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创作的露西组诗是英国抒情诗的经典,“填补了英国文学史上最令人喜悦的篇章中的一页”。(G.M.Harper)200多年来,许多学者从研究露西组诗入手探讨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及其派生的诗学理念。露西组诗,是桂冠诗人华兹华斯在1978年到1801年中写的五首短诗。对于这组诗集的国内翻译版本,流传较广的两个版本为著名翻译家杨德豫和黄杲忻杲忻所译,分别收录在杨德豫的《华兹华斯诗选》1和黄杲忻杲忻的《华兹华斯抒情诗选》2两本书中。本文将对这两首短诗的两个不同译本从选词搭配,修辞,意境等不同角度进行优劣的整体分析。
【关键词】露西组诗 译文 对比 分析
一、杨德豫与黄杲炘对《华兹华斯诗选》译文对比分析
杨德豫 的《华兹华斯诗选》中,杨德豫的版本更尊重作者的原意及更接近目标语言,主要体现在选词和翻译的语序上。在第一段中 strange passions,杨德豫的版本是奇异的心血来潮,黄杲忻则是莫名的悲痛,字面上而言杨德豫直译了单词,黄杲忻根据全诗,特别是诗最后诗人所表达的悲伤情感,将开头与结尾呼应。虽然这样的手法作为写作来说并无不妥,但是翻译需要考虑到诗人表达的感情基调,而不是编撰:这种情感并不过分感伤,诗人对露西的爱发自内心,十分强烈, 写诗的过程就是诗人袒露心扉,表白爱情的过程。
如果将全诗第一句就让读者进入悲伤的基调,似与原作者的情感基调不符。在第二段中,everyday 这一单词的位置两个版本不同,杨德豫将“每天”放在原句中形容露西的美丽,黄杲忻把每天译入了诗主人公去露西的小屋,但是根据后文的意思,作者并没有强调每天去露西小屋,但是露西的美主人公是每天都看得到的。“每天”位置的移位,黄杲忻的版本加入了译者自己的理解,与作者的原意不同。另外在用词方面,杨德豫的版本“沐着晚间的月光”比黄杲忻的“凭着夜晚时的月光”在用词美感方面也略盛一筹,沐更能反映月光的柔和和细腻。杨德豫的版本则避免了这一点,一方面以“坠落”表示月亮下沉,另一方面用“临近”来表示月亮下降的方向是离露西的屋顶越来越近。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原文的“cried”分别被译作了“惊呼”(杨德豫)和“失声叫”(黄杲忻)。
虽然在情绪表达方面,两者的作用都是一样的,但是“惊呼”更符合单词本身的意思,而不是后者想表达的大声惊叫。在诗的最后一句,两者的翻译也有很大的区别,虽然都是用了 IF的虚拟语气,但是杨德豫的版本表达的是猜测露西已死去后该怎么办,黄杲忻的版本则是猜测未来露西要是死去了怎么办,从语法角度来说,be dead 指的是已死,所以杨德豫黄杲忻的译本是错误的。从整体的翻译语序上而言,黄杲忻的版本没有改变原诗的句子顺序,杨德豫的译本则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几乎每一段都有过微调,显然是适应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将英文的语序换成了中文的语序。不管从用词还是语序上而言,本诗杨德豫德豫的译本更经得起推敲,黄杲忻杲忻的译本则存在一些明显的漏洞和生搬硬套。
二、杨德豫与黄杲忻杲炘《华兹华斯抒情诗选》译文对比分析
诗2中,总体而言杨德豫的译本和黄杲忻杲忻的译本各有优劣,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专有名词的翻译,押韵及意义的精确度上。专有名词方面,诗中出现了springs of Dove,根据杨德豫的注释4,这个词来源于英格兰的一条河流名,黄杲忻杲忻的译本是将 dove 直译成“野鸽”,从中文而言,既无法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幽静的地方,也无法让读者检索到野鸽泉到底是什么地方,对于表现露西的居住之地似有不妥,而音译反尔能让读者有机会了解这条河的来源。修辞手法上,杨德豫的译本使用了两个像,来表示中文的比喻,黄杲忻杲忻的译本在第一处比喻中并没有使用任何词表示比喻,而是和英文中的句式相同,直接点出露西的喻体“一朵半隐半现的紫罗兰,开在长青苔的石旁”。黄杲忻杲忻的译本容易使人造成误解为段落的主语是紫罗兰,而非露西,杨德豫的译本更为到位。在选词方面,杨德豫的版本适当运用了中文的成语,也给译本增加了很多想象的空间。“Thedifference to me!”一句,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英语中的这句话,带有感叹,但如果直译成中文,如黄杲忻杲忻的版本“这对我呀太不一样”,在这个感伤的时刻,为了烘托当时的气氛,不应该用如此理智和冷静的话语,而杨德豫的一个成语“恍如隔世”就既表达出了同样的意思,又满足了诗整体的感情色彩。
黄杲忻杲忻对这首诗的译本也有可取之处,对于“A Maid whom there were none to praise”,译成了“这姑娘生时没有谁夸赞”,杨德豫的版本中并没有表示出这是露西生前的情况。对于原作而言,作者是作了一个对比,开始的露西生前的美丽娇艳和与自然的和谐融洽,更能凸显最后一段主人公对露西长眠墓中的惋惜之情。
参考文献:
[1]杨德豫.华兹华斯诗选[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杲忻.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张秀清.咏唱自然人生,追求自然人性——从露西组诗看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4):86-90.
