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符号化思维以高度概括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是社会约定俗成赋予符号于意义的过程。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符号体系维度不断扩展,符号语言的信息量不断扩大。对于同样具备较强符号特征的千年剪纸与百年动漫,相互存在怎样的关联?本文结合剪纸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思维训练,进行形态的解构、重构、组合训练,色彩的相互关系理解,在动漫符号体系中与剪纸共通的故事性、造型、动态流、构图、层合成等具体环节中,提出创新能力训练实施方案。
【关键词】符号化;创新;动漫;剪纸
【中图分类号】J534.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重点专业经费支持子项目“符号化思维的动漫造型创意方法研究”研究成果。
符号是人类实践及思维创造过程中的可感知表达,能够实现无限衍义,符合动画本体论中关于动画的解释。动画的创作、传播、接受过程是通过符号的产生、传播、消费实现了其可持续发展。创意创新思维对于动画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以及数字动画创意创新的全过程,都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视觉游戏》中,作者用实践将剪纸的纯粹化思维训练描述得很朴实,“剪纸让我们专注于图像结构、情感的清晰性、动态和整体的凝结力,而不是线条、细节、‘写实主义’或者阴影。”它能够以其他媒介无法提供的方式研究图像结构,故在角色造型设计和动画POSE设计时,通常以剪影来检测造型的美感,类似剪纸的结构影响受众,形成一种流动式的情感表达。
一、动漫中的创新与传统——符号元素的提炼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基于格式塔心理学总结出一个规律:“任何刺激的样式,在给定的条件下,最终都倾向于以简洁的结构来呈现”。人类在接收任何图像符号信息时,总是通过视知觉感知能力,以图底、对称、相似、邻近、连续、封闭、关联等实践方法,将其归纳为简洁的图形符号。动漫作品是图像、故事、声音等符号元素的集合体,符号化的角色、场景、声音、衍生品,都是创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出周知的符号,并进行解构重组。
创新是旧事物的新组合,也类似于构成中的“解构、重构、组合”等工作,解构的过程即是符号元素的提炼。当然,要使叙事文本可信,必须要考虑接受者的认知经验。分析美国、日本、中国,成功的动漫作品,不难发现凭空的创新都是自寻死路,只有尊崇前置文本的作品才能达到名利双收的结果。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注入,能够使学生在创新创意训练的过程中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
二、动漫创新方法与剪纸传统文化符号的结合——符号元素的重构
剪纸距今有1500年,分布横跨欧亚。且中国剪纸“图出有意、意必吉祥”,剪纸是一个传递符号意义的过程,因其便于操作、广为流传,虽然受到现代数字媒介的影响,实体剪纸失去了市场存在价值,但其叙事力量依然是无法撼动的,尤其是剪纸的题材和内容,多能带给人美好或者欢乐,这一特性与动画非常相似,其所承载的符号意义与接受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创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出周知的元素进行解构重组,然后通过各种媒体途径进行传播,使受众接受,并无限衍义其符号承载的意义,这正是符号学原理能解释的。重构就是对原有或者当下符号元素打乱并重新表现,即产生创新视觉图像,在构成中有重复、渐变、特异、替构、反向等方式,迪斯尼动画片经常使用这些重构方式,产生了大量创新的作品。
三、动漫作为符号的载体形式与剪影的组合呈现——符号的再现与传播
动画作品越来越呈现出多元、组合、反讽等杂糅的特点。迪斯尼动漫作品中有很多视觉符号形象,保留了原始素材文化的特点,但是在传达意义上具有完全的美式化思维,如无惧怕、英雄化等。而中国题材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黑眼圈,却与《寻梦环游记》中COCO的形像似曾相识,在罗兰巴特的《符号帝国》中曾提出,眼睛的装束中,亚洲人眼睛的化妆不会出现黑眼圈的造型,尤其是在日本,几乎就是脸上直接出现眼睛,没有任何色彩过渡。
符号的再现是符号意义无限衍义的前提,从具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象,符号化的过程是再现传播的关键。动漫中,专业图库的建设、符号的简化是再现的关键。迪斯尼米奇经过数次的修改,最后简化成了三个圆的叠加。符号化的工作在国漫品牌中还需要加强,能够学习剪纸艺术,做到由繁到简,形成便于大众再现的简洁符号形式是传播成功的必要条件。
