才能品出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二上一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脉络清晰,第一人称的写法令人倍感亲切。讲述了水是我们这个美丽可爱世界的源泉,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云、雨、雪等等自然现象与水息息相关,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却很少想到与水相联系,并琢磨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文章以童话的情境中,用拟人的手法,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及精炼的结构讲述了水的变化、水的动态和水的性情,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童话的趣味。
因此在设计时,以“我会”的拟人目标定位贯穿课堂,培养读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启迪少年儿童的智慧,感受艺术的美感。针对这些课前的研讨,制定了适宜本篇童话的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三个字:灾 害 器
2.在童话情境中进行短语的转换练习,和排比句子的练说。背诵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
3.知道水在温和、暴躁、开心时所做的事情,感受水可爱的童话形象。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在童话情境,拟人的表现手法为线索,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断教学:
小朋友,每当提起做过的好事,水娃娃可自豪了,可是他说也有许多坏事是他做的,他的心情就十分低落。
除了观照文体的特殊性,教学童话时还应观照不同年段,不同文章,不同学情的差异,从而制定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
课例实践———寻找适宜的童话教学策略
传统童话都会有相对固定的叙事程式,比如固定的开头,就像“从前……”或者是“很久,很久以前”,同时传统童话的故事情节发展常常采用重复性的叙事模式。比如《七颗钻石》中水罐5次神奇的变化,《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分别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棉花姑娘》中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最后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等等。有重复故事情节的童话在教材中还有许多。这样既定的重复,反映了这种童话文体口耳相传的特点,利用这些童话对孩子进行复述能力的训练,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比较有效用的。发现童话文体言语表达的特殊性,关注故事情节,培养复述能力是童话教学应有的追求。
实践证明,有针对性运用训练的童话课堂教学,基于童话文体特点,课堂上出了童话的情趣,又有效培养了孩子阅读童话的能力,既有浓浓的语文味,又不乏语言思维的锻炼。
课后反思———明晰应有的童话教学方向
一、童话教学需关注故事中的童趣
童话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属于故事类的文体,针对这种文体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关注其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不可随意分割故事。它的故事内容具有“幻想的”,“趣味的”,“童真的”特点。
一年级24篇童话故事,每一篇都站在童心处,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一切充满童趣:如摘不到花生的小松鼠——《小松鼠找花生》,找不到妈妈的蝌蚪——《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鼓励孩子学本领的——《自己去吧》,对小蚂蚁的爱心接力——《夏夜多美》等等。童话中的主人公或观察自然,或体悟真情。在学习这些童话语言的过程中,应努力使孩子们获得情趣,喜悦,好奇心得到满足。
二、童话教学需关注不同学段的学情
童话集中安排在低段,是考虑七、八岁孩子的头脑还处在一个童话的世界里,童话自然是孩子们亲近的朋友。学习童话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像一年级《春雨的色彩》、《棉花姑娘》、《风娃娃》、《我是什么》这些科学童话都是结构简单,情节单纯,有趣,再如《夏夜多美》、《月亮的心愿》、《小白兔和小灰兔》也是形象鲜明生动,语言浅显,“助人为乐,孝敬长辈,自己勤动手”这些情感体验都是以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为主。
三、童话教学需关注其独特的教学价值
童话作为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直接功能就是审美,首要任务就是“好看”,可读性,学生在课堂内感受到童话的魅力后,应大量地推荐阅读使儿童快乐的书,洋溢着爱与情感的书,重在培养儿童对童话的兴趣,形成阅读童话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
阅读教学中,关注童话文体的特点,就比较容易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作者思路,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特点。但是每一篇童话都还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以及由于它处的年段和单元不同,所形成的独特教学价值,这些细节我们也需认真解读。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瓯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