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沈从文用自己特有的语言风格缔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那里不仅有美丽的山水、美丽的风情,而且也有美丽的人性;但在这纯美的世界中却出现了令人惋惜、令人心痛的爱情悲剧。这是一个深邃且有意义的问题,值得我们反复探讨和研究。本文将从社会环境和地域特点以及人物局限性三个方面来分析此问题。
关键词:边城;地域;翠翠;傩送
《边城》于1931年面世,刘西渭说:“它是一颗千年不磨的珠玉”。所以,从8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便络绎不绝。国内以凌宇、刘洪涛等为代表,海外以金介甫、王德威等为代表。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在不同的时代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本篇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探究在人人都夸其美好的湘西世界为什么会出现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爱情。
一、社会环境——新旧思想冲突
墨翟在《墨子·所染》中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他认为,人性不是天生而成,刚生下来的人,就如同等待着色的素丝,下什么样的染缸就会呈现什么样的颜色。于此,我们便说,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小镇茶峒为背景,这个小镇的变化同样也离不开当时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纷纷开始摒弃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开始吸收新道德、新思想、新文化。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就呈现一片中西文化、思想、道德交融的景象,这是一个“吐故纳新”的时期。但是,道德、思想、文化、这些上层建筑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之上。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彻底稳定,经济发展更无从谈及。在这种情况之下,相当一部分中国国民就身处新旧思想、道德与文化剧烈冲突的环境之中,他们有着西方思想文化的神经,却身陷封建残余的泥泞。
二、地域特点——环境闭塞
沈从文在《边城》中说,“茶峒”是一个小山城,那里,“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这表明这个地方地势险峻,并且文中明确说了“限于财力不能搭桥”。雷雨在论文《〈边城〉的空间结构及文化意义》中说“湘西一直就是一块文化的边缘地带”、“湘西到目前为止一直还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區,在中国漫长的民族发展史上,弱势民族几乎无一例外被排挤到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川河谷或是干旱苦寒地带。凤凰一线也成为平原民族和山地民族纷争和文化冲融的交接带。”由此可见,茶峒是一个地势险要、经济落后的地方。
在茶峒,无论是代表父母之命的“车路”还是代表自由恋爱的“马路”,都是成就婚姻的方式。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茶峒依旧以封建婚姻方式为主。当村民谈到“车路”与“马路”的选择时,他们这样说:“便是她的事情,可是必须老的做主,人家也仍然以为在日头月光下唱三年六个月的歌,还不如伯伯说一句话好。”当大老在爷爷面前表现出喜欢翠翠的时候,爷爷仍然让他找家人上门来说媒。
三、人物局限性——主体观念缺乏
(一)翠翠
当爱情发生的时候,翠翠是处于被动状态,她一面等待,一面逃避。文中写到,“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面对最亲的爷爷,翠翠用三个“记不得”遮掩自己。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翠翠根本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当大老去世之后,爷爷再见到二老时,便问二老在碾坊和渡船之间作何抉择。二老回复:“要渡船又怎样?”爷爷听见这话,马上呼叫房间里的翠翠,可翠翠却没有出现。翠翠在竹林间是听见二老和爷爷之间对话,但是因为腼腆而缺乏面对傩送的勇气,所以再次逃避了自己的内心。可这一次的逃避就造成了永生没有见面的机会。翠翠除了逃避之外,还有一颗纠结、沉默的心。面对碾坊作陪嫁的竞争对手,她只有自己难过,自己生气,从来没有想过给傩送表明自己的内心的想法。文中这样说:“二老不能逼迫翠翠回去,到后便各自走开了。翠翠到河下时,小小心腔中充满了一种说不分明的东西。”
(二)傩送
当傩送知道哥哥也喜欢翠翠的时候,他想到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方法,他和哥哥晚上都到碧溪岨去唱歌,最终根据谁得到回答来分胜负。他面对情敌的时候,不是去主动争取自己的爱情,而是把爱情交给命运来抉择。这表明了傩送身上有着浓厚的封建落后思想。除此之外,当哥哥放弃这个办法的时候,他也选择了放弃,不再唱下去。从此方面来说,傩送也缺乏面对自己爱情的勇气,没了哥哥的竞争,他就没有了表明心意的勇气。当大老去世之后,他不是去查明大老的真正死因,而是先入为主的认为大老是爷爷害死的。所以,面对爷爷的时候,他没有一句真话,都是冷嘲热讽。爷爷的不知情和傩送的猜测就直接造成了两人之间的误会。可见,傩送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黄秀红在《沈从文边城〈阅读研究〉》提到:“重情重义是傩送的优点,也是傩送的不足。”
汪曾祺说:“翠翠是沈先生的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苑养出来的一颗明珠”。可是,这颗明珠的爱情却没有好的结局。笔者认为,造成这段悲剧是社会环境、环境闭塞、人物局限三者共同造成的。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出现在美丽的湘西世界,更加剧了这段爱情的悲剧性。
参考文献
[1]刘西渭.边城与八睃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203.
[2]方勇译.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3.