四、剪纸融入动漫人才培养——符号化思维创新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是动画专业低年级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衔接,在辅助设计不是很熟练的情况下,很大程度影响思维训练的效果。故剪刀与纸张是最好的训练工具,学生不受表现工具的局限,不被写实等效果的影响,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图像的结构上,体会形状的大小、位置、对比、疏密、角度等。对于动漫作品,单纯的角色造型并不是衡量其优劣的标准,所以,思维创新训练就不能只单纯的停留在外在造型本身上。
(一)故事性——传统文化中约定俗成或者周知文本的挖掘
中国剪纸涵盖三大主题“戏剧故事”“吉祥寓意”“民间民俗”,内容丰富,南北文化差异也有许多故事内容可挖掘。有了《白蛇传》《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传统的故事,才会有了《白蛇缘起》《哪吒魔娃之降世》《大圣归来》等优秀的动漫。能够潜移默化进行符号强化的依然是存活于生活中的艺术形式,而剪纸所呈现的剪影效果却能够在人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影像记忆。
(二)造型——角色、场景造型的提炼简化(点线面体)
在符号提炼过程中,需要进行思维导图的引入,进行相关可能性元素的列举,控制好时间,结合头脑风暴进行5-10分钟的集體联想,列举元素。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能否有效地从写生、写实过渡到创意创新,需要选择一些具有普遍社会认知的内容,作为思维训练的载体。学生可以从基本几何体的分解开始,譬如将正方形分解成若干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将体块材料进行切割练习,就像七巧板游戏。通过不多于三种色彩的纸,加上白色,从写生中或者受众周知的故事中选取片段,进行从写实到抽象的简化。用抽象几何元素点、线、面等元素,通过联想、组合、拼贴、互动等实践方法去表达图像结构,传达情感。 (三)动态流——元素间的关系建立(平衡与对抗)
当纸为影、并为戏时,也就是皮影的诞生,皮影在剪纸的基础之上演绎了更丰富的符号内涵,它将剪纸的典故拓展成流动的叙事,加入了音乐和唱腔,方寸间便道出千古,舞出人间百态。一个皮影匣子,一群人,像一个流动的影院。这与当下的数字动漫有极其类似之处,只是在数字环境中,可动偶的 “线”消失了,且中间多了一个虚拟摄影机。如何将这些元素产生动态感,就是建立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是戏剧化产生的关键,在一幅相对静止的画面中,通过相互对抗与抵消的平衡来实现画面内在的动力。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轴线的倾斜、主体的变形、重量的差异、画面的隐喻等方式来表现动态,以实现画面间的叙事流动。
(四)构图——画面元素位置大小关系(形式)
构图类似组合的过程,我们要将以上结构和重构的符号元素进行画面的呈现。可以通过主题性剪纸拼贴训练,限定要素,进行拼贴设计。譬如限定须有人物、场景,以过期杂志等纸质材料为素材来源,进行拼贴训练,可以适当用手绘辅助,完成相对完整的创意作品,表达情感并进行讲解式训练。
(五)层合成——前后,左右,空间的相对独立与相互作用
动画中的分层拍摄技术发明自英国,迪斯尼将其运用在《白雪公主》中,极大地减轻了重复绘制的工作。当下数字动画中,反复利用的角色模型,在渲染时通过高光层、occ层、材质层、特效层等,一系列图像的叠加,合成了当下我们看到的奇幻超现实的数字动画影像。越是纯粹的练习越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回到剪纸、皮影、偶动画我们发现,这就是最早的分层影像技术。所以,通过剪纸课题训练,将角色、道具、场景等造型要素进行分离再组,借助手机的便携拍摄工具呈现,既是对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的挖掘,也是一种创新。
五、结语
如今,数字媒体艺术的便捷和广泛存在,使许多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大地变成了遗产,不能有效地哺育当下的艺术形式,这是令人遗憾的。国漫作品由于缺乏符号的可衍生性,而不能达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双收的结果,相反迪斯尼、漫威等美国的作品却是名利双收,不仅能够将自己文化符号广泛传播,而且使很多国家的文化符号为己所用,不斷符号衍生,关键是他们懂得科学地利用这些符号瑰宝。在国内,虽然符号学的理论研究已成为老话题,但是符号学方法在实践应用领域还未发挥其强大作用,尽早地引入符号化思维,使学生意识到文化符号传播的力量,接收者自觉进行符号化再现,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英]鲁道夫·阿恩海姆,孟沛欣,译.艺术和视知觉[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2][美]莉·邦著,卫俊,译.视觉游戏——如何设计你的故事[M].湖北美术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陈玲(1982-),女,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讲师,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动画。