[4]葛桂录.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承——华兹华斯八首译诗论析[J].外语教学,1999,20(4):36-39.
[5]刘保安.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及其诗歌成就新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3):78-79.
【关键词】露西组诗 译文 对比 分析
一、杨德豫与黄杲炘对《华兹华斯诗选》译文对比分析
杨德豫 的《华兹华斯诗选》中,杨德豫的版本更尊重作者的原意及更接近目标语言,主要体现在选词和翻译的语序上。在第一段中 strange passions,杨德豫的版本是奇异的心血来潮,黄杲忻则是莫名的悲痛,字面上而言杨德豫直译了单词,黄杲忻根据全诗,特别是诗最后诗人所表达的悲伤情感,将开头与结尾呼应。虽然这样的手法作为写作来说并无不妥,但是翻译需要考虑到诗人表达的感情基调,而不是编撰:这种情感并不过分感伤,诗人对露西的爱发自内心,十分强烈, 写诗的过程就是诗人袒露心扉,表白爱情的过程。
如果将全诗第一句就让读者进入悲伤的基调,似与原作者的情感基调不符。在第二段中,everyday 这一单词的位置两个版本不同,杨德豫将“每天”放在原句中形容露西的美丽,黄杲忻把每天译入了诗主人公去露西的小屋,但是根据后文的意思,作者并没有强调每天去露西小屋,但是露西的美主人公是每天都看得到的。“每天”位置的移位,黄杲忻的版本加入了译者自己的理解,与作者的原意不同。另外在用词方面,杨德豫的版本“沐着晚间的月光”比黄杲忻的“凭着夜晚时的月光”在用词美感方面也略盛一筹,沐更能反映月光的柔和和细腻。杨德豫的版本则避免了这一点,一方面以“坠落”表示月亮下沉,另一方面用“临近”来表示月亮下降的方向是离露西的屋顶越来越近。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原文的“cried”分别被译作了“惊呼”(杨德豫)和“失声叫”(黄杲忻)。
虽然在情绪表达方面,两者的作用都是一样的,但是“惊呼”更符合单词本身的意思,而不是后者想表达的大声惊叫。在诗的最后一句,两者的翻译也有很大的区别,虽然都是用了 IF的虚拟语气,但是杨德豫的版本表达的是猜测露西已死去后该怎么办,黄杲忻的版本则是猜测未来露西要是死去了怎么办,从语法角度来说,be dead 指的是已死,所以杨德豫黄杲忻的译本是错误的。从整体的翻译语序上而言,黄杲忻的版本没有改变原诗的句子顺序,杨德豫的译本则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几乎每一段都有过微调,显然是适应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将英文的语序换成了中文的语序。不管从用词还是语序上而言,本诗杨德豫德豫的译本更经得起推敲,黄杲忻杲忻的译本则存在一些明显的漏洞和生搬硬套。
二、杨德豫与黄杲忻杲炘《华兹华斯抒情诗选》译文对比分析
诗2中,总体而言杨德豫的译本和黄杲忻杲忻的译本各有优劣,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专有名词的翻译,押韵及意义的精确度上。专有名词方面,诗中出现了springs of Dove,根据杨德豫的注释4,这个词来源于英格兰的一条河流名,黄杲忻杲忻的译本是将 dove 直译成“野鸽”,从中文而言,既无法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幽静的地方,也无法让读者检索到野鸽泉到底是什么地方,对于表现露西的居住之地似有不妥,而音译反尔能让读者有机会了解这条河的来源。修辞手法上,杨德豫的译本使用了两个像,来表示中文的比喻,黄杲忻杲忻的译本在第一处比喻中并没有使用任何词表示比喻,而是和英文中的句式相同,直接点出露西的喻体“一朵半隐半现的紫罗兰,开在长青苔的石旁”。黄杲忻杲忻的译本容易使人造成误解为段落的主语是紫罗兰,而非露西,杨德豫的译本更为到位。在选词方面,杨德豫的版本适当运用了中文的成语,也给译本增加了很多想象的空间。“Thedifference to me!”一句,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英语中的这句话,带有感叹,但如果直译成中文,如黄杲忻杲忻的版本“这对我呀太不一样”,在这个感伤的时刻,为了烘托当时的气氛,不应该用如此理智和冷静的话语,而杨德豫的一个成语“恍如隔世”就既表达出了同样的意思,又满足了诗整体的感情色彩。
黄杲忻杲忻对这首诗的译本也有可取之处,对于“A Maid whom there were none to praise”,译成了“这姑娘生时没有谁夸赞”,杨德豫的版本中并没有表示出这是露西生前的情况。对于原作而言,作者是作了一个对比,开始的露西生前的美丽娇艳和与自然的和谐融洽,更能凸显最后一段主人公对露西长眠墓中的惋惜之情。
参考文献:
[1]杨德豫.华兹华斯诗选[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杲忻.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张秀清.咏唱自然人生,追求自然人性——从露西组诗看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4):86-90.
[4]葛桂录.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承——华兹华斯八首译诗论析[J].外语教学,1999,20(4):36-39.
[5]刘保安.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及其诗歌成就新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