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新形式,高职数学课教学主要面临专业设置的市场化与灵活性、入校生来源的多元化与数学基础的差异性、教与学的矛盾、评价方式的单一化等主要问题。我们课题组围绕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对影响大学数学教学质量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质量;因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50-01
0、引 言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下降,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学进行改革。特别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恐惧程度越来越高。以及针对目前《高等数学》课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对高等数学课应该如何进行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近几年来我们就该课程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我们课题组围绕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对影响大学数学教学质量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总结出了“改革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开展系列教学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将数学建模思想融人数学课堂教学”、“开设数学建模相关课程的选修课”等一系列全面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高职数学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设置的市场化与灵活性
随着我们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特点及规律等认识的逐步加深,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专业设置越来越灵活,一些新的、边缘性的专业也越来越多,从而对《高等数学》课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目标、方式以及评价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入校生来源的多元化与数学基础的差异性
随着扩招,我们的学生来源由过去的单一型变为现在的两类四种型:一类是对口职业学校学生,又分为对口专业与不对口专业两种;另一类是普通高中学生,又分为文科与理科两种。学生来源的多元化导致了数学基础的差异性。部分普通高中的理科学生已学过《高等数学》中的极限、导数等内容,但职业学校学生有些连高中数学的知识都没学完(如反三角函数的内容)。
1.3 教与学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二是教师的教。按照传统的组织形式教学,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进度快、内容多、深,有时听不懂,失去学习兴趣;基础好的学生则反映吃不饱。作为教师则反映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1.4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课程教学体系,是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教学过于完备,只是通过少量的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效果进行强化。是本科教育的浓缩,和专科教育区别不大。而且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1.5 教材选择的单一化
教学上,选择一本教材,围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引入到教学中,教学方法落后、单调,部分教师知识陈旧,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1.6 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翻版,是纯粹的数学题。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但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的试题中失分较多,不便于考核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应用数学的能力。显然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叹息声中无可奈何,使学生在消极被动的应付考试中,对数学的恐惧与日俱增。
2、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的原则
高职数学课的改革必须转变旧的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紧紧同绕以下两个原则:
2.1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的原则。许多教师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其特点等认识还很模糊,集中表现为教学工作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这一主线,仍习惯于沿用陈法,注重理论讲授,照本宣科。不仅方法单调,而且对参与教学改革和在生产实践中学习缺乏积极的态度,不能适应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定需要。当前,高职院样最渴求的是出台针对“双师”型教师的技术职务评聘政策。套用现行普通高校的做法未能很好地引导高职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挫伤了一部分高职骨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在政府部门政策未到位的情况下,各学校应自主制定一些有利于高职师资队伍健康成长的倾斜性政策。
2.2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管理,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计划等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方方面面必须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2.3 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数学是高职理工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工具课。数学教学要完成提高学生数学基础素养及就业上岗后所需数学基础的双重任务。因此,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学生拥有必备的高中数学知识以后,紧紧围绕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取舍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如:物理专业必须的变力做功、液体压力、曲率及曲率半径、拉普拉斯等内容在经济与管理专业中很少用到,相反的,单利、复利、税收、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边际成本等内容则是经济与管理专业必须的。
总之,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的高职数学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教学内容的整合—模块式组合结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目标——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数学软件进行多媒体教学、评价方式——变结果静态型评价为过程动态型评价、通过打造精品课程,提高数学课程建设水平、开设不同层次的数学建模选修课,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通过几年的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增强,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娟,学生作业评价初探,教育探索,2005(6)
[2]钟梅,关于高等数学作业的思考与实践,大学数学,2007,(4)
[3]张丰,任务学习与作业改革,上海教育科研,2002,(5)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质量;因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50-01
0、引 言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对下降,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学进行改革。特别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恐惧程度越来越高。以及针对目前《高等数学》课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对高等数学课应该如何进行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近几年来我们就该课程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我们课题组围绕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对影响大学数学教学质量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总结出了“改革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开展系列教学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将数学建模思想融人数学课堂教学”、“开设数学建模相关课程的选修课”等一系列全面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高职数学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设置的市场化与灵活性
随着我们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特点及规律等认识的逐步加深,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专业设置越来越灵活,一些新的、边缘性的专业也越来越多,从而对《高等数学》课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目标、方式以及评价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入校生来源的多元化与数学基础的差异性
随着扩招,我们的学生来源由过去的单一型变为现在的两类四种型:一类是对口职业学校学生,又分为对口专业与不对口专业两种;另一类是普通高中学生,又分为文科与理科两种。学生来源的多元化导致了数学基础的差异性。部分普通高中的理科学生已学过《高等数学》中的极限、导数等内容,但职业学校学生有些连高中数学的知识都没学完(如反三角函数的内容)。
1.3 教与学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二是教师的教。按照传统的组织形式教学,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进度快、内容多、深,有时听不懂,失去学习兴趣;基础好的学生则反映吃不饱。作为教师则反映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1.4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课程教学体系,是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教学过于完备,只是通过少量的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效果进行强化。是本科教育的浓缩,和专科教育区别不大。而且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1.5 教材选择的单一化
教学上,选择一本教材,围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引入到教学中,教学方法落后、单调,部分教师知识陈旧,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1.6 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翻版,是纯粹的数学题。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但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的试题中失分较多,不便于考核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应用数学的能力。显然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叹息声中无可奈何,使学生在消极被动的应付考试中,对数学的恐惧与日俱增。
2、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的原则
高职数学课的改革必须转变旧的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紧紧同绕以下两个原则:
2.1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的原则。许多教师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其特点等认识还很模糊,集中表现为教学工作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这一主线,仍习惯于沿用陈法,注重理论讲授,照本宣科。不仅方法单调,而且对参与教学改革和在生产实践中学习缺乏积极的态度,不能适应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定需要。当前,高职院样最渴求的是出台针对“双师”型教师的技术职务评聘政策。套用现行普通高校的做法未能很好地引导高职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挫伤了一部分高职骨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在政府部门政策未到位的情况下,各学校应自主制定一些有利于高职师资队伍健康成长的倾斜性政策。
2.2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管理,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计划等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方方面面必须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2.3 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数学是高职理工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工具课。数学教学要完成提高学生数学基础素养及就业上岗后所需数学基础的双重任务。因此,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学生拥有必备的高中数学知识以后,紧紧围绕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取舍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如:物理专业必须的变力做功、液体压力、曲率及曲率半径、拉普拉斯等内容在经济与管理专业中很少用到,相反的,单利、复利、税收、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边际成本等内容则是经济与管理专业必须的。
总之,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的高职数学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教学内容的整合—模块式组合结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目标——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数学软件进行多媒体教学、评价方式——变结果静态型评价为过程动态型评价、通过打造精品课程,提高数学课程建设水平、开设不同层次的数学建模选修课,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通过几年的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增强,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娟,学生作业评价初探,教育探索,2005(6)
[2]钟梅,关于高等数学作业的思考与实践,大学数学,2007,(4)
[3]张丰,任务学习与作业改革,上海教育科研,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