【关键词】符号化;创新;动漫;剪纸
【中图分类号】J534.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重点专业经费支持子项目“符号化思维的动漫造型创意方法研究”研究成果。
符号是人类实践及思维创造过程中的可感知表达,能够实现无限衍义,符合动画本体论中关于动画的解释。动画的创作、传播、接受过程是通过符号的产生、传播、消费实现了其可持续发展。创意创新思维对于动画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以及数字动画创意创新的全过程,都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视觉游戏》中,作者用实践将剪纸的纯粹化思维训练描述得很朴实,“剪纸让我们专注于图像结构、情感的清晰性、动态和整体的凝结力,而不是线条、细节、‘写实主义’或者阴影。”它能够以其他媒介无法提供的方式研究图像结构,故在角色造型设计和动画POSE设计时,通常以剪影来检测造型的美感,类似剪纸的结构影响受众,形成一种流动式的情感表达。
一、动漫中的创新与传统——符号元素的提炼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基于格式塔心理学总结出一个规律:“任何刺激的样式,在给定的条件下,最终都倾向于以简洁的结构来呈现”。人类在接收任何图像符号信息时,总是通过视知觉感知能力,以图底、对称、相似、邻近、连续、封闭、关联等实践方法,将其归纳为简洁的图形符号。动漫作品是图像、故事、声音等符号元素的集合体,符号化的角色、场景、声音、衍生品,都是创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出周知的符号,并进行解构重组。
创新是旧事物的新组合,也类似于构成中的“解构、重构、组合”等工作,解构的过程即是符号元素的提炼。当然,要使叙事文本可信,必须要考虑接受者的认知经验。分析美国、日本、中国,成功的动漫作品,不难发现凭空的创新都是自寻死路,只有尊崇前置文本的作品才能达到名利双收的结果。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注入,能够使学生在创新创意训练的过程中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
二、动漫创新方法与剪纸传统文化符号的结合——符号元素的重构
剪纸距今有1500年,分布横跨欧亚。且中国剪纸“图出有意、意必吉祥”,剪纸是一个传递符号意义的过程,因其便于操作、广为流传,虽然受到现代数字媒介的影响,实体剪纸失去了市场存在价值,但其叙事力量依然是无法撼动的,尤其是剪纸的题材和内容,多能带给人美好或者欢乐,这一特性与动画非常相似,其所承载的符号意义与接受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创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出周知的元素进行解构重组,然后通过各种媒体途径进行传播,使受众接受,并无限衍义其符号承载的意义,这正是符号学原理能解释的。重构就是对原有或者当下符号元素打乱并重新表现,即产生创新视觉图像,在构成中有重复、渐变、特异、替构、反向等方式,迪斯尼动画片经常使用这些重构方式,产生了大量创新的作品。
三、动漫作为符号的载体形式与剪影的组合呈现——符号的再现与传播
动画作品越来越呈现出多元、组合、反讽等杂糅的特点。迪斯尼动漫作品中有很多视觉符号形象,保留了原始素材文化的特点,但是在传达意义上具有完全的美式化思维,如无惧怕、英雄化等。而中国题材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黑眼圈,却与《寻梦环游记》中COCO的形像似曾相识,在罗兰巴特的《符号帝国》中曾提出,眼睛的装束中,亚洲人眼睛的化妆不会出现黑眼圈的造型,尤其是在日本,几乎就是脸上直接出现眼睛,没有任何色彩过渡。
符号的再现是符号意义无限衍义的前提,从具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象,符号化的过程是再现传播的关键。动漫中,专业图库的建设、符号的简化是再现的关键。迪斯尼米奇经过数次的修改,最后简化成了三个圆的叠加。符号化的工作在国漫品牌中还需要加强,能够学习剪纸艺术,做到由繁到简,形成便于大众再现的简洁符号形式是传播成功的必要条件。
四、剪纸融入动漫人才培养——符号化思维创新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是动画专业低年级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衔接,在辅助设计不是很熟练的情况下,很大程度影响思维训练的效果。故剪刀与纸张是最好的训练工具,学生不受表现工具的局限,不被写实等效果的影响,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图像的结构上,体会形状的大小、位置、对比、疏密、角度等。对于动漫作品,单纯的角色造型并不是衡量其优劣的标准,所以,思维创新训练就不能只单纯的停留在外在造型本身上。
