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农村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受家庭背景,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很严重的厌学现象。作为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消除小学生的厌学现象,是目前一项需要迫切解决的艰巨任务。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生;厌学成因;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127
引言:农村教学条件差,教学资源有限是不争的事实,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在一个对外界的事物保持着强烈好奇心的阶段。由于农村思想观念的局限性,导致家长、老师及学校很容易忽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下面是对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靠山镇腰窝堡小学50名学生的调查报告:
1.调查对象:隆安县乔建镇龙弟村小学学生;
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3.调查目的: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4.调查结果如下:
(1)59.7%的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2)12%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3)28.3%的学生认为学习无用。
其中,在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中,44%的学生因为课程进度跟不上,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剩下学生则认为,自己是在替父母学习,因为成绩好了,父母会很高兴。
一、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一)学校因素
农村人的生活普遍以种地为主、卖粮食为生。这使得本来就教育意识薄弱的农村劳动人民在学校的师资力量的投入上更加畏首畏尾。既要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聘请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对资金的分配往往是捉襟见肘。太低的薪水,没有老师愿意来教;过高的待遇,学校又承担不起;学历一般的老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不够系统;素质一般的老师,对学生品行的教育程度又不够。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进而出现很多“填鸭式”教学,或者过度的体罚学生,让学生对学习慢慢失去信心和兴趣,逐渐出现厌学的现象。
(二)家庭因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受家庭教育影响很大。可是农村家庭本来受教育水平就低,又怎么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呢?况且,农村的成年劳动力每天要忙于耕种,更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看管孩子学习了。更夸张的是,很多家长都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认为不打不争气,好的成绩都是被打出来的,于是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惩罚手段层出不求。如,写不完作业不让吃饭;在学校淘气,用鞭子抽;考试成绩不好,跪搓衣板等。于是,孩子在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下疲于应付,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三)社会环境学生的影响
曾几何时,“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大肆盛行,身边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或朋友在城里打工,轻轻松松就能挣到很多钱。不可否认,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衍生出很多不需要高学历、高文化就能赚钱的行业,像销售,送外卖,去大酒店做客房服务等。加之学生前期学习需要很大的成本,这对收成好坏还要看天的农民来说简直犹如泰山压顶。其次,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传播,让本来意志力薄弱的小学生变得更加浮躁。例如,对“拜金主义”的崇拜,使学生很容易形成“金钱=成功”观念,而获得金钱的方法不一定非要通过努力学习,提高学生成绩来实现。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对读书失去了兴趣,厌学情绪进一步加重。
二、解决厌学,提出对策
(一)加强学校建设,树立优质教风
根据每个学校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完善学校教学设施。不一定要最好的,但教学设施一定要齐全。如像电脑、投影仪等能够辅助教学的设备,尽可能地做到每个教师一台,设备配置够用就好。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定期做考核。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计划地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和培训力度。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约束教师在校期间的言行举止,鼓励教师给学生做出好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包容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体罚时教育应尽量避免。
(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这部分内容首先需要家长合理安排工作和家务的时间,父母双方每天至少有一个人能够抽出时间来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例如,了解当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和同学的关系,功课完成情况等。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家长需要积极地与学校老师沟通,以便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时常传播些正能量,教导孩子用积极地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摒弃粗暴式的教育方法。学校放假时,多陪孩子出去游玩,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心理疏导
研究表明,人类情绪的变化,除了内因之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在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波动;不正确或不及时的心理疏导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之现在的学生都比较早熟,难免会产生想要恋爱的冲动,虽然这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并不是最主要的。特别是因恋爱失败而产生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后,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不懂得如何正确地释放由内心欲望而产生的冲动时,后果是很难想象的。教师在平时需要注意学生由于情绪的变化或波动而产生的危险性行为,对学生做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除了学习成绩外,良好的心态对学生的成长同样意义重大。从心理层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厌学的问题。
结束語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的厌学现象,是由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就要从这几方面有针对性的实施。消除厌学情绪是需要学生、老师、家长、学校甚至是社会共同配合完成的,教师要会去合理的利用资源并引导学生,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娇.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C].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三卷).: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7:261-262.