[3]雷雨.《边城》的空间结构及文化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42+152.
[4]黄秀红.沈从文《边城》阅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5]汪曾祺.又读《边城》[J].读书,1993.
关键词:边城;地域;翠翠;傩送
《边城》于1931年面世,刘西渭说:“它是一颗千年不磨的珠玉”。所以,从8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便络绎不绝。国内以凌宇、刘洪涛等为代表,海外以金介甫、王德威等为代表。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在不同的时代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本篇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探究在人人都夸其美好的湘西世界为什么会出现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爱情。
一、社会环境——新旧思想冲突
墨翟在《墨子·所染》中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他认为,人性不是天生而成,刚生下来的人,就如同等待着色的素丝,下什么样的染缸就会呈现什么样的颜色。于此,我们便说,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小镇茶峒为背景,这个小镇的变化同样也离不开当时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纷纷开始摒弃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开始吸收新道德、新思想、新文化。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就呈现一片中西文化、思想、道德交融的景象,这是一个“吐故纳新”的时期。但是,道德、思想、文化、这些上层建筑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之上。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彻底稳定,经济发展更无从谈及。在这种情况之下,相当一部分中国国民就身处新旧思想、道德与文化剧烈冲突的环境之中,他们有着西方思想文化的神经,却身陷封建残余的泥泞。
二、地域特点——环境闭塞
沈从文在《边城》中说,“茶峒”是一个小山城,那里,“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这表明这个地方地势险峻,并且文中明确说了“限于财力不能搭桥”。雷雨在论文《〈边城〉的空间结构及文化意义》中说“湘西一直就是一块文化的边缘地带”、“湘西到目前为止一直还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區,在中国漫长的民族发展史上,弱势民族几乎无一例外被排挤到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川河谷或是干旱苦寒地带。凤凰一线也成为平原民族和山地民族纷争和文化冲融的交接带。”由此可见,茶峒是一个地势险要、经济落后的地方。
在茶峒,无论是代表父母之命的“车路”还是代表自由恋爱的“马路”,都是成就婚姻的方式。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茶峒依旧以封建婚姻方式为主。当村民谈到“车路”与“马路”的选择时,他们这样说:“便是她的事情,可是必须老的做主,人家也仍然以为在日头月光下唱三年六个月的歌,还不如伯伯说一句话好。”当大老在爷爷面前表现出喜欢翠翠的时候,爷爷仍然让他找家人上门来说媒。
三、人物局限性——主体观念缺乏
(一)翠翠
当爱情发生的时候,翠翠是处于被动状态,她一面等待,一面逃避。文中写到,“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面对最亲的爷爷,翠翠用三个“记不得”遮掩自己。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翠翠根本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当大老去世之后,爷爷再见到二老时,便问二老在碾坊和渡船之间作何抉择。二老回复:“要渡船又怎样?”爷爷听见这话,马上呼叫房间里的翠翠,可翠翠却没有出现。翠翠在竹林间是听见二老和爷爷之间对话,但是因为腼腆而缺乏面对傩送的勇气,所以再次逃避了自己的内心。可这一次的逃避就造成了永生没有见面的机会。翠翠除了逃避之外,还有一颗纠结、沉默的心。面对碾坊作陪嫁的竞争对手,她只有自己难过,自己生气,从来没有想过给傩送表明自己的内心的想法。文中这样说:“二老不能逼迫翠翠回去,到后便各自走开了。翠翠到河下时,小小心腔中充满了一种说不分明的东西。”
(二)傩送
当傩送知道哥哥也喜欢翠翠的时候,他想到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方法,他和哥哥晚上都到碧溪岨去唱歌,最终根据谁得到回答来分胜负。他面对情敌的时候,不是去主动争取自己的爱情,而是把爱情交给命运来抉择。这表明了傩送身上有着浓厚的封建落后思想。除此之外,当哥哥放弃这个办法的时候,他也选择了放弃,不再唱下去。从此方面来说,傩送也缺乏面对自己爱情的勇气,没了哥哥的竞争,他就没有了表明心意的勇气。当大老去世之后,他不是去查明大老的真正死因,而是先入为主的认为大老是爷爷害死的。所以,面对爷爷的时候,他没有一句真话,都是冷嘲热讽。爷爷的不知情和傩送的猜测就直接造成了两人之间的误会。可见,傩送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黄秀红在《沈从文边城〈阅读研究〉》提到:“重情重义是傩送的优点,也是傩送的不足。”
汪曾祺说:“翠翠是沈先生的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苑养出来的一颗明珠”。可是,这颗明珠的爱情却没有好的结局。笔者认为,造成这段悲剧是社会环境、环境闭塞、人物局限三者共同造成的。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出现在美丽的湘西世界,更加剧了这段爱情的悲剧性。
参考文献
[1]刘西渭.边城与八睃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203.
[2]方勇译.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13.
[3]雷雨.《边城》的空间结构及文化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42+152.
[4]黄秀红.沈从文《边城》阅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5]汪曾祺.又读《边城》[J].读书,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