(一)故事性——传统文化中约定俗成或者周知文本的挖掘
中国剪纸涵盖三大主题“戏剧故事”“吉祥寓意”“民间民俗”,内容丰富,南北文化差异也有许多故事内容可挖掘。有了《白蛇传》《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传统的故事,才会有了《白蛇缘起》《哪吒魔娃之降世》《大圣归来》等优秀的动漫。能够潜移默化进行符号强化的依然是存活于生活中的艺术形式,而剪纸所呈现的剪影效果却能够在人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影像记忆。
(二)造型——角色、场景造型的提炼简化(点线面体)
在符号提炼过程中,需要进行思维导图的引入,进行相关可能性元素的列举,控制好时间,结合头脑风暴进行5-10分钟的集體联想,列举元素。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能否有效地从写生、写实过渡到创意创新,需要选择一些具有普遍社会认知的内容,作为思维训练的载体。学生可以从基本几何体的分解开始,譬如将正方形分解成若干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将体块材料进行切割练习,就像七巧板游戏。通过不多于三种色彩的纸,加上白色,从写生中或者受众周知的故事中选取片段,进行从写实到抽象的简化。用抽象几何元素点、线、面等元素,通过联想、组合、拼贴、互动等实践方法去表达图像结构,传达情感。 (三)动态流——元素间的关系建立(平衡与对抗)
当纸为影、并为戏时,也就是皮影的诞生,皮影在剪纸的基础之上演绎了更丰富的符号内涵,它将剪纸的典故拓展成流动的叙事,加入了音乐和唱腔,方寸间便道出千古,舞出人间百态。一个皮影匣子,一群人,像一个流动的影院。这与当下的数字动漫有极其类似之处,只是在数字环境中,可动偶的 “线”消失了,且中间多了一个虚拟摄影机。如何将这些元素产生动态感,就是建立矛盾冲突。矛盾冲突是戏剧化产生的关键,在一幅相对静止的画面中,通过相互对抗与抵消的平衡来实现画面内在的动力。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轴线的倾斜、主体的变形、重量的差异、画面的隐喻等方式来表现动态,以实现画面间的叙事流动。
(四)构图——画面元素位置大小关系(形式)
构图类似组合的过程,我们要将以上结构和重构的符号元素进行画面的呈现。可以通过主题性剪纸拼贴训练,限定要素,进行拼贴设计。譬如限定须有人物、场景,以过期杂志等纸质材料为素材来源,进行拼贴训练,可以适当用手绘辅助,完成相对完整的创意作品,表达情感并进行讲解式训练。
(五)层合成——前后,左右,空间的相对独立与相互作用
动画中的分层拍摄技术发明自英国,迪斯尼将其运用在《白雪公主》中,极大地减轻了重复绘制的工作。当下数字动画中,反复利用的角色模型,在渲染时通过高光层、occ层、材质层、特效层等,一系列图像的叠加,合成了当下我们看到的奇幻超现实的数字动画影像。越是纯粹的练习越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回到剪纸、皮影、偶动画我们发现,这就是最早的分层影像技术。所以,通过剪纸课题训练,将角色、道具、场景等造型要素进行分离再组,借助手机的便携拍摄工具呈现,既是对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的挖掘,也是一种创新。
五、结语
如今,数字媒体艺术的便捷和广泛存在,使许多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大地变成了遗产,不能有效地哺育当下的艺术形式,这是令人遗憾的。国漫作品由于缺乏符号的可衍生性,而不能达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双收的结果,相反迪斯尼、漫威等美国的作品却是名利双收,不仅能够将自己文化符号广泛传播,而且使很多国家的文化符号为己所用,不斷符号衍生,关键是他们懂得科学地利用这些符号瑰宝。在国内,虽然符号学的理论研究已成为老话题,但是符号学方法在实践应用领域还未发挥其强大作用,尽早地引入符号化思维,使学生意识到文化符号传播的力量,接收者自觉进行符号化再现,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英]鲁道夫·阿恩海姆,孟沛欣,译.艺术和视知觉[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2][美]莉·邦著,卫俊,译.视觉游戏——如何设计你的故事[M].湖北美术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陈玲(1982-),女,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讲师,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动画。