[2]陈阿泽.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4(18):25-26.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生;厌学成因;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127
引言:农村教学条件差,教学资源有限是不争的事实,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在一个对外界的事物保持着强烈好奇心的阶段。由于农村思想观念的局限性,导致家长、老师及学校很容易忽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下面是对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靠山镇腰窝堡小学50名学生的调查报告:
1.调查对象:隆安县乔建镇龙弟村小学学生;
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3.调查目的: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4.调查结果如下:
(1)59.7%的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2)12%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3)28.3%的学生认为学习无用。
其中,在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中,44%的学生因为课程进度跟不上,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剩下学生则认为,自己是在替父母学习,因为成绩好了,父母会很高兴。
一、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一)学校因素
农村人的生活普遍以种地为主、卖粮食为生。这使得本来就教育意识薄弱的农村劳动人民在学校的师资力量的投入上更加畏首畏尾。既要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聘请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对资金的分配往往是捉襟见肘。太低的薪水,没有老师愿意来教;过高的待遇,学校又承担不起;学历一般的老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不够系统;素质一般的老师,对学生品行的教育程度又不够。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进而出现很多“填鸭式”教学,或者过度的体罚学生,让学生对学习慢慢失去信心和兴趣,逐渐出现厌学的现象。
(二)家庭因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受家庭教育影响很大。可是农村家庭本来受教育水平就低,又怎么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呢?况且,农村的成年劳动力每天要忙于耕种,更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看管孩子学习了。更夸张的是,很多家长都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认为不打不争气,好的成绩都是被打出来的,于是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惩罚手段层出不求。如,写不完作业不让吃饭;在学校淘气,用鞭子抽;考试成绩不好,跪搓衣板等。于是,孩子在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下疲于应付,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三)社会环境学生的影响
曾几何时,“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大肆盛行,身边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或朋友在城里打工,轻轻松松就能挣到很多钱。不可否认,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衍生出很多不需要高学历、高文化就能赚钱的行业,像销售,送外卖,去大酒店做客房服务等。加之学生前期学习需要很大的成本,这对收成好坏还要看天的农民来说简直犹如泰山压顶。其次,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传播,让本来意志力薄弱的小学生变得更加浮躁。例如,对“拜金主义”的崇拜,使学生很容易形成“金钱=成功”观念,而获得金钱的方法不一定非要通过努力学习,提高学生成绩来实现。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对读书失去了兴趣,厌学情绪进一步加重。
二、解决厌学,提出对策
(一)加强学校建设,树立优质教风
根据每个学校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完善学校教学设施。不一定要最好的,但教学设施一定要齐全。如像电脑、投影仪等能够辅助教学的设备,尽可能地做到每个教师一台,设备配置够用就好。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定期做考核。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计划地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和培训力度。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约束教师在校期间的言行举止,鼓励教师给学生做出好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包容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体罚时教育应尽量避免。
(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这部分内容首先需要家长合理安排工作和家务的时间,父母双方每天至少有一个人能够抽出时间来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例如,了解当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和同学的关系,功课完成情况等。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家长需要积极地与学校老师沟通,以便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时常传播些正能量,教导孩子用积极地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摒弃粗暴式的教育方法。学校放假时,多陪孩子出去游玩,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心理疏导
研究表明,人类情绪的变化,除了内因之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在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波动;不正确或不及时的心理疏导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之现在的学生都比较早熟,难免会产生想要恋爱的冲动,虽然这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并不是最主要的。特别是因恋爱失败而产生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后,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不懂得如何正确地释放由内心欲望而产生的冲动时,后果是很难想象的。教师在平时需要注意学生由于情绪的变化或波动而产生的危险性行为,对学生做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除了学习成绩外,良好的心态对学生的成长同样意义重大。从心理层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厌学的问题。
结束語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的厌学现象,是由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就要从这几方面有针对性的实施。消除厌学情绪是需要学生、老师、家长、学校甚至是社会共同配合完成的,教师要会去合理的利用资源并引导学生,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娇.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C].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三卷).: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7:261-262.
[2]陈阿泽.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4(1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